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母親的隨筆篇一
也許只有當了母親才能夠理解母親節這個節日的意義!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理解母親,也深切知道當好媽媽的辛苦!有人說,母親是一本書,一本用心血作墨,用摯愛作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母親不但養育我們,還教化我們。母親節,我們拿什么回報母親?暢游書海,閱讀母親,品味母愛的偉大、堅韌與善良,為自己的人生把脈、充電,倒不失為一種有品位的理性選擇。
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也是母親。從來沒有一種文字能寫盡母愛,母愛是無痕的歲月,貫穿著我們生命的全部。有一本書選輯了林清玄、黎烈文、史鐵生等著名作家的65篇震撼人心的親情故事《感悟母愛》;它想告訴每一個讀者,如果書中的這份情感讓你感動,那么請你帶著感恩的心去回報你的辛勞一生的母親。如果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悲劇重演,我們將追悔一生。
苑全玲編選、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母親記》一書,包括“我是母親的女兒”、“我是孩子的母親”和“母與子”三部分,收錄了冰心、丁玲、林徽因、張潔、畢淑敏席慕蓉、程乃珊、舒婷等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其中石評梅的《母親》、丁玲的《我母親的生平》、冰心的《回憶母親》,有同學可能閱讀過。這些女作家筆下講述的關于母親和孩子的故事,散發出濃郁的情感,有苦澀而綿長的母愛,有瑣碎而凄婉的母愛,有幸福而深情的母愛。這些故事表現的不僅是一個關于母愛的話題,其中更有一個時代的縮影。社會的人情世態,各不相同的人生態度以及人生道路,都一一濃縮在書中。
還有一本王星凡所著的《母愛之光:一生要知道的50位偉大母親》;這些都非常值得細讀品味,建議大家認真讀讀,讀罷令人掩卷良久,感慨萬分。閱讀這些偉大的母親,我們會懂得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母愛的天堂,什么是博大的愛心,什么是兒女一生的財富……真的是,母親就像一本書,讀懂母親,就讀懂了人生。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最好的學習。從古至今,人們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增長智慧,提升品位,推動社會走向更高的文明。閱讀一本好書,能夠啟迪我們的智慧,開拓我們的視野,點燃我們為實現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位名人不熱愛讀書!我國古代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讀書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開國總理周恩來,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相比之下,我們的環境要優越得多。為了給我們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不僅為我們建立了讀書室、為班級建立了讀書角,還為我們舉行一系列讀書活動,演講、朗誦、講故事比賽,讓很多同學暢游書海,演繹精彩;手抄報、讀后感、主題征文讓同學們激揚文字,放飛風采。好書推介、閱讀沙龍讓我們分享閱讀,分享幸福。為我們提供展示讀書成果的舞臺。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認真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
同學們,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解釋自己成功的原因時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苯裉?,巨人的肩膀就擺在我們面前。他們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母親的隨筆篇二
母親節如期而至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母親節,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早上從家里去父親那邊,小區的電梯停電了,只好從九樓慢慢走下來。一個人走在窄窄的樓梯上,不由自主的吹起了《母親》的口哨,略帶絲絲聲的口哨聲在樓梯間盤旋,經由回聲自然的放大,婉轉而悠揚,我完全投入在曲調和歌詞之中,等到了一樓時,才發現自己淚流滿面。
是的,母親永遠不在了。
突然很想回老家,去母親的墳前看一看。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自從母親離開后,我總覺得母親就在墳墓里面,雖然只是一個骨灰盒,但母親就在那邊。能聽得見我說話。
我很想一個人,去母親旁邊,坐在墳邊,和母親說些話。我有很多的話,想對母親說。
前幾天去泗水青龍山,早上在山腳的山莊起來時,忽然有了想爬到山頂的沖動。一個人沿著石階路慢慢往上走,走了一小段,看見左側有一段開闊地,信步走進去,幾十米后是一個墓碑,墓碑上方是六十度以上的斜坡,雜草樹木叢生。幾乎想都沒想,我沿著斜坡的野路往上攀爬。走了一段,才發現這段路越來越陡峭,很不好走,且有滑落的危險。我需要仔細觀察,抓住上方的山石、小樹或雜草,每走一步都要想好下一步的路線,越走越難。扭頭向下回去已經不可能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一會到了一處滿是山棗樹的地帶,山棗樹上滿是棗針,一不小心,腿和胳膊都被棗針掛住了,手上也被扎了幾個。強忍著疼痛,把山棗樹慢慢移向一邊,用腳踏住,從荊棘遍地的棗叢中爬了出去。
心里很有幾分后悔,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明明有好路,非要走野路。不過沒有回頭路了,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只好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仔細選擇路線,慢慢往上爬。
如此又爬了十幾分鐘,終于看到石砌的臺階路了,我像翻墻一樣,努力攀上去,大口喘著氣。
接下來不走野路了,走石階。
手背上扎了不少棗針,一個個拔下來。走在寬大的石階上,感覺輕松而愜意。
青龍山不太高,一路小跑著,一會就到了一個小山頂。
回聲在山谷間盤旋激蕩,綿綿不絕。
母親,您聽到了嗎?
