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一
《這兒真好》是一篇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云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于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由這個故事生形象地告訴了我們要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在備課文之前,我先把教參中對本課的重點難點理理清。本課的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有了感悟小熊種樹的辛苦,感受島上發生的變化,感受小島的美,才有感悟這兒真好,才有小動物們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難點是:引導學生讀中深思,感悟種樹與找朋友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始設計本課的教案。由詞語入手,我分別抓住了“孤零零”“連忙”“許多”“種呀種”“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等,引導學生體會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島的美,讓小動物們都覺得這兒真好,緊扣課題。
但是,課堂上仍存在一些問題,談談我的感受:
童話性、故事性的課文,常常會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變化。這一點備課時,我經常都會忽略。“放小鳥”中,我的心情由高興變為擔心,由擔心轉變為著急,又由著急變為高興,在故事的發展中,緊扣故事的環節,感受人物的心情變化非常重要,從朗讀中再來體會,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課課文也是這樣的,雖然故事主人公內心變化只由孤零零變為了高興極了,但學生的體會很淺,為什么而高興,因為小島變成了綠洲,因為小熊種樹,辛勤地勞動使這兒變得很美,小島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動物們都愿意來到島上和小熊交朋友了。從而理解課文的難點:種樹和找朋友之間的關系。
人物內心的體會朗讀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詞,孩子們笑瞇瞇到朗讀,沒有感悟到孤孤單單地樣子,從表情、從肢體語言,從朗讀都能體會到人物的心情與狀態。我班“何”在讀這個詞時緊皺眉頭,雙眼瞇成一條線,他的動作表情應該值得稱贊,我沒有及時得表揚“你緊皺眉頭,表情很傷心,讓老師好象真的看到了這只沒有朋友的小熊很傷心呢!”確實,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應該鼓勵表揚,讓學生在激勵中深刻體會人物內心的感受。
教材的設計是我們年輕教師難以把握的內容,需要多鉆研,多深入。從課文的教學重點出發,教學難點著手來理解課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精簡,圍繞中心,在學生回答中要引導和啟發,把孩子的思維引入到老師的思路上來。我想,這一方面我們還做的很不夠,需要不斷努力!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二
《這兒真好》選自蘇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是一篇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講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島上感到很孤獨,想尋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于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2個偏旁部首,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
重要性。
本課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師:磁帶、錄音機、小黑板、各種動物圖片、畫紙
學生:準備好水彩筆、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物
我在這一課的設計上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畫面等來思維的。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最容易產生興趣,每一個細微動聽的聲音,生動有趣的畫面都能引起他們的無限遐想,帶來獨特的情感體驗,是低年級語文課上很好的課程資源。我力圖通過配樂朗讀、動畫演示以及讓他們動手制作等途徑,帶領他們進入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容始終充滿熱情。
第二: 合作學習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到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時即強調了現代人必須學會合作。學會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于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開始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該讓學生在合作性的學習中體驗互助的樂趣,互補的完美,和成功的快樂。我設計在兩個環節上讓小朋友們分小組合作學習。一是探究為什么種樹能找來朋友。我讓小朋友們小組讀讀書討論討論,然后來說說理由。第二就是種了樹后,荒島變成了什么樣子,通過小組合作畫一畫、貼一貼等方法來體會小島美麗的樣子,體會“這兒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讀為本
閱讀活動是從朗讀開始的,運用朗讀,能幫助讀者以聲解意,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并對提高讀者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過朗讀,有助于體會閱讀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煩瑣的分析更有效。我設想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自己練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教師:磁帶、錄音機、小黑板、各種動物圖片、畫紙
學生:準備好水彩筆、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物
一年級的小學生已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對一個地方的環境的好壞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現在的合作學習意識不強,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師多些創設情境,提出一些啟發性很強的問題,就能讓同學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引入課文
由課題“這兒真好”引入課文,讀題后,讓學生說出上節課的感知,說出“這兒”指的是小島,教師由“以前的小島是什么樣兒的”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 創設情境,分段閱讀,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學習
