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是一種在旅游過程中向游客介紹景點的口頭解說文本,可以增加游客的旅游體驗。這些導游詞范例是由專業導游編寫,經多次實際講解和修改,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珠城——蚌埠。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家鄉——蚌埠。
俗話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蚌埠正是這樣一個坐落在中國南北分界線、淮河中游、安徽北部的城市。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皖北中心城市、交通門戶、淮畔明珠。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一個宜居宜游宜業的山水園林城市。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現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和龍子湖、蚌山、禹會、淮上四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兩個功能區。全市總面積為5952平方公里,總人口368萬,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1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萬人。
近年來,蚌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振雄風、再創輝煌,重返安徽第一方陣”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們蚌埠人民的共同夢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全市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斗、不懈努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蚌埠市的gdp達到了1007。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82。82億元,城鄉人均收入達到22397元,增量和增速在全省前列。
蚌埠市的市樹?——雪松和中槐,蚌埠市市花——月季花,市歌——《美麗珠城》,蚌埠市城市形象標志——《蚌埠之珠》,當代蚌埠城市精神主題詞——禹風厚德、孕沙成珠、務實開放、創業爭先。
蚌埠是座美麗的城市。古乃采珠之地,因盛產珍珠而得名,素有“珍珠城”的美譽,所以還有一個別稱“珠城”。
蚌埠兩個字可拆開而解,蚌,即河蚌;埠,碼頭。
說到蚌埠這個城市,我覺得可以用幾個詞來描繪,分別是“文化搖籃”、“帝王故里”、“歌舞之鄉”、“火車拉來的城市”。
一、“文化搖籃”是指蚌埠城市雖然年輕,但是歷史卻很悠久。
“巍巍涂山興華夏,滔滔淮水母親河”,淮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73前的文明曙光。1985年蚌埠北郊吳郢鄉雙墩古遺址發掘出士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和骨器等,陶器上刻畫符號近600多種,刻畫圖像線條流暢、造型生動,紋面陶塑人頭像為國內罕見。經鑒定該處為7300年前新石器早中期文化遺址。中國科技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王昌燧在《光明日報》上撰文說,雙墩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可能是我國文字的最早起源。在過去的多年里,學術界大多認為,淮河流域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過程中,起著溝通黃河、長江流域兩大文明中心的橋梁作用。淮河上游的史前文化遺存只被認為是黃河文化影響的結果,而淮河下游的文化依存更多被證明為長江文化的磁力吸附,從而使淮河文化喪失了自我存在和命名的機會。中華文明史被簡單地描述為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組成的文明史,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的獨立價值和地位被這種既定的文化定論遮蔽了,再加上史載淮河流域自古不斷的戰亂和洪災,淮河流域在朝代的歷史更替中始終處于歷史的.沉寂和無名狀態,“黃淮”、“江淮”的名稱也表明了淮河、淮域的較低地位。然而近年來對先秦典籍和以雙墩文化為代表的淮河流域多處的典型的考古發現均揭示并證實了淮河流域存在著獨立發展的史前文化體系,且水平較高并極富個性,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歷史學家一般認為,處于淮河中游的這一新石器文化與中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之間的關系是獨立發生、平行發展、逐步融合的,同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安徽境內明清文化看徽州,漢以前文化看蚌埠之說。
夏文化的誕生地:“夏之興也以涂山”(《史記》),明確指出了涂山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文化的誕生地。《左傳》說:“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從涂山里走出“繁華的夏后氏部落與夏朝”即“華夏”,漸漸擴散到全國各地,“華夏”二字便成了代表整個國家的名稱,華夏族也就成了我國各民族的總稱。所以應當說蚌埠這塊土地是中華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二、帝王故里是指在蚌埠這塊熱土上,曾經走出過三位歷史上有名的帝王。
夏朝是中華民族第一個王朝,它的締造者禹和啟皆出自以涂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蚌埠是我國中華民族原始社會最后一個首領大禹的第二故鄉,是他結婚、生子、會諸侯的地方,蚌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啟的家鄉和誕生地。
蚌埠是漢高祖劉邦決戰項羽成就帝業的歷史重地。今固鎮縣壕城境內的垓下遺址史稱霸王城,是楚漢垓下決戰時的古戰場。《后漢書?李賢注》:“垓下,高祖破項羽也。”經此一戰,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徹底戰勝項羽,隨后即建立了偉大的漢朝。
