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內蒙古游記內蒙古一游篇一
你去過草原嗎?我和媽媽在暑假里來到內蒙古大草原。
車還沒到目的地,熱情的牧民們就騎著馬來迎接我們。車停了,我們陸續下了車,牧民們為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敬上一杯下馬酒。
草原真大呀!碧綠的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遠遠望去,和藍天相接。
草原真美啊!滿眼的綠色有的深,有的淺;有的濃,有的淡。一個個明鏡一樣的泉,好像草原的大眼睛。還有我最喜歡的小花,五顏六色,星星點點,好像給草原穿上一件花衣服。
草原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烏云密布,這邊晴空萬里,那邊大雨傾盆。我們只好穿著雨衣去游玩。
草原人民真好客。他們用鮮美的手抓羊肉、香甜的奶茶招待我們,還為我們表演歌舞、摔交、賽馬。
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內蒙古大草原,牧民們動聽的歌聲永遠印在我心里。
內蒙古游記內蒙古一游篇二
當我放假的時候,我的父母會帶我出去旅游。我去過東北的長白山看雪,三亞看海,還有廣袤的新疆……我對祖國美麗的風景說不盡,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暑假期間的內蒙古。
我經常在電視上聽到關于內蒙古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陪你一起看草原》。那里的風景太美了!爸爸決定帶我們全家和一些好朋友去內蒙古看草原。我們從長沙飛到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飛行了兩個多小時,然后從呼和浩特轉到呼倫貝爾聯盟的首府海拉爾。在我們十天的旅行中,我們覺得內蒙古的草原真的很美!
當我們下飛機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我們的車在草原上奔馳了很長時間。除了綠色,它還是綠色的。第一個景點,我們去了額爾古納河濕地公園。額爾古納河是內蒙古最長的河流,也是蒙古人心中的母親河。當我到達公園時,我看到清澈的根河緩緩流過整個濕地公園。我們沿著公園的臺階一直走到山頂。我們經過那些全是白色、看起來像眼睛的樹。爸爸告訴我這是草原上最大的樹,叫做白樺樹。到達山頂和廣闊的草原是如此美麗。藍天、白云、清澈的河水、綠色的草原和五顏六色的鮮花,每個人都拿起手機拍著美麗的風景,仿佛要把美麗的風景留在這里。
我們去的第二個景點是參觀中俄邊境的一個村莊。為什么我們要參觀這個小村莊,因為它的位置是我們國家地圖的最東邊。通過導游的介紹,我們一個接一個地打開了手機上的地圖定位功能。哈哈哈。我們在中國地圖的最東端看到了一個紅點,標志著我們在慢慢移動,每個人都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到達山頂時,中俄邊境被一道長長的鐵絲網隔開。我們發現了標有漢字的石碑,并一張一張地拍了照片。我遠遠地看見駐扎在山腳下的士兵。有時,我們也看到俄羅斯士兵在邊境巡邏。對面俄羅斯人民的房子又矮又小,煙囪里飄著白煙。我們還租了馬,繞著邊境跑了一圈,在草原上騎馬。真的很棒!
