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中的那條河篇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中國教育總網文檔頻道線后,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于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沖上云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記憶中的那條河篇二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憶里的那條河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每年的春節假期,我和爸爸媽媽總會回到家鄉——嘉善縣俞匯鄉。俞匯鄉是一個水網密集的地方,一條條小河縱橫交錯如城市里的馬路。小河便是爸爸在家鄉美好回憶里的主要元素。每當春節的歸途中爸爸總是年復一年地講述著他與小河的故事:在清澈的水里游泳;在夏日河邊乘涼;在小河里打水漂、抓魚蝦、坐搖櫓船……我對爸敘述中的家鄉和他記憶里的小河充滿了無比的新奇與疑惑。
某年我懂事了,我親眼見到了老家房子邊上的'小河,然而,我對爸爸記憶里的小河并沒有太多的好感,因為河水很臟很混還有很多的垃圾和漂浮物,我沖著爸爸喊:誰說可以游泳的,你來試試看。而夏日河邊乘涼估計也是爽了身子、拆磨了鼻子;水漂估計打過去直接被雜草所“俘虜”;魚蝦、搖櫓船早已不見蹤跡。為什么現實中的家鄉小河與爸爸記憶里的差距這么大呢?爸爸總是委屈地解釋說:以前家鄉的小河真的是如他所說的那個樣子,只是因為周邊水域部分被堵死,農業生活垃圾污染了小河,河道積淤等等造成了現在的小河變得如此般模樣。
今年的春節回老家仍舊是保留節目,爸爸講述他家鄉和小河的故事也依舊是保留內容,原本以為這個春節不大會有意外,但“意外”總是在人意料之外。來到我們老家的村莊,讓我覺得好像來錯了地方,道路邊都種上的五彩的草花,村口還建好了干凈整潔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停車場,一座座民房統一噴涂成了白墻灰瓦,江南水鄉韻味十足。來到自家的房子跟前,沒毛病,不列外地換了新裝。當我走到小河邊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爸爸記憶里的那條河又重現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問:這是怎么回事?爸爸告訴我,這是我們國家在踐行鄉村發展戰略;媽媽告訴我,這是美麗鄉村河道治理,是國家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舉措;爺爺、奶奶告訴我,我們國家拿了好多錢出來,把垃圾、臭水都弄走了,國家真大方,對我們老百姓真好。
回蕭山的那一天,我已經約好爸爸夏天回到老家小河里游泳抓蝦,重新體驗爸爸在小河里的童年生活,我非常希望我記憶里的那條河可以永遠清水長流,那樣可以約上小伙伴一起到家鄉參觀參觀,講述一下自己小河里的回憶。
記憶中的那條河篇三
記憶中,奶奶有講不完的故事。那時,我總是依偎在奶奶懷里,聽嫦娥奔月的故事;聽孫猴子大鬧天空的故事……一提到孫猴子,奶奶就會輕輕捋一下我蓬亂的頭發,說:“這就是我喜歡的猴子。”話語間洋溢著自豪。但有時奶奶也會隨著故事情節的悲傷而流淚,每當這時,我就像個小大人似的安慰奶奶:“別哭,奶奶,我長大了一定讓你時時刻刻開心。”奶奶欣慰地點點頭,夸我是最乖得孩子。
記憶中,奶奶總是準時站在家門口喊到處瘋玩的我:“我的兒喲,鐵匠(媽媽)要回來哦。”所以,在媽媽眼中我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記憶中的那條河篇四
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風沙茫茫漫山谷,不見我的童年。大雁聽過我的歌,小河親過我的臉,遍地野花花開花又落,一遍又一遍;我抬頭向晴天,追尋遠去的從前,白去悠悠盡情地游,什么都未改變。大地留下我的夢,石橋流水帶走我的情,歡歌戲語艷陽天,思念到永遠。
——題記
時光冉冉,歲月無痕。轉眼間,三十幾年的光陰一晃而逝。唯獨記憶中的那條河、那副畫卷至今仍在我的腦海里盤旋、搖曳。記憶中的那條河,雖然它沒有長江、黃河那樣雄偉壯觀,但它足可以襯托出兩岸之間山青水秀、花香鳥語的獨特美觀;記憶中的那條河,不確切它究竟有多寬,但是站在此岸就能看見彼岸野花漫道、炊煙四起,再望遠處看去,便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景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記憶中的那條河,深淺未測,但它的清澈度足可以看得見水底的卵石、游動的小魚兒。當然它也有波濤洶涌的時候,偶爾遇到發洪水的時候,它也會毫不留情地摧毀兩岸的沙谷、野草或者樹木;記憶中的那條河,至今也未搞懂它究竟有多長?來自何方?流向何處?但它足可以丈量天與海之間的距離。
