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一
文學創作離不開寫作,科學研究離不開寫作,國家管理、社會治理、日常生活也無處不需要寫作。為了讓大家能隨心所欲表達想法,特提供了高三想象作文,希望大家能喜歡。
轉眼間,太陽已灑下余暉,夕陽染紅了江水,一聲鳥鳴劃破無邊的天際,大勢已去,一切都已成定局。你緩慢的轉過身,拋下身上那沉重破殘的鎧甲,看著自己身邊這殘軍敗骸。你長嘆一聲:“唉,這是天要亡我。”說罷,你拔出劍鞘,亮出那锃亮的刀鋒,那鋒利的刀刃反射著那抹夕陽的紅色,那樣的刺眼。你緩緩地舉起劍,仿佛有千言萬語要說,想說但又沒有說一句話。你把劍舉到面前,閉上了雙眼,將劍一點點割向自己的咽喉,涌動的鮮血順著刀鋒一點點留下,砸到地下,開出一朵朵鮮紅的花。
如果我能早活幾千年,如果我自是在你身邊,我一定會把住你的長劍,并對你說:大王,這不是天要亡你,是你自己斷送了自己,既已身為身經百戰的將軍,就應該知道戰爭的殘酷,面對敵人,就不應該有絲毫的.心軟,對敵人的軟弱,就是對自己的殘酷。不要對敵人太坦誠,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的弱點便會斷送你的一生。
大王,你的身邊有那么多的謀士,范增、項在……他們都是你的得力助手,你為什么不肯信任他們呢?他們如此忠心耿耿,對你毫無二心,你為何寧可相信敵人,而不相信他們?你就是太沒有城府,太輕易相信別人,才造成你今天的結果。
大王,最后我還想對你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你打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你還是那位懷揣壯志,果斷勇武的西楚霸王,你還是那位力扛鼎蓋世的英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大王,別了。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二
項羽,我想對你說,雖然你在歷史的舞臺上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但是你依然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敬佩你!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你是歷史的典范。你英勇,你無畏,你威武,你戰無不勝。你就是傳奇。表面的光鮮,孰知背后的心酸。在無數個日落西山,你在霞光的映襯下舞到天昏地暗。累了,倦了,還要繼續,始終堅持。或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何時該放下。為了成功,你執著的付出。
眼看著就要進軍咸陽,豈料半路又殺出個劉沛公。你勃然大怒,揚言要擊破沛公軍。人們喜憂參半。沛公自然畏懼,亞父則倍感欣慰。但他們都不了解你所憤怒的不過是被信任的人出賣。那日,鴻門設宴。亞父怒斥“豎子不足與謀”。也許沒人知道,你是故意放走沛公。人們說你這是沒有政治遠見。那是他們不知道“真情自在人間”。誰說的天下者就一定得落得個“背信棄義的美名”呢。沛公是一個威脅,但當日的兄弟情誼難不成是假的嗎?為何別人無情,自己就一定得無義。做人不能有自己的原則嗎?自古統治者就是不是人間煙火的代名詞,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就不適合做君王了嗎?不是吧!
自古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在人們說你是暴君的時候,他們卻沒想到你的溫柔。當日“霸王別姬”,千古流傳。你的柔情分明千古流芳,人們卻還是昧著良心說你的殘暴。其實他們不配說你。身處亂世,要么殺人,要么被殺。想必沒有誰愿意被別人操控命運吧。那為何又要責怪你呢?為你的柔情不平。
最終,你還是順了“天下人”的意。你敗了,為了你的“江東父老”為了天下人,你徹徹底底的敗了。無數人嘲笑你輸不起。千萬人責怪你不東山再起。他們不懂,不懂啊。其實,你無比勇敢。為什么打仗?為天下安寧。那戰爭又帶給了人們什么?動蕩不安。難道要說“我為了天下百姓而禍害蒼生”?這不是很可笑嗎?只有真正的大丈夫才能做到這樣的胸懷天下。所以你不懦弱,相反你無比偉岸。
時光匆匆,你依舊化為塵埃。但是,項羽,我想對你說,你的英雄氣概會一直流傳,總有一天,人們對你的誤解會消除,總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你是真正的英雄!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三
手持寶劍,身披銀甲,騎著騅,馳騁在沙場上的英姿颯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在垓下兵敗時,吟誦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垓下兵敗,單槍匹馬地斬了數百人,并突圍來到烏江邊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你一生英勇無比,自起義起,身經七十余戰,從未敗過。公元前203年,你去鎮壓義軍,上將宋義徇私,你便毫不猶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為上將,帶領將士們,“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大勝義軍,一時間威懾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敗,你也奮勇殺敵。當時漢中王劉邦派了近千人包圍你們,你卻能帶領部下逃出重圍,要知道,當時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你的戰績永垂青史——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沒有成功,而最先起來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
你的起義,使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們得到幸福。雖然最后秦朝是向漢中王劉邦投降的,雖然在長打五年的楚漢之爭中你最后敗了,可是,若沒有你的起義,哪來的漢中王劉邦呢?要知道,當初劉邦是因為追隨你,才能得到“漢中王”此稱號的呀!你那不敗的戰績,永受世人歌頌。
你的一生,是那么地完美,就連拔劍自刎于烏江邊的姿勢,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擬的。可是,唯一遺憾的是:你沒能聽進船夫的話,東山再起。或許那樣,稱帝的,就不是劉邦,而是你了!你說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我知道,你講義氣,可是,我想江東人氏是不會怪你的。那隨你戰亡的三千子弟啊,他們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東,一定會有更多人追隨!一定得以東山再起!
