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優秀作文,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創造出獨特的意境和感受。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下面這些優秀作文的精彩表達和獨特思考。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一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各諸侯國訂立盟約,十多個與會的中原諸侯國還宣了誓。主要內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準他們向中原進攻;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國。由此,齊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這第一個撞槍眼兒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當時的山戎勢力范圍遍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還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無終等好幾個小國。山戎沒事就跑到中原搶點東西惹點事,還先后挑起了好幾次大規模戰爭,被欺負得最慘的就是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正與管仲議事,燕國使者求見,說山戎又侵犯了燕國,希望齊國出兵支援。齊桓公決定親自統率軍*援救燕國,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一路順暢,滅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國。發現令支國君已逃往孤竹國,便向孤竹國進發。孤竹國君頓時慌了手腳,后采納元帥黃花的計謀,引誘齊軍到達孤竹國北邊一個叫旱海的地方。凡是進旱海的,就沒聽說有誰活著出來。
齊桓公果然中計,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管仲派出幾路兵馬去探路,可探來尋去,猶如進入迷宮一般。時間一長,軍*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齊桓公大聲說:“主公,有辦法了!臣聞老馬識途,當地的馬對這一帶地形肯定熟悉,咱們只要選幾匹老馬帶路,一定能帶引大軍走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這一招兒果然靈驗,老馬左轉右拐,帶著齊軍,不出兩個時辰,便出了谷口。
齊軍出了迷谷,順原道返回孤竹國都城。孤竹國君忽聽城外鼓號聲驚天動地。趕到城墻上一看,只見齊軍已到城下,將城圍得水泄不通。天亮了。齊桓公與管仲入城,桓公揮劍砍去,孤竹國君人頭落地。孤竹國就這么消失了,然而,“老馬識途”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二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p>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编従觽冇X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
【拓展閱讀】
關于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p>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后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并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關于馬的詩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恶R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斗耆刖┦埂?/p>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九方皋相馬》-----《列子·說符》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萊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p>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蹦鹿唬骸昂务R也?”對曰:“牝而黃?!笔谷送≈?,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寓意:要真正能夠認識一件事物,必須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按圖索驥-------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夸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卑磮D索驥”這句成語現在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后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秦瓊賣馬:秦瓊在潞州落了難,窮得連飯店錢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隨身的兵器金雙锏,后來逼得連自己的坐騎黃驃馬也賣了??墒侨嗽诘姑沟臅r候,樣樣不遂心,連馬也沒人要。幸而遇見了一位賣柴的老者,動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寶說:“這西門15里外,有個二賢莊,莊上主人姓單號雄信,排行第二,人稱為二員外,要買好馬送朋友。”秦瓊久聞潞州單雄信的大名,就由這位老者介紹到二賢莊,與單二員外見面。秦瓊羞于說出真名實姓,只稱姓王,拿了馬價而去,后來單雄信從別人口中,獲知賣馬的人,就是山東濟南府的秦瓊,便立刻追趕,捧著秦瓊的臉說:“叔寶哥哥,你端的想殺了單通也?!?/p>
王亥馴馬的故事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人們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傳說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只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么動物,只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桿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著欄桿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沖進木欄,和圈在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后又都臥了下來。王亥把欄桿門關住,用割來的草喂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并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別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過馬后,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準備的王亥一下子拋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了。王亥站起來望著越跑越遠的馬,心里十分著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了,忙把馬引進欄桿內圈好。后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后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只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只手又緊馬鬃,任憑馬怎么飛跑,王亥總是不松手。跑了一陣后,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著回去。 騎馬成功后,一下子轟動了許多人,風后、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將,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就在這時,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清早,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桿門關上,一只老虎乘無人時闖進圈里,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桿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得快要發病,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于找到了這只老虎。