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苦難輝煌心得體會篇一
最苦難也最輝煌,苦難過后,注定是輝煌!
20世紀的世界東方,最為激動人心的,莫過于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這一命運形成之初,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聯共與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這四大力量,以中國大地為舞臺發生了猛烈的碰撞。毛澤東,斯大林,蔣介石和昭和軍閥集團同處于一個時代,他們身后所代表的三種主義在中國沖撞與較量絕非歷史巧合。外部的圍追堵截,內部的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以及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變,中國共產黨人正經歷如此地獄之火,帶領中華民族探測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深度和時代寬度,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中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中國革命由此成為一只火鳳凰,從苦難走向輝煌。
偉人其實也是凡人,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不會天生事事正確,難免也會犯下一些錯誤,難免也會打敗仗,走彎路,他們也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會出爾反爾,也會拉幫結派,只是這一切被太多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所美化,剪切了,反倒是給人一種距離感,模糊感,平面感。縱觀整本書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介紹,我不禁感慨:偉人又的的確確不平凡,無數歷史場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僅是具體鋼鐵意志和膽魄之人,我們細細品味,就不難發現偉人的過人之處,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都能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對身處境域的清醒認識,耐心聽取他人意見,并從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確選擇,這一次次的選擇都將自己引上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兩萬五千里長征,精煉出的是一種民族之魂,無論再艱苦,有再多的磨難我們都能從容面對,最終堅持下來的幾千精銳,他們經歷了苦難,改變了中國民族的命運,鑄造了輝煌!
看到書中對于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描述,仿佛將我帶到了那個食不飽,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難歲月。長征的艱辛我們很難感同身受的去體會,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對當時境域描述的文字或影視作品中感受,如《一袋干糧》《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長征的艱苦條件,這使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生更應體會到現今優越物質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無浴血奮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他們的光輝事跡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看到我們老一輩革命者的光榮事跡,我心中總是無比的崇敬他們。他們中許許多多為我們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讓人敬佩萬分。走進新時代、迎接新挑戰!我們青年一代要繼續的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傳統,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弘揚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以此指引我們的工作和事業,堅定我們為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忠心,早日將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中國軍人。
這本《苦難輝煌》是金教授積累一生只所學所做出的總結,其中獨立的縝密思考讓我受益匪淺,做人要作有心之人,做事要認認真真,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腳踏實地,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自己的風格,人活著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說的多做的少!
緬懷先輩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后人,重溫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的斗爭精神為動力,努力提高黨員素質,立足本職,以高質量地做好本職工作來緬懷革命先烈,我們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學習他們對理想信念無比堅定,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們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們嚴于律己、公道正派、始終如一的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弘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精神是我、也是我們許許多多青年一代要用心去培養的愛國情操。作為新世紀的中國國防生,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崇高精神,緊緊跟隨時代發展潮流,加強學習,提高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我們經歷了苦難,更應該牢記這苦難,這必將激勵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愛國青年為中國之復興而不懈奮斗。
苦難輝煌心得體會篇二
一、《苦難輝煌》是一部怎么樣的紀錄片
《苦難輝煌》紀錄片根據著名作家金一南同名著作改編,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防大學、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聯合攝制。該紀錄片主要介紹中國共產黨建黨、建軍初期到西安事變這一段歷史,描述了我們黨和軍隊早年的革命史,圍繞“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進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苦難輝煌》多角度、寬視野、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英勇奮斗的征程,重點刻畫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興起,中國共產黨的這兩次歷史性轉變。該片首次披露了眾多鮮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實還原了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中的一個個歷史場景,回答了在救亡與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緊迫歷史使命的時代背景下,在各種方法各條道路都沒有成功的情況下,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重大問題。
二、觀后《苦難輝煌》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壯、一種精神、一種輝煌
《苦難輝煌》的多維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征程和革命精神;重點刻畫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興起兩次歷史性轉變。雖然只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歷史的一個階段,但“看似寫歷史,實則寫今天,看似問過去,實則問未來”。回答了1840年以來,救亡與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緊迫歷史使命的時代背景下,在各種方法試過了,各條道路走過了,都沒有成功的情況下,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重大問題。它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個黨飽受磨難而自強不息、歷經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嘗艱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貴品格;看到的是這個黨在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前,砥礪自己的意志,增長自己的智慧,積聚自己的力量,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的堅強意志。高揚的是共產黨為廣大人民群利益而奮斗的精神旗幟,鼓蕩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苦難輝煌》以其全新的視角、鮮活的語言、激越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把那段錯綜復雜、變革深刻、波瀾壯闊的滄桑歷史生動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在觀看振憾電視畫面的同時,更多地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壯、一種精神、一種輝煌。
三、觀看《苦難輝煌》紀錄片給我的感想
觀看《苦難輝煌》就是就能通過電視畫面看中國的苦難史,看中國的輝煌歷史。我們觸摸的是厚重的中國歷史,思考的是中國的未來。
在和平和發展作為主旋律的今天,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實際中不斷涌現出新的問題,我們前面并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一片片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甚至是前人從未遇見過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責任,依然是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而作為一名普通干部,我們要牢記革命先輩的教誨,傳承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繼承他們的信仰,完成他們的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過去相對現在是歷史,現在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作為一名黨員,在今后的工作,我最重要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積極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好地去工作,增加為群眾服務意識。
苦難之后是輝煌,不經歷苦難,哪里來輝煌?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健康向上地生活著,因為我們降生在和平年代,因為我們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我們的大環境很好,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努力吧!青年!向上吧,青年!