爬山,走野路,呼喊母親,所有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生活依然繼續,我和往常一樣,每天忙碌于工作中的大事小情,每天也讀讀書,聽聽英語,抽時間打打球,也和朋友經常聚一聚。生活中依然還有歡笑。
一個人靜下來時,我卻總是想起母親。手中時常拿著母親用過的頂針,輕輕摩挲,很有幾分溫潤,如同輕握著母親的手。
我還是忍不住想起母親最后的時日,想起我照顧不周之處,想起醫生的種種失誤,十分的懊悔和惋惜。我甚至寫了一封申述信,準備和醫生討個說法。那封信一直沒有發出去。
今天是母親節,我很想去母親的墳前,和母親說說話。我想知道母親的想法。
以前覺得上面的故事不可思議,現在我明白了,也理解了。
我也很想這樣做。
遠在天堂的母親,您過得還好嗎?
母親的隨筆篇三
剛剛無意間看到母親節的字樣,才發現明天就是母親節了,二十幾年來,好像還從來沒有特意去關注這么個節日,即使有也只是打個電話問候下平安。其實我知道,母親她可能更不曉得還有這么個節日了,一生都在默默的付出著,卻從來沒有奢望著自己能夠開開心心能過上這么個屬于自己的節日。母親,我偉大的母親。
記憶中,母親給我最深刻的無非是她那燦爛的笑容,雖然皺紋早已布滿額頭,但惟獨她的笑容卻依然美麗,我知道。不僅僅是笑容,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麗善良的女人。
很小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歡跟在母親后面到處走,去集市,去農田,去廚房,我喜歡跟在母親的身后,看她做事,看她忙碌的身影。 后來上學了,每天回到家,總是會第一時間叫上一句“媽我回來了”,這時母親的笑容一下子映入我的眼簾,不管有多累,她總會用這種特定的表情代替所有的語言。
初中的一次考試,因為發揮不理想,名次一落千丈,當班主任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讓家長去參加家長會時,我很猶豫,不知道這樣的成績怎樣面對一向充滿期待的父母。可我沒有選擇,母親最后還是去了。家長會上我一直低著頭,不敢正視母親的眼睛,我想母親的眼神一定充滿著傷心與失望。老師在念出我名字和名次的一剎那,我把頭埋得更低,更沉,仿佛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藐視自己,責罵自己。然而,當班主任老師讓母親站起來發言時,我驚呆了。母親的臉上掛著一竄竄笑容,慢條斯理的講述著,怎樣去面對一次小小的失敗,怎樣堅強的度過難關。母親的話語非常樸實,一語完畢,在場所有的父母,同學和老師都熱烈的鼓掌,那一刻我終于抬起頭,淚流滿面,這是怎樣的母愛,我有什么理由不抬起頭,重新證明自己呢。
我是欠母親的,準確說是我們家都欠母親的。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剛滿十歲,略顯懂事。那一年,父親在外地工作,姑姑遠嫁他鄉。臨終前,奶奶一直由母親照顧著。直到最后一刻,奶奶依然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女,不是不想,實在是當時的環境太差了。姑姑趕回來時已經是第三天,一見面就跟母親抱成一團。母親太不容易了。至今我依然記得奶奶靈柩下葬的那天,按習俗我跟哥哥跪在她后面,送喪的隊伍抬著奶奶的靈柩往山上艱難的走著,母親則帶著我和哥哥一直不停的磕頭,伴隨奶奶到達最后的地方。