蚌埠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龍興之地。蚌埠在1947年前歸鳳陽縣管轄。鳳陽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生長,出家,投軍的地方。
三、“歌舞之鄉”是指漢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花鼓燈藝術在這里代代傳承。
蚌埠花鼓燈源遠流長,是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粗獷、歡快、恢諧、優美的舞蹈語匯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東方芭蕾”。曾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展演,展示了無窮的文化魅力。作為漢民族原生態歌舞,花鼓燈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鼓燈已成為蚌埠市文化旅游品牌。花鼓燈第一村——禹會區馮嘴子村,是淮河古老文明的生態旅游文化村。現有燈場、博物園等多項旅游設施,游客不但可以觀摩精彩的花鼓燈藝術,還可與演員一道共同起舞,盡享歡快之悅。中國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花鼓燈歌舞藝術是淮河中游地區人民的杰出創造,它是漢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豐富、系統、完整的民族民間舞蹈。
四、“火車拉來的城市”是指19蚌埠鐵路大橋建成,津浦鐵路全線通車,蚌埠火車站加入津浦鐵路正式運營。從此,古渡漁村的蚌埠,在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魯南等一帶,成為水運和現代鐵路相連的交通樞紐,安徽向京津和寧滬開放的門戶。蚌埠作為近代因修建鐵路而產生的商埠從此興起。所以說,蚌埠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伴隨著新中國60多年的光輝歷程,蚌埠在商貿重鎮的基礎上,建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安徽省的老工業基地。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風雨洗禮,勤勞勇敢務實的蚌埠人民又創造出無愧于先輩的輝煌業績。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蚌埠,早已從沿淮的“蚌埠街”,發展為跨越淮河兩岸的現代化大城市。它現在已經成為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皖北地區的商貿中心,京滬鐵路上一等客站,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蚌埠,依山傍水,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名山——荊涂二山,隔河相望。天下第七泉——白乳泉,泉水純涼甘洌。龍子湖、四方湖、天井湖、沱湖、天河,風光倚麗,神奇秀美。大鞏山森林景色宜人,鳥語花香。三汊河濕地,曲徑通幽,野趣盎然。香雪度假村,環境幽雅,花果飄香。現在正在興建的大明文化產業園、中華古民居也即將開門迎接八方客。初步形成了“歷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鄉、山水城市”的格局。
蚌埠土特名優產品獨具特色,懷遠石榴、固鎮花生、五河螃蟹遠近聞名,蚌埠皖酒享譽全國,淡水珍珠、古玩玉器更是蜚聲海內外。
在這里,南方人說它是北方,北方人說它是南方。南米北面,南蠻北侉,南茶北酒,南甜北咸,都自然的融合為一體了。如果您能領悟其中的真趣,那可是勝過山海萬里游呢。這是一個生長傳說和神話的地方;一個用淮河之水書寫文明的地方;一個豪放與婉約可以相融的地方;一個造就定國安邦人物的地方。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二
我叫xxx,即將于今年六月畢業于xxx,xx專業。大學期間,在學好本專業的前提下,我自學了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除了簡歷您所看到的,我愿意特別說一下我在執行能力、適應能力、學習和再學習方面的能力。去年10月至12月份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濟南分行舜耕支行實習,期間曾先后任見習大堂經理、市場部經理,先后參與協助辦理銀行卡業務、信用卡業務、商貸、三方存管等具體業務,動手能力、單獨執行任務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大學期間,我利用寒暑假期、周末課余時間,在電視臺、生活日報等媒體單位實習過,實習時間總共是10個月,這期間我單獨執行新聞采寫任務達10多次。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踏實、堅韌的個人品性很有信心。正是基于我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使我個人的適應能力不斷增強。我生在農村,長在鄉下,不怕苦,性格堅韌,積極向上,樂觀對待。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三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北與宿州市、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臺縣搭界,西南與淮南市相攜,西北與濉溪、蒙城縣接壤。城市東西最長距離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津浦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于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幅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于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市區大部分座落于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東、南、西部有大小20余座山環繞,在市區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臺地3種。境內平原以黃泛平原為主,另有河間淺洼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階地及傍河的河灘地。臺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以南波狀地區,由戚嘴組黃土所構成,分平崗地和傾斜崗地兩種。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市郊淮河以南,為江淮丘陵的北緣。山丘基巖大都經過風化剝蝕而出露,間或有殘坡積物,基本不發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
