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興趣、特長等因素,使教學更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以下這些幼兒園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主題、不同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一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并做記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評價: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二
目標:復習100以內數的形成活動重難點能進行20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加法板、紅藍定規尺、題卡。
活動過程。
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問答游戲---10的合成。
工作內容:。
1、介紹活動名稱與使用教具,并將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將紅藍定規尺依次取出,按91的`順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側;以同樣方法將紅色定規尺排列在右側。
3、出示題卡:4+7=(背面寫有答案11),把題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將藍色定規尺4排在第一行,左側與方格對齊(占用1~4的方格);再取紅色定規尺7,排在藍色定規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時紅色定規尺的右端對著數字11。
5、教師把著數字11說:4加上7等于11。并數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確,再將題目卡翻過來,確認自己的計算結果。
6、對照后,請幼兒將結果寫在題卡上,再將定規尺放回原來的位置。
7、教師出示另一張題卡,請幼兒自己獨立計算。
8、幼兒自己繼續進行練習,直至不愿繼續為止,收好教具與工作毯。
活動備注:
活動延伸請幼兒相互配合進行出題做題。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三
1、復習10以內的加法、減法。
2、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完成后將物品歸還原處。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1、焦距準備:2個塑料簍子做"糧倉"、"糧袋"(上面寫有10以內的算式)
2、學具準備:雙色圓片10個(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算式卡片若干,飛行棋、汽水蓋,塑料碗、撲克牌、紅棗等。
一、準備活動。
二、游戲活動。
創設游戲情景:游戲連環套。游戲王國的國王知道小朋友門都喜歡做游戲,于是國王派使者送來了許多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夠。
1、游戲"雙色卡"。有那10個雙色卡(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向上拋去,雙色卡落地后,數一數紅色的有多少片,藍色的有多少片,紅色的和藍色的合起來有多少片?教師將幼兒說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來。
2、游戲"扣碗"5人一組,每組準備10個汽水瓶蓋,一個塑料碗,一名幼兒左手向桌面上撒開瓶蓋的同時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蓋,大家一起數一數桌上剩下瓶蓋,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幾個瓶蓋,可以調整瓶蓋的總數來復習10以內的減法。
3、游戲"抓抓抓"將小鞋盒挖個洞,里面放10個紅棗,請幼兒將手伸進洞里抓出紅棗,數一數抓了幾個紅棗,算算盒子里還有幾個紅棗。
4、游戲"小馬運糧食"幼兒分成兩隊扮演小馬運糧食,老師發出命令后,兩隊排頭跑向"小河邊"拿起一袋糧食,"糧食上貼有10以內加法和減法算式題目,幼兒將答案填在等于號的后面,跑向"糧倉"答案正確的才能將糧食袋放到糧倉,再將每隊的第二名幼兒上來運糧食,依次進行,相同時間里哪隊云的糧食多為勝利。
三、分組活動。
1、雙色圓片游戲,幼兒操作雙色圓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數填寫在方框里。
2、撲克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撲克牌1到10,兩人各自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大,用大數減去小的數,或者將兩張牌合起來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戲。2到4人為一組玩飛行棋游戲,每人兩次擲2次,顯示的點數相加就是飛機要走的步數,最后誰先到達中點誰就是勝利。
4、交流小結: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游戲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后,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展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欲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為依托。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后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游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欲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后,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對同學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二、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
低年齡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過渡不能是跳躍式的,應該給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級教學中,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創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通過直觀的操作、觀察,過渡到抽象的算式表達。有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才會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計算過程,依次運算、條理清晰。所以低年級的教學中把數學還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數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計算教學中滲透實際問題,改變問題呈現方式
解決問題教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項目,教材的精心編排我深深認識到雖只涉及到10以內的加、減教學,然而每一課的計算教學無一不滲透著應用教學,所以在課的設計上,盡力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素材,不僅有利于計算教學中算理的講清、講透,更是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生活的思想。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四
-->
1、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系。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布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游戲。
一、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復習4的組成。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3、游戲“對數”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五
1、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系。
1、趣味練習。
2、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
一、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復習4的組成。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教師:現在我們到聰明屋去看動畫片!怎么去呢?我們坐火車去吧!