項羽,我最敬佩的項羽;那火燒“阿房宮”的項羽;那仰天長嘆“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的項羽,愿你的靈魂,永不湮滅!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四
項羽,別人說你做,我說你知道羞恥;人家說你瘋了,我說你自信;人家說你只愛女人,只愛失去世界最后一刻的寶馬,我說你不愛江山。有些人喜歡你,有些人討厭你,但我喜歡你,也討厭你。
你很勇敢,你已經死了。巨鹿之戰,雙方實力相差很大。人們猜測這場戰斗,你肯定會輸,但你沒有恐懼。過河之后你毅然破釜沉舟,斷了退路,令人瞠目結舌。但這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沒有退路,只有拼死一搏,士兵們無處可退。在逆境中,他們激發了人們的潛力,士兵們勇敢地殺死了敵人。因此,少勝多。這是一場漂亮的比賽!
但是你任性。別人給你建議,你不聽。如果這是一個糟糕的策略,你不聽,但你不聽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有句話叫:好鳥擇木而棲。不能怪別人對你不忠,因為你沒有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你不如劉邦。他招賢士用賢士,使你由利轉弊,由楚霸王到孤魂河邊。
你單純,不做作,卻優柔寡斷。聽到劉邦要稱王,他怒不可遏,決心要殺了他,但別人為劉邦據理力爭后,他心軟了,失去了決心。鴻門宴上,劉邦三言兩語就給你通風報信;而范增多次向你示意殺了劉邦,你卻視而不見,猶豫不決。劉邦對曹的迅速、準確、無情的攻擊在他逃走后馬上就沒有了,你還不如他。
有人哀嘆江東有很多才子,不知道會不會東山再起。你有過東渡烏江的機會,卻不知羞恥。如果過河,應該如何面對江東的長輩?八千個孩子隨你渡過江西,卻只有你回來了。別人怎么看你?即使別人不說,你也會有負罪感。然后,你的人生就精疲力盡了。你選擇最后一戰,自殺,壯烈犧牲。
你,項羽,八歲崛起。你是無敵的,無敵的,無敵的。
在墻和核心之下,你被四面圍攻。難過的時候,漂亮的人陪你喝酒,寫詩。在制作了迫使你把山拉出世界的永恒絕句之后,你哭了。現在,現狀結束了。
在東城,你又被圍攻了,可以突破八百英雄。最后只剩下28個人了。你嘆息而死,發誓快打,數敵將領人頭,殺數百人。多幸福啊。
在烏江邊,你想過東,卻因為知道羞恥,沒臉見江東前輩,不肯過。漢軍追殺你,你就短兵相接,殺數百人,身受十余擊。
當你看到你的老朋友,你知道韓買了你的頭,自殺了,所以你應該幫他一個忙。
莊哉,項羽!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五
兩千年的時光,無法抹去你存在的氣息,烏江河畔的挽歌,至今仍惹人落淚。最初聽到你的故事,便對你這個傳奇人物心生幾分好奇。因此,我開始深入的了解你。垓下歌中我讀出了你對四面楚歌的無奈,對虞姬的不舍和眷戀,對江東父老的愧疚與自責。
我感嘆你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西楚霸王,是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傳奇,但你可知,當你放棄渡江的機會,轉過身毅然決然地走向終結之際,歷史就注定給你下一個失敗的定義!你的自刎反倒說明了你的平庸,我曾懷疑:一生不甘平凡的你怎能在這樣緊張的關頭做出一個如此不理智的決定?當你倒下的那一刻,你可知,你生命的價值就僅僅止步在英雄,而不是君王,更不是江東子弟對你的期盼,一統天下!試問,在天堂里,你如何向你那曾給你無數鼓勵與幫助的叔父做答。
其實,項羽,你應該學會堅強。
其實,項羽,你應該學學勾踐,勾踐也曾與你一樣貴為一方霸主,當被吳王羞辱時,他并沒有放棄復國的希望,他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要用最后的成功來證明自己決定的正確和無怨無悔。臥薪嘗膽,日日辛勞,忍辱負重,終于三千越甲吞并了曾經風光一時的吳國。用堅強作為自己的信念,堅持著,始終不放棄勝利的希望。