在大地構造上,蚌埠幅地位于新華夏第二沉降帶和秦嶺緯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屬中朝準地臺中淮河臺坳的次級構造單位,稱“蚌埠臺拱”。它早在震旦紀已具明顯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紀晚期形成陸地,嗣后一直呈古陸狀態。蚌埠地質歷經5次構造運動急劇時期,即蚌埠期、鳳陽期、加里東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僅沉積巖層發生褶皺、斷裂,也發生巖漿的侵入和噴出活動。地層系華北地層區淮河分區,缺失了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層,以變質巖和海相地層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則以陸相和火山巖為主。蚌埠地層可分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它地層缺失。蚌埠地質構造、沉積作用較復雜,多次構造旋回作用形成的褶皺廣泛出露,蚌埠一帶臺穹成為淮北、淮南含煤區的天然分界。
蚌埠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兼有兩個氣候帶的特點。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氣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澇氣候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蚌埠市日照豐富,輻射熱量充足,能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時數,按天文臺測算為4429.2小時,閏年可達4440.1小時。但因陰雨、霧障等因素,實際年日照時數平均僅為2167.5小時,日照率為49%。實際日照時數年際變化很大,據歷史氣象資料記載:1956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461.5小時;1985年日照時數最少,僅1675.1小時。蚌埠年氣溫變化和月氣溫變化有一定的周期規律。年平均氣溫15.1℃,高于淮北和皖西山區。氣溫年內變化,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1°c;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8.1℃。氣溫年比較差27.1℃。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四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們。
那天清晨,我爸爸帶我到蚌埠烈士陵園去掃墓。這次掃墓是我第一次步行九公里,距離雖然遠,但我堅持走完了全程,來到烈士陵園表達對革命先烈們的哀思。
經過一番顛簸,我到了蚌埠烈士陵園,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跟著我爸爸的腳步進入了陵園。園內無數棵柏樹擋住了強烈的陽光,但更加烘托出了莊重的氣氛。我在濃濃綠蔭下隨著爸爸做了清明節的宣誓儀式。儀式開始了,爸爸對我說:為革命先烈默哀3分鐘。春風拂面,仿佛吹醒了我那沉睡的心靈;手機里的哀樂奏起,我第一次感到我的心情是那么的低沉,喚醒了我的那顆不知回報的心靈。3分鐘是那么的短暫,但當那一個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為了祖國和人民而流血犧牲時,我們又何曾想起過?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接著爸爸讓我來為逝世的革命先烈敬獻花圈,祝愿先烈們永垂不朽!
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先烈們我們不會忘記您,我們怎能忘記!前輩們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嗎?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如果說昨天我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今天我們是一個初中生了,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啊!這時,爸爸又對我說:“下面開始宣誓:我立志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強健體魄,為中華民族的富強、民主和文明,奮斗終身。”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接著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我們輕輕的蹲下,怕吵醒了那長眠于地下的先烈,拿出抹布。
擦一擦那碑上的塵土,一個個名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這時,國歌響起,還是那熟悉的旋律,但是這次唱得卻格外深情。“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們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國歌一遍遍響起,激起了我對祖國的熱愛,對先烈的由衷敬仰,對幸福生活的珍惜。
掃墓雖然結束了,但是,那莊嚴的宣誓仍永記心中,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親人——革命烈士,先烈們!你們一路走好!我們會努力學好科學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五
皇陵是明代最早修建的一座陵墓。皇陵有三重城垣,里為皇城,周長251米,四門紅土泥飾,中為磚城,周長約3公里,外為土城,周長14公里。總體布局采用“三套方城”,把陵園展成三重城垣的格局,將石刻列置于皇城之前,陵墓在皇城之后,享殿居皇城之中,華表置于石獸與石人石馬之間。由于陵向坐南朝北偏東,因此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的建筑物均是面對北向,且以外城北門為正門,明顯的斜向東北的中都城。由北而南進土城正紅門,依次為紅橋、欞星門、磚城明樓、神道、御橋、皇城金門、皇堂、皇城后紅門、墳丘、磚城南明樓、土城南門。在這條3。4公里長的中軸線兩旁,對稱的建有東角門和西角門,左右兩排石像生,皇陵碑和無字碑,東廡和西廡,東明樓和西明樓,東門和西門。陵垣內外的其他建筑,也大體是東西對稱或南北對稱。
