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戰爭戰爭篇一
1937年8月28日,一位小孩和他的爸爸媽媽要逃離這即將被日本鬼子占領的地方,于是他們來到了上海的火車站,這里全是逃難有的的人們。有的哭,有的叫, 有的喊,有的生氣……。可是沒有想到,死神卻悄悄的降臨在這里。
只聽,天上傳來幾架飛機的聲音,人們還以為是中國的飛機呢,可是仔細一看,原來是日本的飛機,飛機像猛獸一樣很快把車站給封鎖了,人們都跑了起來,可是就在這時,日本的侵略者的`飛機開始往下扔炸彈了,轟轟幾聲響,這個車站就被炸成了一片廢墟,尸橫遍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因為這個小男孩被他爸爸媽媽壓在身體下面,那個小男孩才幸免遇難,沒有受傷。當小男孩聽到外面沒有聲音了以后,他才慢慢地爬了出來,可是那個小男孩怎樣叫他的媽媽,他的媽媽都沒有答應,于是那個小男孩又去叫爸爸,可是爸爸也沒有答應,然后小男孩就坐在地上哇哇打哭了起來,小男孩哭的特別傷心。
戰爭是可惡的,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使無數人失去了家園。我們需要和平。讓戰爭永遠消失,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永遠生活在沒有戰爭的大家園。讓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戰爭戰爭篇二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戰爭了。記得還是我四歲的一天,電視上播放美國和伊拉克戰爭的畫面。幼小的我畫了一幅難民生活的畫。雖然畫的不是很漂亮,可以說是涂鴉之作,但是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從此,戰爭在我的印象里便成了殘暴的象征,而和平就成了我心中的向往。
看看現在,雖然我們國家日益強大、日益繁榮,人民也過上了好日子,但是任然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比如西藏的亂,新疆的動亂。
我曾在電腦上搜索過關于西藏的亂的一些圖片,其中一張給我的印象特別深。那是一位母親癱坐在地上,懷里抱著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女孩雙眼緊閉,胳膊無力的垂著,鮮血從她的頭部流下,已經浸紅了雪白的上衣。再看那位母親,目光呆滯無神,淚水嘩嘩地流。我看了看下面的介紹,原來是亂分子的槍奪取了女孩幼小的生命。我的心猛地一震:無辜的生命被戰亂摧殘,失去親人的痛苦無情的折磨著那位母親,折磨著許多被戰爭奪取親人生命的人,折磨著每一個熱愛和平的人。只要戰爭存在,還會讓更多的家庭破碎,還會奪取更多人的生命,還會讓更多和我們同齡的伙伴失去童年的快樂。
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所以我們應該在和平的世界里情同手足。當你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的時候,你會覺得戰爭只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反之,是和平讓我們能夠坐在溫暖的教室里上課;是和平能夠讓我們能夠享受家庭的幸福;是和平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我要向全世界疾呼:遠離戰爭,熱愛和平!
戰爭戰爭篇三
在1937年8月28日。這天天氣悶熱,太陽下一位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向火車南站走去。這里很熱鬧,人們像一群小螞蟻一樣扛著行李來來去去。
就在這時,只聽見呼、砰砰砰”天空上幾架飛機,像一群兇猛的老鷹一樣橫沖直撞,突然像魔鬼一樣一枚接一枚的炮彈從飛機上落下,人們驚恐得像沒頭蒼蠅一樣。砰”的一聲火車站頓時變成了廢墟。
一位母親用自己柔弱的身體護著小孩,一塊從天而降的鋼板壓下來,絕望的母親把小孩從自己身體下推了出來。小孩活了下來,可是那位母親卻死了。
小孩眼巴巴地看著鋼板下的母親,他嘴張得很大,那哭聲被火車站的嘈雜淹沒了。除了小孩的哭聲和人們的驚叫聲,還有血腥味。小孩的衣服已經很破了,上面還有血跡。那小小的身子頂著一顆大大的腦袋,一看就是個窮苦人家營養不良的孩子。
這個小孩從此成了孤兒,還好有人收養了他。
我希望戰爭從此消失,這樣那些無辜的孩子就不會失去父母,百姓就不會失去家園。我希望我們的世界永遠和平,永遠沒有可憐的孩子,永遠是美麗的家園。
戰爭戰爭篇四
1、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4、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8、 醉里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于役》)
1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左傳-曹劌論戰》)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描繪戰爭的古詩五十首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王昌齡.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隴西行
陳陶
涼州詞 王翰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從軍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 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士境, 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 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 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 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 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 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 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 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 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 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 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 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里馀, 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 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 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樸, 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驅馬天雨雪, 軍行入高山。 逕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 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 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 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 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 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 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 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 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辭固窮?
