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受自然篇一
當春帶著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的漫來時,真能讓人心醉。
游戲在秋天,一片片枯黃的葉子飄然而下,蹲下身子,從眾多的葉子的挑揀出一片完整的楓葉,小心翼翼的將它放入心愛的書中。吸一口秋天的氣息,頓時神清氣爽,整個人變得精神了很多。
停留在冬天,一陣陣寒風撲面而來,不禁打了個寒戰,四季中,我最喜愛的就是冬天了,雖然他是嚴酷的,但是雪后的冬天又是浪漫的,可愛的……萬物都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華麗的晚禮服,抬眼望去,房屋上、書上、馬路上……一層層厚厚的積雪,覆蓋了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真的很是漂亮。行走在街上,人們都把大衣裹得緊緊地,不讓寒風侵襲自己的身體,笨拙的走在接著,就像一個個面包,讓人看了忍俊不禁,結果,一不留神,自己卻滑到在地,惹得旁人哈哈大笑,為了避免尷尬,我只好勉強的笑了笑,爬起來,拍拍身上的雪花兒,走了。冬天不僅是多彩的,而且還是有趣的。
我喜歡春、夏、秋、冬,喜歡他們獨有的色彩。我更熱愛大自然,是大自然給予了我們豐富的生活,給予了我們新鮮的空氣,五彩的世界,他是如此的完美無瑕,沒有一絲瑕疵。
感受自然篇二
感? 受? 自? 然
策 劃 者 ???湖北省潛江市徐李中學??? 楊? 爍
項目創意? ??走進自然,理解自然的生命,體悟自然的靈性。
增強學生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
拓展學生對“自然圖景”的再造能力。
項目名稱? ??感受自然
時間范圍?? ?2003年秋
活動地點??? 東荊河灘
參加人員??? 七(3)班全體學生??? 語文教師一人
主要活動?? ?秋游野炊,學習寫作,交流評價。
[過程描述]
“大自然”是語文學習的第二課堂。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上冊《感受自然》時,我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發他們進行物我之間“心靈的對話”,觸發他們對自然美景的沉浸和遐想,激活他們平日的生活積累,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的過程,讓他們形成呵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①??? 野炊活動;
②??? 在大自然中找一個朋友,與“朋友”進行心靈的對話;
⑤??? 以“感受自然”為主題,舉辦一次優秀圖文展評;
上述任務,前三項在秋游活動中完成,后兩項回校后利用晚自習或課外活動完成。
秋游的消息宣布后,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同學們自由組合野炊小組,少則4人,多則8人,準備好野炊用具,蔬菜和柴米油鹽,有的還帶有照相機,野外寫生學具。全班64人組成了12個小組。
這次秋游,安排了三項活動:
活動一:野炊
以野炊小組為單位燒火做飯。這是十一、二歲的初中生的第一次嘗試,他們感到新鮮,但也為難。然而同學們干起來卻興致勃勃,一點兒也不怕難。
活動中,既體現了他們互動合作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們的競爭意識。比如:小組之間比著干,看誰的灶堂挖得圓,誰的飯菜味美可口……同時老師幫助他們選好灶堂位置,設計大小,大約一個半小時,各小組飯菜做好了,老師請來各小組組長做評委,評出等級:一等6個,二等4個,三等2個。
各小組在防洪林帶間的草地上鋪上一張席,把飯菜放在上面,圍坐在席邊用餐,樂不可支。并攝下了12張照片。王曉軒同學用卡通形式表現出的野炊情景的組畫,反映了野炊系列的全過程。
活動二:我有一個“朋友”
“東荊河是一個美麗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小草、野花、樹林、河水、游魚、金谷、銀棉、牛羊,應有盡有。這些都是我們的大自然朋友。”我這樣啟發學生后,向他們提了些要求:⑴對花鳥草蟲、河水游魚的“生命觀照”。⑵四至六人一組,自編一個游戲,進行物我之間的“心靈的對話”。⑶記敘游戲過程或心靈的感悟,可呼喚人們呵護自然,保護生態。
游戲結束后,同學們用文字記下了這“開心一刻”,在小組間進行口語交際,及時把所見所聞所感相互說一說,并進行互評。
劉艷同學童話《小丁丁與小蝌蚪》、何性峰同學的《青蛙的哭訴》、胡虎同學的《保護水資源,凈化水環境》融進了環境保護意識。劉明霞同學的《我與芳草地》發出了心靈的呼喚:“東荊河堤芳草地,綠茵茵的,一大片一大片,這里牛羊成群,生機萬類。勾起了我的沉思:我的故鄉連河坡都被開墾,種上了莊稼,沒有了芳草地,耕牛沒有覓食的地方,可憐啊!我呼吁人們:留得芳草地,供給牛羊用。”我作了階段性小結:聽了你們的口語交際,我深深嘆服同學們想象力,自主學習和創造精神。
活動三:成果展評
舉辦成果展評,開辟了兩個欄目,即“心中的美景”、“心靈的呼喚”。
1、心中的美景。展示攝影作品12件,卡通畫32件,這些展品,既有秋游,也有春游,如::徐曼同學就獻出了《放飛》的水彩畫,勾起了學生童年風箏的聯想,激活了學生平日的生活積累。
這次展評,顯示了學生對“自然圖景”的再造能力,體現了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同時,讓他們在自然的美麗與純真中獲得了更大的滿足。
[案例分析]
一、體現了“愉快教學”的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大自然為載體,課堂之大,樂在其中,有游戲、有繪畫、有表演、有競爭,內容活、鮮、實,全然由學生去操作、去體驗,沒有課堂上的一成不變的拘束。
