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春節初中篇一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而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悠遠流長。隨之春節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春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干凈的房屋,潔白的墻,就差貼上那飽含寓意的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有了喜慶的春聯,再貼上年畫、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許年的“味道”。
年夜飯全家團圓、放爆竹歡愉吉利、吃年糕節節高升……
過春節初中篇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造就了傳統節日的多種多樣。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元宵節,有重陽節,還有春節……這些節日中要數春節隆重熱鬧了。
說到春節,還有一個關于它的傳說呢!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每過365天就來村里傷人害命。每年這天村民們就紛紛逃到深山里去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這一天村里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乞討者,聽說了村子里有怪獸在作怪。于是在收留他的老婆婆家的門口貼紅紙,屋里的燈全部打開,看起來亮亮堂堂的。等到年獸一來就開始放鞭炮。年獸見這情景嚇得轉頭就跑,再也沒有到村里來過。從此以后,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放鞭炮,貼春聯,屋里燈火通明。
春節不僅有關于它的傳說,還有很多習俗:有吃年夜飯、搶紅包、看春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看春晚了。
吃完美味的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好看的春晚。滑稽的小品演員時不時把我和媽媽逗得哈哈大笑,這春節晚會可真有意思!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我很喜歡它。
過春節初中篇三
今年春節,我們有著和往常不一樣的快樂,那就是在餃子里面包硬幣。
除夕晚上,我們全家開始包餃子了。我媽媽在一旁把揉好的小面團壓平,爸爸再把壓平的面餅給我,我在里面放硬幣,奶奶和舅媽、舅舅包餃子。我們把這些活兒干完后,便睡覺去了。
我們毫不猶豫,拼命吃,爸爸媽媽都吃到兩個了,可我還是一個也沒吃到。奶奶吃到的最多,一共五個。奶奶在旁邊說:“快點,多吃幾個,一定會有的。”聽了奶奶的話,我就學爸爸那樣拼命地吃了。
這時,爸爸端來了一碗餃子,語重聲長地說:“不要懈氣,你一定可以吃到能帶給你好運的餃子的。來,快吃,好運一定會降臨的……”聽了爸爸的話,我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果真,我終于吃到硬幣了,還吃到了好幾個呢。我開心地笑了,蹦跳著,趕忙把吃到的硬幣拿給父母和奶奶看,他們都說我的運氣很好。事后,我才知道,那些有硬幣的餃子都是經過他們挑選,才端給我的。
經過這次的體驗,我明白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在新的一年中快快樂樂,平平安安,他們都想把自己的好運帶給兒女,讓他們一生平安,幸福。
過春節初中篇四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日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我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在鞭炮聲中,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我高高興興,大家今年都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在鞭炮聲過后,就開始吃早餐了。吃過飯后,我便出去玩了,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我看著甭提多高興了。今日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在街上,我看見有人在賣玩具,有人在賣小吃、點心、水果,各種各樣的都有,各式各樣的貨物統統俱全,琳瑯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么都難選擇!顧客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看一看瞧一瞧,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具: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玩具。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酒佳肴,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著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煙花,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真心希望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開開心心高高興興,沒有煩惱喲!
過春節初中篇五
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大年三十的這一天,我的寒假學習計劃 里是真正的放了自己的假,自從寒假的第一天起,我就抓緊為完成學校布置的《寒假樂園》而忙碌著,為的就是能在大年三十的這一天,痛痛快快地享受那過年的悠閑自得,今天大年三十的這一天終于到了。
大年三十的生活晚餐是特別豐盛的,有魚、有雞、有蝦,有螃蟹,還有平時吃不到的三鮮,擺滿了整個大圓桌,大飽了我的口福,更有特別豐盛的精神晚餐,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精彩極了,有滑稽的小品,有歡樂的歌曲,有奇怪的魔術,有的優美的舞蹈,還有有驚無險的雜技,大飽了我的眼福。
的一聲,象流星一般的劃過天空,發出了清脆的響聲。我越放越過癮,一連放了十多支。
今天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春節x大年三十了。前往古鎮x束河。束河很美,我和媽媽爸爸都超喜歡。束河是個歷史悠久的古鎮,他的歷史比麗江還要長呢!
