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我非常有幸參加了在南昌市舉辦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分別由四位國內有名的小學數學專家級教師和四位省內優秀的教師來執教,先由省內的一位優秀教師上一節公開課,再由專家教師也執教同一內容,然后由專家教師來評課,最后由專家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講座。
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交換律和結合律》這一課。在聽這課前我剛好上完了這一內容,因此就會將其和自己的這一課進行對比。最終,我發現自己太拘泥于教材,而這兩位老師創新地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同時,明白了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改變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因此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
而在這次學習中,專家的講座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劉松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最高教學是“學生教別人”,在他的課堂上就充分切實的體現了這一點——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再讓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學生。而,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擔心學生不會,擔心這,擔心那的,不敢放手,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那么,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多講——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復;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恰當補充清楚。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起點和終點,更要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這也是劉松老師在講座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劉松老師在上展示課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隨即,他發現了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師達到了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的目的,于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所以,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課堂主動權也就交給了學生,學生也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同時也明白了: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需要的,但要扣住我們的關鍵問題,讓導課與知識的自然緊密。并且課堂是隨機而動生成的,不是預設好就不變的,課堂總是會有很多的意外出現,但意外應是意料之中的,只要把握住了課堂出現的意外,轉化成課堂新的切入點,那就有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
不停地回味名師的課堂,理智地比對自己的教學,收獲確實很大。當然,我知道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完全照搬到自己的課堂,必然極難上出名師的精彩與效果。總而言之,我們的課堂,不是對名師課堂的生搬硬套,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是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取精舍粕。這樣,他人之智慧結合本人的特性就更能給給數學教學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次聽課,幾位老師的導入都各具特色。如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使用了《高山流水》古箏曲,利用音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聽完幾位老師的說課后,我認識到他們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比如搜集大量的資料,制作精美的課件,閱讀有關的知識、課堂問題預設,課后的拓展。對教材的把握有其獨到之處能抓住題眼,一步一步地的深入文本。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體會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中,通過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優美的文言文中,去感受伯牙樂曲的高妙和文言文特有的韻律美。在舒緩的音樂中,學生朗讀課文,想象伯牙技藝的高超。通過聽覺、感覺、視覺的貫通,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特有的韻律美。此時,教師又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四個“善”。在理解了伯牙和子期之間深厚的情誼后,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子期不在了,伯牙會怎樣?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學生讀課題,根據學生的讀把句號換成了感嘆號。
在學習課文時,幾位老師緊扣“善”這個字,引導學生想象,在此基礎上出示畫面,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入情入境。在品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更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讀,在品讀中悟情。教師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用心觸摸,透過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體驗,深入讀書,都在盡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場面情境。此時,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黑體方塊字,更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畫面、情境了。
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到位,如有的老師用了“你真棒!”、“你會更努力的!”、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讓我的學生也會感受到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所有的授課老師,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為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
通過參加此次的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深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機會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教師。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三