二、遵循了“學科滲透互補”的原則。如:把美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來,讓學生在繪美、審美、愛美、護美中啟迪心理,投注感情,感受自然,追求真善美。
三、搭建起學生練筆寫作的平臺。活動中安排了兩次短文練筆訓練,即:1、卡通畫的描述性文字;2、自編自演的游戲。一次大作文訓練,即:以《感受自然》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記敘文。這樣,學生自主活動多多,有充分展示的空間。
四、合理運用了評價體系。活動中安排了兩次評價。教師在評價中起點撥、幫助作用,促進學生在活動中鑒別和提高,學生互評,互相學習,共同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追求真善美的更高目標。
活動結束后的反思: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應成為單元知識序列的再造,拓展和升華。因此,教師要準確、熟練地把握單元目標和要點,啟迪學生激發興趣,點擊想象,不斷融會單元所學內容,并用于綜合實踐活動中去。
感受自然篇三
文章生動的描繪了夕陽西下天地間壯麗而富有變化的景色,通過優美的音樂、瑰麗的畫面,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通的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感。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讀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其中2、3、4自然段詳細描寫了太陽下山的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感受夕陽的美麗與壯觀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在網上搜集夕陽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做成簡易而形象的課件。
設計理念
以第二課時為例。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2、3、4、自然段描寫了太陽下山的過程。三個自然段結構類似,在指導學生學習一個自然段后,讓他們自學其余兩個自然段。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夕陽的美,通過美麗的畫面感受到語言的美麗,通過語言的瑰麗透視出畫面的瑰麗。
教學流程
1、復習導入
出示畫面
提問:請小朋友們看看圖,他們是誰?在干什么?
過渡:今天我們小朋友跟爺爺,奶奶和小作者一起也去看看夕陽,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三課《夕陽真美》。
板書課題:? 23 夕陽真美
2、精讀訓練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a)請大家打開書本,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能在小組內先自己讀讀書再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討論五處錯誤的地方:
i.?? 天空的顏色????? (天空一片深藍)
ii.太陽的位置??? (太陽已經西斜)
iii.?? 太陽的特點????? (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iv.西山的形狀????? (連綿起伏的西山)
v.?? 西山的特點????? (披著夕陽的余暉)
c)看到這幅正確的圖,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一下它?
(引導學生說出“壯麗”)
d)指導朗讀
i.過渡:對,這就是披著夕陽余暉的連綿起伏的西山,它顯得十分壯麗,讓我們再去感受一下這壯麗的景色吧!
ii.??? 請小朋友們在下面自己試著讀讀看。
iii.a、指名讀
b、誰還想讀?其他小朋友用聽的方式在大腦里拍攝一下屬于你自己的夕陽圖片。
iv.??? 齊讀:讓我們一起把你所感受到的夕陽的美讀出來。
e)指導背誦
i.這么壯麗的景色有沒有在我們小朋友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填空題:(誰來說說)
太陽已經_____,收起了________。天空________。________的西山,披著___________,顯得_________。
ii.??? 出示圖片
讓我們一起看看圖,來說說太陽西斜時的壯麗景色吧!
a.自己在下面試說
b.指名說
c.齊說(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看看書)
2)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b)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指讀)
c)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下沉
d)根據學生回答點出圖畫
e)這時,太陽已慢慢下沉,它自身及周圍云朵色彩都發生了變化,它變得更美了!讓我們一起來把第三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
f)齊讀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a)過渡:太陽下沉時漲紅了它的小圓臉,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真美呀!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太陽走向西山背后時又是一幅怎樣的美景呢?