你應該用堅強看待世界,用一顆世事洞明的心來靜觀兵家勝敗,你應該知道,失敗只是一時而不是一世,你應該了解,江東父老追隨你的心從未該變,你應該相信,當你渡江西去,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之際未必就注定會敗,你更應該清楚,你的失敗不是敗在實力,而是敗在心態。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六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作文700字:項羽,我想對你說,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持寶劍,身披銀甲,騎著騅,馳騁在沙場上的英姿颯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在垓下兵敗時,吟誦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垓下兵敗,單槍匹馬地斬了數百人,并突圍來到烏江邊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你一生英勇無比,自起義起,身經七十余戰,從未敗過。公元前203年,你去鎮壓義軍,上將宋義徇私,你便毫不猶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為上將,帶領將士們,“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大勝義軍,一時間威懾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敗,你也奮勇殺敵。當時漢中王劉邦派了近千人包圍你們,你卻能帶領部下逃出重圍,要知道,當時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
你的戰績永垂青史——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沒有成功,而最先起來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
你的起義,使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們得到幸福。雖然最后秦朝是向漢中王劉邦投降的,雖然在長打五年的楚漢之爭中你最后敗了,可是,若沒有你的起義,哪來的漢中王劉邦呢?要知道,當初劉邦是因為追隨你,才能得到“漢中王”此稱號的呀!
你那不敗的戰績,永受世人歌頌。
你的一生,是那么地完美,就連拔劍自刎于烏江邊的姿勢,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擬的。可是,唯一遺憾的是:你沒能聽進船夫的話,東山再起。或許那樣,稱帝的,就不是劉邦,而是你了!
你說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我知道,你講義氣,可是,我想江東人氏是不會怪你的。那隨你戰亡的三千子弟啊,他們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東,一定會有更多人追隨!
一定得以東山再起!
項羽,我最敬佩的項羽;那火燒“阿房宮”的項羽;那仰天長嘆“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的項羽,愿你的靈魂,永不湮滅!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七
“沉睡了千年的身軀,從腐枝枯葉里蘇醒”,我追隨著蕭聲與馬蹄,找尋你遠古的身影――自年少時,你就與眾不同!
熟習兵法,力能扛鼎。后來,你與范增連下秦城,以摧枯拉朽之勢破強秦。“西楚霸王”,所向披靡,英雄風采,舉世傳誦。于是,你,項羽,便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但,在鴻門宴上,你卻敗了。寬容與大度,被視作“婦人之仁”,難耐英雄氣短!
雖然沒有烽火獵獵,又不傷一兵一卒,但是在權謀之爭中,你已經“敗”得徹頭徹尾。范增怒呼:豎子不足與謀!
你,那時難過嗎?后來,楚漢爭霸,狼煙四起,征戰殺伐,連年不休。矛盾重重,處處是陰謀與陷阱!
你疑范增,兵敗如山倒;你別虞姬,四面楚歌……然而,你又是那么的英雄氣概!
你拒絕逃命的快船,你拒絕同情與寬容,你拒絕擁有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等等世俗中的權謀與機變的“智慧”!
你不屑卑鄙齷齪,你更不齒蠅營狗茍。面對昔日的部下,面對驚恐的追殺者,你從容而談,并贈之烏騅。那一刻啊,面對死神,你分明在生動的詮釋著英雄的尊嚴!
對你而言,失敗與死亡,不是一個英雄毀滅,而是一個英雄誕生!
失敗與死亡,只是為了彰顯英雄生命毀滅前的`壯麗。與其說那是一種消逝,不如說是一種釋放!
你知道你死后的世界么?劉邦,成了皇帝――那個在中國古代可以與神祗相提并論的皇帝。你恨么?也許,這便是你的宿命,超俗的英雄在世俗中的宿命!
