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該具備良好的邏輯性和條理性,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思路。請大家閱讀下面這篇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啟發大家的寫作創作和思考。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一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疫情嚴重,媽媽不能出去買湯圓,所以媽媽提議自己在家做。“太好了,媽媽,我可以和你一起做嗎?”“可以呀,我還多了個小幫手呢”
我們說干就干,媽媽說包兩種餡的,一種紅糖花生,一種黑芝麻餡,首先我們先包熟花生,把她的“外衣”全部剝掉,再把熟花生仁放入料理機中打碎備用。媽媽拿來一塊桃酥放入保鮮袋里讓我用搟面杖搟碎,放在熟花生碎中,這時媽媽把紅糖放入熱水中,攪拌至紅糖完全化開,放入花生碎中趁熱攪拌均勻,我看到媽媽的動作很嫻熟,媽媽教我把紅糖花生餡搓成一樣大小的小球,我再搓小球的同時,媽媽也熟練的調好了黑芝麻餡,把糯米粉和成了軟硬適中的面團。
開始包湯圓了,我先在手上抹了點油,然后取了一小塊面團,搓圓按扁,再用手指弄一個“小碗”,里面放入餡料,雙手配合朝內按壓餡心,然后用虎口轉著圈兒包起來,收口捏緊雙手團圓,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在上面粘上一層干糯米粉,防止粘連,爸爸還給我錄了一段視頻,記錄包湯圓的美好時刻。
終于包好了,媽媽把湯圓放進鍋里煮熟,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甜甜的,吃著自己包的湯圓,真好吃啊!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二
昨天我外婆家做冬至,因為我要去上書法課,所以沒有做冬至圓,外婆答應我今天再給我做一次,所以今天我在家里寫完作業,就早早趕到外婆家和外婆一起做冬至圓。
外婆先把一袋粉倒到一個干凈的盆子里,會后從盆子里撈出一點粉放在另一個碗里,再潑一點熱水,然后用雙手開始使勁地捏,我也拿也我的小手幫外婆用力地捏,我和外婆一起捏呀捏,看到那些粉被我和外婆捏成了一團,像變摩術一樣。
媽媽說:”好了,現在你可以拿一小塊做圓了,于是我從那個又大又白的粉團上捏了一塊粉團,小心地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后再在球上捏一個洞出來,再在里面放上陷,再把開口處封好,最后再把它搓圓。媽媽說我做的冬至圓很好。
我又接著做了一個大大的,我把先做的那個放到這個上面,就做成了一個雪人的造型,外婆說:“好漂亮呀,接下來,我來做吧。”
我看見外婆把那團粉,切成4個長長的條狀,每一條又切成均勻的十小塊,再捏成一個個小圓。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三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冬至包湯圓”比賽,讓我們學習怎么包團圓,真的太好了!
本來今天就是冬至,是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而且在我們家鄉的習俗,冬至就是要吃湯圓的!可惜因為在學校,媽媽又沒有空包,我已經有幾年已經沒有在家吃湯圓了。但是今天,學校竟然組織大家包湯圓,真的很出乎大家的意料,我怎么能不興奮!
四年級組派出了兩個家長和五個學生做湯圓,下午,現場熱鬧紛紛,比賽都還沒有開始,家長和學生們就開始動手了,先把面粉磋好,再把餡包在里面,“開始!”一陣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比賽正式開始了,同時,現場的打氣聲也跟著響了起來,一年級組做的是:辣椒湯圓,奇怪啊!湯圓還有咸的,時間過了一大半了,我們組的湯圓已經做好了,分湯圓啰!我捧著熱辣辣的湯圓,閉上眼睛,默默的許愿:希望咱們家也能夠像你這么圓、這么甜,永遠快樂、永遠開心!我咬了一口湯圓,餡是芝麻,好吃極了!白色的湯圓有一點點巧克力味,仔細嚼嚼,軟軟的,有種甜蜜的感覺。激動的時刻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令我們都驚訝的是:居然六個級組并列一等獎!