母親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忙碌著,家里的農活,不管是重還是輕,她總是會不停的做,不停的忙。有時候實在累了就稍微歇一會兒。我知道母親很累,可她從來都不說累的話,只有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時,我才發現,此時她才會閉著眼睛打個小盹兒。
十九歲那年,我獨自來到北方的城市求學,惟獨牽掛的還是母親的身體。每次打電話回去總能聽見母親說家里一切都好不用牽掛的話??商煊胁粶y風云,那年的夏天,母親因為一次意外,干農活的時候不小心從高處摔了下來導致脊椎骨折,住進了醫院。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顯得更加艱難了。上有八十高齡需要照料的爺爺,父親則必須守在病床前照顧,大哥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去。也是那一年,我第一次自作主張,做了一個永遠也不會讓自己后悔的決定……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她依然強忍著疼痛,一臉笑顏!
打工的生涯真的很艱辛,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不容易。初出象牙塔,四面碰壁,心灰意冷。當接通電話的那一刻,我假裝在外面什么都好,可母親還是聽出了端倪,我一下子變得吞吐。母親很平靜的說,如果覺得累就回家休息下,沒有過不去的坎,家永遠都是最溫暖的地方?;丶叶虝盒菹⒘耸旌?,再次來到上海,我選擇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母親的叮囑永遠刻在了心里,沒有過不去的坎。
后來的很長時間,一直都在遭遇著艱難,可我知道不能放棄自己,只因為愛在心中,心中的母愛一直都是前進的導航燈,不管任何時候,如何艱難。
母親節,再次送上兒子最真摯的祝福:愿您安好!
母親的隨筆篇四
突然悟起,今天我不應該和同事們來慶祝自己的生日。而是應該去陪母親。
自己的生日推遲或提前一天都可以,但今天必須要回去陪母親。
突然領悟到這種事,我很高興,因為父母都健在,還有機會去感謝和報答他們,以前不曾想到這件事,而是只顧和同學、朋友同事們一起慶祝吃喝玩,而每次生日都是父母主動打來電話提醒自己:今天是你的生日,要吃好,注意身體,別喝太多的酒等等等等。而每次都是嫌母親有點羅嗦。以至于也失去了好多向父母感恩這樣的機會。
于是,今天我向所有來為我慶祝生日的朋友們說,從今年起,以后每年的生日我都將會與父母在一起,要陪父母一起來為自己慶祝生日。我想更多的是對父母那感恩的心。
父母漸漸老了,而自己也不能常常陪在身邊,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給予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能代替的,?;丶铱纯锤墙裉熳鰞号畟儜撊プ龅?,不要嫌棄父母羅嗦和麻煩,也許自己老了也會和他們一樣。一年之中沒有比自己的生日更應去感謝父母的日子了。
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在生日的那天去好好陪陪父母,好好感謝一下母親吧!