當你到達內蒙古,當然,你必須體驗蒙古蒙古包。我們住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的一個白色低矮的蒙古包里,透過落地玻璃窗欣賞草原的美麗景色。當我們在外面的草地上玩的時候,天空突然變了。突然有雷電和大雨。暴風雨過后,風平浪靜,白云飄起,彩虹出現在地平線上,天空中架起了一座彩虹橋。有七種顏色,所以我們很快拿起我們的手機,記錄下了這個美妙的時刻。雨后空氣非常清新。我可以閉著眼睛自由奔跑。不管我怎么跑,只有一片綠色。看著它讓我覺得精神煥發,可以忘記我所有的煩惱。
內蒙古游記內蒙古一游篇三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里的“陰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還有就是“塞外邊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對南北朝這首名詩的想象和解析中,到達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從來之前做的功課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語,在漢語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紀,當地的王府與民宅常用青磚造房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稱。
于是,當飛機達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時候,我使勁從飛機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夠看到傳說中的青色。可是滿眼望去,我并沒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綠色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帶著疑問,我下了飛機。
剛下飛機,我就感覺到了內蒙古天空的晴朗。人們都說,內蒙古的天幾乎是萬里無云的,是真的嗎?我抬頭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藍,只飄浮著少少幾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藍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時地飄過幾只白色的小帆船。陽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讓人睜不開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氣也特別新鮮,盡情地深呼一口氣,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過,不知這是不是因為我一心想著大草原而產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我從課文中“看”到的內蒙古是一個翠色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邊城,人們都穿著襟飄帶舞的衣服,騎著駿馬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馳。可是眼前的這個呼和浩特卻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幾乎分辨不出它與我生活的廣州有什么差別:一樣寬敞大氣、車水馬龍的馬路、一樣整潔干凈的街道和河流、一樣高高矗立的大廈、一樣時尚前衛的市民、一樣的星巴克、上島咖啡等名店和餐館······我真的來到了內蒙古嗎?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據說現在在內蒙古,漢人已經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還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測哪個是蒙古人,哪個是漢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樂趣。
內蒙古游記內蒙古一游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吃蒙餐。
到了蒙餐店,爸爸先要了手把肉,然后爸爸教我們吃法:刀子刮的方向,應該向里,也就是刀刃沖著自己的方向,不能向外,這是吃蒙餐的規矩。
然后我問哪里的肉最好吃,爸爸說,貼骨肉最好吃。
蒙餐的早飯,少不了要喝奶茶,那種現熬制的,早上也要吃手把肉,泡在奶茶中很好吃!
就這樣,用了一個小時,吃蒙餐的時間吃蒙餐,我認為很值得,我愛吃蒙餐。
內蒙古游記內蒙古一游篇五
透過玻璃,我看到的是內蒙古的天空,一片真正的天空。原來天可以那么藍,可以距離我們那么近。以前,我還以為天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呢,真是可笑。
云,雪白雪白的,那么潔白,沒有一點污點,猶如少女般潔白;看起來蓬松松的,輕悠悠的,是棉花糖嗎?那么聽話,那么乖巧地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是乖巧的小綿羊嗎?不,不是,是白云,是內蒙古的天空的白云。
(二)草原上“騎”馬
汽車漸漸駛到了草原上,我們都下了車。咦,是什么東東這么刺眼?低下頭一看,草,綠嗬,這么閃,這么爍,這么耀眼……四處望去,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只有這么綠的草,才能養出這么壯、這么駿的馬嗬。
一想到馬,我們這些小屁孩就吵著;“我們要騎馬,我們要騎馬……”無奈之下,大人們答應了我們的無理要求。他們叫來馬夫,牽來了幾匹馬。都準備好之后,當問誰先坐時,有無人敢哼聲,大概都被馬的高大威武給下破了膽吧。我在心中暗暗鼓勵自己:有什么好怕的,再說又摔不死你,最多也只摔斷只胳膊或腿,我才不要做膽小鬼呢。哼,看我上!
我一個箭步沖出來,心仍存膽怯地說:“我先騎!”于是我開始選馬,我挑選了一匹英俊的白馬,因為我把自己想象成童話里的白雪公主。站在白馬身邊,我才有了距離感,我的身高只及馬的馬背,看著這么高的馬,心里才有了膽怯。不能再容我猶豫了,踏上馬鐙,坐在馬鞍子上。馬夫還囑咐我:把馬鐙踏直,這樣不至于從馬背上跌下來。
我還以為馬夫會給馬鞭我,讓我自己在草原上奔馳,沒想到的居然是他牽著馬拉我走。馬開始動了,我趕緊捉緊馬鞍子上的手柄。馬漸漸走遠了,不,應該說是馬夫走遠了。我怕自己會摔下來,就抓緊安全手柄,手掌都紅了,手心都出汗了。這時,馬又向回走了。還有3米,2米,1米……啊,終于到了,大概是被嚇傻了吧,以至于馬停了,我都不知道。嚇傻的我被他們抱下馬,真是想不出我在馬背是怎么過的。
原來,這就是我在草原上“騎”馬呀。
(三)蒙古包
在外面玩累了,總得找個地方歇歇吧。于是,我們找到了最好的休息地方——蒙古包。蒙古包形狀像個大鍋蓋,頂部有個透光處,里面鋪著紅地毯,躺在上面睡一覺,醒都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