兩人看準目標,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只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后的注意。風后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么,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后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后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秉S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后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指鹿為馬”的故事: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 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 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 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 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 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的典故:有匹千里馬老了,拉著鹽車來到太行山。它吃力地伸著蹄子,彎著膝蓋向前走,尾巴下垂,腳掌也爛了,涎水灑在地上,渾身汗水直流,拉到半山坡便走不動了,駕著車轅不能繼續上山。 正巧伯樂遇到了,他趕忙下了車,撫著這匹馬心疼地哭起來,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它身上。 這時,千里馬低著頭噴著鼻子,仰起頭長鳴了一陣,宏亮的聲音直達天際,好像是從鐘磐之類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感到伯樂是它的知己呀!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三
最大的嘴--口若懸河。
最大的差別--天壤之別。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短的季節--一日三秋。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公開的事情--盡人皆知。
最珍貴的東西--鳳毛麟角。
最離奇的想法--異想天開。
最大的嘴--口若懸河。
最神秘的行動--神出鬼沒。
最重的話--一言九鼎。
最厲害的賊--偷梁換柱。
最大的差別--天壤之別。
最長的文章--有頭無尾。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短的季節--一日三秋。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嘴--口若懸河。
最神秘的行動--神出鬼沒。
最重的話--一言九鼎。
最厲害的賊--偷梁換柱。
最大的差別--天壤之別。
最長的文章--有頭無尾。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短的季節--一日三秋。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珍貴的東西--鳳毛麟角。
最離奇的想法--異想天開。
最大的嘴--口若懸河。
最神秘的行動--神出鬼沒。
最重的話--一言九鼎。
最厲害的賊--偷梁換柱。
最大的差別--天壤之別。
最長的文章--有頭無尾。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短的季節--一日三秋。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四
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代嵇紹的事。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正面臨“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
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模樣,連忙阻止侍衛,并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
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于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
敵方的飛箭,像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
事后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
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p>
后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五
安然無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六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的邊城住著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塞翁”。
塞翁飼養了一匹壯馬。一天,馬走失了,鄰居們都來寬慰他。他笑著說:“怎么知道這不是福呢?”幾個月后,走失的馬回來了,身后還跟著一匹好馬!鄰居們都來祝賀。塞翁說:“怎么知道不能成為禍呢?”果然,他的兒子騎馬時跌斷了一條腿。鄰居們又來勸慰他。塞翁說:“怎么知道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強征入伍,十個有九個死在戰場上。只有他跛腳的兒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條命。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有時反而可以變成好事。
2、老馬識途
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x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3、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孫陽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他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他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伯樂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的故事。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能不能與一本好書交朋友呢?我的回答是能!因為,我覺得,沒有書,生活將會變得枯燥乏味,了無生趣。
那么,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好朋友,它就是《成語故事》。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成語故事》,是因為這本書幫助過我解決難題。說來話長:有一次,爸爸想要考考我,便問我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我正暗自煩惱,因為那時,我對成語不是很精通,驟然間,我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成語故事》里會不會有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呢?想到這,我急忙從書櫥里拿出《成語故事》,翻到目錄,終于找到了毛遂自薦的標題,于是,我翻到相應的頁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胸有成竹地走到爸爸面前,將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照著書上所寫,復述了一遍。話音剛落,爸爸便豎起大拇指,面帶微笑地點點頭說:嗯,答得很好!
