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通過文字的力量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一
星期五下午的美術課真好玩,老師教我們用橡皮泥做東西。老師教我們把橡皮泥搓成一個圓球,再用手壓得扁扁的,就成了一個圓形,還規定我們不能用模型做。我想啊想,決定做一個太陽和星星。
我先拿了一塊天藍色的橡皮泥,用手搓成一個圓球,再用力壓得扁扁的,它就成了一片藍藍的`天空。我又拿了桔黃的橡皮泥,先做成圓形,再用剪刀剪成五角星的形狀,還撕了很多桔黃色的小點點做小雨滴。我再用紅色的橡皮泥做成一個圓圓的太陽。最后,我把桔黃的星星和星星雨、紅色的太陽粘到藍藍的天空上,我的作品就完成了。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二
伴隨著清脆的鈴聲,這學期的第一堂美術課開課了。
數學老師換了,英語老師也換了,美術老師換了嗎?我們都盯著門口看。哦,還是原來的梁老師啊!一聲起立坐下后,老師開始講授這節課的內容。老師開講了,我同桌吳和我后面的袁也開始高談闊論起來。
教室里一片寂靜。許久,梁老師說:你剛才是不是轉過身去說話了,你承不承認?吳低著頭,一言不發。美術老師又問了他一次,他仍然保持沉默。這下老師生氣了,拍著桌子聲說:警察審問犯人,他有權力不說話。你是我的學生,我有權讓你回答我??蓞侨匀徊豢月?。
又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這次師生戰爭也宣告結束了。希望以后的課上,都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三
”這時候,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座雄偉的友誼之橋?!皼]什么節目,你有什么安排嗎?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讓科學成就未來。
”我們一起在邢邇瀚家里玩電子游戲、下圍棋、彈珠子,在他們家小區里騎自行車、滑滑板、玩駝駱,我們玩得非常開心,這一天,我和邢邇瀚同吃、同睡、同玩、同樂,讓我體會到了好朋友間的友情。我們全班都興奮地叫起來,拔河的男生都把手套向空中拋起,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歡喜和激動!
作為一名夜生活豐富的田鼠,我不得不對社會的發展感慷不已,以前我以為只有我們鼠類和我們的老對頭們喜歡過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現在你們人類也過上了這種生活,其內容比我們要豐富多了。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連成了一條線,地上的雨水越聚越多,最終匯成一條小河。擺滿貨物的手推車獨自停在原地,沒有推著他們前行的人也沒有在他們身上拿走商品的人!第二夜,我學會忘記.忘記該忘記的。
”我對著鏡子叫。妻子:今天很辛苦吧。
它們爭先恐后地向遠方游去了!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四
星期一上午,潘老師告訴我們語文課改上美術公開課。聽到這個好消息,我立刻高興地歡呼起來:“耶,上我最愛的美術課啰,么么噠!”
我們排著隊來到了一樓的陶藝室。進入陶藝室,我左看看右看看,既興奮又好奇:這節課會上什么內容呢?這時皇甫老師告訴我們這節課上泥活字印刷。泥活字印刷?聽起來還蠻好玩的,我心里充滿了期待。
師生問好后,開始上課了?;矢蠋熜Σ[瞇地問我們:“你們知道活字印刷術嗎?它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呢!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活字?!被矢蠋熞贿呎f,一邊打開視頻,讓我們瀏覽一些有關活字印刷的知識和圖片,我們大開了眼界。
