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一
從1934年始10年間,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戰士們不得不走上漫漫的長征路。在長征路途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烈士在長征中犧牲了。
《豐碑》也是其中一個感人的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老軍需處長在冰天雪地中凍死了,他只穿著薄薄的破舊的衣裳,飛雪覆蓋了的臉龐,但他還是那么安詳。
讀完《豐碑》這個故事,我的眼眶濕潤了。老軍需處長薄薄的單衣緊貼著他的身軀,顯得是那么瘦小,是那么虛弱,他難道不能吃得飽,穿得暖嗎?并不是,他把自己的大棉衣給了戰士們,把自己吃的糧食給了戰士們,老軍需處長用自己一個的生命,換得了幾個戰士能走出雪山的希望,這是多么強烈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啊!老軍需處長,處處為他人著想,舍己為公,先人后己,為了能讓戰士有生還的希望,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老軍需處長就像一個晶瑩的豐碑,說他屹立在雪山上,還不如說他永遠屹立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贊揚過他們,為了讓戰士生還光榮殉職。
老軍需處長讓我聯想到了另一位戰士——趙一曼。趙一曼是東北軍政委委員中的一員。在一次戰役中一個小偵察兵找到了一個粗瓷大碗給趙一曼烈士乘了一碗高粱米飯,趙一曼烈士知道這碗飯是從病號那里乘來的,把乘來的米飯,偷偷背著偵察員把高粱白米飯換成了野菜粥,這是多么的感人,讓我十分敬佩!
看完《豐碑》我熱血沸騰,讓我們把長征精神永遠銘記吧!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二
紅軍在大雪地里艱難的前進,一位穿著單薄衣服的老兵冰凍死了。將軍正要訓斥軍需處長時,有人悄悄的告訴他,“這就是軍需處長”這時,將軍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舉起右手,向這位和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讀完這篇文章,我被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質震撼了。在那么寒冷的情況下,竟然不第一個想到自己,而是想到了那些比自己年輕的戰士們。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邱少云同志,他自己被火燒卻一聲也不吭,他只是為了戰斗的勝利,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這些為國家奉獻出生命的生命的人,我跟他們沒法比。他們為國家奉獻生命,而我們什么也沒有為國家做奉獻,還在抱怨,這不行那不行,我們應該改掉這些壞毛病。并向那些為祖國做奉獻的人致敬,向他們學習。
向那些為祖國做奉獻的人致敬,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學了課文《豐碑》,這篇課文記敘了紅軍隊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為了不讓其他戰士被凍死,將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只穿著一件又單薄又破舊的衣服被活活凍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跡,《豐碑》讀后感300字。
每當讀到軍需處長被活活凍死時,我便語塞了,說不出話來。我被軍需處長克己奉公,舍己為人的行為所震懾,為軍需處長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讓我感到無比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死換來別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其他的靈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戰士們,讓戰士們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來。
像軍需處長這樣的人還有千千萬萬個,而正是因為有這千千萬萬個舍身的人,才會取得勝利,才會有美好的今天,才會有今天繁榮昌盛的祖國!
軍需處長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會萬古長青!同時,也教育了我們努力學習,將來為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獻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祖國萬歲!敬禮!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四
“生得偉大,死得光榮”,革命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鑄造了一座座驚天動地的不朽豐碑!前不久,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革命英雄的故事》。
這本書記載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涌現出的一個個英雄人物,像“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身經百戰敵寒膽”的張云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等……這些英雄人物是我國千百萬先驅英杰的代表,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忍受嚴刑酷打、冒著槍林彈雨、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千百萬勞苦大眾的幸福生活。
一個個革命英雄,一座座不朽豐碑,也激勵著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記得去年冬天,天氣特別冷,老師組織我們參加常州市“好娃娃杯”少兒書法、繪畫、作文、剪紙大賽,我報名參加了硬筆書法比賽。幾乎每晚都要練習書法,手指冷得發痛,我真想放棄了。這時,媽媽鼓勵我:“孩子,革命英雄為了勝利,克服了那么多的艱難險阻,你怎么能在寒冷面前退縮呢?”想起革命英雄,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堅持就是勝利,在這次比賽中,我榮獲了三等獎。后來我又參加全國第十屆“千禧龍杯”青少年書畫大賽,我的參賽作品《游子吟》獲得了銀獎。
我更忘不了學習小提琴的艱辛。不管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我都得堅持去少年宮練習。學小提琴是件枯燥又困難的事情,指位、換把、揉弦、顫音,這些技巧常常令我手忙眼亂。有幾次,我按弦的左手指都發紅起泡了,學琴的小伙伴也一個個知難而退了,但當我想起英雄的故事,便繼續認真地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能和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同臺演奏,還參加常州大劇院公演等各種活動。
在成長的道路上,革命英雄的故事將陪伴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跨過一道又一道坎,去擁抱美好的明天。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五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
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
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
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
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于他們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這就是三毛最值得敬佩的精神。
豐碑讀后感豐碑讀后感篇六
語文課本的最后,有選學課文。閑來無事,我總會像讀故事一樣偷偷去讀。
有一個紅軍過雪山的故事——《豐碑》。文中的軍需處長,把所有的棉襖發了,自己穿著單薄,活活凍死。
每次讀到這兒,我都忍不住落淚,被這個軍需處長的舉動感動了。
再一次走進那個感人的故事:
每當讀到此處,我的眼睛也會變得濕潤,落下晶瑩的淚水。
這不符合常理啊,一個人的第一目標是要活著,而他卻把能活著的希望,都送給了別人。部隊供給困難,棉襖肯定不夠,不能分發給所有人,也不能漏了自己吧!
他們都是戰友。這友誼,不是一般的友誼,是在戰爭這個大火爐里磨煉出來的,如同金子般珍貴的友誼。他希望自己的倒下,能換來其他年輕生命的燦爛!
人,正是有了這種品格,他才不是野獸,他是一個人!
那個永恒的身影,留在人們記憶深處。
讀著,讀著,眼淚,又止不住地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