鳳凰在烈火中涅盤,那是一個偉大而又美麗的更生。你沉睡幾千年,也許早已聽不到那些世俗紛亂的聒噪。今天,當我們用蕭聲追隨你而來,你可會在暮色蒼茫中蘇醒?也許,有人說:成者王侯敗者賊,你成為皇帝才光輝。但我要說,做皇帝是權謀與詭計催生的蝙蝠,磊落的英雄無緣享受那個“尊諱”。因為你,項羽,不會做個好皇帝,你只能做英雄。古代皇帝們的那些素質,你似乎不具備。因為你,有超人的才能,更有寬容的仁慧。你不會陰狠毒辣,斬草除根。所以當范增向你示意再三時,你卻總是視而不見。你一心想成劉邦化干戈為玉帛之美意。你這樣的“失誤”,令范增怒呼:豎子不足與謀!
如果你狠下心,除去劉邦。那后面的事情就輕松多了。你是英雄,你便不會依賴于別人。無范增為亞父,你仍舊是一代霸主。但無張良和韓信做羽翼,劉邦只是一個無名小輩。然而,我不能不想到,正是劉邦無法離開那二人去打江山,才會出師借請張良,才會“蕭何夜追韓信”……而你和范增,只給人留下遺憾。你是英雄,當兵敗身亡時,坦然是你的風采,寧死也不愿茍活。而你,是否想過:同樣敵強我弱的情況,劉邦也曾經遇過?世俗眼中,那些卑鄙無恥的伎倆,會在權利的光環籠罩之下,很從容的搖身一變,化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美談。但你是磊落的英雄,不是媚俗的“大丈夫”。東山再起,不屬于你。你,英雄的項羽,崇拜權利的土地上,注定是要倒下的。或許,此刻思接千載,月下喟嘆的,不惟有我?傾聽著馬蹄聲,傾聽著嗚咽的蕭聲,我就要從歷史的迷霧里攜你而來,笑對世俗的冷眼與熱望。
項羽我想對你說項羽我想對你說篇八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項羽,人說你作,我說你知恥;人說你狂,我說你自信;人說你失天下的最后時刻只心疼女人與寶馬,我說你不愛江山更重情重義。有人喜歡你,有人恨你,我卻對你又喜歡又討厭。
你勇猛,視死如歸。巨鹿之戰,雙方實力懸殊,人們都猜這一仗,你必輸無疑,你卻無半點懼色,渡江之后你毅然破釜沉舟,斷了自己的退路,令人瞠目結舌,但這卻帶來了意料不到的效果,因為沒有了退路,只有拼死一博,將士們都無處可退,逆境之中,激發了人的潛能,將士們奮勇殺敵,反正橫豎都是一死,為何不死得英勇?結果以少勝多,這一戰,打得漂亮!
你卻又剛愎自用,他人給你建議,你不聽取,若這是不好的計策,你不聽也罷,但萬全之策,你也不聽。有話說:“良禽擇木而棲。”你不能怪他人對你不忠,因為你沒有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這一點你不如劉邦,他廣招賢士,多用智者,才使得你從優勢轉為劣勢,從西楚霸王變成江邊孤魂。
你單純,胸無城府,卻又優柔寡斷。聽聞劉邦想要稱王,大怒,決心殺了他,卻在他人為劉邦“辯述”后,心軟了,決心盡失。鴻門宴上,劉邦三言兩語就使你供出“線人”;而范增多次示意你殺了劉邦,你卻視而不見,舉棋不定。劉邦在脫身后立即誅殺曹無傷,下手之快、準、狠,這一點,你也不如他。
有人慨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你本有機會東渡烏江,但你不,你知恥,若你渡江,你該如何面對江東父老?八千子弟與你渡江西去,回來的卻只有你一人,讓他人如何看你?就算他人不說,你也會愧疚難當。于是,生命將盡,你選擇最后一戰,自刎而死,壯烈犧牲。
你,項羽,八歲起兵,所當無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霸有天下。
壁核下,你四面楚歌,悲傷之際,美人陪你飲酒作詩,在作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千古絕句后,你哭了,泣如今,時局不復。
東城中,你再次被圍,隨你突圍的八百壯士,最后只剩二十八人,你嘆天亡你,誓快戰,數取敵將首級,殺敵數十百人,何等痛快。
烏江邊,你欲東渡,卻因知恥,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拒渡,待漢軍追來,持短兵接戰,殺敵數百人,身亦被十余創。
見故人,你知漢購你頭,自刎而死,當是送他人情。
你死得高貴,沒有受辱;你死得不甘,大業未成;你死得悲壯,血染烏江:
壯哉,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