瀏覽好,皇甫老師就親自給我們示范了“鏟”和“印”的過程,老師嫻熟的鏟刻技藝讓同學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無不嘖嘖稱贊。
皇甫老師給我們示范完后,對我們說:“在你們的桌子下面有小刻刀,毛筆,刷子,還有一些上面寫有毛筆字的陶泥塊,現在你們自己動手雕刻吧?!?/p>
終于等到我們親自動手的時刻了。我摩拳擦掌,自信滿滿。因為前面認真地看了老師的示范,制作泥活字的工序我都知道了,于是我拿起小刻刀就唰唰唰地刻起了“農”字來。一開始我還挺順利的,便以為刻泥字很簡單。可是,當我刻了幾刀后,我才發現刻字并不容易。小刻刀在我手上像不聽使喚似的,不是用力過猛,差點把自己的手戳到了,就是把“農”字的筆畫也給刻掉了,還老把泥鏟的飛濺起來?;矢蠋熆次乙活^霧水,就過來告訴我:“你把刻刀往外刻就不會刻到字了?!蔽野蠢蠋熃痰姆椒ㄔ嚵嗽?,果然好刻多了,找到竅門后,我越刻越好了。
大約20分鐘后,一個“農”泥活字終于被我刻好了,雖然過程有點曲折,但終究成功了。耶!我心里充滿了小小的成就感。
多么有意義的一節美術課!這節課我不僅了解了活字印刷的知識,還親身體驗了一回活字印刷的過程,從中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想要學會一門技藝真不是那么簡單的。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五
我敢說,今天我上了人生中最棒的一節美術課。
上課了,我們瞅著老師看?!昂?,小鬼,都來得挺早呀,知道今天有零食,對不對?”咦?這事我可真不知道,可能因為我上節課沒來吧。
我偷偷往老師身旁一瞟,哇,有一大袋零食呢!這時,老師發話了:“等著,先給大家說了,這可不是茶話會,你們吃著零食也要聽課。別回家媽媽一問學了啥,你說:‘好吃!’”說著,她對我們一樂,“好,現在可以開動了。”
“嘩——”我們把桌子圍了起來。我的眼睛都直了,奶糖、旺旺仙貝、花生米、麻花、蝦片、餅干……我竭力閉上嘴,不讓口水流出來,還不停地往肚子里咽著。
牛寶毫不客氣,抓起一把蝦片就往嘴里塞,然后把旺旺仙貝裝了一懷,滿意地溜了。
我們這才反應過來,別讓他給全拿光了呀。amy開始向奶糖和餅干進攻,手里塞不下了,就塞到嘴里。我毫不示弱,伸出胳膊往桌子上一擼,一大堆零食就過來了。
貝貝最強,直接撲上去抱了一懷,零食頓時少了大半。剩下的人可憐兮兮地把那點花生米和麻花送到嘴里。
陣陣好聞的零食香氣充滿了教室,耳朵邊,老師的聲音雖然也能聽見,但是對我們來說已不再重要了,所有東西都被零食包進去了。我想,這樣把老師的話包進去吃掉,也是很便于記憶的吧。
下課時,我發現我把老師話的都記下了,回家還跟媽媽說了。看來,邊吃邊聽有益于學習呀,老師以后可要多多這樣上課喲。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六
今天放了學,我和向往一起跑向美術社團。
唉,沒到一分鐘就打了鈴。一部分同學去看張老師來沒來。不一會兒你就會發現有一些同學回來“報信”:呀,老師來了!
一會,張老師真來了。
今天我們畫《奇怪的樹枝》。
張老師把紙發下來。又把自己的畫貼在黑板上。我們開始畫畫了。
先畫樹枝,我“不幸”畫錯了,第二部:畫樹葉。半圓畫了畫鋸齒,鋸齒畫了畫半圓,半圓畫了畫鋸齒······畫到紙邊就不畫了。
第三:畫小動物。老師讓我們畫躲在樹下的小動物???,我畫了個狐貍不是狐貍,兔子不是兔子的東西!
第四:加樹。嗯,張老師說加樹,我把加樹聽成了加數。嗯,我心里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張老師打算上數學呀!一想,再看看張老師的黑板。我才恍然大悟。“加數”“加樹”暈!