皇陵修建時建皇城一座,磚壘,高二丈,周七十五丈五尺,紅土泥飭。正殿九間,丹陛三級,黃琉璃瓦、青碧繪彩。金門五間。左右廡,各十一間。燎爐一座。角門左右各一座。后紅門五座。碑亭左右各一座。御橋五座,跨金水河。華表并石人、石獸共三十六對,在北城門內,兩傍直抵金門外御橋北止。以上俱黃琉璃瓦,青碧彩繪,二十家人戶輪流直守。
皇陵建磚城一座,里外磚筑,高二丈,周六里一百一十八步,開四門,俱有樓。城樓四門四座,五間重檐。具服殿六間。膳廚二間。官廳六間。直房為四門直房左右各五間,欞星門外直房左右各十一間。以上俱阜瓦。欞星門三座,綠琉璃飭。紅橋共五座。以上十一社人戶輪流看守。神廚一座,在北城門外東。二十家廚役人戶直守。神廚五門。神庫南北各五間。宰牲廚六間。酒房五間。門三間。天池一口。鼓房一間,遇祭支更。齋宮一座,去北城門東北一里,新收入戶輪流直日看守。正殿五間。穿堂三間。寢殿五間。膳廚五間。左右廡各五間。紅門三間。中門五間。廂房東西各五間。角門二座。直房東西各三間。紅橋三座,已阜瓦蓋建。混堂一座,去北城門東北二里,新收入戶直守。正房五間。水池二座。門一間。
皇陵建土城一座,周二十八里,四十四社人戶輪流直守,撥設皇陵衛巡綽。正紅門三座,在北,向東北。神路長三里,傍植松柏,路達都城,亦設本衛巡守。東西角門二座。官廳二座,即祠祭署衙門,東、西、南門各三間。直房東、西、南門外各三間。下馬牌八座,在四門外。鋪舍十三座。水關、大水關一座,在土城東北角內,水從此流出入淮。小水關四面共十九座。皇堂橋一座,在大水關之北。外直房四十間,在東角門外,各衙門陪祭官駐馬處。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六
歡迎大家來到蚌埠龍子湖!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龍子湖根據地理位置、地貌及景觀特征,劃分為北湖景區、南湖景區、西蘆山景區、錐子山景區等四大景區。龍子湖三面環山,山水相依。湖東岸有曹山、錐子山,綿延起伏如龍,又稱“雙龍山”;南有大小九條溝渠,是龍湖發源地;西側有雪華山、梅花山,山體植被茂盛,青山綠水,聞名遐爾。風景區內的烈士陵園、湯和墓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它景觀如淮河風情園、水上樂園等也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1998年,龍子湖風景區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龍子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龍子湖景區內青山碧水相連,湖岸曲折多變,水面縱深開闊,絕壁怪巖裸露。集風景怡人的自然風光、韻味無窮的人文景觀為一體,有城市交通干道環繞,以現代化的城市為依托,景區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古銀杏(唐代)、石屋(唐代)、棲巖寺遺址(明代)、玲瓏塔遺址(東漢)等古跡或遺址。風景區內的烈士陵園、湯和墓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它景觀如淮河風情園、水上樂園等也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
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內規劃有龍子湖,取“望子成龍”之意。龍子湖湖面伸入各大學校區,湖中有近兩千畝的湖心島,島上規劃有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龍子湖通過運河與龍湖及其他河渠相連,是鄭東新區生態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高校園區的莘莘學子們創造了優美獨特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國際學院、河南中醫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警察學院、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司法警察職業學院、河南廣播電視大學、鄭州廣播電視大學、河南教育學院、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和市奧體中心及省殘聯服務中心等十幾所高校新校區及公共設施沿龍子湖呈環狀分布。
高校形成的環形區域內,高校之間不建圍墻,僅以道路、河流或者綠化帶相隔,彼此一覽無余。沒有了圍墻,區域內各大學按新的模式建造、運作。高校學生可以到其他學校聽課、修學分。教師也可以在其他學校教課,從而使各高校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龍子湖區已發展成為河南省新的人才輸出地、技術產出地,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及技術支撐。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七
蚌埠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叫“龍子湖公園”。從龍子湖上空鳥瞰,它的形狀像一條巨龍,龍子湖的名字由此而來。遠遠望去,整個公園猶如鑲嵌在龍子湖畔的一顆明珠。蜿蜒的小徑、濃密的植物林、幽靜雅致的棧橋、簡潔大氣的廣場等,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沿蘭陵湖向東走,遠遠地就看到位于龍子湖公園中央直沖云霄的建筑,那就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標志。它的上半部鑄了一條龍,下面有四條守護神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好威猛!
龍子湖公園的園內栽了很多樹木、花卉、綠色植物,綠地上一些不知名的花兒,散在草叢里,點綴著草坪。綠地前的長椅上,一些游人坐在長椅上賞花、吃薯片,好不自在!從石子路上走過,就到了龍子湖荷花池。滿池的荷葉荷花,直逼人眼:粉的、紅的、白的花兒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怒放,也有的還是花骨朵·····風輕輕一吹,在碧綠的荷葉襯托下,荷花隨之舞動,送來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離開荷花池,來到石子灘。石子灘上有很多造型各異的大石頭,或臥或立,給人一種置身于海濱的感覺。踩著石子,撿起石片打水漂兒。坐在大石頭上,聽著風吹過海面發出的沙沙聲,數一數龍湖的波浪。這一切都那么有情趣!