母親的隨筆篇五
那天去母親家,恰逢大好的晴日,陽光在天地之間織起一張明媚的網。陽臺上,不當季的衣物掛成樹林,洗衣機還在隆隆地轉。見我進來,母親招呼我說:“你來了正好,幫我把這些衣服扣子釘好,開線的地方縫好。到底是老了,眼睛連穿針都不行了。”母親坐在床沿上,旁邊散亂地堆了一堆衣物,一束陽光透過窗戶,打在她滿是褶子的臉上。
“我留著無非是做豆豉、腐乳、米酒用。你們一個個地嫌有味兒,我還留著干什么?”母親幽幽地答道。
我跟妹妹相繼畢業在城里工作,成了家,父親母親跟我們住到了一起,幫忙打點家務,照顧孩子。有些閑暇的母親唯一的嗜好就是做腌菜,做豆豉,做米酒,做腐乳,我們笑她忘不了“老本行”。城里,沒有想摘就能摘來的松針,也沒有大堆的干糠和可供折騰的地方,做起這些來,總有種種不便。母親有她的法子,她從外婆家帶回一堆干絲茅草,又購置了小型竹匾,而我們淘汰下來的舊衣物就成了她捂東西發酵的“糠”。
農村的家地方敞亮,即便有個什么味兒,風一吹,就淡了,散了。城里房子不大,又好關門閉戶,空氣流通不那么順暢,母親一做那些東西,屋里就有時濃時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記得還是在塔城居住的時候,有次先生回來探親,進屋沒好一會兒就滿屋子嗅滿屋子找,像奉命搜尋的狼狗。直至尋到母親他們臥室,才皺了一下眉頭,回了我們自己的房間。問他在尋什么,他憋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問屋里誰的腳那么臭,并且說臭味就是從母親他們臥室傳出來的。說得我一愣,也支楞著鼻子出去嗅,回來笑得直不起腰來——原來,母親在做豆豉,她把處理好的黃豆放在容器里,又放到紙箱里,周圍塞了好多我們淘汰的舊衣物,紙箱子又塞到了他們床下。豆子發酵后散發出奇怪的氣味,我們已經習慣了,沒想到被久不在屋里的先生當成了腳臭味兒。
沒敢跟母親講。后來吃豆豉炒臘肉時,看先生吃得那個香哦,忍不住開他玩笑,“不是嫌腳臭么?怎么吃得這樣香?”搞得他怪難為情的,傻笑著說:“聞起來不好聞,吃起來是香得很嘛!”這時,母親才知道我說的腳臭是怎么回事兒。
還有一次,那時母親已經跟著妹妹他們住了。我去給妹妹送東西,正撞上妹夫在屋子里翻騰。他一會兒在各個臥室轉悠,一會兒進儲藏間翻找,一會兒又拿根棍子去戳衛生間的頂板,一會兒又把廚房里的大小柜子門拉得嘎吱嘎吱響。
問他干嘛。他說屋里有股死老鼠味兒。我仔細嗅了嗅,確實有一股形容不出來的味兒。他一邊尋著,一邊跟我講上次也是聞到臭,最后在廚房頂棚上發現一只死老鼠。妹夫他們買的是二手房,房子有些陳舊了,若說屋里有老鼠,也是有可能的。
說得妹夫趕緊爬起來,搓著手站那兒訕訕地笑。母親說的也是實話,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家先生和妹夫這兩連襟,都好吃母親做的腐乳。妹夫經常性口腔潰瘍,而且一爛起來不僅范圍廣面積大,還經久不愈,按理說極不適宜吃腐乳之類的東西,他卻碰到腐乳就管不住自己的筷子。有時,他在家吃飯,母親干脆不拿腐乳,他都要自己打開冰箱翻出來。而我家先生,遠在千里之外,還時常念叨母親做的腐乳好吃,上次春節我去探親,母親惦記著這事,事先做了一大壇腐乳,讓我裝了一大盒飛去云南帶給先生。
……
“再說,老了,不是這疼就是那疼,不中用、也做不動了。”
原文也是一個女兒寫給母親的。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晰,是因為當時就覺得文中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作者寫給母親的話就是我想寫給母親的。母親一個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睜眼瞎”,讓她陡然離開日日耕作的土地,離開親切的村莊和鄉親,來到車水馬龍的陌生城市,她就是拼命跑,也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呀!
