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安吉游戲活動總結篇一
;震撼安吉的幼兒園能夠把最真實自然的游戲材料、場地、規則,放手給孩子,讓孩子自主游戲,讓我們看到了久違了的我們曾經玩過的游戲,那些“真游戲”。
一、安吉游戲精神最可貴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對安吉游戲感到震撼,是因為他們把我們想給孩子而沒有給、不敢給孩子的東西,給了孩子,也就是“把游戲的權利給了孩子”,安吉游戲能夠結合幼兒天性,對孩子放手是最難能可貴的,也是我們當下最需要學習的。
二、游戲回歸自然最生動
安吉的硬件可能不是最好的,可是安吉幼兒園的游戲配備應該是最好的。最原始的沙水游戲、斷壁殘垣的迷宮、就地取材的竹木做成的搭建材料、鄉村氣息的水渠等等,讓我們感覺特別真實,有感到特別有質感,好像走進了“巴學園”。現在我們的孩子更喜歡完成品游戲、精美的假玩具。“安全”“健康”的借口,也讓孩子遠離了這些大自然最真實的“恩物”,不知道沙子原來也是硌腳的,輪胎也是可以用來玩的。如何讓孩子通過游戲,更加親近自然、了解社會也是我們通過游戲要解決的。
三、教師指導很重要
安吉的老師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他們的管住嘴、手、腳,適時介入游戲的指導,也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境界。也正因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孩子才能自主、深入地進行游戲,才能從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發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反觀我們,老師怕出危險,總是不停的說、囑咐,問題出現了,孩子還沒有進行探索,老師就迫不及待的拋出方法。這樣做的效果不一定好,老師累孩子還受拘束。也許當我們胸有成竹,真正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了解孩子的需求時我們就能真正的管住自己了。
四、結合實際最關鍵
安吉的游戲好是好,但并不一定是都適合我們的。所以這不是建個輪胎陣、擺幾個梯子就能實現的。我們要深刻領會安吉游戲的寶貴財富,包容的看待孩子的游戲,耐心的看孩子的游戲,結合自己幼兒園、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把游戲的權利逐步的還給孩子。相信孩子的快樂和發展能夠帶動家長,游戲的開展就會順利很多。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扎扎實實的實現。
安吉游戲”:緣何風靡歐美
2014-12-23 04:03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說
在安吉的游戲教育中,老師總是盡量地“讀懂”孩子。用安吉縣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程學琴的話來說,兒童在角色游戲中都是天生的編劇,“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游戲情節轉換和想象替代越多,說明孩子的能力越得到了鍛煉,老師沒看懂時千萬不要打擾他們的游戲。”
“看著孩子們做游戲的過程,老師自自然然地就會欣賞孩子,會看到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很多老師對我說,‘看到孩子們那么聰明那么能干,我們愛都來不及’。”程學琴介紹,在安吉游戲中,老師對孩子的觀察使得師生之間不再是一種無愛的教育,老師開始由衷地愛孩子,而孩子也回饋給老師以愛,不再有退縮,也不會有消極的師生間的對抗。
美國切爾西路貝利博士對此也深有共鳴:“相互的愛正是‘安吉游戲’最重要的價值,孩子們在愛中長大,也學會了寬容,這種愛能夠改變世界。”
相關熱詞搜索:;安吉游戲活動總結篇二
;安吉游戲
——還孩子童年的樣子
每每看到女兒拿著電視遙控、拿著手機、玩著ipad,就會覺得現在的孩子真可憐,物質條件不比過去差,卻失去了童年的那個樣子……
小時候,沒有電視,我們也能用沙子做飯,用樹葉做菜、用瓦片做碗。辦家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戲……依然玩得很開學、很快樂。
小時候,沒有超級粘土,我們也能用泥巴加水做出想要的車、房子、娃娃……
小時候,沒有游樂場,沒有攀巖墻,我們卻能在大樹上爬上爬下,山上、河里無時不見我們“忙碌”的身影,每次回家都是一身泥,免不了一頓挨罵,不過第二天還是要偷偷的去玩。
小時候,沒有風箏,我們就幾個小伙伴一起,你找竹片,我找紙,他做漿糊,雖然做了好幾次才能飛起來,但是當風箏飛起來的那一刻,可有成就感了。
小時候,沒有積木,每到玉米收成的季節,最喜歡的就是給大人們剝玉米粒了,剩下的玉米梗就是搭建高樓大夏的法寶。
抓石子、玩小棒、跳房子、跳皮筋、跳竹竿、丟紙牌、還有還有……一幕幕讓人難忘的童年。
回想在幼兒園做幼教的那幾年,為了迎合家長,我們大班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加減法,認識了很多字,還會背誦好多詩詞。而戶外除了那個能讓家長一目了然的大型塑料滑滑梯外,再無其他。這個時候的孩子們過的是無游戲時代,孩子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一點都不快樂。
國家對幼兒教育慢慢的重視起來,去小學化,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老師們就大量做區域角,做教具,設計或采購一些逼真的高結構材料,并且給這些區域或者材料制定玩法。這個時候的老師們特別辛苦,做了很多材料,一個一個的區域角在幼兒園的大小角落,班級角落隨處可見。可孩子們依然不開心、不快樂,他們就像工廠里面流水線上的操作工,每一道工序都在機械性的重復。這個時候的孩子們過的是假游戲時代。
快樂的游戲到底是什么?