過這次比賽,吃了這些美味的湯圓,我覺得:其實里面的餡并不是芝麻,而是家長們和同學們的汗水、努力和付出!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溫馨的愛,也但愿我們的祖國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永遠幸福!用愛,榮耀中國!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四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麻糍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的廚具卻很難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對其傳統的制作過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將來臨,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制作麻糍,不僅能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息,了解麻糍的制作過程,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勞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1、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章良忠(以下簡稱“章”)。
大班。
1、與客座教師聯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準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
2、聯系車輛。
(一)教師交代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糍店,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二)談話,激發興趣。
1章:小朋友吃過麻糍嗎?幼:吃過,很好吃。
4章: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章: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
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幼兒嘗試、腦沁。
(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
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
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癍團曾。
(1)章: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糍。誰知道怎么把米團變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舉。
(2)章沸黯碰:鋤一部分米團矽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幼兒操作,講述漣動體』。
3、滾豆沙。
(1)讓幼兒區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幼兒品嘗。
(三)小結。
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幼兒嘗試制作麻糍。
2、幼兒品嘗。
孩子們在了解制作麻糍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新鮮好奇,表現得非常積極,每一環節都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認識傳統工具,在體驗到勞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著親手制作的麻糍,節日的氣氛已悄然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對孩子來說一定意義非凡。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五
冬至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氣,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民間自古以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傳統習俗。為了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家庭”的幸福。在冬至來臨之際,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并邀請家長志愿者走進幼兒園和孩子們來一次幸福的互動,一起感受冬日的愛與溫暖!
活動前期,為了讓幼兒了解冬至,老師們通過精美的圖片、ppt、視頻向孩子們講述了關于"冬至"這個傳統節氣的由來、習俗,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之后,又通過兒歌、手指游戲、小故事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冬至并深刻感受冬至帶來的樂趣。
新鮮的胡蘿卜,把面團變成了橙色的;營養豐富的菠菜,把面團變成了綠色的;還有那傳統美味的白面團,五顏六色的小面團會包出什么樣的小餃子呢?讓孩子們體驗包餃子的樂趣,認識到冬至的意義。
冬至一到,就進入我們常說的“數九寒天”,從冬至當天數,每九天為一個“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叫做“數九”,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可以用黏土制作梅花、“九九消寒圖”,在輕松愜意的活動中感受寒冷季節里的樂趣。
01搶凳子
1、在室內將椅子向外圍成一個圓圈,椅子的數量要比參加游戲的人數少一到兩把;
2、播放音樂讓參與游戲的孩子圍著椅子轉圈,音樂一停,孩子就爭搶著坐在椅子上;
