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還應該考慮到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進度的合理安排。完美的教學工作計劃需要經驗豐富的教師和敏銳的教育觀察力。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一
1、通過身體表現,激起幼兒徒手制作去表現樹干的形態。
2、鞏固泥塑中的搓條、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嘗試用落葉來裝飾樹干。
2、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和想象力,體驗陶藝制作的樂趣。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課前幼兒去戶外觀察過樹,并拾好大量的葉片小的落葉。
(一)帶領幼兒賞樹,并進行游戲“變變變”,引導幼兒用身體將樹干的各種形態表現出來?!靶∨笥眩瑯涫乔ё税賾B的,樹上的樹枝也是向各個方向伸展的?,F在我們來做一個樹的游戲“變變變”,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現樹的形態。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來做一棵樹,看看哪棵樹最漂亮?!庇變河螒?,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的用身體表現各種樹的各種形態,并及時給予肯定及表揚。
(二)幼兒大膽的動手嘗試制作樹干,教師巡回查看。
(三)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制作樹干。(搓條成樹干的;雙手捏泥做成樹干的)。
教師在請個別幼兒示范時,教師在旁給予適當的解釋說明,告訴其他幼兒這種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問題。(如個別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直接請該幼兒邊示范邊說明。)。
(四)幼兒再次制作樹干,并加樹枝及樹葉。
1、要求幼兒大膽的去取泥塑造樹干的外型形態,表現出樹干的千姿。
2、鼓勵幼兒用泥來做樹枝并與樹干連接,提醒幼兒注意樹枝與樹干的關系。
3、幼兒用在戶外地上拾來的樹葉插到樹枝上。
(五)、將幼兒展示出來,大家互相欣賞,講評。
(六)、以開一個樹的展覽宣傳會將幼兒帶出活動室。
“小朋友做的樹都很好看,那你們知道樹對我們人類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言,“哦,原來樹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可得好好宣傳宣傳。走,我們用我們做的樹去開個樹的展覽宣傳會?!?/p>
大班陶藝活動:有趣的泥巴。
設計意圖:
陶藝在我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馬俑”讓世人驚嘆。而現代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創作不再是陶藝家的專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準備: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活動室。
二、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并進行發散性思考。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p>
三、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四、幼兒創造性地裝飾陶藝作品(加背景音樂)。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自評:
優點:
1、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幼兒們在本活動中能盡情地想象、猜測、描述、表達。
2、本活動的各環節都很清晰,層層遞進,讓幼兒們從欣賞圖片到欣賞事物到欣賞大師作品再到動手操作。陶藝的魅力不斷影響著幼兒,從而培養了幼兒對陶文的熱愛。
3、課堂氣氛較好,幼兒、教師、陶文很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處:
1、由于準備不是很充分,將欣賞大師作品這一環節漏掉了,所以只能將它移到最后一環節。
2、大師作品的圖片不夠豐富與美觀。
3、裝飾材料不夠豐富。
建議: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二
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三
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特征。
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
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特征。
表現魚的動態特征。
陶泥、操作工具等。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海底世界嗎?里面的魚成什么樣子的呀?(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魚的外部特征及它們在水中的動態特征)。
1.你們也想來制作一條小魚嗎?