第五:樹藤。張老師又說畫樹藤。我畫的那個什么樹······藤,有的太“胖”有的太“苗條”。
搞了半天,都下課了。我們收拾書包,回家了!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七
下一節是美術課,我非常期待。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上課,也許你會問我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因為這節美術課是用水性顏料畫畫的,我所以才這么高興。
我把美術書,畫畫本,顏料,調色盤,毛筆,一次性杯子,棉簽還有雙面膠通通擺好,老師讓我帶的東西一樣不差,美術老師一進教室就讓我們把顏料拿出來。把顏料擠進調色盤中加一滴水,把顏料和水攪拌均勻,就讓我們開始畫自己的畫了。
我在畫畫時,正細心的畫著櫻花,我用粉紅色小心翼翼的畫著花瓣。
花瓣畫好正打算在旁邊再畫一點長出來的嫩芽,所以我在調色盤上擠了點綠色,結果我粗心又犯了,忘記洗筆,紅色跟綠色混合在一起,居然變成了另一種顏色:棕色。
我玩了起來,經過幾次混合在一起,紅、藍、黃這三種顏色可以合成出各種顏色,比如黃加藍等于綠,紅加白等于粉紅……有些說也說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這是為什么呢?我上網查找資料,人的眼睛能看到顏色是由于物質對特定波長的光線的反射有關,比如白光是由紅、綠、藍三種波長組成的,當一個物體剛好能反射這三種波長時,肉眼看到的就是白色。當物體吸收所有波長時(比如黑洞就吸收了所有光波,即不反射任何光線)看到的就是黑色。紅、綠、藍三種波長是自然界中所有顏色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將經常紅、綠、藍三色稱為光的基色的原因。
這就是顏色變化的原理了,真是有趣呀。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八
開學第一課,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美術課的開學第一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新學期伊始,師生共討論教室布置。并發動學生準備布置材料(江蘇版美術教案)
2、仔細翻閱新教材,師生共同找出新舊教材的異同處。
3、針對每節不同的內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記錄。為整個一學期學習作準備。
教學重點:記錄每節課所需材料,為一學期開學第一課學習作準備。
教學難點:讓學生找出不同課所需的`多種不同材料。
課前準備:美術教材、鉛筆
(自我介紹)同學們,進入美術教室有一種裝修一新的感覺,但你覺得美術教室還缺少點什么嗎?就這個小問題展開討論。
(以幾個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討論
1、 如何進一步整體地美化我們的美術教室 ?
2、 針對一扇窗、一扇門、一堵墻或整個教室進行裝飾。
3、 完成具體作品的討論。(布置工作:兩周內,以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術教室。即時評獎)
小 結:書的外形大了、書中的內容多了、圖片美了、有趣味了、準備的材料面廣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術課上的更好!
1、 以第一課“印象深刻的事件”為例:書中圖片上應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筆、彩色鉛筆、蠟筆、油畫棒、水彩、水粉顏料、國畫工具、油性筆 、夢幻筆……)
列出第一課到最后一課所應用的工具。(要求仔細翻閱每一頁,特別是
可擴展工具或聯想到其他工具。)
3、 作業在“成績一覽表”一頁完成。
1、 全面觀察學生作業。
2、 及時發現學生對每一課工具的認識不足,并引導細心觀察。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節課所帶工具。(工具可以以組為單位帶好,也可自己帶好工具。)
課上學生自主性發揮較好,討論時學生能積極參與。但作業中部分學生對一些課的工具使用認識還不夠,有待于教師進一步引導(課中時間不夠也是一個因素)。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九
(1)知道壓力的概念;懂得壓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帕斯卡;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解釋簡單的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問題。
(3)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途徑。
重點、難點。
重點:壓強的概念。
難點: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教師用:磚二塊、泡沫塑料,學生用:圖釘(每人一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一、感受壓力的效果。
問:為什么感覺不相同呢?
引導學生觀看圖11-2滑雪圖,問:為什么雪地行走,腳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夠在雪上滑行呢?講述:事實上,圖釘對手指、滑雪板對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學中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強調壓力的方向,分析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安排兩名學生完成圖11-3所示的實驗。
問:實驗結論是什么?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聽講、思考。
分析壓力與重力的區別、聯系。
學生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明確壓力不一定都是重力產生的。
明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兩個。
講述: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
公式:p=f/s,f表示壓力,單位是牛頓,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是米2,p的單位是n/m2稱為帕斯卡,符號為pa。
講述:1pa的壓強很小,相當于把3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布在1cm2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
講述:請同學們利用公式計算課本24頁例題。
講評、指正。
學生思考、記憶。
學生思考、記憶。
學生利用公式計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養學生利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壓強的增大與減小。
問:從壓強的公式看,我們怎樣增大壓強?
問:從壓強的公式看,我們怎樣減小壓強?
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例子?