進了城的母親不知拿什么消遣時光。她本好唱歌、跳舞,可她總覺得跟城里老太太們說不到一起去,不好意思跟她們混一起。至于玩樂器、下棋、打麻將、上網啥的,她更是不會,也自知地不碰。我們那鋼筋水泥圍起來的家,于母親來說,無異于一座無形的牢房。她“身陷囹圄”,卻還得裝笑臉,拖著疲累的身體伺候著我們。她堅持做的那些有味兒的事,無疑是她孤獨心靈的慰藉和支撐,是聯系她與過往的紐帶和橋梁,也是她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在她堅持保留的那些味兒里,有早已融入她血脈的村莊、泥土、原野、山林的氣息,其實,也是我們這些從山里走出的孩子,潛意識里的不滅印記。
想到這兒,不免五味雜陳。我的母親,我的有味兒的母親!
窗外射進的陽光打在母親的身上,她坐在一團光暈里,默默地發散著她的味兒。我,聞到將來的自己。
母親的隨筆篇六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積攢的感情在忙碌中如草紙般胡亂放在案頭,今日借病閑在家,思緒很亂,總覺得時間一晃而過,感觸很深的還是外婆的離去,雖然過去很久了,但總覺得欠了點什么,就想到了這個題目。母親的母親,是因為我媽媽在外婆離開的時候,外婆說的最后一句話,這輩子我欠你的太多了,說完就閉上了眼睛,母親哭得很傷心,我在旁邊默默的看著,一晃間就會隔世而別,越想越覺得人生猶如徒步旅行,有些風景走過去永遠不會再來了!按照風俗,下葬那天是需要寫一個外婆的生平紀要的,我哆嗦的把一些記憶的片段拾掇起來,還是沒有湊夠,所以很是愧疚,總以為這段感觸會像酒一樣越藏越香,索性在忙碌中擱淺下來了。
不太熱的午后,一杯茶,屋外陽光很好,小區很恬靜,有鳥叫,不覺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記憶中外公給我的感覺很模糊,只是對外婆家的老房子記憶特別清楚,黃河邊上,屋前有一棵老杏樹和一棵老槐樹,夏天的時候知了叫的厲害,黃河的水聲也很大,有時候還有船工號子,所以每回去了都是習慣很久午睡才會睡得著,次數多了就很習慣了,外公是他們那代中少數看的懂文字的,所以每每他下地或者放羊回來就會翻著一本撕掉封面和封底的很厚的書,后來知道那是三國演義,因為舅舅們抽屜里收集了很多小人書,所以我也知道了有個叫關羽的人,但是外公每次都叫他關公,我很不解,但還是喜歡聽他講關公的故事,后來有薛仁貴,薛剛,秦瓊等等,兒時的記憶中感覺這些人很厲害很仗義,所以很喜歡在外婆家呆著,他們村的人總是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我就說明天,明天見了又問我還說明天回去。
因為小舅大不了我幾歲,還有一個同歲的表弟,河邊,山溝,樹上,到處留下我歡樂的腳步,那個時候真的很少去關注外婆,只是感覺中她沒有多少變化,盡管日子清貧她總會變著法子的做些好吃的東西,讓我吃!家里人多,所以每到晚上舅舅們勞動或者上學回來,特別的熱鬧,夏天更好玩,舅舅們特別喜歡去游泳,包括幾個表弟在內水性都特別好,可惜我沒有學,每回都是在邊上洗洗,頂多有時候他們把我放在救生輪胎圈上推著玩,河那邊是陜西,河灘上夏天是種西瓜和甜瓜的,每每表弟他們游過去偷摘了瓜往回游的時候,我總是焦急地咽著口水,夏秋漲大水的時候更好玩,會有柴禾和魚,烏龜,不知名的塑料盒子,瓶子,木瓜子,等順河而下,懂水性的人用自制的帶把子的簍子去撈,一大堆一大堆的堆起來,天一放晴就攤開了,我們就喜歡在里面翻找,就像在探尋寶藏,會有很多不知名的新奇玩樣出現,這個時候大人們只是顧及那些柴禾,外婆就是這樣,外公和舅舅們撈到這些堆成山的柴禾后,就下地干活去了,她