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個人爭章心得體會篇一
立足本職崗位,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用實際行動帶動和感染身邊的群眾,為實現“振興,崛起”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勞動保障工作中,五大社會保險的任務最繁重、最復雜,面對繁重艱巨的擴面、征繳和管理任務,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更要增強機遇意識,堅定發展信心,把困難估計得再充分一些,把對策謀劃得再周全一些,把機遇把握得再到位一些,為加快全縣經濟崛起、提速趕超做出勞動保障部門應有的貢獻。
深入開展主題活動,堅持“四個突出”,即在計劃制定上突出為民原則、在工作措施上突出務實原則、在工作作風上突出高效原則、在目標要求上突出創新原則。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實行“一站式”服務,最大限度地服務客商、服務參保單位,服務基層群眾,不斷優化投資發展軟環境,爭做“全民創業的貼心人,依法行政的帶頭人,促進發展的有功人,廉潔奉公的清白人”。好環境才能帶來大發展,大發展才能促進大就業。抓軟環境就是抓發展、抓就業,這是我們勞動部門應盡的職責。我們勞動部門將責無旁貸地擔負起軟環境建設重任,深刻領會、堅決貫徹全縣整治軟環境大會精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恪盡職守,共建優良環境,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招商引資服務,為振興服務。
一是全力打造高效的服務環境。我們勞動部門將按照這次會議要求,以“環境建設年”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整頓機關作風,改善服務態度,加快工作節奏,全面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期辦理制、辦事公開制、過錯追究制,凡是涉及勞動部門的審批事項,保證在第一時限內辦結;凡是客商提出的有利于發展的要求,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變通辦;凡是人為原因氣走客商、擠走項目的,一次查實,立即下崗。二是全力打造規范的執法環境。牢固樹立執法就是服務的觀念,嚴格執行縣委、縣政府出臺的軟環境建設有關規定,特別是“八制五不準”和“十七條”規定,開展行政執法時,做到行動前先請示、審批后再實施,工作中按有利于經濟發展,及時化解矛盾的原則,能教育的不處罰、能從輕的不從嚴。三是全力打造優良的政策環境。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的有關政策,大力支持下崗職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對新辦企業吸納我縣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按有關政策規定,報請縣政府批準,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上的扶持;對審批辦證方面涉及的其他有關政策,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四是全力打造寬松的用工環境。充分發揮勞動部門的職能作用,全力做好勞動就業、農村勞動力輸出培訓等服務工作;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縣內新上工業項目需要,多層次培訓各類技術工種和有技能的勞動者,為實施“項目興縣、環境興縣、富民強縣”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積極推行“和諧勞動關系進園區、進社區、進企業”活動,為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用工環境,努力實現投資商、用工單位和職工三方滿意。實干不爭論,實踐作結論。我們勞動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將以唐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實為本、以干為先,從大事抓起、從難事做起、從急事干起,一事一事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推進、一件一件抓到位,努力為各類單位和職工提供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和優美環境,優化發展軟環境,積極推進全縣崛起。
五、要強化創新意識,以新辦法、新舉措破解難題,自我加壓,高抬定位,趕超目標
目標有壓力,工作才有動力;目標有高度,工作才有力度;目標振奮人心,才能在發展進程中凝聚人心。要找準位置,敢于和強的比、向高的攀、與快的賽。我們要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勞動保障各項指標。夯實工作措施,加強技能培訓,狠抓保險擴面。堅持以人為本,不斷開拓思路,積極探討新辦法,制定出臺新政策,為群眾著想,為企業著想,為客商著想,不斷充實和完善我縣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勞動關系,解決長期遺留的社會保險問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崛起做出應有的貢獻
個人爭章心得體會篇二
什么是擔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其位,謀其政。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敢擔當,更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是共產黨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罷休的精神品質。
說,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敢擔當、愿擔當、善擔當,是改進作風的重要方面。遇事躲閃、不想碰硬的想法,私字當頭、不愿負責的言行,把做官當事業的“官”念,折射的都是高高在上、不負責任的官僚d 主義,都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享樂主義。
有個寓言,說三只猴子疊羅漢翻高墻。一不小心倒了,亂作一團,互相責備。最上面的猴子說:“中間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間那只說:“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說:“我好像聽見老虎的聲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說辭,各有各的借口。現實中,如果都抱著“猴子疊羅漢”的態度,碰到難題畏畏縮縮,承擔責任互相扯皮,遭遇失敗彼此指責,那問題誰來管,工作誰來抓,責任誰來負?
擔當,沒有那么一股子勁,不行。
一些領導干部,不敢擔當。或是不能正視問題,找借口、尋托辭,擊鼓傳花,把現實問題拖成“歷史問題”;或是信奉“不干事就沒事”,“職能不對口”、“條件不具備”、“問題很復雜”等等,張口就來;或是搞“愛惜羽毛”那一套,當“開明紳士”,遇到矛盾繞著走,態度曖昧,“獨善其身”。
敢于擔當是一種膽識,需要有勇氣。面對任務勇挑大梁,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面對邪氣堅決斗爭。有勇氣,才能肩負起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才能應對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風險考驗。
一些領導干部,不愿擔當。一心為己,追求短期政績,搞豪華慶典、這展那會,剛修好的路拆了重鋪、剛建好的樓推掉再蓋,甚至建個空城,制造泡沫。
樂于擔當是一種胸懷,需要大氣。山西有個右玉縣,18任縣委書記,心底無私、久久為功,造林治沙,一任接著一任干,堅守、堅持,60多年的“綠色接力”,沙化治理率近90%。跳出了一己之私,才有這個胸懷,才有這個擔當的責任。領導干部就是要吃苦吃氣吃虧,敢想敢干敢為。歷史的評判、群眾的口碑,最終肯定的,一定是那些堅持信仰和遠大理想的人。有大氣,才能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還有一些領導干部,不會擔當。引導輿論,不假思索張口就放炮,不僅達不成共識,還擴大了分歧;面對群眾監督,不是加以重視,而是打壓批評甚至搞“跨省追捕”。這些人,擔是擔當了,但是胡擔當、亂作為,適得其反。
善于擔當是一種能力,需要有底氣。“打鐵還需自身硬”,肩膀硬、腰桿直,不僅要一身正氣,還要與時俱進,善于學習、才有新招。有底氣,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區、社會轉型期,更好地掌權執政。
改作風,必須講擔當,貴在有擔當。有勇氣、能大氣、增底氣,我們就一定能不辱使命,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