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文字表達上有獨特風格和美感的表現,它能夠給人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這些優秀作文具有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觀點,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社會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一
百家的燈火在夜中照亮了整個村莊,天幕上閃爍著焰火,年味就在這一刻迸發,連綴成了最美的祝福。
車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只依稀看得清輪廓的雪的世界。他的靠著窗的臉也已有些許寒冷,而他卻似感受不到,只出神地盯著窗外。“小伙子不冷嗎?”身旁的老人提醒道。“還好吧。”說著,他移正了身形。“唉,小伙子,你是在外地打工才這么晚回家嗎?”“嗯,放假太晚。”他想著自己已經很久未回家了。如今都除夕了,自己卻還在車上。我也是要回家陪老伴的,他卻沒有再回答了,只是又想起老家的父母如今還在等他,他心中不能平靜。玻璃中的面容已有些倦意,只眼神中的某種期盼,令他還有些光彩。粗糙的皮膚與未刮的胡子,發中的幾縷白絲。他已不似從前的年輕,多年與父母未見,他有些擔心父母是否能第一眼認出來。
“云華站到了……"到了,他拿起不多的行李,快速下車,奔跑。熟悉又陌生的景物不能倒退,一會兒,便跑在了一座村莊前。是了,我的家鄉。即使此刻有百家燈火,可他依舊能第一眼就認出哪個是自己家。他逐漸放緩了步子,回憶在心頭漫延。
終于,他走到了一大門前,他停下了腳步,不自覺地整了整著裝。踏入了院子,“爸!媽!我回來了!“他大聲喊著,只見房中沖出了兩位老人,他也跑向他們。母親不住的看他,父親在旁沉著也笑著。“怎么瘦了?你呀,要多吃點才能胖起來,胖起來多好看……”母親話語中的親切與熟悉涌上心頭。“先吃飯吧。"父親適時打斷了母親的絮絮叨叨。全家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吃飯時,父母不斷地向他碗里夾菜,似是要把這些年以來未能團聚的缺憾補上。他也給父母夾菜。互相理,飯桌上,無比溫馨。
突然,門外傳來巨大的聲響,三人出門,只見是各式奇妙的煙火,他們相視一笑,互相擁著,一齊看煙花。
春節,是團圓。年味是家人一齊造的。不團圓也無怎年味。游子歸家,親人聚首,萬家光景。燈火可親,人生大幸。年未及親情。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二
家,是世上最溫暖的地方;是我們人生的客棧;是在你受到挫折的時能投奔的地方。家是一個能依靠的地方;還是一個夢想起航的地方;是希望升起的地方;是一個能給你能量的地方。
記得這一年過年,那是在去九江的路上,我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兩旁從身邊飛速倒退的熟悉景象,我沉思著,腦子里回憶起和爺爺、奶奶,還有哥哥、弟弟們相處的歡樂時光。不一會兒,火車便到站了。我欣喜不已。下了火車,爸爸打了一輛出租車,一路依然還是熟悉的景色。沒過一會兒,汽車停了下來,我又見到了那條熟悉的石板小路。到了家,爺爺奶奶招呼我們趕緊吃飯,相互打了招呼后便大聲地聊起家常。分離了一年,大家歡快地聚坐在一起,享受著短暫的幸福時光。吃完飯后,爺爺給了我一個大紅包,大紅包上赫然寫著幾句祝福語,謝過之后我把紅包塞進上衣口袋里,又向爸爸要了點零錢就和哥哥、弟弟去了商店買了些許煙花,我們手上拿著街市買來的'煙花在一片空曠的地方,玩得不亦樂乎,仿佛忘記了世界,忘記了勞倦。
家是你累了,你受欺負了,你哭了,你不如意了,都可以回去的地方。家是我們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讓人有種此心安處是我家”的味道。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三
在我的記憶中,年是家家戶戶的紅燈籠亮了起來,是一陣陣鞭炮聲,是一句句祝福的話語……不過,最濃的年味是親情。
今年過年,上海的姑姑一家人要回到家中來過年。爺爺奶奶在姑姑沒回來時,就給家里穿上了鮮艷的“衣裳”。大門上貼了一副春聯,房間里掛上了紅彤彤的小燈籠,日歷上掛了一個大紅的中國結。房間在冬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溫暖明亮。我的心里興奮又期盼。盼望見到姑姑、姑爹還有表弟,我可以和表弟一起玩耍。
姑姑一家人終于從上海回來了,家中頓時熱鬧起來。全家歡聚一堂,大人們相互問候,有說有笑,我和表弟丁丁在院子里踢足球,玩得開心極了。在這熱鬧歡快的氣氛中,我感受到了家中充滿了溫暖的親情。
爺爺奶奶拿出了豐盛的食材,和姑姑一起在廚房里忙碌。他們邊做菜邊聊天,廚房里,說話聲,“嘩嘩”的流水聲,“咔嚓咔嚓”的切菜聲,“叮叮當當”的炒菜聲……此起彼伏,交織在一起,像一首美妙的“交響曲”。年夜飯在這“交響曲”中誕生了!一股噴香的飯菜味彌漫在空氣中,整個屋子都浸在這香味里。
年夜飯端上了桌子,我朝桌子上看了看,哇!都是我愛吃的。有外酥里嫩的香煎羊排,有紅綠相間的蝦仁西蘭花,有金黃香脆的春卷……還有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火鍋;火鍋里翻滾著鮮嫩的雞腿,圓滾滾的肉丸,碧綠的菠菜……看完這些菜,我已經垂涎三尺了!