3、沒有坐到椅子的人被淘汰出局,同時帶走一把椅子,留到最后的孩子獲勝。
02坐傳球
1、幼兒縱排坐在椅子上,由第一名幼兒開始,雙手抱球從頭頂向后傳;
2、當球被傳給最后一名幼兒時,再由后向前傳回來,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3、老師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姿勢和部位(從頭上或身體兩側等)傳球;
4、椅子的間距不要太大,以免幼兒夠不到。
03好朋友手拉手
2、教師可以變換指令,比如:三個四個找朋友;
3、也可以請一名小朋友來發出指令。
04異口同聲
1、教師準備若干張水果或動物卡片;
2、每組抽取一張卡片(四到五名幼兒一組比較適宜),并選出一名幼兒來猜對方的卡片;
4、分組進行pk,猜對即為獲勝。
05猜猜我是誰
2、如坐著的幼兒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么人,站著的幼兒答:我是你的好朋友;
3、猜對了,就調換幼兒,游戲重新開始。
06照相機
1、教師準備若干張動物卡片;
3、教師出示卡片并說:咔嚓,然后幼兒需要做出卡片里小動物的動作;
4、游戲可反復進行。
07頂羊角
1、教師準備若干張白紙和算術題;
3、第二名幼兒需要看到第一名幼兒背上的`題目并算出答案,先算出得數的幼兒獲勝;
4、如雙方都沒有算出得數,其他幼兒就為他們拍手加油;
5、要求當觀眾的幼兒不能提前說出答案。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六
忽然間想起了很久沒和外公說說話,于是就吵著要媽媽帶我去找外公家玩。
今天也是冬至,湯圓是冬至的象征,這是眾人皆知的.。一到外公家外婆就急忙端出來一碗湯圓讓我吃。那湯圓在今天嘗起來特別的甜。外公看著那湯圓哀嘆道:“哎。。又多了一歲,都七十老幾了。。”
外公生病了,說是背怎么了。我是剛剛才知道的。看著外公走路還得一手叉在腰上然后在慢慢的挪著那重如千斤的雙腳。我真不敢相信兩年時間的力量竟是這般的無窮大。竟然將當初一位健壯的外公變成了現在這般的弱不經風。我止住了腳步仔細端詳著外公,他滿臉是歲月爬過的痕跡,見證了他的滄桑,外公總是跟我們說他過去的生活是如何的苦,然后再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認真讀書。
外公的臉越來越瘦了,兩鬢都被白發占據……看著看著,晶瑩的淚珠在眼眶里打著轉,經過凸透鏡的原理不禁又把外公臉上的瑕疵又放大了好幾倍。外公見狀用他那慈祥的語調問:“敏兒,怎么哭了?我此時心湖波瀾起伏,只是一味的搖頭:“沒事兒,沒事兒,外公您也吃湯圓吧……”
看外公站著的樣子好難受,我連忙攙扶著他到床上躺著,然后坐在旁邊和他聊天,和他一起話家常,嘮叨著……其實這時我心不在焉,外公問我二胡學得怎么樣了,我裝著很得意的樣子說:“拉得比你好了,過幾天我拉《化蝶》給你聽……”外公越聊越起勁,似乎很高興就唱起了薌劇。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的下著,如霧般輕煙繚繞朦朦朧朧,一切都籠罩在煙雨中,把我眼里的世界變得模模糊糊的。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七
終于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元宵節這一天,可是要吃湯圓的,以前,我們都是買著吃的,可這一次,我們可是自己包哦!
不要以為包湯圓有多么難,其實很簡單。
我們要準備的材料有:最最重要的湯圓粉,還有湯圓餡(湯圓餡可以自己選擇口味),一個鐵勺子,還有一碗溫水(現接現倒)。我先把二分之一的湯圓粉倒進一個干凈的盆子里,再把溫水一點一點地倒進去和成面之后就可以開始包了!
揪一小塊面團,按成餅把陷包進去封著口,剩下的就剩把他團成球了。可是遇到困難了,團球乃是本人的禁區之一,從小就不會團球老是把他團成各種形狀。為此我感到苦惱不已。我親愛的媽咪教了我很多辦法,but,孺子不可教也,我學不會……最后下鍋的,有些是形狀各異的,不用說那是我包的,我哪說那都是我的,個個晶瑩的湯圓出鍋了,我咬上一口,露出了里面的餡,這餡別提有多鮮了。還有外面那層糯米,粘乎乎的糯糯的,兩樣合起來一起吃,更是鮮上加鮮。那湯圓我一口氣吃了五個呢!這湯圓實在太好吃了!
我雖然包得是四不像,但這是我第一次包的湯圓,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著它,這碗“四不像湯圓”別提有多好吃了!
今年的元宵節過得真是太有趣了!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八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幼兒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包湯圓》。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活動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了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4、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6日。
大二班活動室。
大二班全體幼兒、部分家長、教師、保育員。
一、8:50到9:00家長入園、簽到;
二、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組織孩子反復洗手;
3、擺好場地、分組分配任務;
4、家長、教師帶領孩子和面粉、包湯圓;
5、用做好的湯圓擺出“元旦快樂”字樣;
6、煮湯圓(保育員協助煮湯圓)。
7、孩子們分享煮好的湯圓,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
8、交流經驗,說一說本次活動自己的感想。
三、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活動注意事項:
1、全體保教人員要高度負責,把每個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亂跑、燙傷等情況的發生。
2、注意食物的衛生和安全。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九
過完春節還有什么熱鬧的節日嗎?當然有啦,那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就是正月十五,要吃湯圓的哦!
