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足球畢業論文 足球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篇一
1.1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時間特點
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的運動損傷從時間上來講,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來說,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由于多數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運動規律和足球技術動作的掌握還比較生疏,因此,常常會在這個階段出現一些不合理動作或者是不規范動作,并因此而引發運動損傷。也就是說,在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因學生的技術動作不合理或者是不規范而引發的運動損傷比較多。除此之外,在組織教學比賽時,因為學生的技術水平有限,再加上教學比賽中激烈性和競爭性的特點,也常常會引發運動損傷。即: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組織教學比賽時,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也比較多。
1.2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損傷部位特點
跑、跳、踢以及鏟等下肢動作的頻繁運用是足球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個特點也使得下肢部位成為了高校足球教學活動中,學生運動損傷最為多發的一個部位。多項調查和研究均證明,在開展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足踝部位是運動損傷發生率最高的身體部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據分析是因為在開展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多數技術動作都是通過腳來完成的,再加上這些技術動作的常常是在跑動中完成的,稍有疏忽,就容易引發運動損傷。除了足踝部位之外,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膝關節和踝關節出現運動損傷的幾率也非常高。這是因為在足球運動中,下肢動作比較多,同時也與這兩個部位關節的結構局限性有關。例如:人體的膝關節內側和外側副韌帶力矩長,力量差,而且周圍還缺乏肌肉的保護,因此,常常會造成側副韌帶損傷或者是膝關節軟骨損傷都等問。
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有擦傷、扭傷、肌肉拉傷、脫臼以及骨折等類型。其中,擦傷主要指的是學生在高校足球教學中參與足球運動時,因相互之間的搓身或者是在不慎摔倒時,因摩擦而造成的皮膚表皮損傷,這種類型的運動損傷相對來說程度較輕,只需要在清洗之后涂抹紅藥水和紫藥水即可。
二是扭傷。扭傷一般出現在急轉時。在急轉時由于關節部位猛然被扭轉,使得附在關節外的韌帶或者是肌腱被扭傷而導致的。在足球運動中,扭傷多見于踝關節、膝關節以及腕關節和腰部,在治療時,針對扭傷出現的部位不同,治療方法也會相應的有所不同。
三是,肌肉拉傷。肌肉拉傷多是由于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的過程中,因對抗或者是為了擺脫對手,而被拉拽或者是壓迫而造成的肌纖維撕裂問題。這種情況多是由于在足球教學的過程中,運動量過度或者是準備活動不科學、熱身不足而導致的。在出現肌肉拉傷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并采用冰敷的方法來減少局部充血的程度。最后是脫臼和骨折,這兩種類型的運動損傷相對來說在高校足球教學中出現得還是較少的,只有在對抗過于激烈或者是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在出現這種類型的運動損傷時,應立即就醫,及時處理,不可延誤,以防損傷的后果因此進一步的惡化。
上文對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進行分析時,已經簡單地涉及了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而對高校足球教學中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的各種原因,進行概括和總結之后,可以大體地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差。因自我保護意識差造成的運動損傷的情況最為多見。例如: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水平,盲目追求高難度的動作;部分學生分不清肌肉酸痛、關節酸痛與傷痛之間的區別,帶傷進行學習和訓練;在運動的過程中一味拼搶,卻缺乏積極的自我保護動作等等,追根究底均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差造成的,稍不留意就會因此而引發運動損傷事故。
二是準備活動不科學。因準備活動不科學而引發運動損傷的情況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準備活動不夠充分,使得學生身體各部位的關節、韌帶以及肌肉仍然處于抑制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進入課堂教學時,往往就會引發關節韌帶扭傷或者是肌肉拉傷等問題;另外一種情況是準備活動過量,使得正式的足球教學活動還沒有開展,學生就已經出現了疲乏的問題,而在真正進入課堂教學環節之后,往往就會由于過度勞累、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引發運動損傷。
三是技術動作不規范。技術動作不規范而引發運動損傷的問題,常見于教學初期以及剛剛開始學習足球運動的學生身上。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規律不夠了解,所學習和掌握的足球運動技術動作也不夠熟練,因此,常常因為所完成的技術動作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人體動力學原理等,引起機體的組織損傷。
例如:在腳外側踢球時,踝關節過度內收造成損傷,因頭頂球的部位或者是搶截球的動作概念不正確造成的運動損傷等等,均是因為技術動作不規范而造成的。四是運動負荷不科學。足球運動是一項高強度、高體力消耗的體育運動項目。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任課教師不顧學生的實際,盲目追求教學成效,對學生的運動負荷承受能力做出錯誤的估計,常常會提高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性。五是場地器材隱患。場地器材隱患也是引發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一個常見原因。例如:教學場地凹凸不平、有碳渣顆粒等等均會使得學生受傷的幾率大大增加。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高校足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特點和造成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的基礎上,特提出了如下幾點相應的預防策略:
第一,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宣傳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運動損傷的危害性,提高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紀律意識。為了確保教育的切實貫徹落實,任課教師還應有計劃、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自我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盡可能地做到教育的經常性和全面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第二,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注意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和規律,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并注意教學內容的難度和運動量的科學安排,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指導,對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的動作與行為,做出及時、有效的干預。
第三,科學開展準備活動。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時,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準備活動。一般來說,準備活動主要包括一般性的準備和專項準備活動兩個部分。一般性的準備活動能夠確保學生的身體各部位得到全面的激發,而專項準備活動,則能夠讓與足球運動相關的身體部位得到有針對性的準備,在開展專項活動時應注意,尤其要做好足球運動中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的腕關節、踝關節以及膝關節等部位的準備活動。
第四,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注意強化學生的體質鍛煉和技術動作規范化訓練,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足球技術動作的規范性,以此來起到降低運動損傷幾率的目的。
第五,在開展高校足球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應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提前對教學所需要的場地和器材進行檢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盡可能地避免因場地器材方面的原因引發運動損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