一直往前走就上了棧橋,長長的棧橋逶迤于龍子湖兩岸。迎著微風前行,心中充滿了愉悅;微風碧波蕩漾,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棧橋上偶爾會有人在靜靜地垂釣,與龍湖美景融為一體。
下了棧橋,就到了龍湖露天劇場。劇場的座位后面是造型獨特的擋風建筑物,坐在座位上,享受習習涼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別有一番風味。
夜幕降臨后的龍子湖更加迷人。當所有景觀燈全部打開時,綠化帶、道路、景點、棧橋等處處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火樹銀花為龍子湖增添了另一重美。在寬廣的露天音樂廣場,美麗的音樂噴泉高高噴起,隨節奏變換不同造型,彩燈襯托出不同的顏色,把淮河畔的蚌埠映照得更加美輪美奐。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八
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南部,是一個以修復重建450棟不同地區傳統民居建筑為主的大型旅游項目。民族特色鮮明,旅游文化功能突出,市場運營潛力巨大。項目建設目標是創建國家5a級風景旅游區。建成后,對豐富皖北的旅游資源,完善全省的旅游戰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環境景觀和綠化建設,包括堆山、擴湖、筑島、開河、綠化等七項工程,著力為古民居營造山環水抱、花繁樹茂的優美的生態環境。目前,園區山體工程已經完成,累計植樹種綠已達3000畝,栽種古樹名木500棵,建成2.6公里紫薇長廊。“一大五小”6個湖心島構筑成型。園區道路硬化完成。山頭景觀、排水系統全面施工,連接大小島嶼的9座車行橋梁建成。昔日的灘涂魚塘洼地,呈現岡巒起伏、山道彎彎的“山區”景觀。
到目前為止,450棟古民居構件已全部運抵蚌埠。這450棟古民居來自不同地區,是從舊區改造、市政建設的拆遷現場搶救下來的。其中有的是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建筑,十分珍貴,由于種。種原因,都有不同程度損毀。五年多來,100多名工匠精雕細刻,450棟已全部修復完成。
古民居風情街已率先在主湖心島全面開工建設,近200棟古民居梁柱框架搭建、墻體砌筑、屋面鋪蓋完成。紫薇長廊南側的專題文化景點抓緊建設。
古民居系列文化景點是項目的建設重點和精華所在,計劃建設二十個左右。第一批十個,已開工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
景點主要有:
風情老街。位于主湖心島、占地150畝、由近200棟各式徽派古民居組成、內圈有兩圈環島商鋪,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輪廓初現,建成后,街巷錯落,小橋流水人家,遍布酒樓飯館、茶坊咖吧、客棧民宿、畫廊書店、戲院影城……環島水系與園區觀光河道相連,架設形態各異的石橋24座,形成新“二十四橋”的美麗景觀。
古戲臺劇坊。位于主湖心島的古戲臺劇坊建成投入試運行。該建筑建于清光緒十四(1888年),是不多見的室內古戲臺。2016年5月6日,為紀念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上海昆劇團和安徽泗州戲劇院同臺匯演《牡丹亭》,傳為佳話。市文廣新局(旅游局)舉行授牌儀式,將這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和泗州戲的傳習基地。
尚書故里。坐落于園區龍尾的祁門倪氏大祠堂全面建成。該祠堂原建筑面積800余平方米,建于安徽祁門有“尚書故里”之稱的渚口古村,主屋部分構件系明代建筑原物。前進石柱環立,檐廊高暢,天井開闊。修復后,在毀損的后進配建古戲臺,兩側加建邊廳、客房、庭院等,面積擴至3000平方米,功能齊全,氣勢恢宏。
紅厝圣跡。已開工建設。由顏、蔡兩族7棟老宅和一棟500年的顏氏宗祠組成。一棟棟“皇宮起”紅磚大厝,搶救自閩南泉州某古村落。泉州是古代東方大港,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稱。該村第一大姓顏氏,系孔子大弟子顏回后人。500年的顏氏宗祠,記載著古代圣賢的事跡,見證了“一帶一路”的遙遠起點。
兩岸一“家”。已開工建設。一棟距今200多年、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浙江寧波侯氏大宅門,訴說著兩岸同胞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沉重往事,和見證了兩岸一“家”、割不斷的親情,呼喚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能夠早日夢圓。
深巷酒香。已開工建設。阮社是浙江紹興三大酒鄉之一,以盛產上品黃酒而出名。池灣河畔的酒弄堂,為釀酒世家章氏世居之地,也是善元泰酒坊和章東明酒坊的發祥地。所產黃酒,芳香濃郁,入口甜潤,行銷省內外。章宅古貌依稀可辨,兩側三板、二板石蕭墻,具有典型的浙東水鄉民居特色。因舊城改造需要,酒弄堂被全部拆除,所幸老宅木構件、石板及章家后人保存的部分釀酒器具,被搶救收藏。將根據測繪圖紙及相關資料,在園中復建酒弄堂。“深巷酒香”將成為展示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獨特文化景觀。
