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資源和安排教學活動。以下是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一起來學習吧。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一
北宋的一個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計一起堆酒壇。因為近來生意特別好,酒壇自然也就多。老板一邊在心里樂,一邊盤算著如何發更大的財。他要把酒壇堆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酒店。
第二天。這堆酒壇果然吸引了不少顧客,老板望著酒壇,樂不可支。這時,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書生走了過來,面對酒壇,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為了數清這堆酒壇,花了很大的功夫,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輕人,你知道這堆酒壇一共有多少個嗎?"老板半開玩笑地問道。
"這很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堆酒壇最上面的那層一共幾排,每排多少個,一共有幾層。根本不用數,我馬上就知道這堆酒壇的數目。"年輕人這么說話,顯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這位年輕人真會說大話,不妨把他提的條件告訴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說:
"最上面那層酒壇是四排,每排8個,第二層是五排,每排9個……"。
"好了,一共七層,"年輕人打斷了老板的話,不加思索地報出了答案,"一共567個酒壇。對嗎?"。
老板一下子驚得連張開的嘴巴也忘記合攏了。這么快!老板馬上把年輕人請進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萬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這位青年,又是請教姓名,又是討教數壇的方法。
這位青年就叫沈括。優越的家庭生活條件使他有機會讀書,加上他好奇心強,肯鉆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學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說:"我數這壇子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最中間那層共77個,共七層,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數28就行了。"。
沈括從小對籌算很感興趣,讀了許多數學名著。后來自己寫成了一本數學專著《隙積術》,專門研究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問題。沈括數壇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方法,要比單純地數方便多了。數學上還可能碰到數字更大,項數更多的題目,用這種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二
一、講講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
1、各自介紹尋找到的數字,并展示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2、哪些數字對我們小朋友來說很重要,我們必須記住的,說說你的理由。
3、數字在我們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數字會發生什么事?
二、創編數數歌謠。
1、鼓勵幼兒嘗試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數字編進兒歌里。(如: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家住在201等。)。
2、以“開火車”的形式,用手拍節奏,一個接一個往下說。
請幼兒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數字及其所處的環境畫下來。
1、發現周圍世界中處處有數字,體驗發現的樂趣。
2、知道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數字。
3、嘗試創編數數歌。
1、尋找、收集、記錄生活中的各種數字,布置在墻面上。
2、幼兒家庭地址、電話及父母的聯系電話等個人資料。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三
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師生共同搜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
教師準備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分類陳列。
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明物體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到過數字,并猜想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見過數字,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們一起玩紙圈。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四
1.對數字產生興趣。
2.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數碼相機中。
2.白紙,筆。
師: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
幼:有電話機,汽車牌照,電視遙控器,鐘。
師:它們的上面都有什么?
幼:數字。
師:都有些什么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呢?(教師重新播放照片)
幼:1、2、3、4、5、6、7、8、9、o,電話機上的數字是撥電話號碼用的。
幼:57538是這輛車的牌照,每輛車都有屬于自己的牌照。
師:那電視遙控器和鐘上的數字呢?
幼:電視遙控器上的數字是按頻道用的;鐘上的數字是用來表示時間的。
師: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也有數字?它們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媽媽的手機上也有數字,是打電話用的。
幼:我家的門上也有數字,是門牌號碼。
幼:我的本子上有數字,是我的學號。
幼:我家的掛歷上也有數字,是表示月份、日期的。
師:我們身上有數字嗎?
幼:我的鞋上有數字,衣服上也有數字。
師:你們鞋子上的數字是多少呢?
幼:13、14、15。
師:老師的鞋子尺碼是35。我們來比比誰的鞋子大。
幼:老師的鞋子大。
師:為什么呢?
幼:因為您的腳比我們大,您的鞋子也比我們大。
師:哦,原來鞋子的尺碼越大說明鞋子也越大。
師:衣服上有數字嗎?
幼:衣服的領子上有數字。
師: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碼。
幼:衣服越大,數字就越大。
師:我們的教室里有數字嗎?它們有什么用呢?
