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一
早晨,漫步在寬闊又美麗的黃山路上,你會欣賞到站立在道路兩旁的一棵棵雄偉挺拔的松樹,正在向著太陽歌唱的一朵朵鮮艷的向日葵,而且,還有在道路上飛快地奔馳的一輛輛氣派的轎車。
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寬闊的黃山路上,詢問了爸爸以前的黃山路是什么樣子的,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二十年前的黃山路就是一條破舊的小巷子,零零星星的只有幾家住戶,而且,住的都是漏水的茅草屋。整條道路都是用松軟的泥巴鋪設,一旦到了雨天,這條道路簡直成了稀泥地,行人無法行走。另外,她也非常狹窄,根本容不下兩輛車子并排,如果車輛稍多一點的話,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塞車。孩子,以前的這條路真是滿目瘡痍,不堪回首。”我被爸爸的話語驚呆了,我簡直不敢相信以前的景象。
現在的黃山路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轉眼間,到了夜晚,黃山路卻有另番景象,柔和的路燈毫不吝嗇的灑出了光輝,整條黃山路儼然成了一條金光大道!此時,黃山路也變的靜悄悄的,路上的行人漸漸的少了,小樹也進入了夢鄉,小鳥也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黃山路,她們都在期待著新的一天。
看著黃山路的變化,我明白了一個事實:社會在發展,祖國在強大。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之才,我堅信祖國的明天一切會更美好!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二
遇見你時,山很高,天很藍,風中夾雜著些青草的味道,在空氣中充斥著。我帶著小時候聽父親講述時的好奇,帶著對你的了解,一同前往,許是高興。
山,是群山,各有各名,卻是一家人,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已是盛夏,眼前的山色,是抹深邃的墨綠,仿佛要在純潔的天色中渲染開來。傳說中,黃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在此煉丹成仙,你便得“黃山”一名,桃花溪還有用來煉丹的丹井、藥臼。我順著遠處望見,那兒的山愣是只蓋一層黃土,樹也少,草也少;抬頭,山著實是高,直插云霄,望不到盡頭;俯視,只見云海繚繞,瞧不見底,幸有木欄圍繞,否則便是萬丈深淵。爬山的人,不僅是游客,還有些挑擔子的人,有壯青也有老者,戴一草帽,肩一扁擔,頭尾一袋。他們的背上已被汗水浸透,額頭上也布滿細密汗珠,是什么給了他們偌大的勇氣做這份工作?又是什么令他們的心如此堅持不懈?無人可解,無人可明。
石,是奇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中,奇形怪狀,惟妙惟肖。我向對面的那座山望去,一只猴子坐在山頂上,雖只有背影,但悲感滿滿,云海繚繞,此山獨聳,化身為人的猴精,為彌補那瞞天之欺,仍在尋找那女子,只為一抹淺笑自古以來,人妖之情數不勝數,愿石猴早日圓夢;雖是夏天,但夜晚依舊涼意綿綿,月未圓,灑下幾縷淡淡的銀光,那石狗像是活了,兩眼炯炯有神,對著月亮長嚎,它也同我一樣,思念孤身一人的嫦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石意這般依舊,毫無動搖,實在是奇或形似,或神似,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引來一片驚嘆。
晨,是美景,灼灼紅海,也只能在你這處細賞。月未落,天際還是淡淡的黑藍,我們就已早早地在此等待。露珠還掛在葉梢上,涼風吹來,不禁顫抖,但不能打消我對日出的向往。遠處的地平線還有一些粉色、紫色的朝霜,七點,天邊終于出了一點紅,太陽似初生的嬰兒般悄悄地探出頭來,這般紅,沒有“滿園紅”那般艷,也沒有“梅花”那般淡,有亮光從中混雜著,慢慢地,半邊的天已被染成了紅色,似紅艷的綢緞,似貴妃醉酒般掛在天上。東邊,似一幅畫,但這幅畫,轉眼即逝,來之不易,需耐心等待。
登山不應貪高聳,更應景于心、恒于心,遠道而來的人啊,不要著急,切勿走馬觀花,美景只在一瞬之間,大自然,是用來細賞、慢賞、共賞的。
黃山一峰一姿,一石一態,一景一畫,充滿了美景。歲月的磨礪和風雨的摧殘都沒讓巧奪天工的黃山別于五岳。“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蓮,菡萏金芙蓉”,我愿再同你相聚,相討人間俗事。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三
寒假到了,寒假出去旅游是一項必備的活動,這次寒假我們一家游玩了黃山。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積1200平方公里,有72座峰。黃山自古就是旅游勝地,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說,它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山的煙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而得名,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最高峰是蓮花峰,海拔1864米,當我和爸媽爬上那聳立天外的峰頂,俯瞰四周,頓感一覽眾山小的磅礴氣勢。而蓮花峰的兩邊都是萬丈深淵,看的我心慌慌的。
說起黃山的怪石,更是生動有趣,有“夢筆生花”、“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豬八戒吃西瓜”、“飛來石”等等,多的數不勝數,尤其是“松鼠跳天都”,只見那耕云峰上的“松鼠”縱身欲跳,惟妙惟肖。
黃山的奇松千姿百態,尤以玉屏樓前的迎客松最為著名,也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只見它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在這里游人如織,人們爭相在此拍照留念,我也急忙找好位置,在黃山留下美好的記憶。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四
我早就聽說黃山風景秀麗,景色迷人。終于有機會一見了。
做車到達黃山市后,我迫不及待地做好了準備,汽車進入了山區,我見到了心目中的大山,那十分高大雄偉,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轉過了一個山頭,眼前的景色突然變了,一座座險峻的山峰聳立在路旁,有的像穿上了綠紗的少女,有的像采花的青年,背簍子的老人……真是千姿百態呀!