2.教師示范制作可愛的魚。
師:用手捏魚的身體,然后翹翹的尾巴和張開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貼在魚身上,最后貼上眼睛。
3.你準備做一條什么魚呢?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小魚。
教師指導個別操作困難的幼兒。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四
1、進一步鞏固搓圓、壓扁、連接等技能。
2、組合表現花朵造型,并運用添畫的方法豐富作品。
3、能大膽創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同里結構清晰的花朵。
2、花朵圖片多幅,白紙、水彩筆。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花朵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l)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朵的形狀。(幼兒講述)。
(2)教師畫出花朵的輪廓,讓幼兒了解花瓣的形狀及組合。
2、集體探索,學習制作花朵。
(1)教師:我們可以用陶泥做出一朵漂亮的花。想想,我們可以怎么做?(幼兒講述)。
(2)教師對幼兒的想法給予肯定,同時介紹花朵的制作方法:用搓圓、壓扁的方法組合成一朵花。
幼兒已經有了搓圓、壓扁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仔細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鼓勵他們勇于思考、大膽想象。
(3)教師示范、講解,提醒幼兒注意圓泥片之間的連接并進行添畫。
3、幼兒制作。
(1)引導幼兒用泥球、泥片在白紙上制作花朵,注意花瓣之間的連接。
(2)用水彩筆添畫出花朵的莖、葉子、小草等,注意畫面的布局。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五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干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紐扣、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餅干,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制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干的肌理、花紋上,為幼兒后期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范,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后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將幼兒制作的各種各樣的餅干放進“餅干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游戲。
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更多的不同肌理的廢舊材料。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六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繪畫經驗,表現爸爸的形象特征與動作特征。
2.通過和爸爸的交流,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知道爸爸的本領并嘗試表現。
3.增進對爸爸的了解,進一步萌發愛爸爸的情感。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勾線筆、蠟筆。
2.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有條件的.話在家里給爸爸寫生。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幼兒用書:《爸爸的本領》。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自己的爸爸,今天我們請大家來說說自己的爸爸。
2.先請個別幼兒交流,然后再相互交流。教師重點提煉爸爸們的外形特征,為后期的創作打下基礎。
(二)引導幼兒學一學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的爸爸都很能干,他們都會做什么呢?誰愿意來學一學,讓我們大家來猜一猜。
2.教師重點分析幼兒擺出造型的特征,為幼兒的后期創作進一步打下基礎。
(三)教師提供幼兒用書并播放音樂,幼兒創作。
2.教師:畫完以后,想一想可以對爸爸說些什么,老師會幫你記下來。
(四)集體欣賞作品。
教師:喜歡自己畫的爸爸嗎?你最滿意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爸爸特長、愛好,喜歡做的事情,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穿的衣服等,增進情感和對爸爸的關注。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七
第一課時美麗的杯子。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杯子形狀。
2、通過對杯子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杯子的圖片、具有現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獨立創作器皿的形態。
1、杯子的造型有哪些?
2、杯子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杯子,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杯子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杯子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美麗的小金魚。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自己喜歡的金魚形狀。
2、通過對金魚身體裝飾,把握魚的外部特征。
3、讓幼兒通過對泥巴的處理,使其立體化,達到幼兒心中的效果?;顒訙蕚洌?/p>
1、給孩子欣賞部分魚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魚的顏色有哪些?
2、魚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形狀是什么樣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魚,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魚的特征.2、請幼兒說說魚的表面裝飾效果。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圓球的形態。
2、通過泥球和簡單的雕塑結合做出心中的海龜形態。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用不同的形態去創作。活動準備:
1、給幼兒看一張海龜的形態。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碗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看過海底世界嗎?
2、海底動物種類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一只海龜,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海龜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海龜的背部特征。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昆蟲的世界——七星瓢蟲。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不同的方法結合做出昆蟲的特征。
2、通過對身體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開發創造能力?;顒訙蕚洌?/p>
1、七星瓢蟲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制作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七星瓢蟲由哪幾部分組成?
2、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美麗的七星瓢蟲,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請幼兒說說七星瓢蟲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早福班學期:共3學期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課時。
美麗的蘑菇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蘑菇的形狀。
2、讓幼兒學會蘑菇表面的裝飾方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掌握陶藝的基本技法?;顒訙蕚洌?/p>
1、蘑菇的陶藝作品給幼兒欣賞。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蘑菇嗎你們感覺它漂亮嗎?