這時,奶奶喊了一聲:“吃飯了!”于是,全家人就圍坐在一張大大的圓桌子旁,吃起了團圓飯。我已經迫不及待,夾起一塊香煎羊排就往嘴里送。吃了一口,我就對奶奶說:“這個羊排太好吃了!”奶奶聽了,笑呵呵地說:“慢點吃,別噎著。”吃完羊排,我舉起裝滿果汁的酒杯,站起身對爺爺奶奶說:“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爺爺奶奶笑著也舉起酒杯,說:“祝靖靖學習進步!健康成長!”我剛敬完酒,表弟丁丁也不甘示弱,舉起酒杯,對爺爺奶奶說:“祝外公外婆身體健康!”爺爺奶奶笑容滿面地舉起酒杯說:“祝丁丁健康成長!”在這祝福聲中,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年味,是因為親情而變得濃郁,是因為親情而變得溫暖,是因為親情而變得有滋有味。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四
新春佳節,是萬家團圓,合家歡樂的日子。可對我來說,卻總有一絲絲的小遺憾。媽媽是個鐵路人,春節正值鐵路一年一度的春運,四十天哪,比我整個寒假時間都長。我是多么期待媽媽能每天都陪著我啊!然而,從我記事起,這就是奢望。
在鐵路客運中,有個專有名詞叫“添乘”。每逢春運,大量增開的臨客列車上都需要有人添乘。我媽媽就是添乘大軍中的一份子。媽媽添乘,多則三天,少則兩天。這就意味著在別人家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我卻要跟媽媽分開。
這不,明天正月初八,媽媽又要去添乘了。我用無奈而不舍地小眼神看著媽媽,媽媽淡淡地笑了笑,摸了摸我的頭發,轉身出門去單位了。我就倚在門口看著她,看著她頭也不回地大步向前走去!
晚上六點半,媽媽背著雙肩包,兩只手拎滿了東西,步履維艱地回來了。我忙不迭地上前去接,:“媽媽連聲說,快,快把左手的袋子放到桌上去,小心,別放倒了哈!”
“什么好東西,你這么緊張?”我好奇地一邊問,一邊翻看著袋子。
“啊,正好路過卡拉多,給你買了最愛的草莓慕斯!”媽媽一邊說,一邊進門換鞋,把大包小包放到沙發上。
“可你下班回來去卡拉多,并不順路啊?”我看著媽媽。
“我去給你買良品鋪子的零食啊,不是就順路了嗎?”媽媽輕描淡寫地又遞給我一個鼓鼓的`良品鋪子的零食袋子。
哇哦,都是我愛吃的,鴨舌、肉脯、牛肉干等等,我開心極了。
媽媽又像變魔術似的從背包里拿出了兩本《實用文摘》,“這兩本書給你,這兩天媽媽添乘不在家,你想我的時候就看看雜志,吃吃零食吧!媽媽很快就回來了!”
我興奮地從媽媽手中一把奪過雜志,抱著零食,一路小跑進了房間。
媽媽就坐在沙發上,微笑著,微笑著看著我。
晚上,我賴進媽媽被窩里,緊緊地依偎在媽媽懷中!媽媽要添乘,她心中最牽掛的始終是我,不僅是我的冷暖起居,連我這兩天的學習生活她都考慮得這么周詳!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年味里的親情啊!沒有豪情狀壯語,沒有轟轟烈烈,一切都這么平淡而真實,卻又彌足珍貴!
