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第六病室》讀后感篇一
首先,契訶夫將對于“瘋子”德米特里和“有頭腦的”格羅莫夫的描繪巧妙地穿插起來,而且匠心獨運地安排了“瘋子”德米特里同“健康人”安德烈醫生之間的爭論,十分自然地給我造成一種印象:在當時的俄國,善于思考并敢于直言的人被認作是“瘋子”,而洞察罪惡的恰好是這些“瘋子”。文章以介紹第六病室中的“瘋子”為開頭,并且著重描繪了本文的另一名主人公——“瘋子”德米特里;隨后,便是本文的主體:醫生與“瘋子”的對話;最后,作者寫出了全文最悲哀的段落:安德烈醫生自己被關進了第六病室。
從安德烈醫生與“瘋子”德米特里的幾次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個所謂的“瘋子”,其實頭腦清醒。他與醫生之間的交流,總是富有哲理,有思想,令醫生也為他的話語表示嘆服。可就是這樣一個令醫生感到可以交談的聰明有趣的人,最后竟然使安德烈醫生也被關進第六病室。
在小說中,“瘋子”德米特里有這樣一個場景:
伊凡·德米特里眼睛發亮,站了起來,朝窗子方向伸出雙手,用激動的聲音繼續道:
“為了這些鐵窗我祝福你們!真理萬歲!我高興!”
就是這個看似演戲的動作,表達了德米特里向往自由的心情。他不認為自己有病,他認為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而醫生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就把他關進了第六病室。
主人公安德烈·葉菲梅奇·拉金正直、善良,但不懂得生活。他的遭遇烘托和強化了我的印象:只因為安德烈和德米特里交談過幾次,他竟然也被視為精神病人而被關進第六病室直到慘死在那里。
在小說的末尾,安德烈和德米特里進行了最后一次交談,在這次交談中,安德烈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們軟弱,親愛的……我就垂頭喪氣……意識消沉……我們軟弱,無用……我們軟弱,軟弱啊!”這句話以及安德烈的遭遇表明:一切鼓吹放棄斗爭的主張勢必遭到失敗。
《第六病室》讀后感篇二
契訶夫的在《第六病室》里引用了一句俄羅斯諺語——“誰也不能保險一輩子不討飯和不坐牢”。這話非常警醒人,就像我們中國人說的“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能保證明天的自己會是什么樣。也許一個災難就讓明天的我們衣食無著,只能沿街乞討;也許一個事件就會讓我們學梁山好漢“一時興起”而提刀殺人。在后一個問題上可能有些人走得更遠,比如我在馬原的書里就看到過他探討了一個我也想過的問題——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殺人?人生的魅力可能就在于此,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海水會沖來什么。
然而,當我讀完《第六病室》之后我的心里卻更加凄涼,我把那句俄羅斯諺語加以了改動,讓它變成了——“誰也不能保險一輩子不討飯、不坐牢,不進瘋人院”。
契訶夫的這篇小說從一開始就著重地去描寫了“第六病室”——這個精神病患者所居住的病室的種種情形,同時也描寫了住在這里的病人的情況,并且著重介紹了其中的一位,讓我們感覺此人就是小說的主角。契訶夫在寫這個人的時候似乎是順便提到了一位醫生——即第六病室所在的醫院的醫生,這個醫生并不真的關心病人的疾苦,也不認為醫學有用,他只是偶爾到醫院例行公事。他每天過著一絲不茍同時又渾渾噩噩的日子:整天讀書,到什么時間喝啤酒到什么時間吃飯都會嚴格地執行。他不關心任何人,他對醫院里的種種弊端在心里深惡痛絕但決不會表露在表面上。這個人就像是混日子的市儈,對社會無害但也沒什么好處,而對于他自己,可能我們既會同情也會鄙視他,同時還會為第六病室的病人遇到這樣一位醫生而更多了一份同情。
然而,契訶夫就是契訶夫,他的筆鋒一轉,就讓這個醫生同第六病室的一位病人聊起了天,而且醫生居然覺得病人的觀點非常有意思,進而迷上了這種聊天。他在病人對他的指責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問題,于是他開始了反思。他開始積極地探尋人生的意義,他不再迷戀讀書和啤酒。他開始轉變。
可是,更厲害的還在后邊,他的這種轉變,在別人的眼里卻變成了反常。人們開始認為這個喜歡和精神病人聊天的醫生的精神也不正常。于是,他的朋友們開始為他想辦法,給他治病,帶他出行。最后,他們親手把他送進第六病室……
真是不寒而栗!
如果契訶夫選的是一個激進的、瘋狂的、或是抑郁的人,最后把他送進第六病室,那么還好說。可是契訶夫所選中的這個人恰恰不是這樣的,他恰恰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得過且過的家伙。他沒有目標,沒有性格,沒有太多的想法,他的人生經歷也不復雜,也沒有受到過什么打擊,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最終還是走進了瘋人院。
同樣,如果送他進瘋人院的是他的敵人那也好說,可是把他送進去的偏偏就是他的朋友和下屬,這個朋友甚至導致他破了產。
有人把主角進瘋人院的下場歸咎于沙俄制度,也許契訶夫在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有過類似的出發點,然而我卻認為這個故事換一個社會背景也一樣可以出現。當一個人開始有自己的思想、這種思想又不為常人所接受的時候,那么他就是不正常的。所謂“世人皆醉我獨醒”,在世人的眼里就是瘋子,沒有什么可以說。
所以,當你的想法和社會的普遍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你就會比較危險。寫到這里忽然想起蘇聯文人的信條:“別想。想了別說。說了別寫。寫了,別怕……”
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