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杭州西湖英語導游詞講解杭州西湖英語介紹實用篇一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呀!我叫郭瑾怡,大家可以叫我果導,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們來到了世界遺產地——杭州西湖。
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把玉變成了神玉,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天,王母娘娘奪走了白玉,他倆趕去索要,王母娘娘不肯給,把白玉一松手,掉落人間,變成了美麗的西湖。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是因為有了西湖,今天,我們就將走進西湖。
西湖的美,西湖的麗,是因為西湖很靜、很綠。邊上還有一座斷橋和許多的樹木呢!請大家跟緊我喲!
看呀,西湖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像一塊碧玉,被蔥郁的樹叢掩映著,是不是很美呢!
斷橋是其中最出名的橋哦!每當瑞雪初晴時,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還是白雪皚皚呢!
現在可以自由活動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杭州西湖英語導游詞講解杭州西湖英語介紹實用篇二
各位游客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島十景而聞名于世,而在西湖十景,雷峰夕照是唯一損毀又恢復的景點,現在我們所來到的便是剛對外開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區。
雷峰塔景區是于20xx年冬奠基,20xx年秋竣工,于20xx年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目前還屬于試運營階段。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建筑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塔身采用鋼結構框架,外墻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兩年前,也就是20xx年3月11日,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峰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峰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最珍貴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發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遺址之上,這樣的建筑形式很好的保護了原塔的遺址,而這種建筑格式在目前尚屬首創?,F在就請家跟隨我走上電梯一同到塔里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層)
好,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來到的是雷峰塔的遺址保護層,在我們面前用玻璃罩罩著的便是老雷峰塔的遺址。
雷峰塔初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本為吳越國王錢淑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子以祈禱國泰民安所建,原名叫皇妃塔,塔為磚木結構。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與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故事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于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聲明遠播。歷史上的雷峰塔曾兩次遭遇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間,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毀。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
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倭寇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僅剩塔身屹立于西湖之濱。這種情形一直廚到清末民初,雷峰塔終因不堪重負而倒塌了。關于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歷史上也很有爭論,一般來講有兩種說法,前兩年在清理雷峰塔遺址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塔磚一側有一個洞,在洞里有佛經。
透過玻璃罩,我們可以看到塔的遺址,在正前方有臺階可以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門,老塔共有八個門,分別對應八個方向,而我們現在游覽的新塔,塔門也是和老塔相對應的。旁邊有木臺階的是前兩年發掘雷峰塔地宮時,專家學者們走的。
《看后可從塔內樓梯步行上至二層,俯瞰老雷峰塔遺址》
各外可能要問,這座塔為何叫雷峰塔呢?其實也很簡單,在過去這里叫夕照山,山上有個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稱這座山為雷峰山,山上的塔也就稱為雷峰塔。當然,這個雷峰和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雷鋒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各位游客,看過雷峰塔遺址后,我們從外面的臺階上到塔的第三層,這層也是新塔的第一層。在這里,我們將直接乘電梯上到頂層。
杭州西湖英語導游詞講解杭州西湖英語介紹實用篇三
各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大家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沒錯,這句話描寫的就是我們馬上要到達的目的地—美麗的杭州西湖。我是你們這次杭州之旅的導游,我姓陳,大家叫我陳導好了。
現在我們大家來到了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蘇堤全長三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治理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構筑而成的。故名之以“蘇堤”。 早春時分,沿著修長的湖堤漫步,在輕煙薄霧中,,十里垂柳飄忽,朵朵紅桃含露開放,景色著實嬌媚迷人,而當春雨霏霏,透過裊娜柳絲眺望西湖,但見薄靄彌漫,漸遠漸淡,景色更是奇幻誘人,被人稱為“六橋煙柳”?!八鉃囦偾绶胶?,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大詩人別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雅稱。 大家看到前面的那座橋了嗎?宋代稱寶佑橋,元代又叫段家橋,以前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雖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橋,但它的名字和《白蛇傳》里的許仙、白娘子的故事聯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斷橋殘雪是西湖難得的景觀。“西湖這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講到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經在仔細觀察,或許你們馬上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為什么要取名“斷橋”呢?這個問題就讓我來解答吧。斷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里,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各位朋友,杭州西湖沿岸的景觀就介紹到這里,接著我們去觀賞湖中三島。
首先我們來看杭州西湖中最大島“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