九詠寄從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犖經奇,與予讀書羅浮,有扶風、越石之志。以驃騎從袁督師死于邊。
邊風
地角寒初斂,天歌云乍飛。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驚霜點鐵衣。可能吹妾夢,一為達金微?
邊月
秦時一片月,萬古照邊州。白動狼煙塞,寒生驛火樓。
關山和淚到,圓缺及鄉愁。盈手梅花色,難將寄隴頭。
邊塵
紫塞三關隔,黃塵八面通。胡笳吹復起,漢月照還空。
雜沓仍隨馬,蕭條暗逐風。將軍休拂拭,留點戰袍紅。
邊角
片角吹殘夜,雄關鐵鎖開。古城連堞響,奔馬踏霜回。
玉塞降羌淚,天山旅雁哀。何人聞此曲,不上望鄉臺?
邊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兒雙淚下,漢塞一龍鳴。
沙柳愁中折,梅花夢里驚。徘徊三五弄,腸斷憶南征。
邊雁
候雁發金河,紛紛帶雪過。陣連關月小,聲斷塞風多。
高舉愁梁稻,低飛怯網羅。羽毛非敢惜,書禮奈君何!
邊馬
天馬應星晨,金羈虎豹茵。驕盤春草短,叱撥桃花新。
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百戰交河道,功成還與人。
邊柳
嘆息陽關柳,青青能幾時?春光不可度,綠鬢已成絲。
歲歲愁扳折。依依綰別離。故園有奇樹,日夜憶連枝。
邊草
王孫去不返,馬足共車輪。萬里連天色,終年出塞人。
幾經金海雪,不見玉關春。獨夜寒塘夢,相思愁白蘋。
課本中的《木蘭詩》。
毛澤東《七律·長征》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
這是奴隸!”
田間《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俄羅斯人要不要戰爭?
那就請你們去問問
寧靜的遼闊耕地和原野,
還有白樺和楊林。
請你們再去問問
埋在白樺樹下的士兵,
他們的兒女將回答你們:
俄羅斯人要不要戰爭?
不僅為自己國家
士兵們在那場戰爭中犧牲,
也為全世界的人們
能安然地步入夢境。
……請你們去問問母親們,
去問問我的妻子,
你們那時就該明白:俄羅斯人要不要戰爭?
古今描寫戰爭的詩詞
戰爭古詩
1、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4、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8、 醉里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于役》)
11、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戰爭現代詩
撕毀的面紗(反戰詩歌)
——既然取名為貪婪和強暴
它就不可能永遠蒙著面紗!
黑白循環的兩端
灰色把天平搗碎
它說它才是休息的溫床
所有的姐妹都已死亡
一首曲子 由它的袍袖來做休止符
袍袖里男孩每天呼喚父親
而更多的人從樹根上起身
收藏一片葉子 并
告別母親
石馬倒伏在草叢里,
一只跛腳踩住沙場的回憶,
許多蟋蟀鳴叫著
夜夜在它的鬢毛里做巢。
一柄銹了的.劍
懸在博物館的玻璃柜里,
供人觀賞 據說
價值連城。
那個男孩在舊玻璃上寫字
看見他的老朋友燕子飛過
“燕子 燕子 你告訴我
故居的紙窗花
為何換上了新紗?”
