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一
我的家鄉特產豐富,最有名的要數寧波湯圓了。
一到春節,每人每家都要吃湯圓,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寓意團圓,所以每個人家都要吃。
據傳說,宋代就已經有人開始做湯圓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餡,最后再把湯圓搓成一個球形,就做成了一個珍珠般的湯圓,可愛極了。湯圓也有別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為湯圓會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們就會稱為“浮沉子”,但是后來,就不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實湯圓用水煮起來是最美味的,先裝入碗中,再放涼一會兒,用勺子輕輕舀起一個白色的“胖娃娃”,把湯圓吹涼,就用牙齒輕輕咬破一個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樣從破口里流了出來,吃上去美味極了。單吃些芝麻,就變為一股暖流,傳到整個身體。
我們寧波的湯圓,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你來寧波,千萬不要忘了吃一碗寧波湯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二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里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后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里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后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三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新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春節我老家——潮汕有很多節俗以及活動,特別有趣。
回老家雖然坐了四小時的車,暈死人了,但我一下車,就聞到一股不一般的年味兒,讓我暈意全無。原來我奶奶和爺爺在燒紙,形狀各式各樣,金元寶、紙錢等,我聽大人說這是燒給天上神仙的,真神奇。再看看屋內,桌上擺著鹵鵝、豬肉、魷魚干來拜天上的神仙。我知道其實晚上才最好玩。
終于到了晚上了,我們開始吃年夜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都上來,我愿稱之為“滿漢全席”。
隨著十點鐘聲敲響,我聽到鑼鼓喇叭齊響,那聲音如雷貫耳,原來是游行隊伍來了,他們是抬老爺的,老爺就是天上的神,詹厝村的人都很迷信老爺,我們是很激動,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提著燈籠就跟著隊伍走,我也是。我發現大人的燈籠都十分古典,我們小孩的燈籠就不一樣,有老虎的,蝴蝶的,蜈蚣的,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看著活潑有趣。我用燈籠照著旁邊的人的臉,大家的臉都洋溢著笑臉,談著一年的收獲和趣事。我們小孩互送糖果,大人還送我們紅包。紅紅火火的游戲隊伍,猶如一條火龍。我在龍頭的位置,看到龍頭的人都拿一面錦旗。旗子上繡著一對龍鳳,代表祥瑞、吉祥。錦旗上面還繡著一些吉祥祝福的話,那是大家對新一年的祈盼和期望。突然人群中小孩們開始騷動,原來是老爺來了。這眉毛、嘴巴,真帶點神仙的氣。一大群人跟在后面,人山人海,鞭炮聲、鑼鼓聲、人群的喧鬧聲響徹云霄,頓時整個村子燈火通明。我們沿著村子最外圍的道路轉了一圈回到村子的祠堂。老爺們在祠堂前剛威武坐定,大家就開始上香拜老爺了。我們都要上前,跪在地上的墊子,向老爺許愿,報平安。走之前我發現祠堂大門上倒著貼的福字和兩個門神,我問大人:“這么粗心,為什么把福貼倒了呢?”大人們解釋說:“其實不然,福倒了的意思是?!健??!敝劣陂T神,一定是神將秦瓊和尉遲恭了,他們兩位可以驅走不好的事情和妖魔鬼怪。
這就是我老家潮汕的過年風俗,雖然有些迷信,不過非常熱鬧,讓人開心。如果你想來潮汕,熱情好客的潮汕人歡迎您的到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四
在廣東,快過年的時候,大家備辦各式年貨,比如:買雞、鴨、肉、鵝、魚……選購春聯、年畫等。最重要的是要買柑橘、青橄欖、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新送親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職”之時,這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要進行清洗,謂之“采囤”。
晚上,我們還會將水缸里貯滿水,米缸里填滿米,燈火不熄滅,以象征這“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當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五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蔽覀兊淖鎳鶈T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么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里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游”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藥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六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春節從未斷過。
春節是全年中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習俗也很多。漢族人過春節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到處都貼著春聯,到處充滿著喜悅的氣氛,辭舊迎新。人們貼“?!弊謺r總會倒著貼,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把“?!弊值惯^來,才顯得有一番“福氣已到”的意思。貼春聯有講究,上下聯的位置不能有絲毫差錯。另外,左右對聯的字數必須相等,左邊聯的末字必須發“平”音,右邊聯必須發“仄”音。
到了小年,便出現了另一番“天地”。大街上人山人海,全部都是來購置年貨的人們,小孩子們牽著大人的手去選擇煙花。到了晚上,大街上張燈結彩,雖然已到晚上,但是沒有一個人休息。
有一首詩說道:家家愿塵去,戶戶盼福盈。第二天,所有女人都在家大掃除。在吃飯之前,男人們帶著孩子去拜訪朋友與親戚,女人們則在家中招待親朋好友,在大掃除的同時,人們會扔掉家中不能穿的舊衣服,舊鞋子,并購買更多的東西。
快過年了,超市里擠滿了人,他們這里挑挑,那里選選,那模樣簡直是想把超市搬走。與平時相比,現在道路上的車更多了!從早上六點到夜晚十二點,從未停歇。
晚上,大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在外工作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回家來吃團圓飯,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
我喜歡家鄉的春節,也愛為春節默默付出的人們。春節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滿腔希望。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首詩描述出了新年萬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在家鄉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聲”響徹云霄,將熟睡的孩童們從美夢中拉了出來。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眼前的春聯、燈籠,增加了節日的味道。
大大家凌晨四五點便起來忙活了,由于他們得為一家人團聚籌備好豐盛的年夜飯。無憂無慮的孩童們則與伙伴推薦自己新年開心的源泉之——各式各樣的鞭炮。有仙女棒,沖天炮,擦炮,甩炮,魔術彈等等。
春節使大家孩子兒最欣喜的莫過于能收到壓歲錢了。壓歲錢一般是長輩給小孩們,母親從小叮囑我要懂規矩,收下紅包時,需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道謝。
在大家家,春節時收到的壓歲錢都是交予爸爸媽媽保管的。從書上我還要知了關于壓歲錢的小故事呢,讓我來跟你們一塊推薦吧!
因此,大家又將這八枚銅錢叫做“壓祟錢”。后來又因“歲”與“祟”諧音,又被叫做了“壓歲錢”。
新年是大家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節日,家鄉的風俗與新年的快樂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八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風俗,而我們家鄉的風俗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都彰顯著風俗的獨特魅力。
我的家鄉在淳安,我們這兒的風俗——跳竹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在春節的時候,家鄉的跳竹馬活動就開始了,這表演我看過幾次,十分隆重,也極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馬了。那一天是村里來了藝人們的一天,說是藝人,其實是村里平時表演的人。
不一會兒,城里鄉下,不少人們都聚了過來,到了舞臺旁,大家都趕來一睹熱鬧。
隨鞭炮與鑼鼓聲的響起,竹馬也開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壯年們都從各地紛紛的趕了過來。不一會兒,竹馬表演到了高潮部分,人們不禁歡呼著,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馬服,與他們共舞呢!
竹馬演出的地方,在村里的“毛族廣場”上。表演進行到了最后部分,在后臺的村干部們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領導們的加入,我們就更開心了。
竹馬表演完了,睦劇也隆重的登場了,主要戲目有《南山種麥》、《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出我們習俗的獨特魅力。我們應該要去保護,傳承這種美好的習俗,讓美好與快樂持續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篇九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