就默默的攤開,曬,往回搬運,這個時候家里的水缸里面不止十條以上的魚,所以每頓都可以清蒸魚,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漸漸我也上學了,來外婆家的時間也很少了,總是在過完年開學時就想什么時候暑假能快點到,外婆也總會把老房子前那棵杏樹的杏子留到最高枝條上的都掉下來的時候,就接起來放著放小米的大缸里面,等著我,我也每年都能吃到香甜的杏子,日子就這樣在平淡中流失著,我也漸漸開始出外上學,初中、高中、大學,每到杏熟的季節總會想起外婆和外婆家門前的杏樹,期間外公因病6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記憶中有這件事,但不深刻,不知道為什么,只是記得外公和那些英雄人物很密切,他讓我喜歡上了讀書,讀那些沒有封面和封底的小人書,大厚書,看了就會去亂想,寫作文的時候亂用!現在想起來外婆真的很不容易,這些年來到小姨、小舅他們結婚成家,她操勞了不少,而我記憶中,她面相永遠是那樣慈祥,和藹,會抽那種沒有嘴的煙。
因為上學的原因每年最多見上兩次,過年和暑假回去,她還是很勤快的做好飯,問我們學校的事情,說要好好學習,和我媽媽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后來在我上完大學繼續讀書的.一個冬天,有一回打電話,我媽說外婆現在手腳不利索,有一陣子說話都不利索,診斷是腦中風的前期,放下電話,我默然了很久,一輩子受苦,終于可以輕松的享受晚年了,她卻得病了,還好慢慢用藥后,癥狀好了很多,就是明顯的感覺了老了很多,有一年暑假,她在我們家住了兩個多月,漸漸的感覺到人老心衰的樣子,總是叮囑要把她的壽衣,棺材等準備好,母親每次都生氣,說不要說了,要讓她記得吃藥,為此外婆也終于把抽了一輩子的煙也戒掉了。等到我小舅的孩子出生了,她的精神好了很多,感覺了卻了很多心事一樣,每天會去小舅家幾十次,早上很早就住著拐杖去看,這些都是母親說的。
因為家里孩子多,大姨小時候給了別人寄養大,小姨年齡小不董事,所以母親很早就在家里幫著持家,幾個舅舅的衣裳,鞋襪都是她很早就學著做的,所以沒有讀一天書,但母親是個很細心很手巧的人,很多都是一學就會,又能吃苦,熱心好客,任勞任怨,我也漸漸的感覺到為什么外婆和她總有那么多的話說不完。潛移默化中,我每次回家總是要賣點東西先去爺爺奶奶家看看,第二天就去外婆家看看,感覺這樣很踏實??上н@樣的日子我不知道以后怎么繼續,爺奶還建在,外婆走了,過完年后的想念會突然的很強烈,我還可以受的了,母親呢?外婆的離去猶如一把黃土揚在空中永遠的飄散了,那份慈祥與和藹時常要在夢中回顯,外婆下葬那天人很多,兒孫滿堂,圍著靈堂圈了很大一個圈子,七天的守孝,小姨、母親、舅舅們哭的很傷心,清貧一生,留下一世清譽,我一直在默默的回想著這一切,總是感覺的要珍惜什么,不要去留下什么遺憾,外婆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欠母親的太多,我慢慢明白了意思,母親做到了孝字的全部內涵,無怨無悔,而我感觸最深的也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對待長輩和老人好一點,好好工作好好爭取,爭取多經歷一些事情,不要留下遺憾,因為一些東西你只能經歷一次,錯過了會后悔一生!
老屋再也不會有外婆的身影了,屋前老杏樹的杏子也不會再有人給我留著,黃河邊的那些笑聲永遠留在了記憶里面,這一頁不得不翻過去了,我們并不是要活在記憶中,而是要學會珍惜現在,學會感恩,母親做的很好,外婆也做得很好,我也會的,我們大家都會的!