b)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d)根據學生回答點出圖畫
f)男女生分別比賽讀
4)鞏固第二~四自然段
a)過渡:作者把太陽“西斜—下沉—落山” 的景色寫得那么美,相信我們小朋友一定會把夕陽讀得更美!
b)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在下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用心去讀一讀。
c)現在太陽已經西斜,我們請喜歡太陽西斜時的美景的同學來讀一讀。
太陽慢慢的下沉,有沒有小朋友喜歡這時的太陽的來讀一讀。
5)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b)出示第五自然段
c)引導學生說出:“夕陽真美呀!”??? 板書:美
d)指名讀
3、拓展延伸
4、小結
今天老師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去欣賞了夕陽的壯麗景色,課后大家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畫畫美麗的夕陽,去找找美麗的夕陽圖片。
教學評析
感受自然篇四
如果有來世,我愿化作一塊冰,將自己短暫的一生化為細密淺流的清澈,一點一滴切入自然的血脈,感受那美的精髓,智的禪意。
感受自然,我虔誠地膜拜著海。我是龍的傳人,我生命的圖騰是大海。讀大海,我親近敬畏它,卻融摸不到它。海是剔透的,但不會是透明的,它是一種豐富的單純,亦或是一種單純的豐富。海是立體的,它在平日里永遠是一個儒雅平和的紳士,可當我見到海潮的洶涌,海浪的凌厲,你會發現,海其實是一個勇敢豪放的斗士。它那滄海桑田背后的凝重像一位有風范的長者,雖已閱盡歷史,卻仍有生命的風度。
做人當如海,以流動的謙虛接納萬物,就像林則徐筆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自然的魂是藍色的海。
感受自然,我仰望頭頂的月。“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詩人筆下的月總能勾起游子心底的愁。月的明暗,更多的是因為愁吧。無論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月總是沉默地見證著這個人間的世態炎涼。月似乎有一種潘多拉的魅力,浸潤在月光中,心似乎飄在天上,心底的情愁在月下毫無保留地渲泄。月光是最好的醫師。
抬頭看月,城里的月亮,像一個涂了濃厚粉底的少婦,嫵媚迷人。鄉下的月亮卻云淡風輕,像一位銀絲縷縷的老奶奶,慈祥柔和。其實月亮并無城鄉差別,只是有些東西是在天上,而有些東西卻在心里。
感受自然,我領略山的俏麗,“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山的韻給我立體的感染。在山的面前,無論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山絕不會俯仰于你的地位和名望。山總是以它高挺嶙峋的風骨,撐起云卷云舒的天空,千百年來屹立不倒。我是山的子民,是山的風骨撐起我的生命,是山的性格教會我成長,我用生命的圖騰描繪山的形象。天地為自然,山為魂。
“大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誠如是,做人當如自然,有時一點從容便隱匿大千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頓悟那一片從容,打開自然這本無字書,我愿傾我一生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篇五
數九寒冬,天寒地凍,我獨自漫步于郊外,徘徊于梅園周圍,不由心生感慨,我在尋找寒冬臘月里藏在大自然中的秘密。
遠遠望去,一大片火花的梅花點綴在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中,為蒼白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仿佛是雪地里的精靈,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三九嚴寒何所懼,千里冰霜腳下踩”或許是對它最形象的描述,它傲然立于冰雪之中,敢在最冷酷的環境里盛開最美麗的花朵。粉梅像霞,白里透紅,嫵媚動人;白梅如雪,晶瑩剔透,亭亭玉立;青萼梅白中隱青,晶瑩淡雅……最引人注意的是紅梅,褐絲,金蕊,宛若停在枝頭的紅蝴蝶,在白雪紛飛中跳著優美的舞蹈,又如一簇簇燃燒的火苗……這美景宛若仙境。
走進梅花,你便可以聞到它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梅花的色,艷而不妖;梅花的香淡雅而清幽;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這就是梅花的秉性吧!它是寒意里的清香,它是冰雪中的親善大使,是雪地里最耀眼的煙花。
好奇心促使我去探索藏匿于梅花之中的秘密。
細細觀賞梅花,我看見了梅花曲折虬勁的身姿!這是歷經磨難與挫折的印記!這嬌艷的花朵似乎一不小心就會凋零,而這艷麗的容顏又使我仿佛看見了她嘴角那一抹對風霜雨雪蔑視的微笑!
