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一
寶清,一個坐落于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筑,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里,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閑話,小孩兒成群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為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為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于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鉤,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溫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說到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著鑼鼓,人們穿著鮮艷的服裝,舞著,舞著,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伙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群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于家鄉,都有著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于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二
家鄉的春節,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可有些還是有區別的。
臨近春節的時候,馬路上,樹上,商店前都張燈結彩;時不時還會響起一陣陣的鞭炮聲。各個超市里大人們老人們都在辦置自家的年貨,把超市擠得個“水泄不通”。而孩子們則在外面成堆成堆地玩,好不熱鬧!
到了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就甭想睡好覺了,從晚上到早上這段時間就一直在放鞭炮,都沒有消停會兒。真正到了春節這一天,一定要早早的起床吃餃子,在每次吃餃子時,姥爺總是會跑下去放上一掛鞭炮才會上來。這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飛鴻騰達。
吃完餃子后,便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刻了,那就是發壓歲錢!姥姥姥爺坐在沙發上,而我們小孩子跪成一排各磕一個響頭,大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們疑惑地看著他們,沒有得到答案,這時姥姥姥爺拿出了紅包,我們笑著接了過來放到口袋里。接到錢包的那一刻,心里甭提有多開心了!接著我們就出去拜年了。出了門,就會看到地上都是紅紙屑,看得眼花繚亂啊!遇見認識的老人就說“新年好啊,*姥姥!”轉到時間差不多時便回家了。
回到家便看到大人都在包餃子,我們也不甘示弱。先洗了把手,再把袖子擼起來,戴上圍裙,坐到椅子上,有模有樣地向大人們學了起來。我拿著搟面杖笨拙地搟皮兒。剛開始搟地是奇形怪狀的,但是慢慢地就圓一些了。干完后就覺得好有成就感,但不幸的是我已經“面部全非”了。
我們吃餃子時,我竟意外地覺得這次的餃子異常的好吃,我吃了很多,弄得我還老打嗝。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在夜空下放出的煙花光彩奪目,包含著我們對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想來想去春節便是我最想過而且過的最快樂的節日了!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三
提到元宵節,大家一定會想到湯圓吧!
可是,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呢?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原來如此,那我們家也要團團圓圓。
想要團圓,那就得吃湯圓,這次,我要自己包湯圓。
第一步,上網查找資料,拿紙筆記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熱水、花生醬、糖。準備好后,就看我大顯身手吧!以前只是看過別人做湯圓,心里也躍躍欲試,機會終于來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里,把熱水一點一點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調成糯米面團(一定要用熱水,否則面團容易開裂,包的時候很難包住餡)。把面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劑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會大小不一致。接著在花生醬里加一點點糖,把面團壓扁,然后把花生醬包入面團中,虎口收緊。右手按餡,左手收緊,動作要連貫。包完餡再輕輕搓圓,然后表面裹上干糯米粉。一個個湯圓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懶豬,躺在盤子里,真可愛,我不禁開始贊嘆起自己的手藝。
接下來就是煮湯圓了。在鍋中添水,燒開后下入湯圓,看著一群白團子在水里翻滾,像極了夏天在泳池里嬉水的小朋友們,上躥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靜下來。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來了。
把做好的湯圓放在盤子里,端上餐桌,讓全家人品嘗下我的勞動成果。家人們連連稱贊,爸媽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這么香,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湯圓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湯圓,讓人感覺美味又幸福,生活都變得更甜蜜了。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四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每當唱起這首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熱鬧的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投河的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
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來到了鄉下的姥姥家。一進門,看見姥姥在包粽子,只見姥姥順手拿了四片粽葉,把粽葉稍有重疊地鋪在一起,雙手放在粽葉下面,卷成一個漏斗狀,讓粽葉的“尾巴”在后,“頭”在前,再用手拿起一把糯米,裝到“漏斗”里去,拿一個棗子放在中間,然后用粽葉包好,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姥姥包粽子,覺得姥姥包粽子就像變戲法一樣神奇,手指頭三繞二繞都有節奏,看久了就會入迷。
一開始我錯誤百出,不是粽葉重疊方向錯誤,就是不能把糯米一粒不掉地放進去。還有我怎么也不能做成一個漏斗狀,包的時候由于沒扎緊,糯米灑了一地。
姥姥說:“不要緊再來一次,你一定可以。”我也更努力地學。終于,一個粽子包好了,我心中樂開了花。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家鄉的端午在我心中更有節味了。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五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戶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里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后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初一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于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六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里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著扇子,有的拿著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著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著家常,自在悠閑。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著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著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為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躥動著,追逐著,嬉戲著,心里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著家鄉人的心。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七
在我的腦海中,春節總是非常多姿多彩,貼對聯、穿新衣、吃餃子、放煙花,走親訪友,十分令人神往。
在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年夜飯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跑到電視機前,快速的按下開關,等著看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爸爸說,“快調臺,八點了”,我趕快把電視頻道調到央視一套,正好晚會剛剛開始。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內容精彩,有歌曲、舞蹈、雜技、魔術、相聲、小品等,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魔術了。__,這位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魔術師,深深的吸引了我。
今年表演的魔術,要比去年表演的好一百倍,尤其是__的手穿越玻璃桌面的時候,我簡直難以相信,我和現場觀眾,以及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一樣從內心發出了贊嘆,拍起了響亮的掌聲。
再把目光轉向我家。晚會觀看過程中,我的家人,時而沉默無語,時而笑聲爽朗。在這里,我心中真誠的默默祝愿我的家人和全國各族人民,尤其是汶川地震災區的`朋友:新年快樂,虎年大吉,生活幸福。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八
我們家鄉寶清的風俗習慣有很多,例如:過年時吃的殺豬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說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誰不是饞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其實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難,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紅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餡后和面。
先把紅豆放進鍋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搗碎,搗成豆泥狀,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據個人喜好而定。然后開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個大面團。因為是粘米,所以做的時候要撒些面粉,這樣它就不會粘到面板上了。再把這個面團揪成一些拳頭大小的小面團,整齊地排放在面板上。
接下來該把豆餡放進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實很簡單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團上按一個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餡放進去,最后把它團成一個團,放到鍋里蒸半個小時,剛出鍋時,看著它白白胖胖的樣子,像一個個雪娃娃,讓人不忍心下口。當你拿起來時,香氣撲鼻而來,當你咬上一口時,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賞著冬季的美景,讓人無法忘懷。
我愛我美麗富饒的家鄉寶清,更愛這里地風土人情!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九
在家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過節,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于別的地區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來說吧!
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等風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過春節啊,很講究,每天該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那就必須“把面發”,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得貼對聯,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并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里,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里,做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