苦難輝煌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打開從圖書館借來的《苦難輝煌》 才看了第一章,其實是本值得收藏的書籍。
這第一章里描述了國共合作那段時期,在歷史地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時事的分析和預見。而歷史的結果卻是如此的奇妙 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思議,如果是身處他們的歷史環境。
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托洛茨基。既嘲笑了看好蔣介石的斯大林,又反過來嘲笑在農村開展武裝斗爭~一句,“而真理卻不是任何人能夠獨占的”讓我感觸頗多。
記得讀過一本書,名叫《小約翰》是個荷蘭作家寫的,說是較早對魯迅影響深刻的書。是否如此,沒有考究過,只是聽說。不過,我倒是認真的讀完了。
不過小約翰的精神比我堅定得許多,一直在尋找真理之書。但哪里有什么真理之書,不過是一廂情愿。當我晃過神來,看看我的科學,會如此禁錮,也源于對絕對真理之事的過分崇拜。后來我才發現這是對探索精神喪失的表現。
無論是托洛茨基還是孫中山,亦是毛澤東,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絕對正確過。
13頁的“陳獨秀的這些話當時看偏激、后來看尖銳、今天看深刻。”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在對某件事做出判斷,在不同的時期,所遭遇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馬鼎盛在博報采訪的時候,說道,(當然原句我沒背下來 可以自己去看)做時事評論的,不是說年齡大的就可以,可是年齡不大就絕對不行。是數學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我是贊同這句話的,雖然書很多,拿來的經驗比比皆是,大道理漫天飛。可只有經歷才明白,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者~和閱讀《飛鳥集》的感覺很像。
我現在看來,人最難的不是堅持己見,而是看見自己曾經堅持的是錯誤,并堅決地改正。也可以是在慘烈失敗的前提條件下 堅持正確的判斷。可什么事錯誤 什么又是正確,多少帶著博弈的色彩。
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此。小時候,總覺得父母阻礙了我們很多事情,認為是法西斯,是迫害我們的精神世界,是敵人。可一朝踏入社會,為人父母,才發現,柴靜那句話。“真相并不總是美好的”如此深刻。
所以不要輕言自己對某某人多好,真正的好,可能看上去是如此殘酷和尖銳。
苦難輝煌心得體會篇四
20xx年7月25日和26日,河北省高速公路京衡管理處組織了廣大黨員集中學習并觀看了《苦難輝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久久回蕩在我的腦海。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難輝煌》一直在追問一個問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以少勝多?為什么能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在金教授的書里,我更多的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承擔起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當然也有了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1、實事求是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思想根基
影片講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那么,他們從哪里來?不言自明,都是從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和創新實踐中來。歷史充分證明,前進和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而是處處有荊棘密布、時時有暗流涌動,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創造、去改變。現如今,中國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化挑戰為機遇、化機遇為更好更快的發展?歷史的結論是: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因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了“自己的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是因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國建設成富裕、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自己的路”。而走自己的路,就是堅持實事求是!
2、人民群眾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力量源泉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不足百人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茫茫雪山中長征的疲弱不堪卻斗志昂揚的隊伍,背負起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正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雄厚的群眾基礎。“最需要熱血”的長征史詩告訴我們:是沿途中群眾不斷的兵源補充,使戰斗的火種能夠傳續二萬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斷的供給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夠縱貫中國大地。有了群眾的幫助,國民黨反動派便有飛機大炮也徒勞;有了人民的支持,國民黨反動派縱有千軍萬馬也枉然。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歷史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的失敗,絕不是偶然的。與其說這是歷史選擇的結果,勿寧說這是人民選擇的結果。因為人民是創造歷史、推動歷史、書寫歷史的真正主人。沿著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更是體現了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喚醒了沉睡的東方巨龍,讓炎黃子孫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樹立了要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定信仰;是中國共產黨讓苦難深重的華夏兒女重新煥發出昔日上邦大國的胸襟與氣度,樂觀積極,豪邁大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路上闊步前行。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充分證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臺。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他始終明白:“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他依然面臨著人民的選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始終堅定不移的相信,中國共產黨一定會清醒和自覺地以攻堅克難的勇氣、續寫輝煌的業績、甘當公仆的情懷來繼續贏得人民的選擇!
3、理想信念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動力
金一南教授曾說,“我寫《苦難輝煌》,寫那個時代,最終的目的就是寫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艱難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為研究對象,力圖從最深重的苦難和最耀眼的輝煌中汲取精神的養分,站在前人創造的精神高度上,為國家和民族“往哪里去”這一重大命題求解。 堅定不移的信仰與艱苦奮斗的作風是表里相依、內在統一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正確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典范。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征程兩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國家,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起點,今天則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新起點,前面將是新長征中最艱難的一段路,面臨的挑戰空前嚴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已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關鍵期和改革開放的攻堅期。中國絕不會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我們前面并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一片片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責任,依然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高擎“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信仰火炬,充盈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力 量,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的道路上,因為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因為有無數為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共產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所以我依然堅定地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踏上走向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