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將方法呈于案前,即為“方案”。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主題篇一
今年,中秋節和教師節兩個節日正好緊挨,學校針對中秋節放假的假日時間,讓學生通過實踐性的作業來了解教師節和中秋節,引導學生回憶師恩、贊美恩師、祝福老師等形式的感恩作業,讓我校學生學會感恩老師、尊敬師長。通過中秋節“做花燈”和“對月寫詩句”的.作業布置,指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感受傳統節日文化。
(一)歡慶中秋節活動
1、學生通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利用中秋節假日通過自己的動手能力,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花燈,花燈大小不限,以美觀大方為主。
2、搜集與中秋節、月亮、團圓的詩、詞、句子。并記錄下來。(可以從報紙、書刊上剪貼資料。) 各班級張帖到教室后面
(二)慶祝教師節活動
1、結合中秋節,每位學生手工制作一個花燈,中秋過后在花燈上寫上對老師的祝福或新學期你對學習的一個愿望。(如花燈上不能寫,請以花燈穗的形式把祝福卡片或愿望懸掛在花燈的下方)
每班選出6盞花燈拿到新教學樓一樓進行懸掛,其他花燈在班級里或班級門窗上懸掛。
(1)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每個學生可以把自己對老師的祝福或新學期奮斗的目標和愿望寫在貼貼紙上,張貼到各年級的區域。
(2)周一時提醒學生做好祝福語收集或許好目標和愿望,周二早讀下發下好貼貼紙,鼓勵學生張帖出自己的祝福和愿望。
(3)教師節當天早上由學生在黑板寫上一句對老師誠摯的祝福語;
(4)布置感恩作業,表達感恩之情。
回憶老師關心你的感人故事,把它寫出來。讓我們在回憶中感受師恩。(每班9月18日前上交一份優秀作文或日記和復印件到少先隊處 一年級除外)
1、請各學生做好宣傳和發動,讓學生重視節日文化。
2、假期前,下發假期作業,組織學生認真進行探究和感恩活動。
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主題篇二
當然還有月餅。其實要做這個方案很簡單的,不要太新穎,只要有點傳統過節的氣氛就ok了。
現在其實每個ktv都有什么買一箱送幾瓶,買二送一什么的。其實現在的人都不缺那點錢,在說,中秋去ktv過節的世上男女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只要你有一些好玩的節目,比送什么都強,適當的時候在大家開心完了,發點代金券,為期幾天用完,還能提高中秋10來天的生意,這不是一舉兩得?
過節都有人會去,所以不用擔心沒人。
中秋活動搞代金券最好。發放代金券,只能下一次來的時候使用,不能馬上使用。
這樣的話別人有這里的代金券,估計下次要去玩首選也是這里啦。
規定消費多少多少以上,可以參加抽獎,獎品不要另外去買什么東西了
就把獎品設置為酒吧里本事有的小吃或者酒水。
最好獎品就是50.100.150消費卷啊,只能當天使用的.
要是留到下次,那下次不就是可以白吃了-。-...
另外果盤是要送的喔`
這樣對自己有好處,大家也玩的開心啦。
當然,除了迎合中秋節日氣氛,平日里的促銷措施也是可以拿來用的,比如:
網友閑的支招:
ktv促銷就是為了能賺錢了挖簡單。我就是在ktv里做的。推出優惠活動。例如:買洋酒2瓶送一瓶(軟飲不包括,這樣就賺軟飲的錢了),每個月推出一些優惠的項目比如下午唱歌打7折拉什么的!反正下午也沒什么生意~~~~
還是老樣子,送點果盤、酒水之類的,包廂打折之類的
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主題篇三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農歷八月十五)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豐收節。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美,月色最皎潔,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做成圓形的,象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在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繪畫和手感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與同伴、老師、家長一起慶祝中秋,分享月餅,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分享、祥和團結的歡樂。
20xx年9月28日
40組各班所開展的相關活動:
401班 語言:《圓圓的月餅》
402班 美術:《裝飾月餅盒》
403班 社會:《快快樂樂過中秋》
404班 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405班 美術:《畫月餅》
406班 綜合:《快樂的中秋節》
407班 手工:《做月餅》
1、 請各班參照以上的相關活動為幼兒開展有意義、有收獲的中秋節活動。
2、請各班很據幼兒的發展最后以不同形式將教育軌跡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