媽媽,謝謝您!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五
聽媽媽說一過臘八就是年,家家戶戶陸陸續續就開始要做年糕,殺豬宰羊,做豆腐等,都在準備著過年的吃穿用度,到處都充滿了年味。
過了小年,人們便要爭著搶著購買年貨,到超市中挑選喜愛的水果,蔬菜和零食留著過年時招待客人,有一些人會購買煙花爆竹來慶祝節日,挑選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早早的寫好了幾幅喜歡的對聯,有自己家用,也有送給親戚朋友。
春節一大早,我便起床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掛燈籠,穿上了新衣服和哥哥在院子里玩耍。長長街道的大樹上都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兩旁的路燈上也被用繩子連起來,上面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春節讓人們充分品嘗到了年味喜慶。
除夕夜里,家家戶戶都圍在電視前收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各大明星載歌載舞,有許多小品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每年的`節目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國的人們盡情的享受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
現在也有一部分人不再待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的假期外出旅行,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也有很多人帶著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到外面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味。隨著時間的變化,年味也在悄悄的變化著,但永遠不會改變的是親情。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六
時間是不等人的,不知不覺中,年的歷史已有上千年歷史了,而它最早被賦予放假團圓的色彩還是在民國初年被袁世凱所定下,年味有此(由此)而展開。
到了現代,改革開放后,大批農工開赴經濟特區,企圖在那里打造出一番天地。而一年到頭,沒有幾個較長的假期足夠他們回家,而春節獨步于中,以其原有的祀神祭祖的文化再加上較為漫長的假期,成就了一大批異鄉為客的人們歸潮期,春運也油然而生。
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會早早的置辦下年貨,菜式也許不如南方豐富的北方,也會巧著心思地置辦精美的面食。
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與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新時代中國人也不得不割舍那遙遠的鄉愁,望著家的方向,長嘆一口,隨后又繼續投入繁重的工作。年味就此,逐漸的消淡,讓人長嘆,令人迷茫。
春運人數有減無增,留居城市者愈來愈多,年中那份包含團聚的味道消溶了。
與此相稱的是春晚,截止20xx年,春晚的收視率首次由手機勝出,傳統的拜年方式也不再繁興。
所幸的是,親情不曾消淡,而年味的親情延續也愈加熱烈。
截止20xx年,我國的手機擁有率達到了95.1%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機,我國的網民數量也達到8.17億,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過了歐洲的總人數。這使得人們即使搶不上春運火車票,也可以使用通信工具表達屬于自己的感情,闡述新時代年味里的親情。
搶紅包,集五福,百度問答一個個有趣的網絡活動再次將親情聚在一起。也許不能團圓,縱各(隔)千萬里,人們依然能用網絡來表達親情。年味也就此憑借著時代的發展,創新起來,人們可以用網絡表達自己那充滿年味的親情,用環保的電子鞭炮取代傳統的煙花,到飯店承包依舊充滿親情的年夜飯,從而替代了傳統家庭宴席。年味開始使用其他方式呈現,也許這種方式不如傳統年味富有底蘊,但這種方式亦能表達年味里的親情,也許還可以吸引更多人投入當中。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七
“叮鈴鈴”鬧鐘鈴響了,之間媽媽早早的起了床,準備去街上買吃的和菜了!因為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今天是元宵節!
于是我便又閉上眼睛睡覺,當我再起來時,已經是10點了,我穿好衣服快速起床,開始幫媽媽打掃衛生,一會是整理座子的,一會是掃地的,再一會是又抹桌子的……不一會兒,家里跟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干凈整潔。讓人看起來就舒服。看著媽媽要去拖地辛苦的樣子,令我覺得心疼。于是我便去幫媽媽捶捶腰。媽媽說:“我的乖寶貝謝謝你。”“沒事,天天看你這么辛苦,幫你捶腰是應該的!”我回答道。媽媽也是特別的開心。
打掃衛生結束了,該是做菜了,我雖然不會炒菜,但是我可以幫媽媽打下手啊!媽媽在做菜,于是我說:“媽媽有什么要我做的嗎?”媽媽應聲回答道:“幫我洗下菜,打下蛋,幫我把拿幾個盤子出來。”于是我便按媽媽的指揮去做。也和媽媽配合的得很默契。
到了晚上爸爸也回來了。突然,家廚房里里響起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我立馬沖進廚房一看,原來是爸爸在炸薯條啊!我立馬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姐姐。我和我姐姐高興地跳起了三丈高。爸爸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炸薯條。
終于菜全部做完了,滿滿一大桌。有魚,有雞,有薯條,還有鴨……我剛想去夾一根薯條,姐姐突然嚇了我一下,把我的薯條搶走了。哎,我只能自己夾過了!