早晨十點我們就從硯山縣出發,山路很顛簸,轉眼就到了中午,這時我們到了方圓城的方圓飯店。這家飯店有很多好吃的,我們點了紅燒肉,小魚湯,梅菜扣肉,燉雞湯等等……味道都好極了。我們大家狼吞虎咽很快就把菜掃了一光。
出了方圓城,我們直奔麗江,中間穿過昆明市,昆明的建筑上有很多大桶子,好象是太陽能。我們一路還看見了云南著名的石林,一塊塊形狀各異,大大小小的石頭,高高的聳立著。中間還路過一個地方非常有趣,每個房子旁邊都畫著美麗的恐龍,一幅連著一幅,各種各樣,非常壯觀。原來這里是著名的恐龍之鄉——恐龍山。
傍晚,我們終于到了云南大理市,我看到了著名的蒼山,洱海,這里海拔最高是二千九百六十米。半夜我們才到達目的地x麗江。好累,好困啊!爸爸和姑父找了旅店,我們趕緊睡覺了。
過春節初中篇六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類一切之愛的源泉,是一切優秀品德形成的基礎,是做一個充滿孝心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立身的根本。寒假期間,學校開展了“今年春節誰最孝”的活動。
我的孝心計劃是和父母一起采購,準備,親自動手做午飯,為父母獻上幾道親情菜(土豆炒肉絲,青菜炒蝦米,油燜茄子等),煲上一碗孝心湯(西紅柿雞蛋湯,或者紫菜雞蛋湯),拼上一盤水果拼盤 (櫻桃番茄,葡萄,菠蘿片,黃瓜條等)。采購食品還是蠻順利的,各種蔬菜和水果揀好的買就行了。難的是炒菜和燒湯,幸虧媽媽幫我。水果拼盤我做的不賴,很有藝術感。爸爸媽媽說我做得已經不 錯了,畢竟我不是經常做這些事。
經過這次孝心活動,我有很多話要說。別看爸爸媽媽每天(大多數是媽媽)做飯挺輕松的,其實那是很累的。就拿我來說吧,雖然做的菜不是多,做完后還是比較累的。這不光是做飯本身就累人,更是 我沒有經常做這些事的原因。
現在的我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日里沒做過太多的家務事,也沒怎么對爸爸媽媽盡到孝心,孝心活動正讓我們為父母孝順了一回。也許就是這一回,讓我們覺得父母平時真的很不容易。為我們操心,為 生活操心,為工作操心,為任何的事情操心,卻沒有一句抱怨。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想,只有孝才是我們對父母,對長輩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而且,為人子女 孝順父母更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孝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孝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細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是孝,為父母梳一次頭是孝,每天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孝,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安排好自 己的學習生活也是孝。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父母,對長輩的愛的回報。
今年春節誰最孝?只要我們認真做了,誰都是最孝的!
過春節初中篇七
廣州的春節,是熱鬧和歡愉的。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早早地去到奶奶家,幫大人做這做那的。貼“福”字、拍團圓照、擺飯菜……這些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小事,無不充滿著我們全家人對新年的憧憬和希望。
大年三十晚的年夜飯向來是最講究的了,通常是要“八菜一湯”。 每年的湯里必不可少的就是發菜和冬菇,大人們總是會說:“吃發菜,發財就手!”而冬菇就大多是取“金錢”的意思罷了。那八菜里,一般都會有燒肉,魚和雞,象征著來年豐衣足食、身強力壯、年年有余的新年愿望。
廣州城,又名“花城”。俗話說“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在廣州過春節,一定會有“逛花市”。這一個古老又有歷史文化沉淀的過年習俗。
吃完豐盛的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就迫不及待地去逛花市咯!我們選擇了離家最近而且可以看江景的海珠花市。
在涌動的珠江浪潮的襯托下,海珠花市顯得格外迷人:人山人海,人潮涌動。人們在賣粉紅色桃花攤檔的金黃色燈光下顯得紅光滿面。在各種各樣的花檔前,一定會有正在討價還價的人群,我認為這并不是吝嗇或是小氣的表現,而是多少年來,廣州人在逛花市時的一種獨有民俗。
走在花香裊繞、燈火輝煌的街上,我感受到了過年的濃厚喜慶氣氛,迫不及待也想要去買花啦!老媽使出砍價的“殺手锏”,以20元兩盆的價格買下了兩株風信子和幾束百合,大獲全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