母親的隨筆篇七
花兒美在她的嬌艷,春風美在她的嫵媚,鳥兒美在她的歌喉而母親卻美在她的變化。
放假回家,母親破天荒地來接我。放學的鈴聲響起,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我背著書包沖出了教室。我在人群中搜索著母親的身影,黑色的職業裝,我發現了一個極像母親身影的人大聲叫:“媽我在這?!蹦莻€身影依舊沒有移動。在混亂的喧嘩聲中,我聽到有人似乎在叫我的名字?;仡^望去,那人卻是我的母親,母親著一身青花瓷的裙子,烏黑的頭發搭在兩肩,穿著一雙高跟鞋向我走近,我木訥的站在原地,母親的著裝似乎和她格格不入,但又結合得那么天衣無縫,多美??!
假期中,我在房間里寫作業,母親推門而入,端著一杯牛奶走到我的身旁,牛奶放到了桌子上,母親卻遲遲不走,“媽,你有什么事嗎?”我放下筆看著母親問道。“哦,等一會兒你陪我一起出去。給你放松放松。”我點頭答應了。
廣場上,一群人在跳廣場舞,在音樂的鼓動下,母親也開始扭了起來,我不可思議地看著母親的一舉一動,叫道“媽,你怎么也會跳??!”可能由于音樂聲音太大,母親并沒有聽到,也許她跳得太入迷了,我默默地站在旁邊看著母親跳舞,雖然跳得不美,但她笑得很開心,一陣風拂過,母親的秀發飄起,她依舊癡癡地跳著。
原來,母親的變化只是因為她多了幾個愛說愛笑的閨蜜,因為她們,我母親也變得活潑、開朗了。
現在,母親依舊是我的母親,但她也同時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她衣櫥里多了些鮮艷的衣服,相冊中又多了幾張她微笑的照片,生活和學習上也對我更加無微不至地關心。
世界上的美有千萬種,我唯獨最愛母親這一種。
母親的隨筆篇八
母親離開有九個年頭了。今天又是母親節,我又想起母親。
時間如一枝羽箭,九年恍如昨夕。
母親的一生都在同家鄉的那三畝旱地打交道。那是她衣食的來源,她全部的財產。母親就是土地,土地也是母親。
母親是個苦命的人。母親出生時,正值大饑荒。那時祖父害病,常咳出血。母親不到兩歲,祖父就撒手去了。母親是幺兒,本應受父母特別憐愛的??墒?,她沒有這個好福氣。母親不到七歲就扛起了十幾歲孩子才應擔當的任務。她每天割豬草、馬草,閑暇放牲口跑。薪沒有了,自個兒還得背上比她還高的竹篾筐上山去砍。祖母勞作累了,母親就負責生火做飯,飯后常為祖母揉腿捶背,陪祖母嘮嗑。母親就是這樣的人,她做著成年人才干的活兒。她比同齡人更早的成熟了。
母親十九歲遇到了父親。她希望可以遇上一個可以同她共度一生的男人。這是她童年最美麗的夢。母親相信緣分,也信愛。父親說:“我第一眼見到你母親時,就下定下半生不能沒有她了。”母親從沒有親口說過多么的在乎父親,可她也這么想。父親和母親是自由戀愛,他們不需要媒人牽線就走到了一起。他們搭起了一個幸福安穩的家。
一年后便有了大姐。父親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喜歡女兒,但絕不能沒有兒子。這是舊時代的遺風,以為男子總比女子好。男子可以一生孝敬父母,女子出嫁了,就是潑出去的水??墒?,父親的心愿卻久未實現。父親的脾氣開始古怪起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父親以酒度日。喝多了,就趁性找母親出氣,埋怨母親。母親有一個耐苦耐勞的好性子,她以為,沒有兒子,就是她的責任,是她的失職。無論父親何等大發雷霆,母親從不回拒一言。她只愿把所有的苦獨自咽下。
后來為了躲“抓生”,父親和母親“逃”到了云南。在那邊,父親時常頹喪,母親總不忘握緊他的手,希望他寬心,意思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年后,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從那時起,父親就像換了個人兒似地。為了更好的經營這個家,添補家里每月不小的開支,父親在工地干起了體力活。日子雖苦,卻是甜的??墒菦]過半年,上天卻給了母親一個天大的打擊。父親干活時,不慎從三層樓高的房子摔到了硬地上。父親活了下來,卻摔斷了腿。醫生說,父親不能做重活了。我不知道母親聽到父親受傷時是怎樣的傷心,我不知道父親安全活著母親又是怎樣的安慰。父親說自己躺在床上時,母親哭了幾天幾夜。