在元宵節這天,熱熱鬧鬧就應該就是是年味里的親情吧!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八
家,是世上最溫暖的地方;是我們人生的客棧;是在你受到挫折的時能投奔的地方。家是一個能依靠的地方;還是一個夢想起航的地方;是希望升起的地方;是一個能給你能量的地方。
記得這一年過年,那是在去九江的路上,我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兩旁從身邊飛速倒退的熟悉景象,我沉思著,腦子里回憶起和爺爺、奶奶,還有哥哥、弟弟們相處的歡樂時光。不一會兒,火車便到站了。我欣喜不已。下了火車,爸爸打了一輛出租車,一路依然還是熟悉的景色。沒過一會兒,汽車停了下來,我又見到了那條熟悉的石板小路。到了家,爺爺奶奶招呼我們趕緊吃飯,相互打了招呼后便大聲地聊起家常。分離了一年,大家歡快地聚坐在一起,享受著短暫的幸福時光。吃完飯后,爺爺給了我一個大紅包,大紅包上赫然寫著幾句祝福語,謝過之后我把紅包塞進上衣口袋里,又向爸爸要了點零錢就和哥哥、弟弟去了商店買了些許煙花,我們手上拿著街市買來的煙花在一片空曠的地方,玩得不亦樂乎,仿佛忘記了世界,忘記了勞倦。
家是你累了,你受欺負了,你哭了,你不如意了,都可以回去的地方。家是我們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讓人有種“此心安處是我家”的味道。
文檔為doc格式。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九
又到過年了,雖然現在過年少了“噼里啪啦”的爆竹聲的熱鬧,但是,滿街懸掛的紅燈籠、家家戶戶門口貼著的春聯、人們大包小包從外地趕回家中團聚的身影,依舊告訴我們:“過年了!”
除夕這天的中午,我們準備吃餃子。外公和好了面,拌好了餡,就大聲地招呼我:“熊熊,快來,開始包餃子了!”我洗干凈手跑到餐廳,餃子餡有韭菜肉餡和純肉餡的兩種,外公指著純肉餡的對我說:“這是專門你吃的,我們一起來包吧!”———因為我不喜歡吃韭菜,因此每次包餃子,外公外婆都會單獨給我準備純肉的餡。看著外公外婆慈愛的微笑,吃著專門為我包的純肉餡餃子,雖然窗外寒冬刺骨,但是我的心里卻無比溫暖、幸福。
晚上的年夜飯永遠是我們最歡喜的團圓時刻。每年的年夜飯,外婆總是早早就開始準備我們愛吃的菜,忙忙碌碌一直到晚上。今天外婆做了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媽媽愛吃的糖醋排骨……滿滿一桌的美味佳肴香味四溢,讓我流涎三尺。開飯了,大家酒杯里都倒滿了美酒,我們祝外公外婆身體健康;外公外婆祝我們開心快樂。吃飯時外婆不停地給我夾菜:“這是你愛吃的,多吃些。”我當然不會拒絕,吃的滿嘴流油。但是我沒有忘記外婆最愛吃的是白糖糕,也趕緊夾了一個放在外婆碗里,外婆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樂呵呵地說:“我的崽崽長大了,懂得心疼外婆了!”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窗外的寒風吹著滿街的紅燈籠搖搖晃晃,但是我們卻并不感到寒冷,因為這暖暖的年味里充滿著暖暖的親情。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終于迎來了熱鬧的除夕。
往年里,我都是在城市過年,可今年,是去鄉下過年。那里的樹,又高又綠,雖然今年的天氣不怎么好,還有點冷,但我玩的很開心。
中午吃完飯時,我看見爸爸搬著梯子,拿著一桶白色的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好粘手。我拿了一個福字的對聯給我爸,爸爸是倒著貼的,爸爸跟我說,是福倒了,很吉利。
我最想要期待的時刻到了,——發紅包,爺爺奶奶給了我一個紅包,祝我每天開心快樂。我笑著接下了紅包,用手輕輕的撫摸著!