教師: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
幼兒: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游戲“對數”
教師: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
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1、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
2、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
3、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4、我們的蘿卜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
我們去采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幾朵(4朵)。
我們把手里的`花舉起來,看看兩只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
三、活動延伸。
2、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文檔為doc格式。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六
-->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
2、學具: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
1、碰球游戲。
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復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
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只小貓啊?
幼:6只。
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么樣用算式表示。
(請3—4位幼兒)。
二、引出新游戲。
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三、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四、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七
1、復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
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游戲中。
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6、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ppt、購物券、貼有數字的動物卡片。
1、碰球游戲。
師:小朋友,你們會玩碰球的游戲嗎?(會)那今天小胡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玩這個游戲。這里有一個規則,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來是9。你們準備好了嗎?嘿嘿,我的兩球碰幾球?(嘿嘿,你的兩球碰7球,2+7=9)......
2、新授10的加法。(ppt)師:剛才小朋友的表現可真好,所以我決定要給你們一些獎勵。老師準備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你們想去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最后我們去美麗的花叢里看看,這里面也藏著小動物哦。原來是勤勞的小蜜蜂。我發現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樣哦,你發現沒有?有綠頭發和黃頭發的蜜蜂。數數綠色的有幾只?黃色的幾只?總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請你來給小蜜蜂列算式了。那這次還有沒有其他的'算式呢?(沒有)為什么?(前面的數字又是5,換位置以后也是一樣的)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物園的小動物呀,每個種類都是10個,這就是這個動物園的特點。讓我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戲:動物超市1)幼兒購物游戲師:動物園逛完了,我在動物園還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動物超市。在里面我們可以買些紀念品。看,這是我為你們準備的10元購物券,你們等會可以去超市你買你喜歡的東西。每個紀念品后面都標有價錢。在這里呀,我有一個要求,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有沒有聽明白。這是我在動物超市買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我買了什么?你們看,我買了兩樣,這個是多少錢?這個呢?..+..=10,所以我剛好把10塊錢用完了。好,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購物券去超市購物吧。記住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
2)互相檢查師:買好的小朋友請回到位置上,現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買到了什么?還可以互相檢查你有沒有買對,有沒有符合老師的要求?發現錯誤的小朋友,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兒介紹自己的購買情況師: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買了些什么?
備課時,我考慮到如果直觀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個性特點,課堂上,我會運用活動教學法、圖片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寓教于樂,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八
-->
活動目標:
1、嘗試分析圖形的三項特征。
2、發展幼兒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冰柜樣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顏色形狀標記若干、獎品。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魚的三種特征。
今天天氣不錯,我們去釣魚吧!
喲,這里有一個大池塘。哇,里面有許多魚,有些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自由說說顏色、形狀、大小)。
2、整體感知魚的三種特征,并嘗試用語言完整表達。
我們來個釣魚比賽吧!比一比,誰釣得又多又快!(幼兒釣魚,釣完后坐下休息)。
來,讓我們數一數,你釣到了幾條魚?(幼兒自由交流,提問個別幼兒,評出釣魚冠軍,發獎)。
小朋友,你釣到的魚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和別人比一比,是大的還是小的?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自由交流、個別介紹,引導幼兒將三種特征完整表達)。
3、將魚按三種整體特征分類。
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多魚來不及吃完,如果壞了怎么辦呢?(放進冰柜里)。
老師的這個冰柜有些特別。不能隨便亂放,得按上面的標記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標記呢?(請個別幼兒說說,大小,顏色、形狀標記)。
那這三個標記放在一塊兒,表示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將三個標記組成的三種特征表達完整。)。
誰釣到了大的紅顏色的正方形的魚,趕快送來冰柜!(幼兒分析魚的三項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師引導幼兒檢驗)。
(同樣的方法:請幼兒個別或集體完整說說三種特征,根據三種特征送相應的魚到冰柜、檢驗操作結果)。
4、按三種整體特征釣魚。
小朋友,真聰明。再來一次釣魚比賽。這次得按老師的要求釣,每人釣一條,釣來后趕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誰釣得又對又快!
