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實施的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和安排。接下來是一些成功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案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和思路。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一
1.學習觀看、欣賞和故事有關的圖畫、掛圖,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3.學習從小做個懂禮貌的人。
1.知識經驗準備。
知道簡單的禮儀,知道見面要打招呼。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頭飾(小雞2個、小羊2個、小象2個、小狗2個)。
3.環(huán)境準備。
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個區(qū)角,供幼兒游戲和表演。
感知圖畫內容,初步理解故事。
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活動。
線上活動:以"打招呼"的形式,讓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親親、握握手等。
2.感知活動。
幼兒圍繞"見面"的話題,進行討論。
提問:剛才你們和老師、小伙伴們見面的時候,都說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動作?
提問:如果見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認識的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理解活動。
提問:動物們不會說話,他們見面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引出圖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小雞和小雞見面了,嘰嘰嘰,啄啄小嘴。
(2)幼兒欣賞圖二、圖三、圖四,說說小羊、小象、小狗見面時是怎樣做的,并模仿出它們見面時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
(3)圖五講述:小朋友見面是怎樣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見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掛圖,共同傾聽故事。(播放錄音)。
(5)模仿表演:教師出示頭飾,請幼兒戴頭飾進行表演故事。
4.完整欣賞。
教師播放故事音帶,請幼兒跟著錄音帶隨意表演。
5.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桌椅。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二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fā)出的各種拍打聲。
1、節(jié)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啟發(fā)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游戲
1)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4、敲敲奏奏
1)按教師提示的節(jié)拍嘗試敲擊節(jié)奏棒的各種方法
2)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 《修鞋匠》
3)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jié)奏的變化
5、音樂游戲 《 聽音學走路》:
啟發(fā)幼兒注意傾聽,根據(jù)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三
1.學習觀看、欣賞和故事有關的圖畫、掛圖,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3.學習從小做個懂禮貌的人。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知道簡單的禮儀,知道見面要打招呼。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頭飾(小雞2個、小羊2個、小象2個、小狗2個)。
3.環(huán)境準備
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個區(qū)角,供幼兒游戲和表演。
活動重點
感知圖畫內容,初步理解故事。
活動難點
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活動。
線上活動:以"打招呼"的形式,讓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親親、握握手等。
2.感知活動
幼兒圍繞"見面"的話題,進行討論。
提問:剛才你們和老師、小伙伴們見面的時候,都說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動作?
提問:如果見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認識的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理解活動
提問:動物們不會說話,他們見面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引出圖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小雞和小雞見面了,嘰嘰嘰,啄啄小嘴。
(2)幼兒欣賞圖二、圖三、圖四,說說小羊、小象、小狗見面時是怎樣做的,并模仿出它們見面時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
(3)圖五講述:小朋友見面是怎樣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見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掛圖,共同傾聽故事。(播放錄音)
(5)模仿表演:教師出示頭飾,請幼兒戴頭飾進行表演故事。
4.完整欣賞
教師播放故事音帶,請幼兒跟著錄音帶隨意表演。
5.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桌椅。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四
1、學習使用鈴鼓,能控制好自己的樂器,不隨意發(fā)出聲音。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變化,探索鈴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3、積極參加打擊樂探索活動,感受其快樂。