拿著紅包,我就去找小伙伴了,伙伴們紛紛拿出紅包,大家都在炫耀自己的紅包。跟伙伴炫耀完了之后,我就回家看電視了。看著電視里頭別人做菜,隔著屏幕都能聞出好香。結果我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真的聞到了香氣。
一陣芬芳撲鼻的飯菜,香味指引我來到了廚房,我情不自禁的夸奶奶的手藝,還是和以前一樣沒變。
今年的除夕晚飯有年糕,寓意是步步高升,;有鱸魚,寓意是年年有余,;有湯圓,寓意是團團圓圓,;還有餃子,寓意是招財進寶……吃飯時,姑姑跟我說:“你要多吃點年糕,學習也會像這寓意一樣步步高升。”我比較喜歡吃餃子,所以奶奶就特意放在我桌前,說:“喜歡就多吃點。”奶奶偷偷的告訴我,餃子里有的放了硬幣,我夾的第一個餃子就中獎了,里面有一枚硬幣,哇!看來今天幸運的人是我,超級開心。
最重要的`時刻到了,我們大家一起舉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們祝我們小孩學習進步!一起喝完杯中的飲料。
吃完飯后,我們大家一起坐在沙發上看晚春。我最喜歡的小品是《占位》,家長都認為,在班級上的位置代表以后在社會上的位置,所以家長們都選第一排中間的位置,這個小品不是很搞笑,主要是想告訴家長們,要花時間多陪陪孩子,不要因為工作就耽誤了孩子的快樂。
過了一會兒,我看爺爺奶奶他們都要去睡覺了,只有哥哥和姐姐在客廳,我問他們為什么不去睡覺,他們說他們要守歲,聽爸爸說過守歲的習俗,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自漢代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怎么說呢,我也想延長父母壽命,所以就跟著哥哥姐姐一起守歲,為了不無聊,我們三個來玩撲克牌,一直玩都凌晨三點才去睡的覺。
除夕很快就過完了,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除夕!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一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過年的一天里那一天,爺爺問我:“世界上最大的圓是什么?”我想不出來,就求爺爺告訴我,可是爺爺摸摸我的小腦袋說:“自己想,以后你就會明白了。”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出來。
今年,我們全家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年我們吃餃子吧。”媽媽說:“好啊。”于是,我和媽媽一起去商場去買東西。媽媽買了餃子皮,她問我:“你是你想吃什么餡兒的餃子啊?”我說:“我想吃韭菜餡兒的餃子。我們決定就吃韭菜餡兒的餃子。”于是,媽媽買了韭菜和其他食品食材回到來,準備回到家后做團圓飯。
媽媽回到家后,先把韭菜洗干凈,再把韭菜做成韭菜餡。之后我和媽媽一起包起餃子來。媽媽包的真是又快又好,讓人看著就“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也不能落后,于是我也開始包起來,。我先把我先首先拿一塊餃子皮,再用勺子挑舀了一勺韭菜餡兒,放在餃子皮上,然后真捏起來,準備封口。可是怎么也封不好,封好了這邊,那邊又開了,封好了那邊,這邊又開了。好不容易把兩邊都封好了,可是一看,哎呀!餃子皮破了。媽媽一看,笑了出來,邊笑邊說:“哎呀!你餃子餡放多了,下次放少點就是啦。”之后,我又拿了一張餃子皮,準備再挑戰一次。這次我挑了一小勺韭菜餡兒,放在餃子皮上,又準備封口。封好口口是封好了,但是仔細一看,我又看:“呀!怎么變成瘦瘦的豆芽了?”媽媽看了看,笑瞇瞇的地摸著我的小腦袋,說:“小傻瓜,這次你又把餃餡放少了。”
我氣餒了,想退縮,媽媽卻認真地對我說:“孩子,你不要氣餒,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你要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自己,你一定會成功的。”于是我又試了一次,這次我包的餃子不胖也不瘦,“我成功了!”我高興地對媽媽喊著。媽媽笑瞇瞇的摸我的小腦袋,說:“是吧,我說的沒錯吧。”
晚飯上,看著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媽媽和我一起包的餃子,聽著大家都夸我包的.餃子好吃,我瞬間感受到滿滿的幸福。,也就在這一天,而且我想到了多年前的答案:“世界上最大的圓是什么?”那就是一一團圓。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二
今天我突然想起新年的時候!