1、 學習第一小節
讓學生集體朗讀,然后抓住“孤零零”這個詞語來理解,什么叫孤零零?通過看圖明白,小熊只有一個人,沒有朋友,沒有伙伴,這就是“孤零零”。然后,啟發學生說說小熊心里會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唉,一個人呆在這荒島上真沒勁,要是有個人來陪陪我那該多好啊!然后要求學生讀好這個詞,讀好這段課文。
(這一環節利用說話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孤單這種感覺,為后文渴望朋友,想辦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鋪墊。)
2、 學習第二段
第二小節是講小熊問飄來的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這一內容淺顯易懂,只要以讀代講,抓住“連忙”這個詞讀出急切的語氣。這一段關鍵的內容就是讓學生探究“白云變成了一棵樹,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么?啟發學生思考,樹與找朋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深入探究種樹為什么能找來朋友。體會改善環境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的探究為下文進行想象繪畫打下基礎。)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課文寫島上的環境變了,引來了許多小動物居住,那么,小島究竟變成什么樣了呢?。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配樂朗讀。“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展開想象。)聽完后啟發學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島現在的樣子了吧,趕快來畫一畫吧!這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繪畫比賽,畫的背景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一個荒島的樣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沒有。另外,老師提供了許多小動物及花草樹木的貼圖,需要什么拿來用,如果小朋友還想到什么新的東西,也可以用彩筆話在圖上。
(這一環節的設計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制作動畫來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閱讀能力實際是一種還原再創造能力,衡量學生是否理解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再創造,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生動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將畫面的內容表達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其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 組織交流討論,匯報學習成果,體會思想感情。
讓學生討論交流你貼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貼畫這些東西?結合這時的交流,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意思。明白“這兒”究竟好在哪里。 當然,圖畫畢竟是靜止的,這時我出示了一幅多媒體畫面,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
(四)、 開發課程資源,遷移延伸
我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課文去真正認識我們的客觀世界。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你家周圍的環境好嗎?你喜歡那兒嗎?(通過這道題的探究,讓學生在更深層次上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附板書:
這兒真好
感到孤單——植樹造林——許多朋友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幻燈片、生字卡片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學習第1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看。
2.(出示幻燈片:插圖1<一半>)師口述第一自然段內容。
設問:你們愿意到小熊家去嗎?(不愿意)
為什么不愿意去呢?(那兒是個荒島)
3.你從哪里知道“是個荒島”呢?(第1自然段)指名讀第1自然段。
引導理解“荒島”:荒島會是什么樣兒呢?(什么也沒有)誰愿意來黑板上畫一畫。
4.這只小熊住在這座荒島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么樣?(不高興,孤零零)
引導理解:“孤零零”就是怎么樣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樣子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出示幻燈片:課文第1自然段)
5.讓我們來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給讀出來。(齊讀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插圖1<強調另一半的“云”>和句子:云呀云,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導:沒有朋友心里多著急,多難過,誰來讀好這句話?
(激勵學生進行挑戰讀:誰能讀得比他好一點兒?再好一點兒?)
(2)評一評:誰讀得好?你是怎么讀好的?(“連忙”要讀出感覺)
(3)學習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誰來教大家學會這兩個字?
“連”——強調“走之底”的半包圍結構字的書寫規則:從里到外。(范寫,學生書空)
“忙”——強調“豎心旁”的筆順:左點、右點、豎。(范寫,學生書空)
(4)一起來讀好這段話。(出示幻燈片:課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插圖1)云兒想告訴小熊什么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找出書中的句子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的第1句)
出示句式(幻燈片): 來到這兒,說:“ !”
四、學習第6自然段
1.過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沒有一個朋友,現在有了這么多可愛的朋友,他高興極了不停地說 (引讀) 。
(轉過身聽學生高興的聲音,捂住耳朵看學生高興的表情)
2.面對此情景,小熊除了高興,還會想些什么呢?種樹與找朋友有關系嗎?這個問題你現在明白了嗎?聰明的同學會聯系課文前面的內容,來思考這個問題的。
荒島 → 漫山遍野,綠樹成蔭
(沒有朋友) (有朋友)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四
這兒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真是太美了!