1、重點:學習使用鈴鼓,能控制好自己的樂器。
2、難點: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變化,用鈴鼓進行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
鈴鼓每人一個;手搖鈴、串鈴、木沙鈴、沙錘若干;圖形總譜;律動音樂。
一、導入。
帶領幼兒做走跑游戲進入活動室。體會節(jié)奏的變化,為活動奠定基礎。
二、展開。
1、配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運用聲音表情表演。
提問:
(1)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2)在姥姥家是怎樣喝粥的?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燙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3)在自己家是怎樣喝粥的?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4)在幼兒園老師告訴大狼是怎樣喝粥的?滲透日常飲食習慣,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飯。
師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2、學習使用控制鈴鼓。
(1)學習使用鈴鼓,指導練習搖、敲的動作。
拿鈴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攏抓鼓邊內側,大拇指放在鼓邊外側。
搖:一手舉起,轉動鈴鼓,發(fā)出聲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鈴鼓,一手輕敲鼓面。
(2)訓練幼兒對樂器的控制。
常規(guī):老師讓鈴鼓唱歌時,你就讓他唱,不讓他唱歌時,你就不能讓小鈴鼓發(fā)出聲音。
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變化,探索用鈴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探索學習鈴鼓的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
提問:我們怎樣用鈴鼓的聲音來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練習快速演奏。
我們怎樣用鈴鼓的聲音來表演大狼慢慢喝粥呢?練習慢速演奏。
我們一起來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吧!練習不快不慢演奏。
(2)結合完整的故事講述,幼兒打擊鈴鼓表演故事。
4、出示其他四種打擊樂,師生共同游戲。
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再次到不同地方喝粥,感受快速、慢速、中速的不同演奏,體驗玩打擊樂的快樂。
三、結束。
幼兒玩著打擊樂自然走出教室。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五
1、學習觀看、欣賞和故事有關的圖畫、掛圖,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3、學習從小做個懂禮貌的人。
1、知識經驗準備。
知道簡單的禮儀,知道見面要打招呼。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頭飾(小雞2個、小羊2個、小象2個、小狗2個)。
3、環(huán)境準備。
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個區(qū)角,供幼兒游戲和表演。
感知圖畫內容,初步理解故事。
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活動。
線上活動:以"打招呼"的形式,讓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親親、握握手等。
幼兒圍繞"見面"的話題,進行討論。
提問:剛才你們和老師、小伙伴們見面的時候,都說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動作?
提問:如果見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認識的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提問:動物們不會說話,他們見面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引出圖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小雞和小雞見面了,嘰嘰嘰,啄啄小嘴。
(2)幼兒欣賞圖二、圖三、圖四,說說小羊、小象、小狗見面時是怎樣做的,并模仿出它們見面時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
(3)圖五講述:小朋友見面是怎樣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見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掛圖,共同傾聽故事。(播放錄音)。
(5)模仿表演:教師出示頭飾,請幼兒戴頭飾進行表演故事。
教師播放故事音帶,請幼兒跟著錄音帶隨意表演。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桌椅。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六
目的:初次感受友好的集體氣氛。解除寶寶的生疏感,給寶寶親切感受,同時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意識,熟悉自已姓名,激發(fā)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
過程:教師:“寶寶們好,我是xx老師。讓老師也來認識一下寶寶吧!被老師請到的寶寶,由家長握住寶寶的小手揮一揮并幫助寶寶介紹說:“大家好,我是xxx,我x個月了。”其他家長握著自己寶寶的小手,拍拍小手說“×××,歡迎你。”依次介紹每一位寶寶。
目的:在感受音樂中平穩(wěn)情緒,同時刺激前庭。
1、 教師結合介紹游戲內容。
* 教師:“我們要和寶寶來玩?抱抱搖搖?游戲,這個游戲能讓寶寶在音樂中平穩(wěn)情緒,同時刺激寶寶的前庭。在活動過程鐘,請家長保持安靜,讓寶寶享受溫馨、歡快的音樂氛圍。
2、 教師起立,用仿真娃娃邊示范,家長帶寶寶模仿。
* “托抱走”:寶寶面朝前,家長一首托住寶寶臀部,一手環(huán)保寶寶胸部,聽著音樂沿腳印線走。
* “拋飛”:家長按照音樂節(jié)奏,左右搖晃寶寶,并逐步增大幅度,一靠腳步的上下起伏帶動手臂左右拋飛。
3、請家長起身抱寶寶練習,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