那一天是正月初一,奶奶一大早就起來了,爸爸媽媽隨著?也起來了,奶奶一大早就去忙著洗衣服,媽媽一大早就去買菜,爸爸一大早就起來換新衣,我看到外面就忙著問,媽媽今天是什么日子,媽媽說:“傻孩子今天可是正月初一。”我猛地想起這月初一不是新年的日子嗎,連忙叫媽媽拿我的衣服過來,我穿了衣服感覺自己帥多了。妹妹也穿衣服感覺他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樣。媽媽說讓我們趕緊去宗祠那里拜年。我說:“為什么要去宗祠拜年?”媽媽說:“這是這里的規矩每年正月初一每家每戶都要去宗祠那里半年聽說在那里拜年的人都會得好運。”我也有一點不可思議,我們去拜完年后就去別人家拜年,這次拜年就不像是個在別人家吃飯一樣。而是在別人家說些好話什么的。在別人家我們可以吃上許多東西,可是不能來太多,爸爸說這樣沒有禮貌。拜完年后我們就回到家中,奶奶急著在幫媽媽洗菜,爸爸卻在那個地方準備中午的飯菜。到了中午我們家的親戚就來了,我們小孩和大人不是一桌的。小孩就在小桌子上吃,大人們就在大桌上吃,大人們在那個地方有說有笑,小孩子們車的那個地方有聲有味?的吃著自己口里的火腿腸奶奶看到他們這么開心就笑嘻嘻的我也替奶奶高興,因為在新年里這可能就是吧!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三
這個雙休日,媽媽帶著我去了我的奶奶家。我到我的奶奶家,不為什么,只為了聽我的奶奶講故事。
我和我的奶奶各拎一張小竹凳,坐在院子里,背靠著椅子,我的奶奶津津有味地講著故事,而我則全神貫注地聽我的奶奶講過年的故事。
“我們小時候啊,最希望過年了,呶,還有一句話呢‘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熱鬧得很。那時候吧,農村里的人家都挺窮的,平常也只能吃些紅薯、玉米粥。一到過年,就不一樣了,有白面饅頭吃,再富一點的人家,就吃胡蘿卜絲丸子、白薯丸子什么的。過年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那個時候最歡喜的就是蒸饅頭。蒸饅頭的籠,很大,常常是從外婆家借的;煤餅的火力小,要改用木柴燒火;等到第一籠饅頭出籠后,母親會樂呵呵地分給我一個嘗嘗,熱騰騰的白面饅頭那個香啊那個甜啊,不用提了。”
我的奶奶邊說邊笑,一提到白面饅頭臉上就露出幸福的表情,讓我也忍不住想嘗嘗那白面饅頭的滋味兒。
“到了年三十,就要吃年夜飯了。那時候的年夜飯其實就是豬皮、饅頭、大白菜燉粉絲罷了。母親和姐姐在灶頭做菜,其他人圍在桌子旁吃著剛出鍋的饅頭聊磕,東家長西家短的,說說笑笑。這一夜,全家都不能睡,要熬年。”
我的奶奶認真地講著故事,我也認真地聽著,配合我的奶奶的一舉一動。
“大年初一,天沒亮,鞭炮聲就把我們吵起床來。我跟著爸爸哥哥去墳上祭祖,媽媽和姐姐則留在家里做菜,準備迎接客人。從大年初一開始,家家戶戶幾乎天天迎接親戚來。我小時候啊喜歡“串親戚”,一是喜歡湊熱鬧,二是能吃上平時吃不到的飯菜,三是運氣好還能收到兩毛五毛的壓歲錢。‘糖瓜兒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個新氈帽。’過年還能買到好多玩具,有空竹、風箏、毛毽、臉譜,當然,還有鞭炮。我小的時候,最喜歡買鞭炮了,總喜歡趁別人不注意,往他們帽子里塞一個進去。然后‘啪’,把他們嚇了個半死。哈哈哈哈······”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四
盼望著,盼望著,這還離春節好多天呢,我們班的同學就風風火火地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慶新春活動。
有首詩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不,我們小分隊的同學們準備自行寫春聯,給自己的家來個“新桃換舊符”。我想象著家門口貼著我的獨門佳作,嘴角便不由自主地揚了起來。
周六,我與同學們相聚在灣悅城的“松耕茶堂”,開啟我們的寫春聯之路。為了這次寫春聯,我在家可練了很久,可是有備而的來哦!今天,我要在同學們面前大顯身手。為此,我特意挑了一幅行書的對聯來寫。
我們一字排開,站著懸手拿起了筆。我輕輕地沾了少許墨汁,在盤邊沿上刮了刮,又在試紙上試了試,滿意了,才下筆。“點、橫撇、橫折鉤、豎……”我一邊寫,一邊念著。每個筆畫,都很有講究呢!這筆要用力按下去,那筆又要重輕重,有時候寫“豎”還要屏住氣。我一筆一劃地臨摹。嗯,不錯,很漂亮。第一個字、第二個字、第三字個,我都很滿意。
但是,我的春聯之路可不是一帆風順,在寫第九個“照”字時,我遇到了一只攔路虎。最后“四點底”是連在一起的,沒有間隙,要一筆完成,感覺不知如何下筆?我有點想打退堂鼓了。老師見我一直猶豫不決,走過來教我:“這筆,最主要是要注意輕重、中間需提筆,但不能松筆。要做到手不抖,屏住氣,就能一筆寫下來。”我按照老師教我的,先深吸一口氣,然后輕起重落,中間不呼吸,真的寫好了耶。“不錯、不錯!老師表揚我。