幼:電風扇上有數字,是調節風力大小的。
幼:我的抽屜上有數字,是我的學號。
幼:溫度計上有數字,表示現在的溫度是幾度。
1.請幼兒在白紙上畫一樣物品,然后在物品旁邊用數字表示用法、數量等。
2.引導幼兒自由結伴,互相猜測、交流“說明書”數字所表示的含義。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五
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感知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師生共同搜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
教師準備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分類陳列。
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明物體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到過數字,并猜想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見過數字,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假如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么樣?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六
1、觀察感知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生活中各種帶有數字的物品、課件、音樂磁帶、畫冊。
一、律動:數字歌
二、利用幼兒熟悉的故事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出示110、120,提問:這兩組數字又表示什么?
三、觀察、交流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1、師:我們的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2、師:你在什么東西上發現了數字,他表示什么意思?
四、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1、師: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也有數字,我就發現了很多,我還拍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組織幼兒看課件,并講解這些數字有什么用。
五、數字游戲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添數字、猜數字。 2、組織幼兒操作畫冊。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幼兒園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幼兒園課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兒園課程需要生活化,課程要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并且《綱要》中科學領域這樣的價值取向已清晰可見: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使兒童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當前的社會已步入一個數字時代,數字已隨處可見,并正日益顯示出它無窮的力量。而生活在這一時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觸著出現在不同地方,發揮著不同作用的數字。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八
其實狐貍是這么算計的:
(答案)。
20%就是0.2,狐貍分走0.2千克餅后,剩下0.8千克餅了。我們就從小猴分得的餅算起。
小猴分得的餅為:
0.8×0.25=0.2(下克)。
剩下0.8—0.2=0.6(千克)。
小鹿分得的餅為:
0.6×0.30=0l8(千克)。
剩下0.6—0.18=0.42(千克)。
小熊分得的餅為:
0.42×0.35=0.147(千克)。
剩下0.42—0.147=0.273(千克)。
狐貍分得的餅為:
0.2+0.273=0.473(千克)。
結果狐貍分得的餅最多,差不多有一半了。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九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學知識。
4、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一、復習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復習質量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克、1千克、1噸有多重?
(一)自學課本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1、學生看書第十四頁的內容。
2、各學習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組發現一輛汽車限載重量8噸,……。
(二)學生匯報社會調查情況。
師:請同學們匯報這兩天來你通過什么方法,發現生活里存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和質量知識。
生1:我爸開摩托車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時40千米,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2千米。
三、全課總結。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十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本單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
1、溫度。這部分教材主要引導學生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2、負數。這部分教材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負數的實際意義。
引導學生把對負數的理解從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當學生對負數有了感性認識,并且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后,教師要讓他們帶著這種理性認識去觀察生活中的負數并組織學生交流他們觀察到的現象。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溫度(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課本第84頁“溫度”教學內容及“試一試”;課本85頁“練一練”1、2兩題。
1、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2、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讓學生經歷調查氣溫的活動過程,從中積累感性認識,并通過討論、交流,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師先給學生布置作業,對全國各大城市的氣溫進行調查。
一、引入課題。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負數。
讓學生說說課后對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的調查結果。引入負數。
2、認識負數的讀寫法。
(1)舉例說明誰能說說-2°c表示什么?引導學生認識-2°c表示零下2°c,即比0°c還在低2°c。(教師邊說邊板書,-2°c,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2°c。)。
(2)練習。讓學生寫出一個用負數表示的溫度,并說一說這個負數表示的意義,再讀一讀,同桌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讀一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試一試。引導學生完成課本90頁“試一試”練習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一練”中的1、2題。
四、全課小結。
1、本課你學到了什么?
2、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本第91頁“小調查”。
2、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
課本第92頁至93頁“正負數”教學內容及“試一試”1、2題;“練一練”1、2、3題。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銀行存折卡、天氣預報圖。
一、引入新課。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入生活中的負數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正負數。
出示教學情境掛圖。讓學生觀察。
(1)提出問題怎樣把圖中出現的溫度進行分類?,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
(2)組織交流指名匯報討論結果,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溫度有零上和零下溫度,還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以前學過的數只能夠表示零上溫度或零度。我們剛認識的-2,-5,-20等負數可以表示零下的溫度。
(3)歸納概括。
教師指出:像5、7、6、20、100……都是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添上“+”號,如+5,+7,+6,+20,+100;像-2,-3,-4,-5,-20,……都是負數。
教師強調: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教學正負數的讀寫法。
(1)舉例說明。
教師以+5和-2為例子說明正負數的讀寫法。
(2)自主練習讓學生隨意寫出兩、三個正負數,并讀一讀。
3、試一試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2頁“試一試”中的1、2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7頁“練一練”中的1、2、3題。
四、自學“你知道嗎?”