* 提示家長:“拋飛”寶寶時,左右晃動的幅度要小些,防止寶寶不慎脫落。 * 請家長抱寶寶沿著腳印線,跟著教師邊聽音樂邊做動作。1~2遍后,回到原位坐下。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七
1、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標記圖、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學習用普通話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
3、教育幼兒講衛(wèi)生、不亂用他人物品。
1、各種小動物形象標記圖,每人兩張(同樣的)。
2、錄音機、磁帶(肉錄“找朋友”音樂)。
3、教師在貼標記圖處點一圓點,作為貼標記圖的位置。
一、認識標記圖
1、老師出示標記圖,請幼兒從中選一種動物做朋友(兩張)。老師說:“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告訴大家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幾個幼兒舉圖說一說,并讓同組的幼兒互相看看、說說:“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師巡回幫助指導。
2、分組游戲:每人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兩遍)。
二、確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問幼兒:“這是一塊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啟發(fā)幼兒說出:能擦手,能洗臉等)
2、出示杯子,問幼兒:“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啟發(fā)幼兒講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師提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隨便拿用很不衛(wèi)生,容易染病。誰有好辦法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啟發(fā)幼兒說出把好朋友貼在旁邊作標記)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八
在課程中我們通過托抱走線、唱名字、膝上童謠、手部的精細動作、大運動游戲、繪本故事和集體游戲互動等,來鍛煉寶貝五大能力的發(fā)展,包括手部動作、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社會適應、大運動能力,促進寶寶更好的適應除家庭以外的人與環(huán)境,為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各種親子游戲、集體活動來增進寶寶之間和親子之間的良好互動,鍛煉寶寶們交往的能力。活動中教師運用多種游戲方式,讓活動氣氛更加活躍,引發(fā)寶寶的興趣。
1.通過親子互動游戲增進寶寶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以及增強寶寶的社會適應性;
2.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韻律,積累寶寶的語言能力;
3.在教師操作演示的過程中鍛煉寶寶的觀察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與模仿能力。
活動重點:鍛煉了寶寶拇食指捏的動作。
活動難點:鍛煉寶寶摘到蘋果并準確的放到碗里。
音樂準備:
1.走線音樂《秋之戀》
2.精細動作音樂《秋天的落葉》
1、大運動音樂《天天向上》
2、彩虹傘音樂《加油,amigo》教學具準備:
1、軟體樓梯
2、浴巾 n 條
3、閃卡《點卡》
4、彩虹傘
5、蘋果樹學具
一、托抱走線(3 分鐘) 過程:
(一)配課教師播放走線音樂,并引導家長及寶寶擺放好拖鞋
師:現(xiàn)在請家長引導寶寶將拖鞋在教室一側擺好,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服務意識。
(二)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進行托抱走線
師:請家長抱起寶寶跟在 xx 老師的身后站好,我們一起來走線啦,在走線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家長變換動作,將寶寶輕輕的向上向前托起或者輕輕的左右搖擺等動作。
(三)主課教師在走線過程中說出目的
目的:走線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寶寶更好的適應教室環(huán)境,緩解寶寶的緊張情緒,讓寶寶更好的融入課堂當中。
(四)3 分鐘后配課教師將音樂以漸弱的方式暫停二、節(jié)奏問好、唱名字(5 分鐘)
過程:
(一)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地面坐下來
師:請家長引導寶寶在 xx 老師的對面圍成一個半弧坐好。
(二)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貝進行節(jié)奏問好、唱名字
師:各位家長、寶寶早上好/上午好/下午好/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東北育才早潛中心,我是 xx 老師,這位是 xx 老師,接下來的時間由 xx 老師和 xx 老師陪伴大家一起度過。
(三)主課教師引導寶寶做自我介紹,進行唱名字
師:接下來老師要來認識一下寶貝啦,一會老師會先點寶貝的名字,家長要扶著寶寶的腋下將寶寶高高舉起來,說到,并清晰大聲的說出寶寶的姓名和月齡,讓寶寶能夠聽清,給寶寶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四)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一起唱歡迎歌,邊唱邊引導家長及寶寶做出揮手的動作
(五)配課教師進行鋼琴伴奏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伸出小手來歡迎一下 xxx 你好,我們歡迎你。
(六)主課教師說出節(jié)奏問好及唱名字的目的
目的:通過有節(jié)奏的問好不僅可以增強寶寶的節(jié)奏感,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寶寶語言能力也相應的得到鍛煉,而且會逐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三、膝上童謠《小小魚》(3 分鐘) 過程:
(一)主課教師進行兒歌、動作演示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接下來,請家長雙腿伸直,寶寶坐在膝蓋上,跟 xx 老師的節(jié)奏一起上下顫動膝蓋。
(二)第二遍主課教師引導家長一起說兒歌做動作師:這一次請家長跟著老師來一起說,一起做!
