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學生全國高考全國高考篇一
“哈哈哈……”從“大當家”米鋪傳來一陣笑聲,那是我和幾個好伙伴們在融僑城的“大當家”米鋪進行實踐活動呢!米鋪并不大,一進門就可以看見一捆捆新鮮麥穗擺放在貨柜上,是那么耀眼。
一陣涼風吹來麥子的陣陣清香,我們迫不及待地蹲坐在門檻上和老板一起打麥谷。我們先把幾根麥穗捆綁在一起,接著握緊麥稈,將麥穗對準旁邊的木桶使勁地拍打?!芭九尽笨招牡柠溗胍幌伦影T了下去,輕飄飄地飛走了;結實的麥穗,怎么打也打不碎,沉甸甸地墜落在木桶里。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已經收獲了滿滿的一木桶的麥穗。一粒粒金黃的麥子,兩頭尖,飽滿得很,散發著青草的味道。
米店老板提起水桶把麥穗倒進打米機里,按下“開始”按鈕,機器“嗡嗡”地運轉起來,無數的麥粒在滾筒里不斷地做著高空旋轉動作……啊,好熱呀!小精靈們脫掉了金黃的外衣,露出白色的身子在蹦床上蹦呀跳呀,我撞著你的腰,你勾住了我的腿,玩得不亦樂乎!更有幾個調皮鬼探出腦袋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干脆縱身一跳,哎呦,結果跌落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
“stop!”老板一按下停止鍵,我們立馬就拖來木桶對準出倉口?!皣W嘩……”白花花的大米像瀑布一樣傾瀉了下來,很快地被水桶接滿。
“小朋友們,肚子都餓了吧?!崩习逍τf,“我去蒸飯啰!”半個小時后,一鍋香噴噴的米飯出爐了。瞧!膨脹開的大米粒樣子白白的,猶如一粒粒小珍珠,嚼在嘴里,軟軟的,qq的,伴著一絲甜呢!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我們要珍惜它!
學生全國高考全國高考篇二
今天不得不是個好日子,諾兒揚起嘴角,像被兩個熱氣球提起來似的,眼角往校門口的光榮榜上瞟了一眼,看見自己的名字占據榜首后,滿意地攏了攏大衣,快步朝教室門口走去。
不覺的,諾兒看見一個灰黑色的身影一閃而過,隨后坐到了諾兒身后的位置上。
“小剛,你怎么了?”諾兒一臉擔心地望著身后位置上臉色陰晴不定的小剛。
諾兒拍拍他的肩,安慰著。
放學了,諾兒收拾完后,瞟了一眼還趴在桌上的小剛,回家去了。
諾兒家中---
“媽媽,你知道嗎?這次我考了一百分,光榮榜第一!”諾兒一進家門就揮舞著那張卷子興奮地大喊道。
坐在皮椅上的媽媽站起來,接過卷子,飛快地看了一眼,臉上掩蓋不住的喜色,她輕輕給了諾兒一個吻,轉身向餐廳預定了一個座位,準備帶著諾兒去吃飯。
此時此刻,小剛家---
“你怎么回事?五十五分!哼!你還要不要臉?”小剛的媽媽怒吼著,抬手甩去。
“啪!”清脆的巴掌聲響起,頓時,小剛臉上出現了一片紅掌印。
第二次考試結束,諾兒家---
“怎么搞的?九十八分,有得意了吧?”諾兒爸爸怒吼著,想也不想就甩了一個巴掌過去。
小剛家---
“來,乖兒子,這次考試有進步,看得出來你有經過努力,希望你再接再厲下次取得更大的進步!來!吃塊肉!”小剛爸爸笑瞇瞇地給小剛夾了一塊紅燒肉。
一個巴掌一個吻
學生全國高考全國高考篇三
;【摘 要】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式。本文從2017年全國高考地理乙卷中“綜合思維”素養的考查,分析地理綜合素養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關鍵詞】綜合思維素養 地理概念 區域地理
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綜合思維即綜合性的分析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式。地理學不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對其進行要素的綜合分析,地方的綜合分析,以及時空的綜合分析?;谌珖韺Φ乩砭C合思維素養的考查,本文主要從高中地理教學角度探討如何落實綜合素養的培養。
一、全國乙卷中“綜合思維”素養的考查
全國卷乙卷地理學科命題以地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為依據,彰顯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對于“綜合思維”素養考查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以2017年全國卷乙卷為例)
第一,地理要素的綜合,從多個方面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考查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關系。運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如第6~8題,該題組以“水循環”為主題,考查內陸地區理論蒸發量與實際蒸發量的關系及區域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作為命題線索,考查考生對地質地貌、植被、水循環、河流水文之間相互聯系的認識與理解。
第二,地方的綜合。全國卷乙卷注重區域的考查,試題往往以區域為背景,突出區域分析與研究,引導學生在知地、析因、究理中展現思維過程,考查空間認知能力、地理因果關系推理能力、區域特征分析能力和人地關系的評價能力。如第7題考查實際蒸發量大小的影響因素,通過比較流域內坡向、洪積扇、河谷和湖盆等不同部位特征,引導學生認識區域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三,關注地理事象在時空維度的發展變化特點。第1~3題,以“城市綠化問題”為主題,主要考查植物分布與城市管理。在時空維度上提取材料中關鍵信息“我國東部地區”“時間為3月25日”“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可以判斷當地的春季樹木發芽,由此推斷當地的地理位置,在此運用了最能反映地理環境特點的植物進行區域定位。