(1)讓學生先自學課本第87頁“你知道嗎?”
(2)指名說一說通過自學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通過交流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五、全課小結。
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還用到負數?
六、布置作業。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十一
1、通過開展數字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數字的樂趣。
2、通過生活實際中找數字,讓同學們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同時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感受數學的奇妙,提高數學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每人帶一個有數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們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數字。
2、電話、表、數字卡片、人民幣。
活動過程。
1、讓同學拿出從家帶來的帶有數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讓同學們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上有數字。
3、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
2、出示電話號碼,讓同學們說說它的作用,并用數字卡片擺擺自己家和自己親人的電話號碼。
3、用數字表示數量,說說你有幾枝鉛筆,你幾歲了,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等等。
1、猜數字:找個同學在紙上寫一個數字,讓同學們,通過大了,小的了方式,讓同學們猜,從而讓同學們知道數字的比較大小。
2、老師拿出錢,讓同學們玩物品買賣游戲。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去長數字,發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本課的教學首先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學要以幼兒生活為基礎,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創設了多個活動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們也都能積極的參與,體驗生活經驗,學習知識。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同時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學生物品買賣的活動環節組織的不夠好,人員分配上有點問題,另外還應該養成學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習慣。
小百科:數字分好幾種,阿拉伯數字是最普遍的一種。阿拉伯數字并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實際應該列為印度語言,只是先傳播到阿拉伯,然后傳向世界的,所以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十二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一年級第一學期p:20【設計意圖】:
《比較》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解決生活中比較物體多少的問題。其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
首先通過情景導入引出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20以內數數的基礎比較物體多少,比較過程中引發出新的解決方法——一一對應,從而揭示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通過動手操作感知一一對應的思想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鞏固方法,運用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呈現生活中的特殊問題,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窘虒W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2.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4.培養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窘虒W難點】: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板書:比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
時直接點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明確本課?!?。
二、動手實踐,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交流:
三、鞏固練習,方法運用:
1、p20題2(左圖)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生:進行比較,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師:請你自己比一比。生:交流。
四、聯系實際,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十三
2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調查表我發現的數字。
2、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的幻燈課件。
3、白紙、筆。
一、觀察生活中運用數字的實物幻燈,初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它們上面都有些什么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呢?(電話機上的數字是撥電話號碼用的,電視遙控器上的數字是按頻道用的,鐘上的數字是用來表示時間的`等等)。
二、交流我發現的數字調查表,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提問:我們上次一起尋找生活中的數字,現在來說說看,你在什么地方發現數字,它們有什么用?(如:門上的數字是門牌號碼,日歷上的數字是表示月份與日期等)
三、尋找身邊的數字,切身感受數字與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們身上有數字嗎?教室里有數字嗎?它們有什么用呢?
四、嘗試用數字來設計一份物品的說明書。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實用14篇)篇十四
課本p42、43頁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角和直角的把握。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相關圖片、方格紙、正方體和長方體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完成第42頁練習八的第2題。
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發現了什么?指名匯報。
學生觀察圖形并思考。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角和直角。
[設計意圖]:情境學習,進入新課。
1、完成第42頁練習八第3。
要求觀察區分出題中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說說理由。
學生觀察題中的圖形然后判斷,匯報說明理由。
如第2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說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練習八第3題。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這兩個角做成投影片,把他們重疊起來驗證。
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從而驗證角的'大小。
指名匯報并說明你發現了什么?
3、完成第42練習八第4題。
教師先讓學生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來檢查題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學生先獨立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檢驗。
指名匯報,并說明理由。
4、完成第42練習八第5題。
教師用釘子板或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照樣子畫出兩個圖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一下是否是直角。
5、完成第43練習八第6題。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觀察這兩個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兩個三角形,觀察圖形、思考、匯報。
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無關;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1、完成第43練習八第7題。
左圖中有3個角,中圖中有7個角,右圖中有8個角。做題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教師作必要的指點。
2、完成第43練習八第8題。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個角。教師指導學生數數看一共有多少個角。
指名匯報并演示數法。
[設計意圖]:變式練習加強學生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