(三)第三遍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感受節(jié)奏及兒歌的韻律師: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寶寶跟家長要面對面坐。
目的:膝上童謠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寶寶感知了穩(wěn)定的節(jié)奏,發(fā)展了寶寶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小兒歌可以幫助寶寶積累語言。
附兒歌:
兒歌《小小魚》 小小魚,真美麗, 游到東來游到西, 我做網兒撒下去, 一二三,三二一 呼啦一下抓住你!
四、精細動作《摘蘋果》(15 分) 過程:
(一)教師操作演示
師:我的工作完成啦,從哪拿的送哪去。
(二)寶寶自主操作
師:現(xiàn)在請家長引導寶寶到教具架上,每次取一種教具進行操作,那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寶寶分開距離進行工作,并且家長要在這十分鐘里對寶寶進行有效的陪伴,來觀察寶寶的發(fā)展能力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主教老師引導寶寶收教具
目的:蘋果這項工作讓寶寶練習了摘的動作,鍛煉了寶寶拇食指的靈活性,一會在課上練習的時候,家長要引導寶寶左右手交替進行練習,回家以后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材料,讓寶寶練習拇食指捏。
五、運動游戲(8 分鐘)
(一)游戲一:翻翻樂過程:
1.主課教師情景導入
師:老師今天要引導家長帶著寶寶做一個空間知覺的鍛煉,首先請家長先看 xx 老師來做一個示范。
2.配課教師播放運動游戲的音樂
3.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游戲,配課教師輔助
4.主課教師在寶寶活動過程中說運動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目的:在空中旋轉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到寶寶的空間知覺和膽量,增加了親子之間的互動性和親子關系。
(二)游戲二:爬樓梯過程:
1.主課教師情景導入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軟體樓梯,一會我們的寶寶要開始爬樓梯啦, 讓寶寶學會一步一步爬上去,下的時候寶寶要學會轉身,小腳先著地下來。
2.配課教師播放運動游戲音樂
3.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游戲,配課教師輔助
4.主課教師在寶寶活動過程中說運動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目的:在爬樓梯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寶寶身體的靈活性,和對自己小身體的控制能力,讓寶寶學會轉身下樓梯。
六、閃卡(3 分鐘) 過程:
(一)主教老師組織家長及寶寶坐下來
師:現(xiàn)在請家長帶著寶寶坐到 xx 老師這里來圍成一個半弧形坐好,我們一起來看閃卡。
(二)閃閃卡
(三)收閃卡
(四)主課教師在收閃卡后說出閃卡的目的
目的:通過閃卡可以激發(fā)寶寶的右腦,在大量的閃卡過程中寶寶會打開自己的右腦來接收圖像,可以培養(yǎng)寶寶右腦瞬間記憶的能力,同時可以激發(fā)寶寶的語言能力。
七、彩虹傘游戲(4 分鐘)
(一)游戲一:鉆山洞過程:
1.主課教師引導家長和寶寶一起游戲
師:請家長將寶寶抱起來,我們要來做游戲了。2.集體游戲
師:老師的彩虹傘變成了一個大山洞,一會家長抱著寶寶從 xx 老師這邊進入山洞,從 xx 老師這邊走出山洞。
3.主課教師說出游戲目的
目的: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家長抱著寶寶進行鉆的動作,讓寶寶感受顏色的變換,增加對寶寶視覺的刺激。
(二)游戲二:網小魚過程:
1.教師引導家長及寶寶在教室的中間坐成一橫排
2.集體游戲
師:家長跟著 xx 老師一起來數(shù)三二一,當數(shù)到一的時候老師的海浪會沖向寶寶和家長,這時家長就要抱著寶寶向后倒。
3.主課教師說出游戲目的
目的:在彩虹傘飄蕩的過程中,可以刺激到寶寶的視覺和反應能力。八、結束(3 分鐘)
師: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今天我們的課程就上到這里了,現(xiàn)在讓我們揮揮說再見吧,小寶寶再見,我們下周見。
本次活動通過親子互動游戲增進寶寶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以及增強寶寶的社會適應性,并通過膝上童謠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韻律,積累寶寶的語言能力。在教師操作演示的過程中鍛煉寶寶的觀察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與模仿能力。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九
1、引導幼兒能按簡單的節(jié)奏型為樂曲作即興伴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2、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節(jié)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創(chuàng)設森林情境,音樂磁帶,打擊樂器:蛙鳴筒、沙蛋、響板、撞鐘、三角鐵等。
一、引入活動
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與幼兒一同進入活動室,激發(fā)幼兒愉悅的情感。
并出示節(jié)奏圖譜,引導幼兒練習。
三、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節(jié)奏。
1、鼓勵幼兒利用身體創(chuàng)編出不同聲勢來表現(xiàn)節(jié)奏。
(1)“小朋友可以通過拍手來打節(jié)奏,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打節(jié)奏呢?”
