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瀏陽煙花篇一
;內容摘要:古箏進入小學音樂課堂,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促進古箏音樂藝術的水平,學生提升民族意識,促進民族音樂的持續發展和傳承發展古箏藝術。在教學中,學生對于古箏樂曲的鑒賞興趣不大、理解不深刻等問題,本文以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研究,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引領學生感受古箏音樂,領略古箏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關鍵詞:瀏陽河 古箏 小學音樂
一.前言
古箏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之一,讓古箏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發揚古箏音樂藝術的同時還可以弘揚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音樂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學習古箏音樂知識,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增強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
筆者是工作在小學一線的音樂教師,自身的專長就是民族樂器,所以在教學中十分重視推廣和弘揚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可選擇的古箏曲有《瀏陽河》和《漁舟唱晚》兩首,由于所教授的年級是小學中低段的小學生?;诖?,筆者在教學中選擇古箏獨奏曲《瀏陽河》進行教學設計。
二.《瀏陽河》簡介
《瀏陽河》是一首旋律流暢、優美動聽的古箏獨奏曲,由著名古箏演奏家張燕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主題旋律在樂曲中共出現了4次,第一次由右手彈奏主旋律,表現了優美、平靜的旋律;第二次旋律運用了加花的手法,速度變快,旋律變得歡快、活潑起來;第三運用琶音的演奏技法,展現了自由流暢的流水。第四次是第一次的變化再現。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主要在于區分四段主題旋律的不同之處,基本了解樂曲的結構。
三.《瀏陽河》教學設計
古箏獨奏曲《瀏陽河》是三年級上冊的一首欣賞曲目,在欣賞過程中一般包括導入、新授、拓展和結語四個環節,將四個環節分為四個板塊進行教學設計。
【板塊一】導入
第一段即主題音樂段,運用了原歌曲的基本旋律,優美動聽。運用了吟弦、揉弦、上滑音和下滑音等演奏技巧,表現出了水波蕩漾的感覺。在導入部分,通過導入語導入后教師彈奏主題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樂曲進行初步感受。
(一)聆聽古箏音色
1.教師古箏彈奏《瀏陽河》主旋律1
師:這段好聽旋律,老師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
生:古箏
2.語音介紹古箏
生:流水潺潺、碧波蕩漾
(二)認識古箏構造
結合樂器實物來介紹古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欣賞《瀏陽河》時,我將古箏搬到了音樂教室進行講解示范,老師再次演奏《瀏陽河》主旋律1時,請同學們在來聆聽的同時模仿古箏演奏的動作,和老師一起演奏這段優美的旋律。
音樂是聽覺藝術,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完整聽完一首樂曲。所以在欣賞中,分樂段聆聽,細細品味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在聆聽的同時運用ppt創設情境,拉近樂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三)感知音樂要素
教師再次古箏彈奏瀏陽河主旋律1,學生隨教師的演奏模仿古箏彈奏的動作,感受旋律的基本音樂要素。
師:這段旋律的速度是怎樣的呢?
生:中速
師:這段旋律聽起來讓你心情怎樣?
生:開心、流暢、平靜
師:你覺得這段旋律在模仿什么樣的情景呢?
生:流水潺潺、碧波蕩漾
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聆聽后表述出樂曲的速度、情緒、表現的內容等音樂要素。
【板塊二】新授
在這個板塊,讓學生正式進入本節課的欣賞教學之中。首先,聆聽主旋律1的同時用旋律線展示樂段結構,通過哼唱熟記旋律。熟記主旋律1后,完整聆聽樂曲以保證音樂欣賞的完整性,初步了解樂曲結構。而后,再次分段對比聆聽,并律動區分每個樂段的音樂特點,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在此之后,再次完整聆聽(聆聽的同時律動表現每段旋律),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樂曲的結構,更熟悉樂曲的旋律,也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
(一)初聽《瀏陽河》主旋律1(ppt展示波浪流動旋律線)
師:一共有幾條波浪出現?
生:五條
師:哪兩條波浪是平穩的、較小的?
生:第1條和第2條(用lu模唱1、2條波浪)
學生聆聽老師用lu模唱一遍,然后和老師一起用lu來模唱,唱的同時用手臂律動來感受波浪的進行。
師:哪條波浪起伏最大?
生:第5條(用lu模唱5條波浪)
師:剩下的波浪中,那一條更讓你感覺更悠長?
生:第3條(用lu模唱3條波浪)
師:還剩哪條波浪我們沒有哼唱?
生:第4條(用lu模唱4條波浪)
5.清唱,用lu哼唱完整感受波浪旋律線
6.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完整律動并用lu哼唱感受波浪旋律線(清唱)。
7.跟鋼琴完整唱。
請同學們再次聆聽,和老師一起隨音樂用lu輕聲哼唱,哼唱的同時加入手臂律動來模仿和感受波浪的起伏流動。
(二)完整聆聽《瀏陽河》
師:我們聆聽過得旋律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生:4次
師:每次出現都是一樣的嗎?那兩次出現的旋律幾乎是一樣的呢?