小結:組織學生小結學生回答:當f一定時減小s,當s一定時增大f。
學生回答:當f一定時增大s,當s一定時減小f。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舉例。
小結本節內容首先從理論上進行分析與論證。
理論和實際結合。
增加興趣,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作業:課本p26頁1、2、3。
板書設計。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
教學目標:1、新學期伊始,開學第一課師生共討論教室布置。并發動學生準備布置材料。
2、仔細翻閱新教材,師生共同找出新舊教材的異同處。開學第一課。
3、針對每節不同的內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記錄。開學第一課為整個一學期學習作準備。
教學重點:記錄每節課所需材料,為一學期學習作準備。江蘇版第九冊。
教學難點:讓學生找出不同課所需的多種不同材料。江蘇版第九冊。
課前準備:美術教材、鉛筆、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二、第一部分:(自我介紹)同學們,進入江蘇版美術教室有一種裝修一新的感覺,但你覺得美術教室還缺少點什么嗎?就這個小問題展開討論。
(以幾個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討論)。
1、如何進一步整體地美化我們的美術教室?
2、針對一扇窗、一扇門、一堵墻或整個教室進行裝飾。
3、江蘇版美術,完成具體作品的討論。(布置工作:兩周內,以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術教室。即時評獎)。
第二部分:新的書,你有什么新的感覺?(……)。
小結:書的外形大了、書中的內容多了、圖片美了、有趣味了、準備的材料面廣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術課上的更好!
三、作業布置:
1、以第一課“印象深刻的事件”為例:書中圖片上應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筆、彩色鉛筆、蠟筆、油畫棒、水彩、水粉顏料、國畫工具、油性筆、夢幻筆……)。
2、列出第一課到最后一課所應用的工具。(要求仔細翻閱每一頁,特別是。
手工類可擴展工具或聯想到其他工具。)。
3、作業在“成績一覽表”一頁完成。江蘇版美術。
四、巡回指導:
1、全面觀察學生作業。
2、及時發現學生對每一課工具的認識不足,并引導細心觀察。
五、總結: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節課所帶工具。(工具可以以組為單位帶好,也可自己帶好工具。)。
*[備注]:
課上學生自主性發揮較好,討論時學生能積極參與。但作業中部分學生對一些課的工具使用認識還不夠,有待于教師進一步引導(課中時間不夠也是一個因素)。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一
1、嘗試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皺紋紙捏花,掌握捏花的技巧。
2、樂于參加捏花活動,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利舊利廢的意識,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1、家長為幼兒準備桃樹枝或梨樹枝,漂亮的酒瓶。
2、各種顏色的皺紋紙數張。
3、水和一次性杯子8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播放ppt)教師播放家長帶小朋友們去自然中和果樹們留影的ppt。請照片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和果樹照相?(讓小朋友蜜察到各種果樹花的`形狀和顏色,體驗到花兒的美及小朋友高興的心情。)。
2、(出示一株果樹枝)這些樹上少了什么?你們愿意助樹媽媽打扮得漂亮點嗎?你想用什么辦法來為樹媽媽變出許多花朵呢?幼兒討論交流。(教師出示皺紋紙)。
二、引導幼兒談談如何用皺紋紙裝飾樹。
1、請小朋友上臺嘗試自己的想法,用皺紋紙裝點樹媽媽。(請1個小朋友上臺)。
2、教師用皺紋紙沾上水后擰上一小段搓成一團裹在樹枝上。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老師的花漂亮,還是的花漂亮呢?
“老師你的漂亮!你的漂亮!”
得到小朋友們的肯定后,教師適機:“那你們想不想跟老師學做花呀?”
“想!”