2、它的外表像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來做蘑菇的形狀,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泥片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杯子的形狀。
2、通過對杯子外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杯子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p>
1、各種杯子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底部畫出想要的形狀圓和長方體正方體.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浮雕花。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和堆花做出花的形態。
2、通過對圓盤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花朵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p>
1、欣賞牡丹花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知道怎樣把泥巴變成花瓣嗎.2、泥巴怎樣組合成花瓣呢。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各種各樣花朵,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上面貼出想要的花朵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可愛的大熊貓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方法堆出熊貓的形狀。
2、通過對熊貓組合,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顒訙蕚洌?/p>
1、欣賞熊貓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可愛的大熊貓嗎。
2、熊貓有哪些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做出熊貓的頭部和身體。
2、進行組裝和連接準確把握其形態特征。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畢加索6—8共3學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孔雀的造型(雕塑)。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形式做出孔雀的形態。
2、通過對孔雀頭部和尾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活動準備:
1、孔雀開屏的形態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雕塑的成型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孔雀漂亮嗎?
2、孔雀尾部特征,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孔雀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教幼兒做出孔雀的外部的形態.2、請幼兒說說孔雀的王冠的形狀,尾部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動物世界——大象。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大象的形態。
2、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獨立制作的能力進而擴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大象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p>
1、大象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報紙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你們見過大象嗎。
2、大象的整個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大象身體各部分然后組裝,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小馬。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2、通過對馬的外部雕塑,培養孩子的形體意識。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對形體進行準確的塑造?;顒訙蕚洌?/p>
1、小馬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轉盤上用雕塑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四課時。
拉坯——碗的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顒訙蕚洌?/p>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大師班共3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美麗的花瓶。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花瓶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條的魅力。活動準備:
1、各種花瓶的圖片、具有現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花瓶的造型有哪些?
2、花瓶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花瓶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花瓶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紫砂茶壺的制作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茶壺的形狀。
2、通過孩子的動手懂得傳統工藝的制作方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茶壺的整個過程。活動準備:
1、各種茶壺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拍子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泥巴我們怎樣把它變成泥片呢.2、你知道傳統茶壺是怎樣成型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做出茶壺,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片。
2、底部畫成圓。3.拍打泥片4制作把手和嘴5做出蓋子.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抽象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泥條雕塑成型結合的方法做出人面部的形狀。
2、通過對面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的基本方法?;顒訙蕚洌?/p>
1、陶藝抽象人物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我們的五官包含哪些部分。
2、我們應怎樣用泥條做出五官的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抽象的人物,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做出圓柱的臉部特征。
2、做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
拉坯成型。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活動準備: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八
1)用手握住拍子的前端部分,一邊拍一邊晃動手腕,這樣能夠讓泥球很快地展開來。
2)最重要的是拍幾下后就要把陶泥翻個身,以免泥巴粘在桌子上。
3)拍的時候用力要均勻。
3.裝飾泥板,注意細節刻畫。
(1)教師:泥板已經好了,可是光禿禿的不漂亮,我們可以在泥板上添些什么呢?(幼兒大膽建議)今天我們還要在泥板上用特殊的工具作畫,你想畫什么呢?(幼兒講述,教師有選擇地示范作畫)。
(2)教師:拍好泥板以后,我們就可以在泥板上刻畫出美麗的線條和圖案了。
4.幼兒嘗試拍泥板并作畫。
(1)教師交代注意事項及安全、衛生要求。
(2)請先完成作品的幼兒輕聲交流作品內容。
5.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評,教師有選擇地點評。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九
今天我非常興奮。因為我要去參加寒假小隊活動——做陶瓷。
我和同學李宇浩結伴乘汽車去。25分鐘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
我們走進一扇小門,我心想:這就是陶瓷館??!房間的架子上滿是各式各樣的花瓶、碗、杯子、茶壺。教我們的是位帥帥男老師,他的頭發卷卷的。開始做陶瓷了,老師先讓我們系上圍裙,再把衣袖管挽到手臂,一人一臺拉胚機面前坐好。我看到老師從箱子里一下子拿出了四袋泥巴,我們一人一袋。老師告訴我們先把泥巴打平,把它放在轉盤上,弄成四邊形。然后讓我們用強壯的大拇指在你上鉆個洞,把食指擺出一個“九”字型,隨著拉胚機的運轉,我掐著泥巴的上面。泥巴慢慢縮小,不一會兒,我就捏出來一個小花瓶。我心里很是開心。
這個我第一次嘗試做陶瓷,真是說上去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只有認真刻苦去做,才能做好。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十
1、參觀“筆筒天地”,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見到的筆筒。
教師:你們看見了什么樣的筆筒?它有什么用途?