下面請隨我上島游覽,三潭印月這座小島它的精華就在于島南面的三座石塔。請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著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月夜,特別是到了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云影、月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加早天上的一個水中的1個,湖面可以倒映出32個小月亮,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這是白居易大詩人為頌揚杭州西湖給后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杭州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愿后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埯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杭州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杭州西湖英語導游詞講解杭州西湖英語介紹實用篇四
城西商貿圈建設繼續推進,西城廣場、西溪陽光城、聚龍大廈等商務樓宇相繼建成,“世界500強”沃爾瑪投資落戶西湖,信息咨詢等中介服務業發展迅速,茶鄉休閑、漁業垂釣等農業休閑觀光產業快速發展。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先后創建了省電子信息商標品牌基地和數字娛樂產業園。西湖區投資空間廣闊,轉塘等3大城鎮改造步伐加快,西湖、轉塘兩大科技經濟區塊建設初見成效。20xx年實現生產總值5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7.08%;財政總收入31.35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西湖區位于杭州市區的西部,全區轄北山、西溪、靈隱、翠苑、古蕩、文新6個街道,周浦、蔣村2個鄉和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5個鎮,是一個城鄉皆有、平原山水相依的區,是馳名中外的“龍井茶”盛產之地。境內匯聚了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文化團體、大中型企業,是高科技密集區,有世界聞名的西湖,誘人的湖光山色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融于一體,是杭州風景旅游和歷史文化的中心,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
西湖區自秦到清,屬錢塘縣(隋朝開皇九年改為杭州)。1920xx年即民國元年歸屬杭縣。1920xx年劃為杭州市第四區,1949年5月杭州市解放后改為西湖區。
早在大革命時期的1920xx年7月,建立了中共杭州西湖區委員會,馬東林任區委書記,直屬省委領導。1920xx年9月,省委決定建立中共杭州縣委(又稱杭縣縣委),領導六個區委。從此,中共杭州西湖區委直屬杭州縣委領導,由縣委委員馬東林兼任區委書記。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即派軍代表劉中、牟西山、李云萍等接管了國民黨第四區公所。5月30日建立了西湖區人民政府,6月22日,經省委批準,建立了中共杭州市西湖區委員會。 1952年11月10日,建立古蕩區。1955年5月撤銷古蕩區建制,并入西湖區。
1958年4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與西湖區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1961年3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從西湖區(公社)劃出由市直接領導;并將錢塘聯社的上泗公社劃入西湖區。同年5月,余杭留下公社的九個生產大隊和留下鎮劃入西湖區管轄。
1966年5月開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很快波及到西湖區,使西湖區陷于“文革”十年動亂之中,區委及其工作機構受到嚴重沖擊。在這種情況下,1967年3月,由區人武部牽頭,成立了區生產辦公室,領導和組織全區的工農業生產。1968年5月,成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同年10月建立了區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69年3月,撤銷西湖區建制,建立杭州市郊區,并建立了郊區革命委員會和黨的核心領導小組。1972年12月,以市園林管理局為基礎重建了西湖區,建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和中共西湖區委,與市園林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并與郊區同時并存。
1977年10月,西湖區與市園林管理局分開,郊區與西湖區合并,定名為西湖區,同時建立中共西湖區委。1987年底,西湖區直轄四鄉、四鎮、五個街道,面積228.38平方公里,占杭州市區總面積的53.11%,全區人口301824人,其中農村人口114984人。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西湖區的區域與1987年相同,未發生變更,仍直轄西湖、龍塢、袁浦、周浦四個鄉,祥符、古蕩、留下、轉塘四個鎮,北山、南山、靈隱、西溪、翠苑五個街道。1995年袁浦鄉撤鄉建鎮。
為了加快杭州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步伐,1996年5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原蕭山市浦沿、長河、西興鎮和原余杭市三墩鎮劃歸西湖區管轄。同年5月24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將西興鎮的東湘、杜湖、湖頭陳3個行政村從西湖區劃出,歸屬蕭山市城廂鎮管轄。7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余杭市三墩經濟區蔣村辦事處隨區劃調整轉為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蔣村辦事處,作為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至此,西湖區轄有北山、南山、西溪、靈隱、翠苑5個街道和1個蔣村辦事處,西湖、周浦、龍塢3個鄉和古蕩、留下、祥符、三墩、轉塘、袁浦、浦沿、長河、西興9個鎮,面積403.2平方公里。
1996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杭州市濱江區,并對杭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又作了調整,將西湖區的祥符鎮劃歸拱墅區管轄;將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劃歸濱江區管轄。1996年12月30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將蔣村辦事處改為鄉建制。
1997年6月19日,區委決定建立蔣村鄉籌建領導小組;同年9月23日,蔣村鄉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7年12月28日,又經省民政廳批準,將龍塢鄉改為鎮建制。全區轄北山、南山、西溪、靈隱、翠苑5個街道,西湖、周浦、蔣村3個鄉和古蕩、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6個鎮,面積 312.91平方公里。
1998年8月19日,經杭州市民政局批準,同意將蔣村鄉的駱家莊、五聯村劃出,建立西湖區人民政府文新街道辦事處。是年底,全區人口434793人,其中農業人口127034人,是杭州市6個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
20xx年9月19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區和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管理體制,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與市園文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將西湖區的西湖街道,靈隱街道的金沙港社區,以及北山街道的棲霞嶺社區沿北山路以南部分包括孤山、蘇堤、白堤,交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托管。現屬西湖街道的珊瑚沙村,不隨西湖街道交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托管。至20xx年末,西湖區轄2個鄉、5個鎮、6個街道,有83個行政村、93個居委會,總面積313.70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49.22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