太好了,接下來,我更加細致,每一筆每一劃,下筆之前,我都會醞釀醞釀,回想一下老師教我的技巧。啊!一幅對聯就美美地完成了。
同學們看著各自的佳作,都得意極了。大家都對彼此投去贊許的目光。大人們的贊嘆更是如雨點般拋來,我們的嘴角都開始上揚。我們齊刷刷地擺poss,留下我們班濃濃的年味。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五
每過一年我們都會過一個節日—春節,你們一定都有過春節的時候印象,我覺得過年也是有親情。
快過春節了,媽媽就用手機買年貨,如果到了春節再買年貨的話,快遞員會過完年后再送,每逢春節,媽媽會做好多我們愛吃的飯菜:油飯、蔬菜?,主菜當然是水餃了。每次當水飯?,媽媽就會趁我們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在水餃里放一顆紅豆,誰吃到,誰在新的一年里福氣滿滿。餃子好了以后,媽媽說:“這今年我還在餃子里放了一個紅豆哦。”我和姐姐、弟弟都想吃到這個餃子。只要水餃一出鍋,我們就立馬伸出,水餃沒了,我們就像一個瘋了子一樣狂吃自己碗里的水餃,這時我們的肚子早已經常常被撐得圓鼓鼓的。媽媽每次都會說:“你們慢點吃,誰吃到紅豆都一樣。”“不一樣!”我和姐姐、弟弟異口同聲地說。聽完這句話后,媽媽不由地大笑起來。
每年春節,我們家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傳統節日慣例。大年初一早上拜完年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姐姐、弟弟和我都會穿上漂亮的衣服,照全家福。從我出生開始,這個習俗做法一直沒有間斷過。起初我被爺爺奶奶抱在懷里;大些的時候,我就能筆直地坐在爺爺奶奶身邊了;而今年的春節,我已經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了。而時光卻把我變成了一個小女孩了。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六
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佳節,在一聲聲的嘈雜聲與鑼鼓聲中,我知道,新的一年,又來臨了。
兒時的年,在記憶中是走在大街小巷中都能聞到飯菜的香味,在窗外就看到的裊裊炊煙,在遠處就能聽的鞭炮聲。在過年時,仿佛一切事物都變得十分喜慶。而小朋友們,正在饑渴難耐的等待著父母的壓歲錢。對于兒時的我們,過年時最快樂的事情是可以穿新衣,放煙花與得紅包。
長大后,覺得年,別有一番風味。在除夕這天:一大早起來后就和母親一起煮糊粉來貼春聯。貼春聯時,我搶著做,洗菜切菜時,我依然搶著做,不知道為什么,平常不喜歡干活的我,過年時特別喜歡,干完活之后,內心十分歡喜,就像考上考了滿分一樣,十分有成就感。閑暇時,悄悄溜進客廳,偷吃媽媽已經做好的飯菜,像只小老鼠一樣。母親發現時,雖然嘴上罵著,但眼睛依然是笑瞇瞇的。晚上,全家人久違的坐在一起吃飯,不像往常一樣拿著手機。飯桌上,有我愛吃的清蒸鱖魚,也有我愛吃的薯粉;飯后,大家一起看春晚、守歲。在守歲的時候,我們談論著自己這一年中的糗事,而令我們最“痛苦”便是姑姑嬸嬸們“嚴刑拷問”,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很開心。
除夕過后,便是春節。這一天我早早就洗漱完畢,吃完早餐,換上大口袋的棉襖,去收獲我的戰果。我跟著家人走到親戚家去拜年,爸爸媽媽負責聊天,我就負責吃糖果。到外婆家時,趁爸爸媽媽聊天時,外婆把我拉到房間,悄悄塞給我一個紅包,雖然口上拒絕,但我的小手指還是很誠實的接住了。我知道,這千萬不能爸爸媽媽看到,不然,到嘴“鴨子”又飛了。拜完年后,我便去到村里的集會上:那里有唱采茶戲的,賣糖葫蘆的`,吹糖人的,畫糖畫的,還有舞龍舞獅的……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與對新一年的憧憬。
“萬炮齊鳴震九天,金龍彩鳳舞翩然。神州共慶無眠夜,舉盞吟詩踢踏旋!”從前只覺過年無聊,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過年越來越有年味,越來越能體會到家人之間濃濃親情。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七
“叮鈴鈴”鬧鐘鈴響了,之間媽媽早早的起了床,準備去街上買吃的和菜了!因為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今天是元宵節!