教師示范操作過程:
(1)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皺紋紙。
(2)稍稍沾上水后,馬上取出來,擰下有拇指長的一段,搓成一小團花的形狀。(水不要沾得太多。)。
(3)仔細觀察樹枝,花兒找到自己的家。(提問:為什么要讓花朵長在枝丫的地方呢。
(等一下你們自己做花的時候自己試試,讓它長在其它地方會怎么樣好嗎?)。
三、幼兒探索用皺紋紙捏花的方法。
(1)幼兒分組自由探索。(2人一小組)。
(2)交代要求:我們小朋友在試的時候,如果想換另一種顏色的紙話,就得沾另外一杯清水,這樣顏色才不會混,沾水也不要太多。
(3)幼兒操作,給予指導。
a、讓幼兒給樹找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酒瓶把樹枝插上去。)。
b、指導幼兒換色換水。
c、給花朵找到合適的家。
五、評價、欣賞。
小朋友真聰明,把皺紋紙變一變就變出了這么多美麗的花!樹可高興了,讓我們把它們放在展示臺上裝扮我們的家吧!
六、我和花兒留影。
請小朋友和自己的作品留影。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二
通過圍繞染紙的創作活動,使學生了解藝術創作和學習的方法,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和審美享受,養成主動探究與創建的.良好品質。
染紙的設計、制作與想象。
2、通過染紙圖案教學,使學生了解圖案用途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酷愛我國民間藝術的情感。
1、學習折紙和浸染方法;
2、運用染紙的方法創作生動好玩的染紙作品。
圖案畫面的構成與美感把握。
1、多媒體。
2、顏料水、生宣紙、毛筆。
3、染紙圖案范作。
一、導入。
1、復習適合紋樣學問,引入民間染紙圖案課題。
2、展示適合紋樣和染紙圖案的,引出新課:染紙圖案。
二、指導實踐創作:
1、染紙的基本過程演示:啟發學生依據染紙過程學習折紙方法和染紙方法。
2、體驗:
(2)藝術貴在創新;
(3)藝術的靈魂在于想象。
三、學問反饋:
啟發學生依據實踐閱歷總結制作方法和圖案特點。制作方法:
(1)折紙。
(2)染紙。
圖案特點:
(1)制作簡潔。
(2)色調艷麗。
(3)紋樣自然。
四、作品展示:
1、每小組作業展示。
2、創新性想法展示,培育學生的口語表達實力。
五、課后拓展:
請學生談一談創作感受,染紙是否艷麗、自然、隨意,是否大膽發揮,能否再改進以及染紙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三
了解面塑這一民間藝術的形式、歷史、特點。能用面塑的基本技法捏塑簡單的動物或植物形象,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欣賞藝術作品中,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在捏塑過程中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培養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鞏固運用泥塑的團、搓、捏、接、壓、印等的技法基礎上,進一步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面塑中,了解體驗不同的技法,并學習新的技法。在創作中體會到面塑作品淳厚質樸的藝術特點,提高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體會立體造型的美感。
掌握面塑的基本知識和制作的基本技法。
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法,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據情景制作出各種色彩諧調、造型有趣的面塑作品。
1、學生自備圖片、書籍等相關資料,可從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形象。
2、面塑作品。
3、塑刀、剪刀、梳子、擦手油、牙簽、彩色卡紙或白板紙、瓷盤等。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復習導入。
(1)請一學生參與教學:演示學過的泥塑技法。
(2)揭示課題。觀察、回答。
團、揉、搓、捏、粘……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激發學習積極性。
2、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自備的.資料,尋找、總結面塑藝術的形式、歷史及特點。
(2)演示技法:
搓、碾、捻、擰、剪等面塑技法。
演示制作面塑動物的步驟。小組交流學習,語言表述尋找發現的知識。
觀察、學習,嘗試、體驗。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自主學習,研究思考。
3、引導創新,應用實踐。
(1)引導學生選擇創作素材(動物或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
(2)引導學生觀察所要創作的形象外形、色彩、裝飾等。
(3)引導學生根據形象內容選擇適當的技法進行創作。
(4)根據學生制作程度,引導學生,進行示范。
(5)發現創新作業,及時展示表揚。鼓勵大膽構思,進行創作。個體思考,小組討論。
動手創作。
進一步加工自己的作業。
相互參觀,研究學習。
學生制作,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4、作業展示、講評。
(1)引導學生評價作業。
(2)小結。相互參觀、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評價能力。
5、教學延伸。欣賞面塑作品。
(1)名家作品。
(2)學生作品欣賞,學習,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和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
教學反思:學生喜愛這種老北京的傳統工藝,并親手制作了面塑,作品色彩艷麗、造型美觀。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四
在畫畫、做做、玩玩、跳跳中去感受節日的快樂,體驗親子之間的親情。
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親子繪畫在教室里。親子游戲在一樓操場上。親子服飾展示在一樓舞臺上。
8:40——9:20親子繪畫活動。在本班教室里進行,教師提前分好顏料、白汗衫、筆。在繪畫之前做好溫馨提示工作,要求家長與孩子們保持桌面、地面及水槽的干凈。教師做好巡視指導工作。
9:20——9:30休息時間。曬親子衫、喝點水,保育員做好清潔工作,老師準備游戲器械。
9:30——10:00親子游戲。大一班:踩氣球大二班:二人三足要求:活動前,教師整隊、講解游戲方法。
10:00——10:30親子衫秀。鼓勵每位。
家長都能和孩子們同臺演出,大膽展示自己設計圖形。
1、孩子們與家長道別。
2、教師帶領孩子們進入教室。
3、唱“六一”的歌曲,發放禮品。