我是第一次聽同課異構類型的課,雖然自己也曾在學生時代疑惑,為什么初中、高中時還會學到以前小學時候的篇目。當時的自己沒有過多的體會,而今天的三節課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對比、思考了解到,面對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象,教學的知識結構切入點不同,講授的內容呈遞進式,每一節又各自獨立,完整,這樣的教學活動展示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魅力。
首先是小學四年級的教學,這位女老師的課堂完全展示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從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入手,真正抓住了教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提出疑問,學生幫助解答疑問的方式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學生更易接受知識,加強記憶。她的教學方法多樣,比如在體會古詩的節奏時,她先讀前兩字,學生讀后三字;疏通古詩意思的時候讓學生在腦海中畫出那個畫面,并描述出來,老師也在黑板上畫出詩的內容。這位女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授課的內容,而是在授課的同時傳授學習的方法。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階段接觸到的古詩越來越多,如何來自己理解古詩是比較難的。在這節課學完后她的學生就掌握了四種解釋字意的方法,比如查字典,聯系學習過的古詩的字詞,組詞或者看字的部首推測字意。是啊,作為老師我們交給孩子的不應該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傳授知識和傳授學習方法并重,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學習能力的優秀學生。
第二位初中老師講《江雪》,將之與《小石潭記》相對比分析體會其中的深意。他的思維非常敏捷,每個學生站起來的回答,他都能迅速的整理出一段邏輯性極強的話語,可見他深厚的語言功底。他整節課都很陶醉,我覺得源于他對這兩篇文章深入的理解,包括對柳宗元一生的理解都非常的透徹,能看出他準備的十分的充分。語文教學不像那些理科教學那樣,記住一個公式、定理,就可以舉一反三。語文教學是需要舉三反一,甚至是舉十反一的,積累的越多,對于一個知識的理解才能越深刻。面對這樣的專業,我只能不用揚鞭自奮蹄,多讀書,深入了解教材,深入備課,用最豐富的自己滿足學生的渴望。
最后一位高中老師是吉林省語文學科的帶頭人孫立權。他講授的《江雪》將高中語文學習上升到了最高的境界,一節課下來仿佛是在聽專家的講座報告一樣。他的課堂上只研究一個問題就是這首詩的魅力在哪里?在他的看似不經意的引導下學生們各抒己見,旁征博引,孫老師的點評精妙,詼諧幽默,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講到了《江雪》中由大到小的寫法,以鴻大蒼茫的意境更能突顯出詩人的孤寂之寒;他和學生們一起探討詩中的佛境和道境,上升到了哲學的范疇,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他還指引學生理解柳宗元坎坷的一生,并恰當的進行心靈成長的教育,指導學生樹立堅韌的人生觀。柳宗元面對那么大的挫折都能淡然的接受,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困難打倒,困難來了我們接受它;作為語文老師他將語文學習與廣博深厚的中華語言文化融會貫通到極致。他將中國古詩語言和英語讓學生們進行對比,體會古詩語言的魅力,古詩語言精煉傳神,表意內涵豐富,讓人有無限的想象空間,進而又上升到中國漢語的文化魅力,只有漢語能做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這讓我們聽課的所有師生內心無不有一種民族自豪感涌上心頭。我多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多自豪我是一名語文老師!
通過聽這三節課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吉大附中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吹絻炐愕娜俗兏胂蛩待R,但是反觀自己看到的是差距。我只能把這差距看作是上升的空間,希望通過自己踏實的學習,認真的態度,廣博的閱讀,和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地豐滿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四
這學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由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來共同研究課堂效果、改進提高課堂效率的工作。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授課和聽課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堂異構的授課方式完全是開放式,自己講完之后,立即就會聽到與本節課內容相同,但風格迥異的另一堂課。自己的優勢、劣勢,授課時存在的問題即一覽無余。這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激勵。在你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及時吸取了他人的經驗,這樣既達到了學習交流的目的,更彌補了自身的不足,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課堂中?;顒又形遗c馬春梅老師執教了《四個太陽》一課,雖然是同一篇課文的同一課時,但我們的執教風格與執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在識字環節中,馬老師采用了采用了集中識字的方法。我重視說話的訓練,抓住果園里,果子熟了,有什么,怎樣邀請小伙伴品嘗果實的香甜,進行語言訓練,從易到難,步步深入,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而馬老師設計了三個環節。金黃的什么,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誰來嘗嘗水果的香甜。
什么熱得怎么樣,進行語言訓練。我們的課也有相同的點:都采用了猜謎導入,在學習一二兩段時,都創設了情境和重視語言訓練。在學完課文后,我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誰?馬老師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這么畫?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但我們這兩節課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馬老師的課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比較集中,學生沒有讀的興趣。我的課在結尾只讓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送給誰,卻沒有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這么畫。也就是缺少了愛心教育的指導?!巴n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為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集體智慧作為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于課堂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幾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能力!