細細品味梅花的品性,我仿佛看到了梅花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不經意間,它的形象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仿佛不是梅花點綴在冰雪中,而是冰雪為梅花做陪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梅花頑強堅毅的品質,使她能經歷狂風暴雪的打擊,敢在最冷酷的環境里展現最美好的英姿。
品味過后,我明白了,梅花的秘訣就是堅忍頑強的意志,擁有這種精神,梅花才能在風雪中昂揚的抬著頭。
探索藏在梅花中的秘密,我學會了頑強不屈,堅韌不拔!
感受自然篇六
2、教學目標?:
1、 認識秋天
2、 描繪秋天
3、 感悟秋天
3、教學方法:?
4、課前準備:
學生:1、留心觀察周圍的自然景物,從感官上認識秋天。
2、搜集有關秋天的詞語。
3、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寫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詩篇。
教師:1、搜集有關秋天的畫面,制作成多媒體輔助教學。
2、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寫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詩篇。
5、課時:1課時
6、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 導入??學習
提出問題: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
請同學講述自己的喜好,并說明其原因,與大家交流。
二、資源共享 認識秋天
三、探究合作 描繪秋天
3、在引導學生欣賞佳作的同時,進行寫作指導。
片段1:峻青《秋色賦》
方法:
1)、要抓住秋天的特點:通過比較來表現。
2)、視覺:顏色(大小、形狀、圖案)
3)、修辭:比喻、對比。
片段2: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方法
1)、融入情感:喜、怒、哀、樂。
2)、要有層次:整體——局部、遠——近等。
3)、要善于聯想和想象。
4)、修辭:擬人。??
4、學生看畫面描繪秋天。分兩步:
1)可以用“秋”字來描繪。
2)不著“秋”字,盡顯秋意。
(通過以上二個環節,從而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描繪秋天。)
四、心靈涌動 感悟秋天
《落葉》
隋(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說明:由落葉對故林的留戀,聯想到游子對家鄉的思念)
《秋水》
沈天鴻
我總是說:秋水在遠方
總是忘了???
這句話就是秋水
我說這句話時正是夏季
這句話一出口
秋水就已淹沒了
我的腳背
站在秋水里我總是說:
秋水在遠方
日子,就是這么過去???
(由秋水的流逝聯想到時間的匆匆而過,聯想到時間的可貴。)
2、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對秋天的深入思索。
如: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團圓之樂和未團圓之苦?。
由秋天的天空聯想到人應該有廣博的胸襟。
五、作業?:
六、結語:
七、教學反思
作者郵箱:?
感受自然篇七
①熱愛自然,體驗自然,陶冶情操。
④學會在觀察與欣賞過程中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①觀察自然、體驗自然。
②聯想、想像。
③表達感受、心理、體會。
○課程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①學生提建議,制定計劃。
②學生可自由結合,分組觀察、體驗。
③走進大自然。帶領學生走上嘉定山,“認養”樹木、草地。
④與大自然對話的同時,側重于對自然美景的沉浸與遐想。
○活動過程?
②分小組交流:
a.你喜歡哪一個季節的畫面?
b.你是否喜歡這個季節,為什么?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③小組選出發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個小組,代表發言。
a.表明自己的立場,談出自己的感受,說出緣由。
b.可與意見分歧者爭論,鼓勵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⑥結合嘉定山一游,小組交流: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樣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活動小結
感受自然篇八
走出自我,感受落花的那份孤獨,領會“采菊東籬下”的恬靜;走出自我,領會才華洋溢的李白放歌自然的那份癡迷。綺麗的自然風光不知打動了多少有情人,留下多少千古絕唱。走出自我,漫步于自然,讓人心曠神怡,蕩氣回腸。
走出自我,自然生靈撲面而來。
雨,是一種很有靈性的東西,它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氣氛,雕刻成一種記憶。如同鋼琴上跳動地音符。駐足雨中,如嗅芳蘭,神清氣爽,沁人心扉。絲絲雨滴,如同一股股暖流,洗滌人心的污穢,沖刷人身的疲勞。
風,是大自然呼出的氣帶著那種清新打在人的心坎,將人的那份寂寞風干,吹化了人心的冰川,使我們消失的夢境再度重現,沉淪的靈魂再次被喚醒,讓人將一切向大自然袒露。
落日燒紅了晚霞,晚風搖曳著樹枝,夕陽斜抹著起伏的山巒。夜色漸漸淹沒了村野,大自然又將人們帶入漆黑的蒼穹。月光輕瀉,撒在人肩,給人帶來安然憩息的凈土。
歲月可以抹去仇恨的記憶,時光卻沖不淡我的自然的感激。幾只飛鳥的掠影落入了無邊的蔚藍,讓人得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那份靜謐、脫俗的感覺。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傍晚照耀著大地的余暉遲遲不去,四季更迭,時光輪回演繹著大自然的神奇奧妙。
走出自我,徜徉在山水之間,凈化靈魂,升華人格。
走出自我小天地,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乘著自然的翅膀,融入到自然的氛圍中,脫去世俗的濁氣,堅守自己的樂土!