家中“壞事”接踵而至。沒有兩年,小弟匆匆降臨了。父親看到母親日夕勞作,辛苦至極,便淌著淚對母親說:“珍,把小仔送人吧,你太苦了?!蹦赣H則極力反對,罵父親狠心,哭著說:“若把我的小仔送了,我也不想活了?!备赣H拗不過,只是滿臉的淚。
往后的日子,母親擔起了全部的重擔。
父親在云南住不慣,母親就拖著我們回河泉了。老家并無多大改觀,依舊貧窶如洗。為了養家,母親除了種那三畝地外,從薛家租了四畝。價錢倒是公道,就是太遠了。離最近一處租地也足有三公里,且多半是榛莽叢生的山路。母親拼命的勞作,家境終于有了些改觀,舉家不必再為餓肚子焦頭爛額了。可是,無論怎么辛苦,各項支出非得掂斤播兩,細細掐算。
我不敢再提退學一事,只希望用優秀報答母親。從小學到初二,母親從沒有休息過一日。母親除了做大量的農活,還要照料幾十個牲畜。她完成了三個男人才能做完的活。母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十里同鄉沒有誰不佩服她。
過度的拼命的勞作奪走了母親的青春,蒼老了母親的容顏,斑白了母親的華發。
最后一年,母親一下子老了十歲。
零四年四月十七日,母親悄悄的走了。她離開了她最牽掛的丈夫,最摯愛的兒女。小弟說,母親離去時,滿臉是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币晃粋ゴ蟮哪赣H就這樣走了。我真痛恨自己,為甚么選擇讀書。母親病重時,還不時的囑咐我要努力讀書,踏實做人。叫我不要分心,家中一切安好。我就像一個機器,不會思考的機器。我不應該讀書的,我應該為母親分擔苦痛。我真痛恨自己,連母親最后一刻,我都不能趕到她身邊。若母親能見到我最后一面,該是多么的高興啊!她心里這么盼,卻緘默。人心是鐵做的嗎?若能換得母親還世,我寧愿放棄十幾年的學業。相比母愛,這只是微微毫末。我拿什么報答母親對我的哺育和教誨,我想不出。母親從沒有想過要對自己好一點,她只希望她的兒女幸福。
有那么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母親離去時,才只有四十七呀!或許,她心里太苦太累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吧。
母親的隨筆篇九
今天是“母親節”!
晚上給露露打電話的時候,她正在吃晚飯。
和往常一樣,我照例囑咐她不要搞感冒了,把書包里的學習用具整理好,晚上看會電視早點睡,爸爸媽媽不在家要聽奶奶的話。
其實我知道,即使我什么也不說,小小的她也會做得很好!因為她有個好奶奶,是她老人家把露露照顧教導得這么好,讓我們在外完全沒有了后顧之憂!
對于我的囑咐,女兒一如平常一一乖巧的應吮了。
我敢說,聽到女兒祝福的那一刻,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自豪的母親!
我的孩子用她的可愛、純潔、懂事還有她的勇敢給了她媽媽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她現在還不會理解這個禮物帶給了她媽媽不僅僅是所有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她給媽媽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幫助了媽媽又一次成長:對于親人,愛不光只是行動,還需要勇敢的說出來。
雖然我離女兒的這種境界還有一段距離,但我想對孩子說:“露露,從今天開始,媽媽和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勇敢,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