毛主席的戰爭詩最好
隨便舉幾個
西江月《井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首戰爭詩歌:
生命成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裴多菲
描寫戰爭的詩句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石壕吏》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黑云壓城城欲摧。《雁門太守行》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淮村兵后》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別》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自河南經亂》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漁家傲·秋思》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門太守行》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國風·王風·君子于役》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赤壁》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
一將功成萬骨枯。《己亥歲》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隴西行》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門太守行》
戰爭戰爭篇五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美國南北戰爭》(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課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評價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美國南北戰爭》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8課,該單元以“無產階級斗爭與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為主題展開。
本課以“美國南北戰爭”為主題,主要講述了南北戰爭的起因,戰爭經過結果,以及南北戰爭的歷史意義。美國由于南北經濟制度矛盾,南北雙方不得不采取暴力的手段來解決,最終實現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需求。美國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它維護了美國的統一,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促進了美國的進一步發展,為美國成為下一世紀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
(一)知識與能力
1、概述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培養學生表述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通過對《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北戰爭歷史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表述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的主要表現,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理解材料的能力。
4、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林肯,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感知南北戰爭的經過。
2、列舉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的主要表現,認識廢除黑人奴隸制度和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3、列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兩個法令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林肯個人品質的分析和對林肯的評價,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勇于面對困難,有理想、有目標的優秀品質。讓學生明白那些為了國家進步,社會發展而獻身的人,歷史是不會忘記的,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重點是: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以及對林肯總統的評價。
教學難點是: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以及戰爭的性質。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使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統一。根據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法是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使學生的智能和認識水平都得到發展。情景教學法,采用多媒體教學,“活”化教材,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神入”歷史,置身于歷史氛圍中,用情境中的情節推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貫徹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以問題帶知識點,思路簡單明了。設置環環相扣的六個教學環節,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又設計不同難度的探究題,讓學生自主或合作解決,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在收獲知識的同時能得到心靈的啟迪。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合作學習法、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①導入新課,給學生情景再現,帶著問題看書,并思考答案,使學生真實地感悟歷史。
學生通過看電影回答后,我把這段影片總結成了六個詞語:美國、黑奴、戰爭、敗績、自由、愈合萬歲。這些詞之間有什么聯系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閱讀第18課《美國南北戰爭》。
環節②戰爭原因分析通過兩組材料分析戰爭爆發原因,材料和問題結合落實基礎,整體感知歷史真實。
第一組材料是林肯的演講詞,提出問題,從林肯的演講詞中可以看出戰爭爆發前的美國面臨什么困境?林肯的態度是怎樣的?讓學生從中了解美國當時面臨分裂的狀況,并導出美國南北經濟制度矛盾的具體表現。
生:(看書后嘗試回答)
大家閱讀材料,
(房子崩塌,南北分裂。林肯希望和平解決,廢除黑奴制度。——南北經濟矛盾,南北為什么要分裂?南北分別代表不同的經濟制度,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雙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
師:哪些矛盾呢?
第二組材料幫助學生具體了解美國南北經濟制度矛盾。根據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把材料簡單化,利于他們理解。四則材料從四個方面展示美國南北經濟制度矛盾即原料市場、關稅稅率、處理西部領土和勞動力的矛盾,最后矛盾的焦點集中到勞動力——黑奴制度的存廢問題上,1861年3月支持廢奴的林肯上臺執政更激化了南北矛盾,戰爭爆發。
下列材料各反映兩種經濟制度哪些方面存在矛盾?
材料一:南方的種植園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運往英國,從英國輸入大批工業品。(原料、市場)
材料二:北方資產階級希望提高關稅,保護本土工業,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主張自由貿易,使其得到廉價進口貨。(關稅稅率)
材料四:南方種植園奴隸主采用奴隸制生產方式占有大量勞動力;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廉價自由勞動力。(勞動力)
通過兩組材料的分析,給學生在戰爭爆發的原因上面進行知識建構,脈絡梳理,承上啟下引出戰爭的具體經過。
矛盾的焦點集中到“勞動力”——黑奴的存廢。
支持:北方資產階級(為什么?),黑奴(為什么?)(分析黑奴的悲慘命運,看圖片和翻譯廣告。)——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林肯的觀點:(廢除奴隸制,停止分裂)
反對:南方種植園主。
環節③戰爭經過,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戰爭更是很多曲折。
1、戰爭爆發——敗績
通過數據分析和教材文本的表述相互印證,了解戰爭爆發前的具體情況,為什么經濟實力雄厚的北方在戰爭初期屢遭失敗,設置連環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美國南北經濟制度矛盾及政府當時態度。
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戰爭爆發
展示幻燈片:南北方戰爭爆發前力量對比
雙方實力對比,優勢在哪一方?——北方
可是戰爭初期的狀況呢?——北方卻節節敗退,原因是什么?
準備不足,缺乏優秀的將領,林肯政府想和平解決的態度。
2、轉敗為勝——自由
林肯政府要轉敗為勝,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認真解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內容,它的頒布得到哪些階層的支持,分析它們在戰爭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
面對國家即將分裂,林肯政府是怎樣扭轉敗局的呢?