鍛煉幼兒的能力,積極快樂的表演,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兒童節。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五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式講解法。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氣體?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提問】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的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課本p.7圖1-1)。
思考、回答問題。
回憶什么是物理性質,思考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學興趣,引入課題。
復習緒言中物理性質概念,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學生分組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參p.7圖1-1)。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用燃著的火柴檢驗瓶內剩余氣體?!痉治鲇懻摗繂l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1.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說明紅磷燃燒所消耗的是空氣中的什么氣體?
2.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了鐘罩或集氣瓶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鐘罩或集氣瓶內,火柴熄滅說明了剩余氣體具有什么性質?
【講述】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利用投影掛圖講解)。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做練習。
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鐘罩內,火焰。
實驗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約占瓶容積的。
火焰。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理解記憶。
閱讀課本p.7~p.8。
準確記憶。
做練習一。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
鞏固加深理解記憶。
【板書】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1.污染空氣的性質:粉塵、有害氣體。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礦物燃料、化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3.防治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消除、減少污染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思考、看投影片討論。
閱讀課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討論、歸納、綜合、記憶。
做練習二。
歸納、總結。
獨立完成檢測題。
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加強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鞏固已學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老師補充完整。達到本節教學目的。
及時反饋。
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
2.在100升空氣里氮氣的體積大約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a)4:1(b)1:4(c)1:5(d)4:5。
4.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
(a)一類(b)兩類(c)三類(d)四類。
5.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6.下列情況一般不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
(a)78%(b)21%(c)0.94%(d)0.03%。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3.桌子上入一個空燒杯,燒杯內()。
(a)是氮氣(b)是氧氣(c)是空氣(d)沒有物質。
4.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5.下列排放到空氣中的物質,不使空氣受到污染的是()。
第一節美術課(匯總16篇)篇十六
剪或撕“名字樹葉”的方法。
工藝制作。
剪刀、彩紙、“集體大樹”的范圖、教學課件。
剪刀、膠水、彩紙。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集體大樹”的范圖,介紹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使這棵大樹變得完整?并且我們都能來到這個集體中?
2、結論:制作樹葉——寫上名字——貼在大樹上。
3、教師小結: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一年級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樹,只有我們每位同學都來到這里,成為它的一員,這棵樹才能茁壯地成長。
(三)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兩片樹葉,樹葉上寫著老師的名字,老師做自我介紹。
2、教師展示其中一片對稱形樹葉。
提出問題:如何制作出這種對稱形樹葉。
(教師輔助演示)。
4、提出問題:葉子是什么形狀的?
5、出示課件:樹葉的常見形狀、顏色和特殊形狀、顏色。
6、教師小結:大家一起動腦筋,用自己的方法來制作“名字樹葉”,看誰的樹葉最好、最漂亮。
畫筆和色彩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自幼兒時期,他們就喜歡在隨意的涂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在學習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色彩,注意統一糾正某些顏色的不規范名稱。本課在認識色彩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畫筆,自由組織、涂色,以點、面、線、勸、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覺不同的畫筆、不同的方法所帶給畫面的不同視覺感受,也使學生體會到色彩的搭配與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并且學習敢于大膽組織畫面,為今后的學習與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