時至今日,每當憶起那條河的時候,心境就會莫名的開朗與欣慰。因為那才是我人生中最真誠的部分,流露出了我年少懵懂的無邪、狂野,甚至還有一些叛逆的個性。在那個年齡段,不懂什么叫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不懂什么叫情深緣淺,更不懂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浮華,或者燈紅酒綠。當然便也談不上自卑、壓抑、克制,甚至偽裝自己。那個時候的我就猶如那個時候的河,赤裸裸地暴露在兩岸之間,盡情地釋放自己,忘乎所以。其實很多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是一個活潑開朗、張揚個性的女子,但不知何時,歲月的步伐走著走著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道,把我卷入了世俗的塵埃中,再也無法洗盡鉛華了。
如今,獨坐窗前,守望熒屏,聽著一首首熟悉的.老歌。恍惚間,我仿佛穿越到了二十一年前,兒時的畫面再度浮現在我的眼前。河水彎彎還是那條河,白去悠悠還是那片天,遍地花開鮮艷艷,成群伙伴樂開顏。清清河水拍打著我們的臉,條條魚兒輕撫著我們的尖,鳥兒嘰嘰喳喳地伴著我們歌唱,石橋流水帶走我們的情,落日余輝催人歸,一天又一天,思念到永遠。
遠處,沙灘上、河流中、青石上、綠地里、花叢中。你瞧那三三兩兩誰家女?仰臥青臺丟了衣,河中嬉戲已多時,想起竹藍空兮兮;瘋中忘卻來時意,匆匆忙忙披上衣,乍問豬菜何處有?直奔青草綠地里。兩兩三三結成伴,團團簇簇花中依,蜂也歌來碟也舞,炊煙裊裊送人歸。那情、那景、那伙伴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曾經我們頂著烈日驕陽,在父母的熟睡中,提著竹籃逃之夭夭的離家而去,直奔六、七里開外的小河。我們踩在滾燙的沙灘上,揀著奇形怪狀的卵石,唱著無人問津的歌謠,盡情地你追我趕著。累了,就跑到河中水深的地方,一邊捉著水中的魚兒,一邊玩耍著河水,直到我們互相把對方的衣服全部浸透為止。再累了,就上岸脫掉濕漉漉的外衣,仰臥青石靜觀云卷云舒,傾聽潺潺河流,不知不覺,已進入了夢境。當我們從熟睡中醒來,才發覺已日落黃昏,突然想起我們的竹籃還空空如也。
于是匆忙披上外衣,直奔綠油油的草地,去尋求肥沃的豬草,快刀斬亂麻似地填充著竹籃,可是筐兒的確太深,一時半會兒的怎能將它填滿。眼看著天色漸黑,山腳下的農莊已炊煙裊裊,日落鳥歸。為了回家不被父母挨罵,實屬無耐,只好想出了一些餿主意,找些堅硬的樹枝放在籃底支撐著微薄的豬菜,將近家門口的時候,再將上面的豬菜輕輕地蓬起。當母親看到我提著滿筐的豬草而歸,滿腔的怨言便煙消云散。那時,我心中一陣竊喜,今天終于又躲過了一劫。現在想想,那時候真是遮人掩目、自欺欺人。直到今天,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像我這么溫順、柔和的人曾經也有頑皮、狂野和叛逆的一面。
人們常說:“如花美眷抵不過似水流年;翩翩少年拗不過世事滄桑。”而如今,河還是那條河,天還是那片天,只是故人已散,我再也回不到從前,只能在腦海里重溫記憶。
記憶中的那條河篇五
記憶里總存著這樣一個身影。
每至傍晚,太陽已半遮了面,空中隱約著月的蹤影,巷口高大的老樹下,她佝僂著身子,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長很長。
她的手掌很粗糙,指腹和掌心有很厚的老繭,她總愛用這刻滿了歲月滄桑的手撫摸我的臉頰,雙目中含著滿滿的憐愛。
那時我頑皮,放學后往往要與同學玩鬧上許久,夜色將近才記得歸家,她便在那棵樹下,一直等了許久,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她掌心的溫度,暖了我的整個童年。
記憶里,也總有這樣的一個聲音。
“奶奶,你看,這顆桃樹怎么總不開花啊?”她的大手按在我的頭頂,輕輕揉了幾下,臉上的笑意極淡又極遠,她指著一刻枯瘦的枝椏,道“你看,那不是嗎”我湊近去看,上面的一點粉紅嬌弱卻倔強地挺立在枝頭,已是欲綻之勢。
“孩子記住,沒有一種植物是不開花的。”
她的聲音有微微的沙啞,并不是特別動聽,可是每晚伴我入眠的,便是這永遠都帶著慈愛的聲音。
記憶里,還有這樣的一種目光。
我愛鬧,衣服遭殃便成了常事。偶爾夢醒,看到她坐在陳舊的木桌前,一針一線縫得得仔細,眉頭微蹙,努力睜大眼睛試圖看的清楚,卻不愿開燈驚擾我,蠟燭的火苗晃呀晃,將我晃入了夢鄉。
清晨,我撫摸著床頭疊的整齊的衣服,桌上的蠟燭只剩了一小半,而她依舊掛著笑,將早飯端上了桌,看著我一口一口吃地香甜,眼底不自覺深了笑意。那目光,是樹對葉的目光,是天空對翱翔在自己懷中的鳥兒的目光,滿滿的全是愛,擋不住。
她“嗯”了一聲,我轉過身,卻仿佛仍能感到那抹溫柔的目光,直到走出很遠,在路口拐彎時,我回頭,她小小的身影佇立在寒風中,已經看不清面容,而那份沉甸甸的關心,我知道。
聽媽媽說,她年輕時很漂亮,可爺爺去世的那年,她逐漸衰老,往日明亮的眼睛蒙上了霧,背一天天得彎下去,瘦削地得讓人心疼。
可是,她卻從未在目光中帶給我一絲憂愁。
太陽又漸漸地落了,而她依舊在。
我微笑著,迎向了我生命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