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做湯圓。我吵著也要包湯圓。正巧媽媽提著一大袋糯米粉進門來,我高興得直拍手。
媽媽拿來一個大盆子,往盆子里倒了一些糯米粉,然后用溫開水攪拌好。奶奶捏一小塊糯米粉,搓搓圓,又往里面塞些芝麻餡,再搓搓圓,成了!我一看,啊,圓圓的,大大的,真想咬一口解解饞!
一會兒,爸爸進來了,笑瞇瞇地說:“你做一個給我看看。”我滿不在乎地說:“好吧!”我自以為做湯圓很容易,哪知道做起來是那么難,不是搓不圓,就是散了架。我索性抓起一小團面,捏成像一只小的樣子,再拿點肉放在里面。最后,我想把湯圓攏上,可總是攏不圓。奶奶看見了,笑瞇瞇地說:“你做的不對,應該用手心和右手手指轉圓。”我照著奶奶說的去做,啊,終于做成了!我連忙拿著圓子給爸爸看,爸爸夸獎了我。
后來,奶奶又教我做小鴨子、元寶的小玩意兒,可好玩了!這天晚上,我很有收獲,又學會了一種生活手藝!
這個元宵節真快樂,一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的吃湯圓,我還學會了包湯圓。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
除夕早上,我看見媽媽在,我即興編了一個謎語:“它又白又胖,外面是白色的.,里面可以裝白糖,也可以裝紅糖。你知道是什么食物?”媽媽聽了,笑著說:“你可真會編!”
媽媽可快了,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我可以包嗎?”媽媽點點頭,說:“當然可以,不過手要洗干凈。”我把手洗干凈了,媽媽遞給我一團白花花的面團。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首先我把面團捏得癟癟的,在面團中間放上一勺白糖,再將面團對折,輕輕捏了捏。然后放在手心里,雙手搓揉,可是搓著搓著湯圓就露餡兒了,我做了很多次,才做好一個像樣的湯圓。
不一會兒,湯圓包完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下鍋了,我把包好的湯圓遞給媽媽放進鍋里煮,不一會兒,湯圓就在鍋里跳起了舞,湯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開心地吃著湯圓,我問媽媽:“吃湯圓表示什么意思?”媽媽微笑著告訴我:“過年吃湯圓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過年真讓我高興,吃湯圓更讓我開心。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一
今天,我們剛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作文老師說:“我們今天呀,就來吧!”
聽到消息后,同學們特別高興。有的正在拍桌子,有的正在晃板凳,有的一蹦三尺高,我心里特別激動。
準備的材料有:糯米粉、黑芝麻餡。糯米粉的'樣子雪白雪白的,用手摸摸澀澀的。黑芝麻餡樣子是正方形的,是墨綠色的,樣子也特別好看,用手摸一摸有一點硬。拿起來聞聞一股香油味,仔細聞一聞有一股黑芝麻味道。
老師給我們示范:怎樣包才好。
先把糯米粉放到一個小盆子里,放點溫水把它揉成圓圓的,然后,再用食指彈成圓圓的片,再把黑芝麻餡放進去,把它包好。最后,蘸點糯米粉就行了。
同學們就開始包起來!有的包成三角形,有的包成正方形,還有的包成圓形。在這期間,有的同學說:“老師,給我點糯米粉吧!有的說:“老師,給我點水吧!”還有的說:“老師,我的包壞了。”大家都享受這其樂融融的氛圍。
同學們,你們會做這圓圓的湯圓嗎?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二
天涼了,冬至已經漸漸向我們靠近了,班級里舉行了包湯圓的活動,讓我們暖暖胃。
周二下午,家長們快速準備過后,一切就緒,一場包湯圓大戲拉開了帷幕。
我、武柏霖、錢鑫宇、劉為婧組成了四人小組,由張安喆媽媽教我們包湯圓。
“先把豆沙餡兒搓成小球。”張媽媽動作嫻熟,邊演示邊說。“像這樣把面團拿起來,捏成一個小碗,再把豆沙放進去,把開口封起來,搓圓,一個湯圓就做好了。怎么樣?你們也試試吧!”