生:不一樣,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在聆聽了《瀏陽河》主旋律1之后,分句進行哼唱后完整律動哼唱感受主旋律1。在學生熟練掌握主旋律1后完整聆聽樂曲,由于之前對于主旋律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比較簡單的聽出主旋律出現了4次,第四次出現變化重復了主旋律1。在接下來的聆聽中,繼續對比聆聽,分析其他三段主旋律的不同。
(三)分段聆聽《瀏陽河》主旋律2、主旋律3和主旋律4
1.聆聽主旋律2
生:速度上變快了,情緒更歡快了。
生:a
師:你能聽出旋律中的音有變化嗎?音變多了還是便少了?
生:變多了
2.介紹加花
師:加花后的旋律音變多了,情緒也變得?
生:歡快、活潑了。
師:對于加花我們初步感受一下就可以了。正是運用了古箏加花的演奏手法,音樂變得更豐富,更歡快、活潑了。
3.律動表現
引導學生用絲帶表現這段旋律進行的感覺,并選出合適的表現形式,請同學們再次聆聽主旋律2,聆聽的時候將絲帶對折,握住絲帶中間的地方,隨音樂畫圈表現波浪,感受旋律的歡快活潑。
主旋律3和主旋律4的教學設計參照主旋律2,通過聆聽對比感受主旋律的變化,將古箏的演奏技法加花、琶音等技法穿插于教學之中,便于學生理解。主旋律2和主旋律3用絲帶表現旋律線,加深學生對于古箏曲《瀏陽河》主旋律的印象,區分四段主旋律的不同之處。
2.完整聆聽表現《瀏陽河》
再次完整聆聽古箏獨奏曲《瀏陽河》,聆聽的同時用手臂律動表現主旋律1和主旋律4,用絲帶對折畫圈表現主旋律2,將絲帶跟音樂高低進行甩動表現主旋律3,再次完整感受樂曲。
【板塊三】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介紹了《瀏陽河》在流行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版本,有古箏獨奏版本的,有民樂合奏版本的,還有與流行音樂結合版本的,并請學生聆聽欣賞了歌曲《瀏陽河》。
【板塊四】總結
這個環結就是總結,以結束語的方式總結今天的課堂情況,回顧通過對《瀏陽河》的學習,認識了古箏,初步感受了古箏的音色、演奏技法。并提出對學生的期望,希望同學們記住這首美妙的古箏獨奏曲《瀏陽河》。今后,我們還將會學習更多好聽的古箏曲。
四.結語
在古箏獨奏曲《瀏陽河》的教學設計中,抓住主旋律的音樂特點,從初步感受到完整聆聽,再從分段對比聆聽到最后的聆聽表現全曲。。運用模唱、對比欣賞、律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由淺入深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情感上認同這首古箏樂曲,也體現了音樂學科的特點。以具體教學片段為例,進行教學設計,讓古箏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普及古箏知識,提高學生對古箏音樂的興趣,推動古箏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2]朱玨,淺談民族器樂鑒賞教學—以古箏曲《漁舟唱晚》為例,生活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區五常中心小學)
相關熱詞搜索:;瀏陽煙花篇二
序:長沙荷花路盡頭是瀏陽河,堤上往花橋港拐角有一坪,取名叫“伊呀臺”。
咿呀 瀏陽河
你源遠流長
象一條青龍長眠
在荷晏東路的盡頭
一條龍與一條河
做一個相同的夢
彎了九道灣
沉睡了九百年
層層波浪就如片片龍鱗
龍鱗上刻著數不清的風情雨情
一條路與一座新城
如兩道不同的風景
昨夜遍地蔥蘢
情欲與荒頹相溶
今日遍布區區樓林
幸福與美滿醉了笑容
一個荒涼的村落
一片熱鬧的社區
陪伴著母親的河
度過甜蜜的光蔭
咿呀 瀏陽河
你還是那么年輕
不要睡得那么沉
而今我要把你的夢叫醒
瀏陽煙花篇三
我家就住在瀏陽河邊,那里風景如詩如畫,美麗極了!雖然河邊住了很多人,但車來來往往不是很多,所以交通很暢通,一點都不堵車。
瀏陽河在早晨的時候有一點點霧,不過河面還是能清清楚楚的看到,這時候如果你沒有注意看的話,很有可能會有幾只小船在一瞬間駛過,但是如果你幸運的話就可以見到運沙子的大船,有的船上裝著滿滿的沙子、有的船上空空如也。如果大船來了的話,那河面上一定會波浪起伏,而且還會發出巨大的聲音,真像一只野獸在朝我們吼叫。
中午的時候,太陽高照,照得我們眼睛都睜不開,河邊沒有什么人走動,這時就會有許多的小魚悄悄地游出水面,吃著河岸邊垂下的野草,還有些魚會頑皮的跳出水面呢!
晚上是瀏陽河最美的時候,河面上橫跨的大橋上車來車往,大大小小的車燈一閃而過,河邊的路旁霓虹燈五彩繽紛,河灘上也是燈光閃耀,裝著彩燈的單車也是來來往往閃閃發光。那時候會有很多的孩子在河堤上滑草,老人在河岸上散步……而且還可以聽到路邊的小攤販放著優美的歌曲,熱鬧極了、美妙極了!
瀏陽河真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