春天,柳樹抽出了嫩綠的枝條,柳枝像柔軟的長發一樣隨風飄揚。花壇里百花齊放,有紅的、粉的、紫的像一張張動人的笑臉。桃花、櫻花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夏天,柳葉變成了墨綠色,油亮亮的。荷葉像一個個綠色大圓盤,挨挨擠擠的。上面托著一朵朵荷花,有的含苞欲放,像一只只小箭頭直指天空;有的展開了兩三片,像含羞的小姑娘,好奇地打探著外面的世界;有的全展開了,露出了嫩綠的蓮蓬。這時,水面上突然出現一層波紋,一群魚兒從水中躍出,可好玩了。
秋天,梧桐葉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飛落下來,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的地毯,踩上去“沙沙”地響。殘留的荷葉都變成了枯黃色,像精致的陶泥工藝品,展現出獨特的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把大地上金黃色的地毯換成了白色的棉襖。
這是哪兒呢?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正如詩中所描繪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在每個季節都呈現出不同的美,真令人陶醉呀!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教育學生從小要懂得愛護環境。
了解“荒島”的變化及感情讀文。
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漫山遍野,綠樹成蔭”的景象。
配樂課文朗讀錄音、畫有荒島背景的畫(每組一張)、各種圖片素材(如:小熊、各種小動物、樹木等,以供學生選用);學生自帶水彩筆、多媒體課件。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下面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教學環節時,依據教材的特點,以朗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創造,去感受荒島的變化。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知道改善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1、這是誰?想知道它的故事嗎?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很想認識你們,看看它是誰?)
2、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培養語感。(突出這個地方特別好!)
1、聽錄音,整體感知
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思考。(師在學生聽時邊在黑板上畫荒島圖)
(指名回答)
2、細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生自讀課文,回答。(小島上只有小熊一個人住,孤零零的。)(貼小熊圖片并板書孤零零)
孤零零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你有沒有感到孤零零的時候呢?能不能說一說?(此時,如果只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去感受“孤零零”,一年級的學生不容易想象出來,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想想自己有沒有孤單的時候,體會就會更深刻了。)
你要是這只小熊,孤零零的你會怎么想?
指名回答。(這時有個朋友,該多好呀!)
現在你就把自己當成這只孤單的小熊,看看你能不能讀出小熊的感受。(自讀、賽讀、齊讀)
3、細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二至三自然段):
(1)找一個小朋友把第二自然段讀一讀,在他讀的時候,其他小朋友思考并回答。
(理解“連忙”的意思,并指導朗讀該段。)
(2)白云讓小熊做什么呢?
指名讀,其余學生思考,指名回答。(白云讓小熊種樹)
小熊種樹辛苦不辛苦?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那它怕不怕辛苦呢?(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平時在生活、學習中不怕辛苦,要勇敢面對。)指名說、讀。(師引讀,生跟讀):小熊在島上,種了。(指導朗讀該句)
小熊種的樹怎么樣呢?(指名說、讀。)
現在我們來欣賞什么是漫山遍野,綠樹成蔭(出示課件)
當你是這只小熊,看到這美麗的小島,心情會怎樣?(高興)(指導學生讀出高興之情)
4、細讀課文第三部分(第四至六自然段):
(師敘述)看到這美麗的小樹林,你想對小熊說什么?(生答)
是呀!這么美麗的地方,連小鳥也飛來了!你們聽聽它會說什么?還有誰來了?小熊的朋友們是怎樣說的?(這兒真好)(指導讀出贊美之情。)
看到這么多朋友來了,小熊會怎么說?(指導讀出小熊的高興之情。)
“這兒”究竟好在哪里呢?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指名說)
(師敘述)是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啊!!能不能把它畫下來?
現在,老師發給每個小組一張荒島的背景畫,老師這還有許多用來貼畫的小圖片,你需要什么就到這兒拿,把它貼在你們組的小島上。如果你還想到什么新的東西,也可以用水彩筆畫在圖上,看誰的想象最豐富。
生進行創作。師巡視輔導,并將較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
(基本上都完成后,由學生自己進行評比。)
你認為那一幅最好?好在哪里?
請小畫家上來說說,你們組為什么要這樣畫?