(2)引導幼兒用不同聲勢為樂曲伴奏。
2、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敲擊物品,進行伴奏。
(1)引導幼兒自由選擇瓶、罐、木棒等物品進行敲擊,聽它們所發(fā)出的聲音,體驗其中的樂趣。
(2)幼兒分組為樂曲伴奏。
3、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1)教師鼓勵幼兒嘗試按節(jié)奏型敲擊打擊樂器。
(2)幼兒運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
一、活動目的:
1.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叫叫的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
2.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換位思考,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愛和被愛。
教學重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幼兒體會到愛是相互的,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換位思考。
二、活動準備:
小雞快跑系列《愛說“不”的調皮鬼》一本以及相關的'mp3。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圖書。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它是一只可愛又調皮的小公雞,它的名字叫“叫叫”。
師:(展示圖書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猜看,這會是一個什么故事呢?
答:幼兒的各種回答,教師做小結。
2.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互動提問,引導幼兒設想如果自己是小雞叫叫,自己會怎么做,或者猜想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故事結束后,教師有目的地提問,幼兒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表述出正確地表達愛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學習換位思考。
a.小朋友,想一想,叫叫總喜歡說“不”,爸爸媽媽會是什么感受呢?
b.小朋友,猜猜看,爸爸媽媽會對叫叫說什么呢?
c.如果你是叫叫,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d.小朋友,你喜歡哪一個叫叫呢?為什么呢?
f.
四、播放電子書視頻。
為幼兒播放該故事的mp3,讓幼兒在回味故事,體驗快樂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故事中愛與被愛的相互情感。
五、角色扮演。
引導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參與故事閱讀,并體會故事中的情感。
文檔為doc格式。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一
1、學習觀看、欣賞和故事有關的圖畫、掛圖,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3、學習從小做個懂禮貌的人。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知道簡單的禮儀,知道見面要打招呼。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頭飾(小雞2個、小羊2個、小象2個、小狗2個)。
3、環(huán)境準備。
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個區(qū)角,供幼兒游戲和表演。
活動重點。
感知圖畫內容,初步理解故事。
活動難點。
嘗試用動作、聲音、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活動。
線上活動:以"打招呼"的形式,讓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親親、握握手等。
2、感知活動。
幼兒圍繞"見面"的話題,進行討論。
提問:剛才你們和老師、小伙伴們見面的時候,都說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動作?
提問:如果見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認識的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理解活動。
提問:動物們不會說話,他們見面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引出圖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小雞和小雞見面了,嘰嘰嘰,啄啄小嘴。
(2)幼兒欣賞圖二、圖三、圖四,說說小羊、小象、小狗見面時是怎樣做的,并模仿出它們見面時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說話。
(3)圖五講述:小朋友見面是怎樣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見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掛圖,共同傾聽故事。(播放錄音)。
(5)模仿表演:教師出示頭飾,請幼兒戴頭飾進行表演故事。
4、完整欣賞。
教師播放故事音帶,請幼兒跟著錄音帶隨意表演。
5、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桌椅。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二
1、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及其功能。
2、明白保護手的一些方法。
幼兒用書教學過程:
1、經過做手指操,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此刻我們來做一套手操。請小朋友們跟著我把手指一個個伸出來。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無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無名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引導幼兒了解收的結構。
(1)教師:大家看看,我們的小手長得什么樣貌呢?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我們的手上有五個手指,他們長短不一樣。手指下頭的部分叫做手掌,手掌又分為手心和手背。
3、引導幼兒了解手的作用。
(1)教師:我們的小手能夠用來做什么呢?