看一看,這次要釣一條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看冰柜上的標記,說一說,個別或集體)。
明白就開始!(幼兒到小池塘釣魚,釣到后送到冰柜)。
我們看看,全釣對了嗎?(檢驗)。
(同樣方法,操作三次)。
5、幼兒出題,分男女比賽釣魚。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厲害!現在請小朋友來出題,分男孩,女孩兩隊,比一比哪隊厲害,釣得又對又多又快!
(a請一位幼兒從大小、顏色、形狀標記中各選出一個特征組成釣魚要求)。
(b男女對比賽,將魚貼到冰柜表格內,表格分為男女兩塊)。
(c檢驗結果,評出勝方發獎)。
6、小結。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棒!釣得開心嗎?我們下次再來釣,好嗎?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九
1、進行學習數量的關系,了解加減法的意思。
2、進一步練習9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活動過程】。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一數。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游戲規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xx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
其實正常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是先唱數再點數,而我在教孩子時幾乎是同步進行,因為唱數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他們的特點就是機械記憶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數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認為他行,這并不代表他識數,只有點數通過了,才能說他有數的概念、識數。唱數往往容易教,對于孩子來說,這同會背誦一首稍長的有重復內容的詩歌無異,如果天天教,也不會用多長時間。可是點數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可能用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幾年的時間,所以,勸大家在點數上一定多花費精力,多動動腦筋。點數通過了,對交往也有好處。這里還是回到唱數上來,你很容易教會了唱數,可以提高一下目標,讓他按要求唱數,如“你給我數到70”“從30數到45”等,這也可以使孩子理解指令,唱數會了,可以倒數數,再會了,再提高目標,按要求倒數,唱數要注意“9”、“19”“29”等,因為這是到下一個“十”的轉折點,倒數數注意是“100”“90”“80”“70”等,這到下一個“十”的起點。識別數字的方法可以給他寫出來貼在墻上,按你的計劃走,不要貪多,可先認1-10,再認到20、30,前面認識了,后面的就很容易,往往孩子都會泛化,不會泛化的往往在少數。我在這個環節給杰杰提高了目標,又教會了他認識“百十個”,即會讀幾百幾十幾。事實證明,唱數、認識數字、點數掌握以后,他也有發揮的空間,比如他給一本很厚的書編頁碼,他就一邊寫一邊讀頁碼,也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驚喜。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一
1、通過演示教具,教師與幼兒的活動,進行口頭加法練習,理解8的加法的意義。
2、培養幼兒計算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換、互不規律。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1、重點:讓幼兒加強練習8的加法運算的準確性。
2、難點: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辨別能力。
1、掛圖、雪花片、作業紙、貼圖。
2、8以內的數字頭飾、音樂游戲磁帶。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老師戴8的數字頭飾走進教室,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
了數字娃娃8跟我們一起學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對歌的形式來復習8的分成,先按互補關系,再按互換關系。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有幾種分合法?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有7種分合法。
(二)學習8的加法。
1、老師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邊觀察邊列出加法算式:
圖上有1朵黃花7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1+7=8。
圖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幾朵花?
2+6=8。
圖上有3朵圓形的花,5朵橢圓形的花,一共有幾朵花?
3+5=8。
圖上有4朵蘭花,4朵紫花,一共有幾朵花?
