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活著余華讀后感200字 活著余華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里的有慶、鳳霞,一個為校長獻血而死,一個因大出血而死。這一切,似乎來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經意間,死神舉起了自己的彎鐮,將人們帶走。然后是親人的悲傷與慟哭,吶喊與抱怨,世事無常,這樣的一幕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但為什么有時候又有什么不一樣呢?春生想活時,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穿梭于炮火,命懸于一線,可他活了下來;他想死時,只是將自己的脖子掛在那個繩套上就結束了自己苦難的一生。這印證了福貴所說的“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貴自己呢?輸光家產、解放戰爭、人民公社、--------一路走過來,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誰少,更何況還有雙親與妻兒都相繼去世的心之創傷,雖然最后只剩他一個,可他畢竟是活了下來。為什么?因為他想活,所以從打仗到回家,從貧困到饑荒,他幾乎是嘗遍了人間的苦難,但他活著。他因為想活著,所以活著。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卻能死,所以說,應該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結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條件下,但若無天災人禍,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說,我們要活著,就必須想要活著。一個健康的人若是整天為活下去沒什么價值尋找論據的話,他大概不會比一個癌癥晚期但勇于與病魔斗爭的樂觀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遠比病軀更加可怕。
我們要活著啊,活著可以與最親愛的人交談,可以見到最美的朝陽,可以聽見這個世界上最悅耳的聲音啊。
或許,這世上的天災人禍有一天會降臨到頭上,但人可以被苦難消滅,卻不可以被苦難打敗。活著就有出路,活著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暫時遮住的那些光芒。
要活著,想活著。
活著余華讀后感200字 活著余華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死,很容易,難的是--活下去多年以后重讀余華的《活著》,仍是百感交集。多年以前感嘆福貴悲慘而痛苦的一生,而今天更多的是思考他活著的不易。都說生存很簡單,而生活卻艱難異常,因為我們對生活有著太多希冀和追求,不甘平庸而墮落。我們人就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千姿百態的活著,像荒漠綠洲,雖艱難求生卻給人帶來希望;像是藤蔓,攀附于參天大樹平凡而搖曳生姿;有的像帶刺的玫瑰,花朵嬌艷也絕不容褻瀆,有的則是胡楊,孤立于大漠卻將種子撒向四方。
尼克·武伊契奇,天生無腿無手,被稱為“沒有四肢的生命”卻以頑強的意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氣,創造出勵志演說家的傳奇一生。他和福貴都是被命運無情碾壓過,最終懂得時間的慈悲。他們走出了痛苦的迷霧,撥開了生活的本質,活著于他們而言,并不是福克納《喧鬧與騷動》的結尾所說的那樣“在苦熬”,苦難在他們身上已消失于無形,內心填滿道禪思想中面對生活時的超然和寧靜。
跟福貴相比,現如今的我們是何其幸福,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有班上,社會和平而穩定,生活富足有奔頭。跟尼克相論,我們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可恣意奔跑,可盡情擁抱,然而很多人卻像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會因父母的爭吵而跳樓,或因戀愛分手而投河,更有甚者因醫生一句“喊家屬過來”而選擇輕生。為什么福貴經歷了父母、兒女、女婿、孫子相繼離世的大悲大痛之后不是選擇一死了之?而那卑微如塵的“誤解之傷”或者“自尊之傷”就能要了我們年輕而鮮活的生命?是我們沒有認識并接受生命的責任。
活著,不只是在為自己活著,想想雙親日漸佝僂的脊梁和爬滿雙鬢的白發,我愿終有一天,他們不再彎著腰忙碌,也會看見星空中明亮的月光;活著,不只是為自己活著,看看那一雙兒女,天真無邪笑容燦爛,你難道不愿一路陪伴他們走過快樂美好的童年,奔向成熟豁達的成年?
赫塞說“有勇氣承擔命運,這才是英雄好漢。”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學著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因水的清淡而厭倦飲水,也不為生活的平淡而摒棄生活。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著,不能平淡的活著,而要精彩的活下去。
福貴牽著黃牛在燦爛的殘陽里,漸漸遠去……
愿你我都能做命運的好漢,勇挑生命的責任,收獲時光的平和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