(2)幼兒回憶自我的生活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手能夠玩玩具、吃飯、洗臉、穿衣服、畫畫、并且還能用手去感知東西的大小、冷熱、輕重。看來小手的用處可真大啊。
4、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保護自我的小手。
(1)教師:手能夠為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應當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2)幼兒思考后回答。,(3)教師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讓幼兒為正確保護小手的方法貼花。
(5)教師在幼兒回答時用:"……會讓手……,應當……保護小手。"的句型來整理幼兒的`答案。如剛燒好的飯菜很燙,會燙傷手,應當?shù)人湟稽c兒再端碗;寒冷的冬天會讓手上的皮膚開裂,我們應當在手上涂些護手霜。
5、教師帶領幼兒回顧本活動的資料,總結手的用途和保護手的方法。
1.明白3~4種手的作用。
2.明白2~3種保護手的方法(洗手后涂上護手霜、手臟時洗手、不用手碰插座、不咬手等)。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三
1.初步認識紅綠燈,明白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明白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yǎng)交通規(guī)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1.課件、幼兒用書。
2.紅綠燈標記。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書上都說了些什么。
(2)幼兒看書片刻。
(3)教師:這是在什么地方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4)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在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齊,他們手拉著手,準備過馬路。
(2)幼兒根據(jù)自我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是紅綠燈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大家都明白要紅燈停,綠燈行。
(1)教師:街上車輛很多,我們上街時要怎樣做才安全呢。
(2)幼兒紛紛發(fā)表自我的看法。教師小結:我們必須要有大人陪伴上街,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看清紅綠燈以后再過馬路。
(1)教師:書上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吧。
(2)幼兒看書,教師將這首兒歌念給幼兒聽1~2遍。
(3)教師對兒歌進行簡單的提問,然后請幼兒跟著教師一齊讀,最終請幼兒試著自我念一念。
玩法:幼兒扮演各種車輛,教師手拿紅綠燈標記。"車輛"(幼兒)在室內行駛,教師出示紅燈時,"車輛"(幼兒)停;出示綠燈時,"車輛"(幼兒)行。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四
1、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2、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教具:圖書《母雞蘿絲去散步》一本,幻燈片一套。
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小圖片(6幅)。
1、介紹書名,觀察封面。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書名叫《母雞蘿絲去散步》。
看看,封面上有誰?
2、幼兒講述小圖片。
(1)教師:蘿絲散步的時候經過了許多地方,在這些地方發(fā)生了一些奇特的事情。那到底她經過了什么地方又發(fā)生了什么樣奇特的事情呢?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六幅圖,請你們仔細的看并且輕輕的說一說。
(2)幼兒看小圖說故事。
(3)教師:蘿絲散步的時候經過了哪些地方?請小朋友說一說。
(4)教師:蘿絲散步的時候在經過這些地方發(fā)生了奇特的事情,你對哪件事情最感興趣,請你說一說。
(5)請幼兒逐一說六幅小圖。
3、幼兒給小圖排序。
(1)教師:蘿絲散步,先經過了哪些地方,后經過了哪些地方,又經過了哪些地方,是有順序的?請小朋友看一看幻燈,要仔細的看,等會要給你的小圖進行排序。
(2)幼兒觀看幻燈。
(3)教師:你記住了嗎?請你按順序排一排。
幼兒給小圖排序。
(4)教師與幼兒一起說一說蘿絲散步的路線。
4、幼兒兩兩說小圖。
教師:蘿絲散步的時候經過了哪些地方?發(fā)生了什么奇特的事情?請你和旁邊的朋友說一說。
5、教師閱讀圖書。
教師:那到底書上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
討論:你們覺得書上說的和你們說的哪個有趣?為什么?
6、幼兒仿照書面語言再次講述小圖片。
7、討論:蘿絲散步的時候,狐貍始終跟在后面,蘿絲知道嗎?
狐貍只要一撲就可以捉到蘿絲,為什么它一直沒有捉到?
教師:小朋友討論的非常激烈,我們將通過下次閱讀,再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早教課手指畫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五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fā)出的各種拍打聲。
1、節(jié)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啟發(fā)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游戲。
1)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4、敲敲奏奏。
1)按教師提示的節(jié)拍嘗試敲擊節(jié)奏棒的各種方法。
2)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3)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jié)奏的`變化。
5、音樂游戲《聽音學走路》:
啟發(fā)幼兒注意傾聽,根據(jù)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