話音剛落,本就躍躍欲試的大家即刻分頭行動。我小心地拿起一團面,剛準備開始搓湯圓,一個難題就從天而降:這面團實在太粘了,剛從這只手上拿下來,又粘上了另一只手,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糖”。正為這“面團問題”發愁呢,忽然看見劉為婧捧著一些面粉回來了。我想到剛剛張媽媽的手白白的,好像手上有面粉,對!說不定手上沾點面粉,面團就不這么黏了呢?我一試,耶!“面團問題”迎刃而解。
我小心翼翼地將前幾步做好,就差搓圓子這一步了。看到我這個湯圓已是半成品,我長出了一口氣,“看來這個應該ok啦!”我小聲說著,隨手一搓,哎呀!“白娃娃”怎么變成“混世大魔王”了呀?“大魔王”身子扁扁的,身上還有幾絲棕色的豆沙,這長相我可不能接受。
看到我精心包的湯圓長這樣,我只好越挫越勇,拿起一個面團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經驗,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很快就出生了。
包好了以后干什么呢?吃!身為一名吃貨,滿教室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你看錢鑫宇,左手拿勺、右手拿叉,已經開始拍桌子啦!
湯圓終于熟了。大家一看湯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全是湯圓中的奇葩:方形湯圓、連體湯圓、實心湯圓……可見同學們的“掌上功夫”還不到家啊!
放入口中,味道有些許奇怪。也許是我不太愛吃豆沙的緣故吧!不過味道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自己包的格外香,心里還是給同學們一個大大的贊!
這節課,我們既學了如何包湯圓,又讓班上廣大吃貨一飽口福,真是一舉兩得,讓人“回味無窮”!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三
冬至吃湯圓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吃湯圓的,但是我依然很喜歡,因為我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湯圓了。
今天,奶奶要做湯圓,我在旁邊幫忙。只見奶奶先用水把糯米粉和好,接著搓成長條,再揭一小段。我取了一小段,學奶奶樣先把它捏成窩型,再嵌入豬油餡,然后裹起來封好豬油餡,緊接著再把它搓圓。奶奶很快地搓出了一個個湯圓。而我左搓右搓就是搓不圓。奶奶說:“湯圓在左手掌心右手順時針用力均勻搓。”我按奶奶說的做果然搓圓了。奶奶夸我聰明,我心里樂開了花。奶奶還教我餡一定要裹好,不然熟了餡流出來就不好了。我做了一個又一個。突然來了靈感,我想做些不一樣的湯圓。奶奶見了問:“你在干什么呀?”“不告訴你!”我笑嘻嘻地說。“做好了!”我喊到,爸爸跑來一看:“這是湯圓還是餃子?”“是湯圓。”原來爸爸把我做的餃子型湯圓看成了餃子。我開始包第二個湯圓,我把面團搟平了,在上面抹上餡,對折卷起來,像一朵花,奶奶直夸我手巧,我聽了可高興了。接著又做出正方形,心形的湯圓。不一會,稀奇古怪的湯圓要下鍋“游泳”了,“嘩”的一聲,湯圓下去了。奶奶蓋上鍋蓋煮了起來。
啊!香噴噴的湯圓出鍋了。奶奶放了些桂花糖,大家爭先恐后地吃了起來。爸爸說:“這湯圓既新奇又美味,真棒!”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奶奶也笑了。
冬至就要到了,我也會做湯圓了,你會了嗎?你們的冬至也吃湯圓嗎?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四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是歐陽修寫元宵節的一句著名的詩。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所以我想親自做湯圓。
做湯圓的第一步是采購原料,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糯米粉和黑洋酥。我興沖沖地回到了家。到了家,媽媽讓我端來一碗溫水和一碗熱水。熱水是作為“粘合劑”的,先將熱水澆在糯米粉上,不停地攪拌,然后再用溫水澆在糯米粉上,繼續攪拌,最后用手將面團揉光滑,這樣做出的湯圓會又軟又糯。
然后,我們開始包湯圓了。我打開黑洋酥,把它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后把它們揉成一個個小小的球形。然后用糯米團包住黑洋酥就行了。這些湯圓像一顆顆碩大的珍珠,雪白無比。
最后,媽媽煮開了水,把它們放進鍋里。不一會兒,它們像充氣的皮球跳到水面上,湯圓就煮熟了。
我吃著自己做的湯圓,格外香甜,心里默默地祝福,我所有的親人、老師和同學平平安安、健康快樂!