就這樣,我迷上了成語,之后,《成語故事》里很多成語的意思與由來,我都略知一二?!冻烧Z故事》這本書就像一條船,載著我在成語的海洋里蕩漾;它又像我們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教我學成語;它更像一把金鑰匙,替我打開成語世界的大門。
《成語故事》不愧是我的好朋友!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八
被調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著什么問題呢?究竟該怎么上呢?反思無果后,上網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現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后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后記。
這篇教后記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說出個大概來。那么這樣的內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里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但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比如第一則故事著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夸口’以及言語前后抵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濫竽充數’的結果,如‘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后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p>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后,發現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別在于,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于隨意,沒有內在的聯系,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后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边@兩句話來統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嘆不已”等。
盡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以后要學會深入分析文本,“構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么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么不同?簡潔明了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后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九
我學過《三字經》、《論語》,最近,我喜歡上了一套新的國學經典——《成語故事》,這是一套有聲電子書,是爸爸前段時間從網上下載來的,它可以手動翻頁,也可以自動翻頁;還可以自己讀看,也可以聽。它里面收錄了200條成語典故。
爸爸下載后,當天晚上便放在我枕邊讓我聽。聽著這些成語典故,我慢慢地就睡著了。
從那以后,我喜歡上了這套《成語故事》,不僅每天晚上睡覺時聽兩到三個成語典故,而且吃飯時邊吃飯邊聽,有時休息時也聽或看,這些成語典故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它們越來越感興趣。
我在聽讀看成語故事時,爸爸不時地教我靈活運用。有一次,我聽到“外強中干”這個成語時,爸爸笑著說:“李佳梁外強中干,看上去很健康,但老是生病,說明你身體抵抗力差。”我不甘示弱,反擊爸爸,說:“你真是東施效顰,沒有音樂感還大聲地學別人唱歌,制造噪音?!闭f完,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通過聽讀看《成語故事》,我增加了許多新的成語,也知道了許多成語的來歷,甚至成語的變化。雖然我還沒有看完這套書,但是爸爸已和我一起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兩天熟記一個成語典故,我要堅持做下去,絕不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吹叫『⒆呗罚X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子聽到家里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于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里,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于濫竽充數,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一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于它。魏惠王十分惱火(因衛國原來是魏國的屬國),于是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本就小國,根本抵擋不利啊魏國的進攻,只得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干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齊王采納了段干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
孫臏在分析形勢后,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著魏國精銳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田忌采納了軍師孫臏的建議,為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于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衛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亦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一。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二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
后來出了圣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里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們制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
后來,圣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于現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該發揚。
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后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三
一天早上,我吃完早飯來到了學校。當我走到班級門口時,我驚喜地發現地上有一張5元的紙幣。我心想:如果我撿了把它交給老師,找到失主后,老師一定會表揚我的??墒牵斘覐澭鼡戾X時,又走來了一個我們班最調皮的學生,我知道,肯定要開始一場大戰了。
我正想著,那個調皮學生已經走到我的面前了,他看了看我,問:“你在干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說:“沒……沒干什么?”
他往地上看了一看,發現了地上的5元錢,假裝怒氣沖沖地說:“好呀,發現了錢居然不和我分享!”說著,就彎下了腰去撿錢了。
我見了,心里著急了起來,心里想:如果錢被他搶走,他肯定不會交給老師,只會拿去買吃的東西。這樣,我就不會被老師表揚了,想到這里,我鼓足了勇氣,上去一把抓住了他,想去把他手里的錢搶過來,可是,他一下子就把我摔倒在地上。我踉踉蹌蹌地爬了起來,又沖上去抱住了他,就這樣,我們就開始了一場混戰。
過了一會兒,我和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我和他的心頭一震,原來是班長。
班長疾步走了過來問道:“這錢是誰的?”我和他說:“是……是撿的?!卑嚅L一聽,一把將5塊錢拿了過去。
剛巧老師來了,班長就把5塊錢交給了老師,老師知道是她拾到的,大大地表揚了她一番——班長就是班長,拾金不昧美名揚。
我和那調皮同學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了。
哎,這真是同學相爭班長得利呀!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四
宋代河西趙元昊反叛,皇帝詢問邊疆防務情況,輔臣都答不上來?;噬洗笈?,當即罷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四位樞密使的官。
四樞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樞密使被貶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學士蘇公儀到城外送他時,王對公儀說:“我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預言了?!惫珒x說:“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術士吧”王說:“不,是曹瑋?!?/p>
在我從前當三司鹽鐵副使時,一次到河北判決獄囚,那時曹瑋從陜西剛被貶到河北做軍師。我到定州辦完公事后,曹瑋對我說:‘公事辦完,該回京城了,愿您明天暫留一日,我有話要對您說?!蔽冶緛砭蛺勰剿男鄄膫ヂ?,一聽此話,就欣然留了下來。
第二天中午,曹瑋請我吃飯。飯后,他清退左右,對我說:“我觀公滿面是善變骨相,您將來不是做樞輔,就是做邊帥,有人說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這里當總管。那時西邊常傳警報,公應預先研究邊防戰備,搜羅人材,否則很難應付突發事件。
我說:“邊境的情況,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見教?”