第四,依托新材料,創設新情景?!叭谌胄虑榫场苯鉀Q現實的地理問題。試題出現的許多中學地理教學少見的專業名詞:如常綠灌木、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等,學生需通過文字、圖像信息先理解這些專業名詞,并將其與已有知識重組,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然后運用新建構的知識結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這重點考查了學生考試現場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二、地理綜合素養下的地理教學策略
1.以思維導圖為載體,構建知識體系
地理概念不僅是地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習地理特征、地理規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知識的基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掌握概念并運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運用的過程。如果學生有了正確、清晰、完整的地理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礎知識,有助于地理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例如:大氣環流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理解熱力環流的概念和原理,其主要與近地面冷熱不均有關,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引發近地面冷熱不均的原因角度分析說明全球性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和局部熱力環流——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等。
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知識間存在不同聯系,依據地理之間的各種聯系,圍繞地理概念設計主題,將不同學段、教材不同章節的同一主題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形成核心知識的聯系線索,把某一地理知識放到與其他地理知識相互聯系的整體上去認識,指導和幫助學生積極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有理解力和可遷移的知識結構,進行橫向、縱向的知識聯系,尤其是縱向探究。例如圍繞工業發展這一主題,可以將必修2第四單元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必修3第四單元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必修3第五單元產業轉移等知識點進行知識整合。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拓寬思路和開闊眼界。
2.創設情境,以問題探究為主線
綜合思維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在教學過程中自發產生的,只有具備概念解構、遷移和應用的情景需求才能觸發綜合性思維活動。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提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即關注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因而教學時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即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思維素材,進行跨學科思維素材的整合,搜集日常生產生活中、時事新聞等媒體中的思維素材,并將素材與教材有機結合,把主干知識、重點知識考點化和問題化。通過創設試題情境,多角度剖析與設問,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以構建解決問題的靈活知識網絡,培養思維的敏銳性和流暢性。
三、以地理特征描述為載體認識要素的有機組成
以區域特征、區域差異、區域關聯、區域演變等對任意區域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構建對區域的本質理解,逐漸建立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分析人類活動作用于地理環境時產生的有利、不利影響,學會運用地理原理、規律,以實現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教學中按“區域+主題+人地關系”的思路進行教學。例如西北地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西北地區總體的自然環境特征,讓學生分析西北地區氣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特征的形成原因,從而明確這些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在分析西北區域特征基礎上,歸納西北地區突出區域特征為干旱,這樣的教學過程可讓學生在分析地理問題時自覺養成綜合思維的意識。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