4+4=8。
2、實物練習。
分給幼兒每人8個雪花片,讓幼兒邊數雪花片,邊填寫上作業紙上相應的數字。
3、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對表現好的幼兒獎勵貼圖,差的幼兒加強指導。
4、游戲:找朋友。
老師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個數字頭飾,音樂想起來,小朋友們去找和自己合起來是8的數字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交換頭飾進行。
5、引導幼兒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來是數字8,回家后也可練習運算,如:糖、蘋果、餅干、玩具等等。
三、結束部分:
老師講評上課情況,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差的幼兒進行指導鼓勵,結束本節課。
在以后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要多采用游戲的形式,因為幼兒對游戲是最感興趣的,最能吸引他們,游戲的形式可以使幼兒對數學活動更感興趣,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愛動腦、動手的好習慣。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二
先教的他加法,10以內的加法,我們從教他唱數時起的原則和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理解,所以教加減法也是按這個原則去做的,現在看來是的,首先我們放3個物品和2個物品,先讓他數3個物品,數完將3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十”我們先拿在手里,再讓他數2個物品,數完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然后我們把“十”放在數字的即3和2的中間,告訴他3個加2個一共是“5”個,我們把這二堆物品從左至右數,之前應先讓孩子會讀“十”“=”,從我們給擺放物品到用紙畫物品是一個提高,然后至“3+2=?”,要求他先拿出3個物品,再拿出2個物品,再把二堆一數他就知道是5個了,多次后他就理解了“+”和“=”的意思了,目標再次提高,“3+2=?”要讓直接拿出2個,然后接著3往后數,數完他即知道是5。減法只是相反,“5-2=?”,主要讓他明白從5個里拿走2個,還剩下3個,“5-2=3”。10以內會了,20以內。現在說,杰杰并不完全會加減法,為什么這樣說呢?同等小學的加減法要求孩子會用碰“10”的方法,這個我們還沒有教,如果你給他出95+9,他就用點點的方法數,也就是說還不會進位、借位,還需要工具,點點也是工具,那要出15+12他就點12個點,所以下一步我們也還要教他碰“10”的方法。在加減法這一節里,我們看到以前所學的每一個內容都在這里綜合運用上了。如果是正常孩子,他會很快分辨出5+2的得數是7,他肯定會把相鄰數的知識用上,而我們的孩子則不會這樣運用。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三
就是放幾個物品讓他知道有幾個,我認為這仍是點數的范圍,是在點數的基礎上目標提高了,點數往往是從孩子的左邊可以一個一個拿著往右數,數完后知道是幾個就行了,數與物品的對應要求相對高些,一般是書面化,什么是書面化?就是不用一個一個拿著數,而是你畫上幾種物品,要求他在旁邊或上邊、下邊寫出對應的數,也可以擺放幾個物品,讓他把對應的數字放在相應的物品下面,我是在教會杰杰點數和點數內化,識別數字后做這項的,確切地說是提高目標的,因為在教點數時就同步教了很多東西,其中也包括數與物品的對應。提高目標的方法,是擺放二堆物品,如一堆是“3”個,一堆是“5”個,你給他二個“3”和“5”的卡片,讓他在自己數完后放對位置,判斷他是否會了,數與物品的對應或稱物品與數的對應是為下一步教加減法做準備工作。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四
1、引導幼兒學習按實物圖的內容選擇第三張答案圖,并列出算式。
2、要求幼兒用準確的語言講述算術式的含意。
1、自制教學掛圖。
2、出手指游戲。
一、復習8的組成。
1、進行拍手問答的游戲。
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玩拍手問答的游戲,我問和你們回答。
2、填寫未完成得分合式。
教師出示8的未完成的分合式:看看上面的分合式,這些分合式完整嗎?,請小朋友來幫忙填寫完整。
教師小結:8分成兩份一共有7種分法。
二、通過觀看教學掛圖,學習8的加法。
1、出示教學掛圖一。
教師:這里有三幅圖畫,說的是一件事情,請你們把每幅圖的意思用一句話來講清楚。(第一張,草地上有7朵黃花,第二張,草地上有1朵紅花,第三張,一共有8多花。)。
教師:哪位小朋友能看著三幅圖編一個加法應用題?那位小朋友能用一道算式把表示出來?(7+1=8)。
教師: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相應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
教師小結:圖中有8個蘋果,6個紅色的,2個青色的,5個在盤子里,3個在桌子上,4大蘋果,4個小蘋果。
教師:誰能根據這個蘋果的顏色不一樣編出一個應用題并用道算術題表示出來呢?(6+2=8)。
3、帶領孩子用相同的方法分別從蘋果的位置、大小編出不同的應用題和算術題。(教師依次板書出8的加法算式。)。
教師小結:看8一共有7個加法算式。一起讀讀這些算式。
三、玩出拳游戲結束活動。
1、教師:現在我們來玩出拳游戲,小朋友出的手指數量要和老師手指數加起來是8.