包湯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五
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湯圓最早在宋代時叫“浮元子”后稱“元宵”。就在今年的元宵節,我也第一次包了湯圓。
調皮的餡跑出來了。湯圓變成了燒麥。我趕緊補上,湯圓又變成了“胖將軍”。我又重復上面的步驟,一口氣包了十幾個“胖將軍”湯圓。這時,媽媽走了過來,看了看我的“胖將軍”
說“這湯圓太肥了,得瘦些。”我聽了,說“知道了”。說完,我一邊哼這小曲兒,一邊包。
可是,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面團會粘手,而且粘上了就清理。我趕緊問媽媽,媽媽說:“把面粉撒在手上就不粘手了。”媽媽剛說完,我就把面粉撒在手心。撒完后,我又繼續。嘿,真有效。面團不粘手了。不過,接著我又碰到了一個大問題:湯圓和湯圓黏在一起了。這時,我突然想,既然手上有面粉就不會黏手,我在湯圓之間撒點面粉,那樣湯圓和湯圓之間就不會黏在一起了。真的很湊效。
不一會兒,我就包了很多湯圓。媽媽把我包好的湯圓放在鍋里。半小時后,湯圓浮在了水面上了,出鍋了。我吃著自己包的湯圓,心里美滋滋的。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六
每年元宵節,在我們家都要進行包湯圓儀式。
為什么要在元宵節包湯圓呢?因為這是正月十五的第一個圓月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以猜燈謎、包湯圓來慶祝,我們家也不例外。
元宵節早上,我早早地起床,準備包湯圓。我對外婆說:“我也想包。”
外婆說:“好吧,你來包,不過要包好看點哦。”
“好的!”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包湯圓的方法并不難,但是我卻怎么包都包不好看。外婆提醒我說:“你根據包湯圓的方法說一步做一步,一定能包好的。”于是我使用了外婆的方法,但還是包的不好看。
我沒有放棄,一直拿“失敗乃成功之母,奮斗乃成功之父”這句話激勵自己。然后,我又包了幾個,終于我包的湯圓越來越好看了!接著,我把剩下的全部包完了。
這時爸媽正好起來了,我給他們看我包的湯圓,他們連連點頭稱贊,都說我包的`不錯。最后,外婆把湯圓放進了鍋里,等它們熟了,我吃了一碗可口的湯圓。
通過這件親身經歷的事情后,我發現做事情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七
星期四,下午第三節課,我校舉行了包湯圓活動。
包湯圓之前,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去洗手。回到教室后。就開始包湯圓了。因為我在前年的元宵節里跟外婆學過怎樣包湯圓。所以,現在我一拿到老師發的面團,就知道該怎樣做了。首先,把面粉壓扁,再那一點兒餡,放在中間,然后,再把邊上封起來,輕輕的把它撮圓。
接著,我們又吃了一、二年級小朋友包的湯圓。一咬,哎呀,幾乎都沒餡的。但是,這畢竟是他們親手做的勞動成果呀!
雖然學會做了湯圓,但是,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
后來我回家查了一下,原來,在宋朝時,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事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辛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了解了湯圓的來歷。我覺得這次活動,我既學習了更多包湯圓的秘訣,還很有趣。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八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包湯圓”比賽,好耶!