看完諫帖,我心中暗想: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會有一番作為。聽說他常從集上路過,我一直想見見他,幾次命手下人誘他來府上,都沒成功。于是便使擅畫者畫下他的相貌。后來我終于見到了這個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氣概。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邊地的禍患,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正是您在這兒掌政的時候,望公努力啊?!蔽耶敃r聽后,并不以為然,如今才知道被畫的人就是趙元昊。”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五
有一次,東晉名士謝安召集謝家子弟談詩論文。忽然天降大雪,謝安想借此考考他們,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
侄女謝道韞卻不以為然:“未若柳絮因風起。”
這時的謝道韞年歲尚小,以柳絮來形容飛雪,實在是形神兼得,謝安大為贊賞。
因為這個故事,謝道韞也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稱法也因之多了一個“詠絮之才”。
2雪夜訪戴
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從酣睡中醒來。當他打開窗戶,看到一地潔白。于是,詩性大發,吟起了左思的《招隱詩》來。
吟著吟著,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這時的戴逵卻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
于是他立馬動身,連夜乘小舟前往。
經過一夜,他也來到了戴逵家門前。然而,他卻突然折返。
后來,有人問他這又是為何?他答:“我本來就是乘著興致前往,既然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非得要見戴逵?”
率性而為、灑脫不羈,魏晉風度由此可見一斑。
3孫康映雪
晉代,有個叫孫康的書生,幼時家貧,無錢買燈油,不能夜讀,只有早早睡覺。
他覺得這樣白白浪費掉時間,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幾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照出來的,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
他回屋拿書,在雪地中一試,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這種苦學的態度,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一位飽學之士。他也成為天下學子的楷模。
4袁安困雪
漢代的某年冬天,洛陽遭遇罕見的大雪,雪災導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陽令在視察災情時,來到袁安家門口,只見積雪如故,以為人已被凍死,急忙命人除雪進屋查看。卻見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陽令很是驚奇,問道:“你為何不出來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餓,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擾別人?”洛陽令為之感動。
后來,洛陽令上表舉薦他為孝廉。袁安從此踏上了仕途,終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這種寧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氣節的文人稱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臥”、“袁安節。”
5蘇武嚙雪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因漢朝降將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
為了讓他投降,單于斷絕他的飲食,并將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孫武就用雪就著氈毛吃下,堅持了數日。匈奴人見他活下來,便以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為將他發配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
也正是在這種意念和決心的支撐下,蘇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氣節,為世人所景仰。
6程門立雪
北宋的`一個雪天,楊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
但是,他沒有貿然上前推開半掩的屋門,只是恭立門口,靜候程頤醒來。
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
程頤醒來時,門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為感動,從此更加盡心教導。
后來楊時果然不負重望,得老師真傳,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并獨成一家,世稱“龜山先生”。從此,學問史上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尊師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7踏雪尋梅
孟浩然酷愛梅花,雪天時,他便騎著毛驢冒著風雪去賞花。
有人問他原由。他便稱:在尋找作詩的靈感。(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踏雪尋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演繹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梅花與傲霜凌雪緊密相連,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處世待物的參照,表現了文人的傲骨氣節、大隱隱于林。