指名說一說。評出最佳,進行獎勵。
(這樣的教學,一方面,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能讓學生進行再創造。另一方面,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樂中學。)
對比學生的貼圖與老師的板書,(師提問)現在的小島可真美呀,跟原來的小島完全不一樣了,那么你現在知道白云為什么讓小熊種樹了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1、請你把全文再讀一遍,找一找原因。
2、生自讀全文,指名回答,加深理解。
總結:因為漫山遍野長滿了綠樹,改善了小島的環境,使小島不荒了,小動物們才到這兒上居住,小熊也因此找到了朋友。可見不管是誰,都必須在好的環境下才能生活,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3、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練習講故事(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
請小朋友再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誰能把這個小故事講出來。
生自己練讀、練說。指名講故事。
“你看,小熊用它勤勞的雙手,把這個荒島變得這么美,小朋友們,要把我們周圍的環境也變成這么美,你們應該怎么做呢?”(聯系生活實際,同桌討論、交流。)
學生自由發言
15、這兒真好
云云
云
小熊(圖片)孤零零
水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六
《三個小伙伴》是鄂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愛和奉獻”篇中的一篇課文,該童話講述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三個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后,三個小伙伴非常高興。故事告訴孩子們“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課文語言簡潔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語文教學應該有“語文味”,通過情景創設,互動閱讀等多種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體現語文的“讀味”,;在教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實現圈點批注的“寫味”;在語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實現品詞品句的“品味”。
1、認知目標: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懂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興趣地合作表演好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會三個小伙伴互相配合、各顯其能,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從中明白事理。體會三個小伙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制作課件能表現文本內容、動物頭飾。
1、情境教學法: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讀感悟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情境圖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三個小伙伴,他們去干什么呢?在說話的練習中相機理解生字詞“一起”。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栽樹吧。
情境圖二,樹上的葉片上含有生字,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七
我的學校是新世紀,那里是個很美的地方!
它位于天府之國成都溫江文化路上,已經有二十年歷史了,只要看到一個紅色墻體的大樓就是它了,一進大門看到的是操場,操場的一旁有七八棵桂花樹,春天時,葉子才探出那綠茵的小腦袋,打深這既陌生又美麗的地方。夏天時桂花樹葉綠油油的除了下雨天和有急事以外,我每天都會在樹下來乘涼、玩耍,秋天時,只要有風吹過桂花樹就像舞蹈家一樣,跳起了優美的舞蹈,風還會把桂花的香味吹得到處都是,真是金桂飄香啊!而且每當桂花飄下來時更漂亮,在樹上時,像金子,在空中時,像金色的雪花;在路上時,本來什么也沒有的路變成了像金子鋪的路;冬天時,風把桂花樹吹得搖搖晃晃的、每當我走過它們的面前,都好像在跟我打招呼,操場可真美啊!
每當我在學校餓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食堂,因為那里的菜非常好吃,真是五味俱全啊!其中有我最喜歡的是雜醬面。每次吃雜醬面都吃的津津有味,每次都讓我饞得直流口水!也還有其他很多好吃的。
學校的生態環境也很美,我記得在一年級下期時在教室旁的走廊上,有只壁虎,但好像被其他同學弄死了,太可憐了。還有次上科學課上,出去觀察樹干,有一位同學看見一只小鳥突然從樹上掉下來,他就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小鳥送回了小鳥在樹上的家里。所以我們學校生態環境很美!
我非常喜歡這里的環境、食堂的美味飯菜、還有同學們和老師!
我們新世紀學校的校園很美吧!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每個人都會有故鄉情結
溫江,是我們的故鄉
梧桐大道、溫江公園
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地方
都留下了我們的腳印
跟著孩子們的視角
再來看看這些熟悉的美景吧!
這兒真美篇這兒真美四年級篇八
哪里美,美在哪兒?接下來讓我告訴你吧。
要問哪里美?那當然是杭州的西湖呀!你不會不知道吧,西湖可是杭州乃至全國最著名的湖之一,當然還有鄱陽湖、太湖……但是這些湖都比不了我家鄉的西湖呀!西湖晴天時水面上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雨天時云霧迷蒙,群山若隱若現。每每看到這樣的景色,我都不禁想起宋代大文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你看他寫得多好,他覺得西湖竟然跟春秋時代的越國美女西施一樣漂亮呢!
那西湖美在哪里?西湖的湖面很美。晴天時,湖面風平浪靜,猶如一面未打磨的鏡子,閃閃發光。陰天時,蒙蒙細雨讓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更增添了別樣的韻味。炎炎夏日里,滿池的荷花嬌艷欲滴,猶如一位位嬌羞的少女,滿池的綠葉更把湖面映襯得一片碧綠。到了冬天,偶有雪花飛舞,飄灑在湖面之上,湖面更是美不勝收。
當然,西湖很多的名勝古跡也很美,有三潭印月、雷峰塔、斷橋等等。斷橋可是許仙和白娘子西湖相會的地方呢!每年,都有很多游人慕名前來看一看這著名的斷橋,感受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故事。斷橋相會的傳說更賦予了斷橋許多神話色彩,使之聞名。
這就是著名的西湖!我愛我美麗的家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