四年級組派出了兩個家長和五個學生做湯圓,下午,現場熱鬧紛紛,比賽都還沒有開始,家長和學生們就開始動手了,先把面粉磋好,再把餡包在里面,“開始!”一陣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比賽正式開始了,同時,現場的打氣聲也跟著響了起來,一年級組做的是:辣椒湯圓,奇怪啊!湯圓還有咸的,時間過了一大半了,我們組的湯圓已經做好了,分湯圓啰!我捧著熱辣辣的湯圓,閉上眼睛,默默的許愿:希望咱們家也能夠像你這么圓、這么甜,永遠快樂、永遠開心!我咬了一口湯圓,餡是芝麻,好吃極了!白色的湯圓有一點點巧克力味,仔細嚼嚼,軟軟的,有種甜蜜的感覺。激動的時刻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令我們都驚訝的是:居然六個級組并列一等獎!
過這次比賽,吃了這些美味的湯圓,我覺得:其實里面的餡并不是芝麻,而是家長們和同學們的汗水、努力和付出!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溫馨的愛,也但愿我們的祖國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永遠幸福!用愛,榮耀中國!
今天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可同學們個個面帶微笑,將小手洗的干干凈凈的,全班上下一片歡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班里為了迎接冬至,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diy活動——包湯圓。
瞧!阿姨們己經為我們揉好了面團,呀!有好多種口味的喲,有抹茶、花生、芝麻……同學們迫不急待地帶上了口罩,拿著阿姨分成若干份的面團包了起來。
我也不甘示弱,拿起面團,按照陳老師教的方法,先將面團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拿起其中一小塊面團,放在手心,雙手輕輕合攏,像滾輪胎一樣順時針輕輕的搓著,我攤開手一看,一個圓溜溜、白花花的小湯圓呈現在我的眼前。可是放餡時會不會包的不好呢?果不其然,由于我放的時候,餡太多了,導致我的湯圓漏餡了。這時候,陳老師走過來輕輕對我說:“不要放太多的餡料,手不要捏太緊,包不好不要緊,再包一個就是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于是,我又有了信心,繼續完善我的湯圓。
食堂里一片歡語笑聲此起彼落,同學們個個沉浸在做湯圓、評湯圓和償湯圓的樂趣中,至此今天的做湯圓活動圓滿結束。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十九
aoue歡迎教師投稿。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媽媽一起。
我和媽媽一起高高興興地去超市買了湯圓粉和糖餡,回到家里,我們就開始包起湯圓。
首先在廚房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里,加上熱水,開始攪拌,然后用手反復揉搓,形成一團,接下來就開始,媽媽給了我一小團的湯圓團,我把它搓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中間轉了個窩,把糖餡放進去,把口封上,湯圓就做成了。我和媽媽連續做了好多湯圓呢!湯圓煮好后,我們吃了又香又甜的湯圓,心里美滋滋的。
這次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我感到很高興。以后我要多做家務活,做個勤勞的好孩子。
aoue歡迎教師投稿
冬至包湯圓(精選20篇)篇二十
今天,我們剛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作文老師說:“我們今天呀,就來包湯圓吧!”
聽到消息后,同學們特別高興。有的正在拍桌子,有的正在晃板凳,有的一蹦三尺高,我心里特別激動。
準備的材料有:糯米粉、黑芝麻餡。糯米粉的樣子雪白雪白的,用手摸摸澀澀的。黑芝麻餡樣子是正方形的,是墨綠色的,樣子也特別好看,用手摸一摸有一點硬。拿起來聞聞一股香油味,仔細聞一聞有一股黑芝麻味道。
老師給我們示范:怎樣包才好。
先把糯米粉放到一個小盆子里,放點溫水把它揉成圓圓的,然后,再用食指彈成圓圓的片,再把黑芝麻餡放進去,把它包好。最后,蘸點糯米粉就行了。
同學們就開始包起來!有的包成三角形,有的包成正方形,還有的包成圓形。在這期間,有的同學說:“老師,給我點糯米粉吧!有的說:“老師,給我點水吧!”還有的說:“老師,我的包壞了。”大家都享受這其樂融融的氛圍。
同學們,你們會做這圓圓的湯圓嗎?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