8煮雪烹茶
古人認為,雪,凝天地之靈氣,通體透白,無暇至純,是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燒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烹雪煮茶,作為一件極雅之事,被歷代文人所推崇。
唐代詩人喻鳧曾寫下“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的詩句。
《紅樓夢》“寶玉品茶櫳翠庵”一節中,妙玉給寶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
不過聯系到如今的空氣質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六
1、夜以繼日:
西周時期,周武王滅商不久就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繼承王位,繼位時才13歲,朝中大事全由他的叔父姬旦輔佐處理。周公旦為了西周的政權穩固,夜以繼日地工作,打敗了自己兄弟與商紂王兒子武庚勾結的叛亂,任勞任怨地輔佐朝政。
語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工作。
2、囫圇吞棗: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語義: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不求甚解。
3、以一當十:
春秋時期齊人孫武受吳王闔閭的邀請來到吳國著書講學,一段時間后闔閭想見識孫武的真本事,孫武以宮女代替士兵演練給吳王看。吳王封他為上將軍。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語義:比喻人英勇。
4、笑容可掬:
三國時期,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云急忙趕回解圍。
語義:形容人很高興的樣子。
5、旁若無人:
晉朝時期,王子敬從會稽經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就去參觀,碰見顧辟疆在園內設宴暢飲,王子敬游遍整個園子后在那里指指點點,旁若無人。顧辟疆氣得把他的下人全趕出園子,接著就趕王子敬,王始終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語義:形容態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也形容很投入,沒有感到他人的存在。
6、紛至沓來:
南宋時期,金兵南侵騷擾邊境,龍圖閣待制王剛鎮守四川。由于戰事頻繁,各種文書紛至沓來,他從容不迫將文件分輕重緩急妥善加以處理。他曾親自督戰,安排部將吳璘和張正彥夾擊金兵取得大勝,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語義:形容紛紛,連續不斷地到來。
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17篇)篇十七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慶祝大將蒙恬打敗了匈奴,增添了一個朔方郡,再加上去年增添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就在咸陽宮里開了一個慶祝會,大宴群臣。大臣們全給他敬酒,祝他健康。其中有個大臣叫周青臣的首先起身祝賀說:“從前,我們秦國只有一千里的疆界,如今靠著皇帝的英明作為,平定了海內,統一了天下;把列國諸侯都廢了,改為郡縣;邊界上的蠻夷也全轟走了;統一規定了國家的法度;車和軌有了一定的尺寸,文字有了一定的標準。天下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再也不用受打仗的苦處。自古以來有哪個君王干過這么偉大的事業?沒有!因此,我們的皇上是亙古以來最偉大的帝王!”
秦始皇聽了,心中很得意,可那位儒生的頭兒,博士淳于越聽了卻很不是味兒,他站起來反駁說:“周王把土地分封給子弟和功臣,叫他們共同輔助朝廷,周朝享受了八百年天下。如今皇上得了天下,可是自己的子弟和功臣們連一塊土地也沒有。萬一有幾個郡縣出了事情,可怎么辦呢?不論干什么,要是不把古人當做老師,是長不了的。剛才周青臣的話全是奉承皇上,想叫皇上離開正道。這種小瞧古人,當面拍馬屁的人決不是忠臣!”
秦始皇見兩位大臣爭吵起來,就問別的大臣有什么意見。這時,丞相李斯站起來說:“五帝的事業各不相同,不是把前一個人的事照樣再來一下子;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也不一樣,不是每一代都把前一代的制度再抄一遍。這不是說他們不愿意向古人學習,偏要來一套新奇特別的花樣,完全是因為時代變了,辦法當然也就不一樣了?,F在天下太平,法令統一,百姓理應好好經商、種田,儒生也要好好學習和遵守法令制度。但是,就有一些儒生不學今而專學古,他們糾集起來向百姓造謠,制造混亂,借反對朝政以表示高明。這樣下去,國家還像個樣兒嗎?一切應當改革的事情還辦得下去嗎?”
說到這里,李斯停頓了一下,接著他加強了語氣,說:“因此,我請皇上下令:除了秦國的歷史和那些有用處的書,像醫藥、占卜、種樹等書,其余的詩、書、百家的言論一律燒毀。誰要私藏就治罪,凡是幾個人在一起談論古書的,處以死刑;凡是引用古書來反對時政的,也一律處死!我的話完了,請皇上決定?!?/p>
秦始皇非常同意李斯的建議,馬上下令,將《詩》、《書》及百家的著作全部燒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焚書事件。
當時,秦始皇為了自己能長生不老,正由方士盧生和侯生在為他尋找仙藥,可盧生和侯生竟私自逃走了。秦始皇十分震怒,說:
“我把天下不中用的書都燒掉后,又把許多方術之士召來,讓他們尋找和制煉不死之藥。其中侯生、盧生是我最信任的兩個??伤麄儏s和儒生同流合污,一起說我的壞話,真是可惡極了!”
于是,秦始皇就派御史對所有的儒生進行考察審問,又讓儒生們互相檢舉揭發。哪知道這批人還沒受拷打,就直打哆嗦,東拉西扯地供出了一大批來了。審問下來,秦始皇把那些認為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都活埋了,把那些犯禁情形次一等的發配到邊疆去開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