我們不是孩子,不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么游戲。可我們也曾經是孩子,那些一幕幕讓人難忘的童年游戲……而這些快樂的游戲都不是成人安排我們玩的,而是自發的,沒有成人規定,也沒有成人的約束。這些游戲都不是關在室內就能完成的,大多都是在戶外進行游戲。
安吉游戲告訴我們,孩子應該在哪兒玩?玩什么?
材料的選擇:游戲材料根據孩子自身而產生。游戲材料的準備、投放基于對孩子的了解和觀察而產生(孩子喜歡什么,我們就投放什么)。
孩子可以掌控的材料:還原真實,來源生活,來自自然,堅實耐用(才能大膽去使用)
底結構材料:底結構-才能高創造,才能易設計。(積木-孩子可以設計高樓大廈,可以設計長城,車等,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簡單材料:玩具的設計理念,越簡單的材料就是越復雜的材料,不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老師不設計,孩子才能最大限度的去設計自己想要的作品,材料越簡單,孩子們才能搭建出復雜多樣的作品。
一次游戲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和設計自己作品,孩子們設計各種玩法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當這種難度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會加大難度,同時也滿足了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老師只有一雙眼睛,僅憑老師的一雙眼睛很難去發現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然而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發展區的知情者。(一個梯子可以有多種玩法,一物多玩,一玩多物,當梯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孩子們會增加高蹺,增加梯子,在平衡板上走高蹺,增加了游戲的難度。)
把游戲還給孩子,把游戲的自主權交給孩子,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玩什么和跟誰玩,可以自由的選擇游戲材料,玩法由孩子自己決定。沒有了游戲規則的限制,沒有玩法的規定,孩子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個時候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內心的自信告訴我們,他們是快樂的,這才是孩子們想要的真游戲,這才是孩子童年該有的樣子…
相關熱詞搜索:;安吉游戲活動總結篇三
;體育游戲:“安吉游戲”的啟示
體育游戲:“安吉游戲”的啟示
初次認識“安吉游戲”,以為這只是放任幼兒,讓他們瘋玩“瞎作”而已,進一步認識之后,我不禁感慨原來廢舊材料可以這么玩,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游戲為什么自己沒有想到呢?對此,我反思如下:
一、安吉游戲怎么做?
如何設計符合孩子們天性的活動,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安吉游戲看似隨意安排,放任自由,其實都是在充分了解幼兒愛玩的天性之后的精心設計。專門制作了寓教于樂的游戲材料,比如積木磚塊能引導空間思維,竹梯墊子能培養體能素質,顏料筆刷激發創造能力,鍋碗瓢盆能感受生活常識。在游戲中,孩子們不需要老師的指導,游戲方式由自己做主,自己獨立搭建任何形狀、做出任何姿勢、涂鴉任何色彩、扮演任何角色,一切很自由地感性發揮。同時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所有的游戲材料都由孩子們自己有條不紊理地收拾歸位,恢復游戲前的樣子,在整理材料的過程中無形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條理思維。這種感性與理性的自然結合,潤物無聲地技能滲透,正是幼兒教育追求理想狀態。
二、誰束縛了孩子們的自由?
擁有自由是每個人的追求,更是孩子們的生活狀態。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還有大半年”,七歲以下幼兒園的孩子們更是毫無拘束、自由自在。當今的教育理論也提倡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然而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真正做到了嗎?回想我在設計某個游戲活動時,總是圍繞所謂的“活動目標”,按照統一既定的套路,設計在什么環節導入主題,在什么時候加入游戲,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戲很快樂,表面上看貌似去除了小學化填鴨式的教育,其實都是我們老師在教孩子如何玩,我們用自己的成人思維固定他們的想法,殊不知孩子的玩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我們教會的。
三、我們應該如何借鑒?
安吉游戲的理念新穎、形式多樣、意義深遠,那么作為我們應該借鑒哪些方面的呢?
1.形式不是主打,觀念更新才最重要。安吉游戲的設計者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創新,其根源是在觀念上擯棄了傳統的幼兒教育思維,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設計,而是如何思考,要一切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成為游戲活動真正的主人,自由地發展。
2.照搬不是辦法,因地制宜才是王道。安吉游戲固然先進,但如果直接拿來生搬硬套,并不實際,最好是充分調研當地的現狀特征,結合當地的環境氛圍,設計出符合本地幼兒快樂游戲、健康發展的特色游戲項目。
3.游戲不是玩樂,逐級衍生才見實效。安吉游戲模式是幼兒園的教育樣本,是在幼兒教育中的大膽嘗試,但是如何將這種模式應用到幼兒畢業之后的小學、中學以及大學教育,從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游戲深華到讓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逐漸替代應試教育、被動學習的現狀,才是安吉游戲給予當今中國教育的最大啟示。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