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清明祭英烈小篇一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大家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大家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大家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大家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大家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大家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大家的美好未來。大家用這種方式寄托大家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大家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郁郁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蘇,萬紫千紅。大家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于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們手里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大家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清明祭英烈小篇二
每當看到先烈們遺留下的殘破遺物和珍貴照片,聽到他們面對兇殘之極,殘暴成性的敵人的威脅利誘,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情景和場面,都不由得心懷感佩。
他們這些先賢、先烈,為了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冒著槍林彈雨,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尋求真理而寧死不屈,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這些事跡真應該讓我們千秋萬代,永遠記住,并永久緬懷。
但我在這里也想到,為了今天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后人的幸福生活,為了我們國家的解放,這些先烈犧牲的真是很有價值。但我們很多人都已經忘記這些先烈的英勇事跡,逐漸淡漠了對這些先烈的敬仰、崇敬之情。
我們這次去的時候,正趕上國家要用巨資20xx余萬人民幣修繕先烈陵園,我想著這是很值得的投資,是對先烈的一種很好的告慰。
清明祭英烈小篇三
在我的印象里,清明總是潮濕的。雨水籠罩著天際,籠罩在心頭,霧蒙蒙的。
這也僅僅是我對清明的印象。小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墓地與死亡離我很遠,雖然它們是生命的終結,但我從沒見過它。那時的我可能并不明白死亡的意義是什么,只是老老實實的記下了名字是死亡,是離去。
上了六年級,背得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才知道為什么清明的街道上總有一些失了魂般的人在徘徊。他們在什么中徘徊?憂傷,痛苦,以及一個人的回憶。清明的雨、清明的墓、清明的人,總在不時地透出傷感,或許清明的作用便是銜接相隔于兩個世界的人,讓那些可能被遺忘的人再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記憶里。
我曾遙想,千年前的杜牧也許曾在清明時節的某個城中徘徊,提著壺酒坐在街頭看世間百態,雨紛紛地下,人癡癡地望。而千年后的我無所事事地趴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雨滴輕撫塵埃,打落玉蘭。清明雨在飄灑,人們在對親人景仰與懷念,一次又一次重溫那隨著人的離去即將消散的回憶。
上初中了,我才隱約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我從未感受過在清明的憂傷中回憶一個逝去的人的滋味。并不是因為沒有親人離開,而是那種辛辣的像酒,苦澀的像淚的滋味可能無法在我這個少不經事的年紀懂得。
墓志銘總是默默記載一個人的生平,清明雨總是默默洗刷著每年的灰。它拂去了灰塵,卻無法拂去時光的痕。或許當人在每年祭奠時看到碑上新長的青苔,總會感嘆一聲他離我們又遠了一年。
清明祭英烈小篇四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8)班的銀楊毅,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清明祭英烈,傳承民族魂》。
清明時節,煙雨迷蒙,路上行人欲斷魂。哀思無限,追思已故親人,緬懷革命先烈。
是他,為了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沉著勇敢地帶著敵人走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當四面槍聲響起,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他狠狠地摔在了石頭上,用刺刀刺死了年僅13歲的他。他,是王二小。
是他,在紅軍長征途中,時刻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青稞面吃完了,就想方設法釣魚煮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魚,最后永遠倒在了草地上。他,是老班長。
是他,在九一八事變之后,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他,是楊靖宇。
還有那些在我們的歷史中出現過的許許多多的英雄,我們也許無法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無法記清他們的面容,但我們都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光榮名字——民族脊梁!
他們,勇敢沉著;他們,不屈不撓;他們,舍生取義。在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他們挺身而出,前赴后繼,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用火紅的青春與熱血,譜寫了壯麗的詩篇,換來了如今中華民族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車輪走過,有的人,雖然他已經死了,但他還活著,青山有幸埋忠骨,史冊永載豐偉功勛。
清明時節祭掃英烈,回顧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青山肅立,大地靜默,我們從心底油然而生著一股巨大的力量:牢記英烈使命,傳承民族精神,以國家昌盛為先,以絢爛年華和壯志激情,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
最后,我想用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謝謝大家!
清明祭英烈小篇五
“踏踏”、“踏踏”明鏡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邁著整齊的步伐往校門外走去。咦,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同學進行春游活動呢!
再看一下我們同學的背包,咦,怎么只有一種水果和1瓶水呢?原來春游時,同學們都大包小包的零食,多得不計其數,這又是怎么回事?哦,原來是學校組織大家到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祭奠,全程不準吃零食,中餐學校只提供兩個饅頭和一包榨菜,所以四年級組所有的同學只能帶少量水果和一點水。
隊伍出發了,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在江邊行走,映入眼簾的是花繁葉茂的桃花林,清澈碧綠的江水,對面連綿起伏的群山,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大約走了十里路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在地。我們走上了百步梯,紀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金字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我們在墓碑前齊唱《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接下來,我們全體同學默哀一分鐘,全場鴉雀無聲,臉上全是嚴肅的神情,深切懷念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表達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悼念!
隨后我們到白沙公園用中餐,每人兩個饅頭一包榨菜,憶苦思甜,讓我們真正體會到革命軍人的艱苦。返程時,我走路已經搖搖晃晃,好像就要倒下來似的,到了江邊我們全班同學拍了張集體照,大家才露出了開心笑臉。
這次祭英烈活動,不僅讓我們體會到革命戰士的艱苦,更是讓我們鍛煉了自己,增長了見識,希望下次春游也能這樣充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