2、游戲數遍。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五
1、學習得數是8的加法,會看圖或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2、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3、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1、教具:
(1)圖片:小鳥、小貓、小兔、小孔雀各8只。
(2)森林圖片一幅。
2、學具:小雪花片若干。
一、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操》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孩子們!(哎!)我們一起來做做《手指操》好嗎?(好)伸出一雙小小手,一起做做手指操;握拳張開好放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張開雙手左右擺,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擺小雪花片,復習8以內數的組成。
1、教師說出8以內的數,請幼兒在籃子里取出相應的小雪花片,并把它分成兩部分。(幼兒操作)。
2、請幾個幼兒起來把自己是怎么分的告訴大家,看看他分得對不對,分對了的給以鼓勵,同時教師把小朋友分的結果用組成式表示在黑板上。
3、請全體幼兒讀一讀這些組成式。
三、教師以許多小動物聚集在森林里慶祝"6.1"兒童節的形式教幼兒學習8的加法教師出示森林圖片,告訴幼兒:"孩子們,這是美麗的大森林,今天森林里可熱鬧啦!許多小動物都聚集在這里慶祝六一兒童節,它們要為小朋友表演節目,慶祝小朋友的節日小朋友高興嗎?(高興)。
1、下面請看小動物們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節目《小鳥在歌唱》。
(1)出示1只小鳥,又飛來7只小鳥,問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在唱歌?(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減法)列式:1+7=8,根據加法的交換規律,交換兩個加數得數不變。誰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抽幼兒列式:7+1=8。)。
(2)請幼兒齊讀算式1+7=8,7+1=8。
2、請看小動物們給小朋友帶來的第二個節目《小貓捉老鼠》。
(1)出示2只貓捉老鼠,又來了6只貓捉老鼠,問:現在舞臺上一共有幾只貓在表演《貓捉老鼠》?(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呢?(加法)列式:2+6=8,看到這道算式,你還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嗎?(抽幼兒列式:6+2=8)。
(2)請全體幼兒齊讀算式2+6=8,6+2=8。
(1)出示4只小孔雀表演孔雀開屏,后來又來了4只小孔雀,問現在這里一共有幾只小孔雀在表演節目?(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加法)幾加幾等于8?(4+4=8)它們這幾個數分別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抽幼兒回答)(齊讀算式)。
(2)請幼兒齊讀得數是8的加法算式。
四、游戲《湊數》,復習鞏固得數是8以內的加法玩法:教師出示一個數字,要求幼兒仔細看清楚老師寫的是幾,然后教師說出一個數字,幼兒也說出一個數字,要求教師說的數字和幼兒說的數字相加的得數是教師出示的這個數。如:教師出示數字8后說:"我出1,你出幾?"幼兒說:"你出1,我出7,教師:1+7=?幼兒:1+7=8(游戲反復進行)。
五、教師總結活動情況結束活動。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六
孩子會唱數是教會相鄰數的基礎,正常孩子你告訴他“5”的弟弟、哥哥是什么,他就明白是4、6,我們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弟弟、哥哥的含義。我們教相鄰數,先是用1-10的數字讓他按指令擺,從小到大,會了,提高目標,從3到7擺,也從小到大,都會了,抽出一張比如說“5”吧,讓他知道要把這個“5”擺放到4和6中間,再升高目標,用4、5、6做,可以任意拿其中一張數字到拿二張數字,然后可以用“4、5”,“6、7”,從拿二張到三張數字,1-10從大到小擺,同前面一樣,如果都沒問題了,就可以提高到100以內,這時我們才體會到孩子會唱數、倒數,以及識別數字在這里的用途了。我們把杰杰的目標都提高到幾百,如--569--這樣,其實不在于他會到幾百,而是他真正理解了,一旦理解了,你出10以內的和1000以內沒有區別,只是那時我自己的虛榮心做怪罷了。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七
8的加法。
1、通過演示教具,教師與幼兒的活動,進行口頭加法練習,理解8的加法的意義。
2、培養幼兒計算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換、互不規律。
教學重點:讓幼兒加強練習8的加法運算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辨別能力。
1、掛圖、雪花片、作業紙、貼圖。
2、8以內的數字頭飾、音樂游戲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老師戴8的.數字頭飾走進教室,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
了數字娃娃8跟我們一起學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對歌的形式來復習8的分成,先按互補關系,再按互換關系。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有幾種分合法?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有7種分合法。
1、老師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
不同形狀邊觀察邊列出加法算式:
圖上有1朵黃花7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1+7=8。
圖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幾朵花?