臨川尋夢。已完成規劃設計。江西臨川古民居,清水高墻,建筑風格獨特。更因是“東方莎士比亞”、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故鄉而名聞遐邇。景點根據相關歷史資料,用一棟臨川明代古宅重建“玉茗堂”,同時配建四夢臺、金柅閣以及花園、池塘等景觀設施。形成園林式的“牡丹亭”景觀,并可以進行《牡丹亭》實景演出。
督軍府邸。木構件已移交我方,正在修復規劃中。倪公祠部分梁架木構件收藏于蚌埠市博物館。倪嗣沖是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曾“駐蚌治皖”十年。該祠建于1921年春,后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倪公祠迄今已逾90余年,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蚌埠市博物館合作,籌建蚌埠歷史民俗展示館,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文化景點。
雙塔映湖。已開工建設。位于園區北側山頭的七層龍脊寶塔已木結構封頂。該塔高45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二層是寬大的觀景平臺。游人登臨,倚城望月,園區美景盡收眼底。遠處位于人工湖中央的湖心閣,木結構也已封頂。湖山相依,塔閣遙望,雙塔映湖,成為古民居博覽園具有標志性的建筑。
此外,還精心打造高品質的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修復重建的古民居,不僅觀賞,而且讓市民和境內外游客走進古民居、享用古民居。以古民居為平臺,重點引進一批有影響的文化項目,打造一批高品質的文化設施。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九
安徽省共有26所二本大學參與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徽師范大學,排名第二的是安徽醫科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安徽農業大學,以下是安徽省二本大學排行榜。
安徽省二本大學排名學校名稱學校類型全國排名。
1
師范。
131。
2
醫藥。
168。
3
農林。
178。
4
理工。
202。
5
理工。
219。
6
財經。
264。
7
理工。
338。
8
醫藥。
349。
9
理工。
370。
10。
淮北師范大學。
師范。
384。
11。
皖南醫學院。
醫藥。
392。
12。
阜陽師范學院。
師范。
414。
13。
醫藥。
414。
14。
師范。
422。
15。
皖西學院。
師范。
441。
16。
師范。
456。
17。
淮南師范學院。
師范。
482。
18。
合肥師范學院。
師范。
531。
19。
合肥學院。
理工。
544。
20。
銅陵學院。
財經。
561。
21。
宿州學院。
師范。
588。
22。
滁州學院。
師范。
588。
23。
黃山學院。
綜合。
588。
24。
池州學院。
綜合。
588。
25。
巢湖學院。
師范。
617。
26。
理工。
617。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
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南部,是一個以修復重建450棟不同地區傳統民居建筑為主的大型旅游項目。民族特色鮮明,旅游文化功能突出,市場運營潛力巨大。項目建設目標是創建國家5a級風景旅游區。建成后,對豐富皖北的旅游資源,完善全省的旅游戰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環境景觀和綠化建設,包括堆山、擴湖、筑島、開河、綠化等七項工程,著力為古民居營造山環水抱、花繁樹茂的優美的生態環境。目前,園區山體工程已經完成,累計植樹種綠已達3000畝,栽種古樹名木500棵,建成2.6公里紫薇長廊。“一大五小”6個湖心島構筑成型。園區道路硬化完成。山頭景觀、排水系統全面施工,連接大小島嶼的9座車行橋梁建成。昔日的灘涂魚塘洼地,呈現岡巒起伏、山道彎彎的“山區”景觀。
到目前為止,450棟古民居構件已全部運抵蚌埠。這450棟古民居來自不同地區,是從舊區改造、市政建設的拆遷現場搶救下來的。其中有的是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建筑,十分珍貴,由于種.種原因,都有不同程度損毀。五年多來,100多名工匠精雕細刻,450棟已全部修復完成。
古民居風情街已率先在主湖心島全面開工建設,近200棟古民居梁柱框架搭建、墻體砌筑、屋面鋪蓋完成。紫薇長廊南側的專題文化景點抓緊建設。
古民居系列文化景點是項目的建設重點和精華所在,計劃建設二十個左右。第一批十個,已開工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
景點主要有:
風情老街。位于主湖心島、占地150畝、由近200棟各式徽派古民居組成、內圈有兩圈環島商鋪,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輪廓初現,建成后,街巷錯落,小橋流水人家,遍布酒樓飯館、茶坊咖吧、客棧民宿、畫廊書店、戲院影城……環島水系與園區觀光河道相連,架設形態各異的石橋24座,形成新“二十四橋”的美麗景觀。
古戲臺劇坊。位于主湖心島的古戲臺劇坊建成投入試運行。該建筑建于清光緒十四(1888年),是不多見的室內古戲臺。5月6日,為紀念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上海昆劇團和安徽泗州戲劇院同臺匯演《牡丹亭》,傳為佳話。市文廣新局(旅游局)舉行授牌儀式,將這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和泗州戲的傳習基地。