感受自然篇九
這里我設計的就是這樣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的親身體會、親自實踐”。要讓學生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圍繞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展活動,獲得對大自然的親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將關愛自然,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浸潤在學生心靈深處。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力和想象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生從中既可得到人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然而,如本次活動,因要考慮的因素太多,我們根本無法開展。我很迷茫,不知道這類綜合性活動要不要上,該如何去上。因此,這次教研活動中,我選擇這一課題作為公開課,就是想借此提出我的疑慮,讓老師們共同探討:怎么處理這類教材內容。
這節課教學目標我確定為:
1、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
2、與大自然展開心靈的對話,體驗自然的生命和靈性,認識并探索自然。
3、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積累好詞佳句、古詩詞的習慣。
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教學環節設計為4個步驟:
1、美文欣賞導入。
2、物我心靈對話。
3、回憶四季體驗。
4、學習情景交融。
課前我做了一些準備:布置學生摘抄關于寫景的好詞佳句及古詩詞。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景物,看看有什么特征,積極的去發現美,描繪美。但是沒有做好學生的心理準備工作。有很多老師聽課,學生很拘束,課堂上怎么鼓勵都不敢起來發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討論也不夠熱烈。課后又私下對我說:老師,其實我會說,就是不敢起來。這也許是一個因素,但我覺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活動,沒有真切的實際體驗,要他們說,覺得沒有內容可說。而會說的,說得也很空泛。在交流中不善于把現實生活中發現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些是模仿書中的描寫。不過,能模仿已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經過老師的指導,便能逐漸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課后,教研組進行評課,老師們對我這節課提出了許多寶貴中肯的意見。我在教學設計上充分考慮到本節課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自我展示。能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收集積累課內外知識的習慣和課前預習的習慣。構建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及時評價,鼓勵創新,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教態樸實、大方,語言流暢、親切、自然,特別具有親和力。
在物我心靈對話環節中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足,沒有真正做到彼此溝通,在討論過程中對后排學生關注不夠,導致有的學生沒有積極參與活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不能暢所欲言。讓學生選擇自然的一物做朋友,并與之展開對話,只有程度較好的同學做得不錯,多數同學不知該怎么說。此時,我及時進行引導,但反而易限制學生的思維,以至于學生無法放開了說。好在我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設計環保標語,此內容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簡單,在我們校園內就有許多環保標語,學生會說了,敢說了。讓孩子教孩子多留心身邊的資源來幫助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教學氣氛。且為大自然設計標語,也是在讓學生與自然展開心靈的對話,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比如,有個同學為小草設計的標語是:“謝謝你給我的關愛。”“我正在成長,請勿打擾。”用小草的口吻來向人們訴說,提醒人們愛護小草。學生思維活躍,真正感悟到了自然的生命與靈性。
對于學生的發言,有許多精妙之處,表示了肯定,在一位男同學結結巴巴地描繪他喜愛的季節景物特點時,表揚他激勵他,這位平時表現不是很好的同學此后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有一個根本的轉變,這以后的幾節課,他不僅能較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還常常督促旁邊的同學認真學習。關注學生的發展,我抓住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但有的同學的發言我給予的肯定和激勵不夠到位。比如兩位學生組合,進行藍天和白云的對話,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描寫,兩人的口語表述確實精彩,我只作了簡單的評價,沒有就說的內容作具體分析。
在學習情景交融寫法這一環節中,時間也顯得較倉促。這樣,整堂課雖然教學內容很完整,但教學重點不夠突出。究其原因,是在處理教材時考慮太全面,面面俱到,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的活動落到實處。俗話說得好“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這樣下去勢必走入處處刨坑的境地,被流程模式所累。如果將這堂課的內容分成兩個課時來完成,這節課就讓學生感受自然,下一個課時再指導學生描寫自然,堅持一得,可能更好。所謂“一課一得”,是指在每堂語文課上,除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必要的朗讀品味之外,只確定一個重點。因為目標明確,任務單一,學習的時空相對寬松,就可以變著法兒引導學生去深入感受、去激發學生的情感。也就是說,課堂上目標單一了,教師就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來關注學生的動態變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需要而上課,達到高效的發展學生的目的。
這次的教研活動令我獲益非淺。新課改,我需要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