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家鄉春節篇一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按我們家鄉風俗習慣,差不多在臘月二十為春節做準備了,俗話說:二十一二去趕集,二十三來祭灶,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殺豬牛,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爆米花,二十九樣樣有,三十晚上一頓飽。
臘月二十四,也就是過小年,這一天,大家把院子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家里的東西重新布置一番。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算是春節的“彩排”吧!
過了二十四到了二十五,這一天,大家做豆腐打圓子,這種圓子是用肉、豆腐、蒜、辣椒粉、鹽攪拌做成的。這種圓子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春節家里來客人時,都要用圓子招待客人。
二十六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買豬肉、魚肉、牛肉等,為春節做準備。
二十七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殺雞,而且必須殺閹雞。因為春節期間不殺生。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飯菜,到處飄有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門外都貼了紅紅的對聯,屋內都貼滿了年畫。這一天每家都要從外搬進大柴,過年進柴(財)
代表著第二年財源廣進,招財進寶。在外面打工的、工作的,除非萬不得已,必須趕回家過年,吃團年飯。除夕夜每家燈火通宵,鞭炮聲不絕,這天晚上,除了小孩,其他人不過十二點是不能睡覺,要守歲。過了十二點,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迎接新年到來,鞭炮聲排山倒海地涌來,整個村莊硝煙彌漫。
正月初一,在自己家吃過面條后,就給同院的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拜年后,小孩子們就可以自由玩,放鞭炮,院子不時地傳來孩子們歡笑聲,吶喊聲。這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過了初一,親戚、朋友之間互相串門。
一眨眼到了元宵節,元宵節又是春節的一個高潮,每家都要吃湯圓,每家門口都要點蠟燭,表示這年團團圓圓、紅紅火火。
春節在正月十六結束了,孩子們也該上學了,大人們又照常工作了。在農村里,春節是大家最清閑的時候,又是大家最熱鬧的日子。
寫家鄉春節篇二
這幾年來,家鄉的春節越發的變味了。
我還記得從前的時候,每年一到春節,家鄉里就熱熱鬧鬧的。這一天里,每家每戶都燈火通明,家家戶戶都是一派團圓的景象。
只不過,家鄉里的春節隨著家鄉人口的外流,這幾年里,家鄉越來越冷清了。就算是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家鄉里大多數人家都是大門緊閉,也因此家鄉里的春節也就越發變得冷清,與沒有年味了。
今年我回家鄉后,還特意數了數回家鄉過年的人戶,確實很少,已經只有不到十戶人家了。回家鄉的這幾天,我不時的就往外跑,我跑的地方是一個爺爺家。爺爺是一個獨居老人,這么些年來,不管家鄉里的變化如何,也不管家鄉里的人進進出出,爺爺全都守在家鄉里。所以,每年里,我一隨著父母回了家鄉后,我就喜歡跑去爺爺家,聽著爺爺給我講講這一年里,家鄉里自然風景的變化,比如春天哪兒的花開得最美,夏天哪兒的荷花開的最旺,秋天哪片林子里的果實最甜,以及冬天家鄉里的群山全都染白等等。
爺爺講的很高興,我撐著腦袋也聽得津津有味。一年四季里我也隨著父母在外,家鄉里的這些美景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記得家鄉的四季景色很美。
因為家鄉里的人變少了,也因此家鄉的春節也都變得簡單了起來。不過每年春節里,我都會去爺爺家拜年,并且將爺爺喊到我家里來一起吃新年飯。其實只要自己守住了家鄉的春節,家鄉春節里的人流變化也似乎無關緊要了。
寫家鄉春節篇三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并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寫家鄉春節篇四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
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年貨。春聯、福字更是搶手貨,市場里掛上了大紅燈籠,遠遠望去仿佛空中燃起了一團火。
望著這熙熙攘攘的人們,我不僅想起了故鄉的春節。
那一年,和爸爸媽媽去鄉下的奶奶家過春節。這個鄉村的習俗是家家戶戶過年都要貼窗花,而剪紙是奶奶的“絕活”。每天,我和小朋友聚在奶奶周圍,奶奶的手很巧,不一會兒,就剪出個“龍鳳呈祥”。幼稚的我不知這叫做什么,只是一個勁兒央求奶奶教我“變魔術”。
聽了奶奶的話,我接過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起來。雖然剪出來的樣子很難看,可這是我第一次剪紙,能剪出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猛然想起,書包里有幾張宣傳畫,有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不知道奶奶能不能剪出福娃呢。
我把宣傳畫遞給奶奶,只見奶奶半低著頭,瞇縫著眼睛,鄭重地把宣傳畫高高舉起,細細打量一番,稍一思考,抄起剪子,幾分鐘后,五個可愛的小精靈就誕生了。
那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學校舉辦的剪紙大賽中,我取得了好成績,這全得力于奶奶的悉心傳授。我懷念故鄉的春節,然而我更想念心靈手巧的奶奶。
寫家鄉春節篇五
我們家鄉鄂州的風俗很多:端午節系艾葉,中秋賞月吃月餅,清明節祭祖……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鄂州的春節吧!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相信大家對春節一點都不會陌生吧。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了臘月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腌咸魚,曬臘肉,做臘腸……大人們還要給小孩子們準備禮物。每個人都喜氣洋洋,心中泛著甜,窩著暖。
臘月二十四鄂州過小年,天一黑下來,鞭炮就響起了。許多人都開始穿新衣,家家戶戶也開始準備各種精美的菜肴。
除夕到了,各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氣氛。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有的家門外還貼年畫。夜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鞭炮聲一夜不絕。屋里熱氣騰騰,大家開開心心吃著年夜飯,碰著杯,笑聲連綿不斷。吃完飯,一家人圍在爐火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幾乎所有人都會守歲。
“ 紅紅火火過春節”,這可一點都不夸張。看!紅色的春聯,紅色的鞭炮,紅色的紅包。紅色寓示著吉祥!
大年初一早,許多人都因除夕晚守歲在家睡覺,下午才會拜年。小孩子最喜歡到處拜年,因為“拜年”——“收錢”。
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了。一些大型超市舉辦猜燈謎活動。幾乎每次的燈謎活動,我和表姐都會參加,而且每次都會猜對幾個,得到一些小禮品呢!晚上,許多店鋪都會掛上燈籠,但幾乎都是“電子燈籠”的世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湯圓,吃元宵。當然,這一天愛放鞭炮的孩子們也得抓緊,因為過了這一天,春節就結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帶給了我們歡樂和幸福!雖春節已過,但它的余味還在空氣中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