尚書故里。坐落于園區龍尾的祁門倪氏大祠堂全面建成。該祠堂原建筑面積800余平方米,建于安徽祁門有“尚書故里”之稱的渚口古村,主屋部分構件系明代建筑原物。前進石柱環立,檐廊高暢,天井開闊。修復后,在毀損的后進配建古戲臺,兩側加建邊廳、客房、庭院等,面積擴至3000平方米,功能齊全,氣勢恢宏。
紅厝圣跡。已開工建設。由顏、蔡兩族7棟老宅和一棟5的顏氏宗祠組成。一棟棟“皇宮起”紅磚大厝,搶救自閩南泉州某古村落。泉州是古代東方大港,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稱。該村第一大姓顏氏,系孔子大弟子顏回后人。500年的顏氏宗祠,記載著古代圣賢的事跡,見證了“一帶一路”的遙遠起點。
兩岸一“家”。已開工建設。一棟距今200多年、建筑面積平方米的浙江寧波侯氏大宅門,訴說著兩岸同胞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沉重往事,和見證了兩岸一“家”、割不斷的親情,呼喚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能夠早日夢圓。
深巷酒香。已開工建設。阮社是浙江紹興三大酒鄉之一,以盛產上品黃酒而出名。池灣河畔的酒弄堂,為釀酒世家章氏世居之地,也是善元泰酒坊和章東明酒坊的發祥地。所產黃酒,芳香濃郁,入口甜潤,行銷省內外。章宅古貌依稀可辨,兩側三板、二板石蕭墻,具有典型的浙東水鄉民居特色。因舊城改造需要,酒弄堂被全部拆除,所幸老宅木構件、石板及章家后人保存的部分釀酒器具,被搶救收藏。將根據測繪圖紙及相關資料,在園中復建酒弄堂。“深巷酒香”將成為展示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獨特文化景觀。
臨川尋夢。已完成規劃設計。江西臨川古民居,清水高墻,建筑風格獨特。更因是“東方莎士比亞”、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故鄉而名聞遐邇。景點根據相關歷史資料,用一棟臨川明代古宅重建“玉茗堂”,同時配建四夢臺、金柅閣以及花園、池塘等景觀設施。形成園林式的“牡丹亭”景觀,并可以進行《牡丹亭》實景演出。
督軍府邸。木構件已移交我方,正在修復規劃中。倪公祠部分梁架木構件收藏于蚌埠市博物館。倪嗣沖是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曾“駐蚌治皖”十年。該祠建于19春,后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倪公祠迄今已逾90余年,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蚌埠市博物館合作,籌建蚌埠歷史民俗展示館,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文化景點。
雙塔映湖。已開工建設。位于園區北側山頭的七層龍脊寶塔已木結構封頂。該塔高45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二層是寬大的觀景平臺。游人登臨,倚城望月,園區美景盡收眼底。遠處位于人工湖中央的湖心閣,木結構也已封頂。湖山相依,塔閣遙望,雙塔映湖,成為古民居博覽園具有標志性的建筑。
此外,還精心打造高品質的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修復重建的古民居,不僅觀賞,而且讓市民和境內外游客走進古民居、享用古民居。以古民居為平臺,重點引進一批有影響的文化項目,打造一批高品質的文化設施。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一
是安徽省下轄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省轄市(公元1947年)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省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蚌埠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匯點,同時也是京滬高鐵、京福高鐵、京九高鐵的交匯點。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稱。高校及科研院所較多,為安徽科教文化第二城。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蚌埠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叫“龍子湖公園”。從龍子湖上空鳥瞰,它的形狀像一條巨龍,龍子湖的名字由此而來。
遠遠望去,整個公園猶如鑲嵌在龍子湖畔的一顆明珠。蜿蜒的小徑、濃密的植物林、幽靜雅致的棧橋、簡潔大氣的廣場等,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沿蘭陵湖向東走,遠遠地就看到位于龍子湖公園中央直沖云霄的.建筑,那就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標志。它的上半部鑄了一條龍,下面有四條守護神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好威猛!