于是我便又閉上眼睛睡覺,當我再起來時,已經是10點了,我穿好衣服快速起床,開始幫媽媽打掃衛生,一會是整理座子的,一會是掃地的,再一會是又抹桌子的……不一會兒,家里跟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干凈整潔。讓人看起來就舒服。看著媽媽要去拖地辛苦的樣子,令我覺得心疼。于是我便去幫媽媽捶捶腰。媽媽說:“我的乖寶貝謝謝你。”“沒事,天天看你這么辛苦,幫你捶腰是應該的.!”我回答道。媽媽也是特別的開心。
打掃衛生結束了,該是做菜了,我雖然不會炒菜,但是我可以幫媽媽打下手啊!媽媽在做菜,于是我說:“媽媽有什么要我做的嗎?”媽媽應聲回答道:“幫我洗下菜,打下蛋,幫我把拿幾個盤子出來。”于是我便按媽媽的指揮去做。也和媽媽配合的得很默契。
到了晚上爸爸也回來了。突然,家廚房里里響起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我立馬沖進廚房一看,原來是爸爸在炸薯條啊!我立馬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姐姐。我和我姐姐高興地跳起了三丈高。爸爸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炸薯條。
終于菜全部做完了,滿滿一大桌。有魚,有雞,有薯條,還有鴨……我剛想去夾一根薯條,姐姐突然嚇了我一下,把我的薯條搶走了。哎,我只能自己夾過了!
在元宵節這天,熱熱鬧鬧就應該就是是吧!
最濃年味是親情(通用18篇)篇十八
今天我突然想起新年的時候!
那一天是正月初一,奶奶一大早就起來了,爸爸媽媽隨著?也起來了,奶奶一大早就去忙著洗衣服,媽媽一大早就去買菜,爸爸一大早就起來換新衣,我看到外面就忙著問,媽媽今天是什么日子,媽媽說:“傻孩子今天可是正月初一。”我猛地想起這月初一不是新年的日子嗎,連忙叫媽媽拿我的衣服過來,我穿了衣服感覺自己帥多了。妹妹也穿衣服感覺他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樣。媽媽說讓我們趕緊去宗祠那里拜年。我說:“為什么要去宗祠拜年?”媽媽說:“這是這里的規矩每年正月初一每家每戶都要去宗祠那里半年聽說在那里拜年的`人都會得好運。”我也有一點不可思議,我們去拜完年后就去別人家拜年,這次拜年就不像是個在別人家吃飯一樣。而是在別人家說些好話什么的。在別人家我們可以吃上許多東西,可是不能來太多,爸爸說這樣沒有禮貌。拜完年后我們就回到家中,奶奶急著在幫媽媽洗菜,爸爸卻在那個地方準備中午的飯菜。到了中午我們家的親戚就來了,我們小孩和大人不是一桌的。小孩就在小桌子上吃,大人們就在大桌上吃,大人們在那個地方有說有笑,小孩子們車的那個地方有聲有味?的吃著自己口里的火腿腸奶奶看到他們這么開心就笑嘻嘻的我也替奶奶高興,因為在新年里這可能就是年味里的親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