2、集體討論筆筒制作方法。
(1)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把泥條盤起來呢?(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嘗試各種方法并講述。
(3)教師小結:先把泥搓成條,然后把泥條依次盤起來。先盤一個蝸牛形的底,然后再往上盤,注意邊盤邊將泥條的內側相互抹平。還可以運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筆筒。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筆筒。教師對有創意的筆筒進行點評。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十一
陶藝課教案陶藝欣賞,(工具介紹)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介紹陶藝準備需要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作用:這些材料與粘土不會粘連,在泥板成形時很實用。
(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壓制泥板。(3)木條。作用:厚度不同,成對結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備特定厚度的泥板時用。
(4)刮刀。作用:一種實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5)修形刀。作用:通常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這些工具考慮到功能的多樣性而有各種形狀的刀頭。
2,陶藝作品欣賞,制作方法介紹。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學生陶藝塑造的形式不外乎這幾種:(配合圖片介紹)(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條盤筑成型。(d)挖空法。(e)綜合成型。
因此,學生的陶藝作品造型簡潔,表面粗糙,形象簡單化,表面裝飾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條、泥塊或刻、挖、鏤、刮。
制作時,應該膽子很大,無拘無束,塑造的形象比較隨意,不考慮形象的特征與比例,更不會想到成型的技巧與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較稚拙和隨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裝飾。
作業:仔細觀察身邊的水杯3,我的小水杯(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杯子。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杯子樣式。二,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開始制作四,小結。
4,我的小水杯(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制作“我的小水杯”。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作。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5,我的小水杯(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作業:把你平時最愛吃的水果仔細觀察一下(兩種)6,我最愛的水果(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觀察各種水果二,同學互相討論。
1自己喜歡哪種水果2喜歡的水果有什么特點。
3在你喜歡的水果的固有形象下,你想給它添加什么呢?使它更美更誘人。三,設計思路。
1風格2制作方法3亮點四,開始制作。
7,我最愛的水果(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制作“我最愛的水果”。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作。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8,我最愛的水果(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去蛋糕店觀察各種蛋糕(小塊)。
一塊蛋糕(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蛋糕。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蛋糕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五,開始制作六,小結。
一塊蛋糕(第二課時)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制作“一塊蛋糕”。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作。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教學目的:
一塊蛋糕(第三課時)。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觀察身邊的各種花瓶12美麗的花瓶(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13美麗的花瓶(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制作“美麗的花瓶”。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作。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美麗的花瓶(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觀察身邊的各種盤子。
15漂亮的盤子(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1仔細觀察各種盤子。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盤子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制作“美麗的盤子”。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作。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漂亮的盤子(第二課時)15。
漂亮的盤子(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調發展,使其有效開發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幼兒陶藝教案(實用12篇)篇十二
近日,刺桐幼兒園小班段以“家庭假日小組”的形式,部分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齊聚在泉州博物館的陶藝坊里,參加一次特別的活動親子陶藝創作。
暖暖的陽光下,大家一起來到作品展示屋,欣賞造型各異的陶瓷作品。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孩子們和家長開始動手進行彩繪啦!你看,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孩子們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專注地給陶瓷樣胚上色。參與其中的每個家庭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親子快樂制作,一件件作品新鮮出爐了,做出了造型各異的作品,每一件都極富個性。活動現場充滿歡聲笑語,孩子與家長沉浸在歡樂的氣氛里。
孩子們互相欣賞著作品,家長們更是贊不絕口,在活動的最后,家長和孩子們自豪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家長們都表示,此次的親子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非常有意義,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親子共享了陶藝樂!
通過豐富有趣的周末假日小組活動,進一步豐富課程資源,充實課程內容,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間,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體驗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