最有名名的山就要算: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因為時間緊迫,不能一一游覽,所以就登上了光明頂,一上山頂,一股冷風氣撲面而來,真像是一個“大空調”呀!在這些奇松怪石中,首要的便是迎客松和松鼠跳天都了,迎客松被作為安徽的標志,姿態很奇特。一根主干上生出兩條枝干,都長的是那么茂盛,按慣例來說,要么就兩個都枯死,要么就一個活著,一個死亡。可兩個都是枝葉繁茂,真是奇怪!
站在迎客松的下面正好能看到松鼠跳天都,一只松鼠仿佛要一下子跳到天都峰上去,其實松鼠是由兩塊石頭組成的,不過是還蠻像的呢!真是活靈活現。當然了,奇松怪石不只這幾樣。其實還有好多呢!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五
黃山畫派的創始人石濤曾說過:“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的的確確,黃山是堪為人師、為友的。
盡管我初上黃山正趕上一臺颶風,黃山山上是風雨交加,云霧迷蒙,幾十米外難見物體,難辨方向。只聞風雨聲和游人的驚叫聲。
好在導游和當地人有經驗,讓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買上雨衣,背包和拐杖,才能上黃山。確實,黃山很神秘,很博大,很偉岸,很峻峭,但其氣候也是變幻莫測,非常具有欺騙性、隱蔽性。往往山下是陽光燦爛,而山上則是雨霧迷茫,亂云飛渡,風雨交加。黃山是若隱若現的精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當然,天氣晴好時,黃山肯定是實實在在,坦胸露懷的偉丈夫。難怪有那么多詩人、畫家、“發燒友”對黃山一見鐘情,癡癡愛戀,有的甚至終生與黃山為伴。比如漸江、石濤、黃賓虹、劉海粟等大師。那個大畫家劉海粟老先生93歲了還要十上黃山,他愛黃山、畫黃山、寫黃山,真正是如癡如醉,難分難舍。他留在光明頂的對聯:“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真個是意境深遠,氣勢非凡。
我的老鄉,詩仙李白五十四歲時往來于宣城,秋浦,南陵等地,曾游黃山。他有描寫黃山勝景的名句:“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還戀戀不舍地寫下:“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這是李白的遺憾更是黃山的遺憾。
徐霞客一生兩次游黃山。登天都峰、蓮花峰文殊院,飽覽綺麗風光。他曾作游黃山日記前后兩篇。有人問徐霞客:"游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徐氏回答:"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來,民間將此意演化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明代詩人余紹祉曾留下 “翠壑丹崖千丈畫,白云紅葉一溪詩”的名句。
當日吾與妻上黃山,從地質博物館處坐纜車上山。山上山下真可謂兩重天。風雨之中,我們只看到幾處奇石和勁松。那迎客松在大風大雨里掙扎,可能根本沒有心思迎客。倒是那些鄰近的奇峰怪石時隱時現,好像故意逗我們玩;遠處的根本不顯身影,驕傲地隱藏在大風大雨大霧中。我們感到十分無奈。導游和纜車工作人員說:你們來的不是時候,臺風季節,來黃山是近看路和樹,其余全是霧。好在我們不懼大風大雨,終于冒險經過鰲魚背,登上了光明頂。
掃興而歸。又坐纜車下山。我們在纜車站等了半個多小時,盼望雨過天晴,太陽從云縫里鉆出來,哪怕一小會兒,讓我們見識一下黃山的真面目,哪怕是半張臉也行。可他就是不肯,就是那么小家子氣,就是那么神秘莫測。我們只好自嘆運氣不佳,同時自己安慰自己,留下遺憾也好,有機會一定再來黃山。當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千萬要錯過臺風季節。
回到山下,我們不時回頭,偶見近處露處一座山峰,那只不過是黃山的一角,我們趕緊拍照。過了一會,黃山又不見了。他確確實實在呼喚朋友:再見!因此,我腦海里突然冒出幾句詩來:若隱若現是黃山,神秘莫測時改顏。如要求得真經歸,自然為師效前賢。
游黃山游黃山評語篇六
也許,有人向往古鎮,有人幻想五岳,而我,卻向往著那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人家都說,光靠文章是體會不到黃山之美的,可是我覺得,文章已經很美了,那么黃山是不是美得驚人呢?懷著這樣的疑惑,我走進了黃山。
剛進入黃山境內,便覺得十分涼爽,一陣微風拂過,令人心曠神怡,一種自然,令人灑脫的心情在我心里油然而生,接著,為了盡快進入黃山的絕佳之地,我們坐上了纜車。
在纜車上,黃山的全景盡收眼底,乍一看,樹木成林,猿鳥亂鳴,一條松間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遠方的山腰上,云霧繚繞,令人大飽眼福。
好不容易到了黃山的絕佳之處,我們走了幾十米,累極了,便坐在了一個石頭上,而爸爸媽媽,則靠著圍欄,在拍照。我坐在那,東張西望著,就在這時,一棵離我有十多米的松樹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只見這棵松樹拔地而起,它伸長了手臂,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它旁邊有許多巨石,石上刻著許多字,一問才知道這是黃山松樹的代表:迎客松,聽說,它已經有二三百年歷史了呢!
往上一看,一座精致高雅的亭樓出現在我眼前,上面寫著玉屏樓,我想:玉屏樓位于高頂端,清爽涼快,坐在上面看黃山,一定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吧!
正當我想著,爸媽叫我了,原來,我們要用雙腳去游黃山了,我高興極了,立刻爬起來跟他們走了。在路上,我領略了黃山怪石的奇特,看到黃山云霧的美麗,令我目不暇接!
也許,黃山真的很美,哪里美?風景美,怪石美,云霧美美得讓人驚嘆,美得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