2+6=8。
圖上有3朵圓形的花,5朵橢圓形的花,一共有幾朵花?
3+5=8。
圖上有4朵蘭花,4朵紫花,一共有幾朵花?
4+4=8。
2、實物練習。
分給幼兒每人8個雪花片,讓幼兒邊數雪花片,邊填寫上作業紙上相應。
的數字。
3、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對表現好的幼兒獎勵貼圖,差的幼兒加強指。
導。
4、游戲:找朋友。
老師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個數字頭飾,音樂想起來,小朋友們去找和自己。
合起來是8的數字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交換頭飾進行。
5、引導幼兒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來是數字8,回家后也可練習運算,如:糖、蘋果、餅干、玩具等等。
三、結束部分:
老師講評上課情況,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差的幼兒進行指導鼓勵,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
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并做記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評價: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式。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十九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使幼兒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在幼兒生動活潑的情景和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1、重點:得數是5的加法。
2、難點:根據數的組成學習加法。
活動準備: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紅色的花,一棵貼有數字4的樹,一棵貼有數字5的樹);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3個紅色的蘋果,河里3條大魚,2條小魚);寫有得數是5的加法算式的樹葉、火車頭頭飾;貼有車廂號碼的火車車廂掛飾、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法算式的火車票;1—5數字卡,“+”卡、“=”卡。
每個幼兒5個桃子圖片。
一、準備。
1、幼兒邊唱邊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復習(小游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5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湊數”小游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勢)。
合:1和4合起來就是5。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活動一:孫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動。
師:《西游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
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
幼兒:孫悟空。
(幼兒操作,師巡視)。
師: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孫悟空,他是怎樣分的?
幼兒:5個桃子可以分成1個桃子和4個桃子……。
師:(小結)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來就是5……。
2、活動二:孫悟空變戲法。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真聰明!他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紅色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里有幾朵白色的花?幾多粉紅色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
師: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部分:2個黃蘋果,3個紅蘋果),教法同上。
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我還可以變,孫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變出了魚(揭開背景圖河部分:3條大魚,2條小魚)讓幼兒觀察,自己編題、列算式,然后叫兩名幼兒說結果:一個提問題,一個說算式,老師和其余幼兒進行評價。
3、活動三:幫樹葉寶寶找樹媽媽。
師:花果山上的樹葉怎么飄到這里來了,原來樹葉寶寶和樹媽媽走散了,葉寶寶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辦法,幫幫葉寶寶,好嗎?我們看看葉寶寶身上有什么?原來有電話號碼,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數就能幫葉寶寶找到媽媽了。
(幼兒操作,將樹葉掛在相應號數的樹上)然后請兩名幼兒檢查結果是否正確。
三、游戲:開火車。
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然后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后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于游戲的刺激可能過于興奮以至于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并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的加法教案(通用20篇)篇二十
就是你說出或寫出一個數,讓他拿出同樣多的物品,這又是數與物品對應的基礎上的更高目標,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比如不拿物品,讓他做動作,“拍5下手”、“捶10下桌子”、“踢2下腿”、“拍我的手5下”。按數取物我定的目標很高,最多到了幾十,因為這取決于杰杰長時間注意力較好,如果他才5個就不拿了想去干別的,根本不可能給你拿出25個,由于他的聽覺較差,非常差,所以教按數取物時總要用數字或口頭多次提示的方法,當然這都不算什么了,現在想點數我們花費的功夫太深了,點數會了,內化,數與物品,按數取物包括后來的相鄰數都太容易了,根本沒費什么勁就都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