龍子湖公園的園內栽了很多樹木、花卉、綠色植物,綠地上一些不知道名的花兒,散在草叢里,點綴著草坪。綠地前的長椅上,一些游人坐在長椅上賞花、吃薯片,好不自在!
從石子路上走過,就到了龍子湖荷花池。滿池的荷葉荷花,直逼人眼:粉的、紅的、白的花兒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怒放,也有的還是花骨朵風輕輕一吹,在碧綠的荷葉襯托下,荷花隨之舞動,送來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離開荷花池,來到石子灘。石子灘上有很多造型各異的大石頭,或臥或立,給人一種置身于海濱的感覺。踩著石子,撿起石片打水漂兒。坐在大石頭上,聽著風吹過海面發出的沙沙聲,數一數龍湖的波浪。這一切都那么有情趣!
一直往前走就上了棧橋,長長的棧橋逶迤于龍子湖兩岸。迎著微風前行,心中充滿了愉悅;微風碧波蕩漾,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棧橋上偶爾會有人在靜靜地垂釣,與龍湖美景融為一體。
下了棧橋,就到了龍湖露天劇場。劇場的座位后面是造型獨特的擋風建筑物,坐在座位上,享受習習涼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別有一番風味。
夜幕降臨后的龍子湖顯得更加迷人。當所有景觀燈全部打開時,綠化帶、道路、景點、棧橋等處處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火樹銀花為龍子湖增添了另一重美。在寬廣的露天音樂廣場,美麗的音樂噴泉高高噴起,隨節奏變換不同造型,彩燈襯托出不同的顏色,把淮河畔的蚌埠映照得更加美輪美奐。
我愛龍子湖公園,更愛家鄉蚌埠。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三
合肥工業大學(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入選國家“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班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四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們。
那天清晨,我爸爸帶我到蚌埠烈士陵園去掃墓。這次掃墓是我第一次步行九公里,距離雖然遠,但我堅持走完了全程,來到烈士陵園表達對革命先烈們的哀思。
經過一番顛簸,我到了蚌埠烈士陵園,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跟著我爸爸的腳步進入了陵園。園內無數棵柏樹擋住了強烈的陽光,但更加烘托出了莊重的氣氛。我在濃濃綠蔭下隨著爸爸做了清明節的宣誓儀式。儀式開始了,爸爸對我說:為革命先烈默哀3分鐘。春風拂面,仿佛吹醒了我那沉睡的心靈;手機里的哀樂奏起,我第一次感到我的心情是那么的低沉,喚醒了我的那顆不知回報的心靈。3分鐘是那么的短暫,但當那一個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為了祖國和人民而流血犧牲時,我們又何曾想起過?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接著爸爸讓我來為逝世的革命先烈敬獻花圈,祝愿先烈們永垂不朽!
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先烈們我們不會忘記您,我們怎能忘記!前輩們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嗎?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如果說昨天我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今天我們是一個初中生了,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啊!這時,爸爸又對我說:“下面開始宣誓:我立志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強健體魄,為中華民族的富強、民主和文明,奮斗終身。”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接著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我們輕輕的蹲下,怕吵醒了那長眠于地下的先烈,拿出抹布。
擦一擦那碑上的塵土,一個個名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這時,國歌響起,還是那熟悉的旋律,但是這次唱得卻格外深情。“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們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國歌一遍遍響起,激起了我對祖國的熱愛,對先烈的由衷敬仰,對幸福生活的珍惜。
掃墓雖然結束了,但是,那莊嚴的宣誓仍永記心中,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親人——革命烈士,先烈們!你們一路走好!我們會努力學好科學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文檔為doc格式。
安徽蚌埠的導游詞(優質15篇)篇十五
學校創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醫學院分遷和安徽醫學院援建而成,1968年改稱蚌埠反修醫學院,1970年9月,與安徽醫學院合并,改名為安徽醫學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恢復稱蚌埠醫學院。
截至9月,學校有龍子湖校區、治淮校區、宏業校區和淮上校區4個校區,占地面積1580余畝,總建筑面積達46.37萬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3044名,碩士研究生1058名,其中外國留學研究生7名。學校現有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6個二級學科授權點,臨床醫學學科進入美國基本科學指標(esi)全球排名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