(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
分析后總結:它的發表標志著南北戰爭進入了以解放奴隸為中心任務的革命戰爭時期;動搖了南部奴隸主統治的基礎,敲響了奴隸制的喪鐘;極大的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從而扭轉了戰爭的形勢,加速了北方勝利的進程。
1862年5月簽署的《宅地法》規定:凡美國公民只要交納10美元的手續費,就可以在西部國有土地中領取一塊不超過160英畝(約65公頃)的土地,連續耕種五年以后,即成為私有財產。
分析后總結:促進西部開發,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需求。
師問:這兩部法令的頒布有什么作用呢?
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從而扭轉了戰爭形勢,加速了聯邦軍隊勝利的進程。
3、勝利——愈合萬歲
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后,調整軍事部署,戰爭形勢急轉。北方軍隊打到哪里,就解放哪里的黑人奴隸。被解放的奴隸奪取種植園主的糧食和武器,支援北方軍隊。北方軍隊所向披靡。1865年4月,北方軍隊攻占南部聯盟“首都”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4、戰爭意義,為什么說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結合美國獨立戰爭,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對南北戰爭的歷史意義理解更加透徹。
討論分析:第一次是美國獨立戰爭,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摧毀了英國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外部障礙。
第二次是南北戰爭,解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內部障礙——勞動力、市場、原料等問題。美國內戰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統一的市場),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自由的勞動力),不僅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最大的內部障礙,而且為以后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它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環節④戰爭回顧:通過學習本課,結合課前看的電影片段和當時總結的六個詞語(美國、黑奴、戰爭、敗績、自由、愈合萬歲),對戰爭進行回顧,加深對史實的記憶和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求在撰寫小文章時必須包含這六個詞語,字數在100字左右。
生:討論后回答。
老師總結:美國由于黑奴制度的存廢問題,爆發了內戰,戰爭初期,由于北方準備不足,敗績連連,林肯政府為了扭轉戰爭局勢,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得到廣大北方人民和黑人的支持,最終獲得勝利,黑人獲得自由,防止了南北分裂,國家統一,愈合萬歲。
環節⑤給出關于林肯的信息,林肯坎坷的一生,馬克思對林肯的高度評價,而這樣的總統卻被人刺殺了,美國人民以他獨特的方式紀念著這位總統,他的雕像被刻在總統山上,20xx年2月,美國有線電視臺公布了一項美國歷史上41位總統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首位。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林肯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歷史情境和歷史問題中蘊含價值觀教育。最后讓學生能有所收獲,學習林肯堅持不懈,勇于面對困難,有理想,有目標的優秀品質,給學生心靈的啟迪。讓學生明白那些為了國家進步,社會發展而獻身的人,歷史是不會忘記的,人民更不會忘記。
環節⑥展示板書設計,建構本節內容,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脈絡。
本節課是針對九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九年級學生對于歷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時已具備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希望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真實感受歷史,多則材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提煉能力,數據圖表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理清脈絡,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小段文章的撰寫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達到了這幾項要求,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三維目標在本課教學中得以實現,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我從教材、課程標準、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評價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戰爭戰爭篇六
那是,中日的每一次戰爭都代表著兩國的命運,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敵人的陷阱。每一次戰爭,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可以讓我們摸清,另一條線索。在烈日炎炎之下,又有多少解放軍犧牲在這殘暴的戰爭。
戰爭是占領、保護一個底盤,但同樣是戰爭的手,他讓多少人都永遠躺在了戰爭的手上。這是讓我們期待而痛恨的手,這,也就是戰爭的手。
這,是一雙十分無味,平淡的手,又是一雙,讓人欣慰,讓人感到溫暖的手。每一個人,都對它有不一樣的理解,老人喜愛它,因為他們同樣也喜歡平靜,年輕人討厭它,因為,他們喜歡瘋狂,喜歡那種轟轟烈烈的感覺,孩子們厭煩而又熱愛它,因為,他們想擁有那種快樂,又想去探索。
現在,我天天為那種和平,平淡的生活而厭惡,我,開始抱怨,我想去“死亡谷”看個究竟,想去“吉尼斯河”看看水怪是否存在,想去祖國的大江南北,來一次徹底的大冒險。可,和平,對,對現在那許許多多的老人來說,是多么重要啊!和平就代表著他們,沒有了和平,就有了戰爭,有了戰爭,就有失敗,再想想,有了和平,家人就至少能團聚了。
和平的手是一雙無味的手,它沒有那種充滿激情的感覺,但和平的手,也是一雙幸福的手,有了這雙手,就沒有了那么多血腥,有了和平,就有了更多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這雙手,讓我們喜愛,又讓我們厭惡,這是一雙和平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