總之,每位教師的課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老教師學識淵博經驗豐富、駕馭課堂的能力強;年輕教師朝氣蓬勃對問題的處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感謝同堂異構給我們提供了享受的平臺,讓我們有了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通過活動,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就要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我們就會不斷地進步!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五
這次遠程教育,我認真學習了必修和選修的各門課程,受益匪淺。特別是觀賞了胡慧玲和李麗老師的《套中人》“同課異構”示范課,很受啟發,認識到要使課堂有效高效,同組的語文老師就要多上這樣的課,使我們語文課更精彩,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同課異構”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真“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賞析兩位老師的示范課后,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于課堂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她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她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她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她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能力!
兩位老師的課突出優點是:
1.課堂問題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難易適度,既不太簡單讓孩子覺得沒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過于復雜,使孩子們夠也夠不著。
2.在講授離學生時代較遠的內容時,利用視頻使教學效果提升通過直觀的辦法激發學生的切實感受。胡慧玲老師利用多媒體參與教學就比較直觀。
3.課堂上老師眼里有每一位學生,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講課好像只是給部分學生講,達到面向全體,真正提高了教學質量。比如兩位老師讓學生討論時就關注到每個學生。
4.課堂教學不拘于形式,不讓教學流程封鎖自己的思路,對于隨時出現的狀況完全靈活變通,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為實現某一個教學目的而設置。不把時間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較難懂的問題或者是非常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深使學生學的更多的環節,就多用一些時間;而對于一些通俗易懂的問題就可以一帶而過。比如李麗老師“拓展的內容”就很深入,讓學生對“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認識。
兩位老師憑借深厚語文功底把《套中人》這一“難上”的課上得如此精彩,給人很多思考。課堂內容豐富而有條不紊,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我更喜歡李麗老師沒用多媒體上的課,“四讀”就把課堂要講的問題概括進去,課堂內容多而學生探討的問題深入,可見李老師駕馭課堂功底更了得!
下塘中學盛麗萍
同課異構教學心得體會篇六
11 月30 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開展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研討會。通過觀看穆桂鶴、張齊華、強震球等老師的觀摩課,傾聽他們的講座,我學到了很多。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我耳目一新。下面談一談我的收獲。
這次聽課我主要聽了《用字母表示數》、《圓的認識》、《數學教師的三項新修煉》。 其中《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是本地老師和南京老師各上一節。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表現空間,讓學生們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從中獲取新知,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這樣,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各抒己見,不僅課堂氣氛輕松愉快,也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彌補了教師個人不能面向全體學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數》 是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小學教師穆桂鶴和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張齊華老師上的同一節課。他們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取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發現、探討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數,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在教學中張齊華老師幽默輕松的語言,有趣有思的設計環節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年齡是x ,兒子的年齡是x-26 ,使學生一目了然,兒子年齡比爸爸小26 歲,然后又顯示一張帶有?的未知照片,標明年齡是x-1 ,讓學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誰。這個問題的設置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在感興趣的題目中學到了知識,明確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間不變的關系。之后張老師變換思路,把兒子的年齡設定為x, 學生馬上反應出爸爸的年齡是x+26 ,神秘人物的年齡是x+25 ,, 不但讓學生明白了帶有未知數的數量之間的關系,而且讓學生理解了同一個數量關系,可以變換未知數的表達方式。
上完課之后,張老師進行了精彩的講座。在重新審視“備課”、“上課”、“聽課”方面深入分析,結合教材和教參、課標、案例,說明解決策略。如他指出帶著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長補短,把握內容實質。帶著兒童看教材,強調要基于兒童經驗和困惑的課堂才有效。
《圓的認識》是江蘇省優秀教師強震球老師上的。強老師 結合教具:用手連續甩連著小球的繩子,讓同學們回答小球運動的軌跡是什么形狀,既引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課主題。接著通過場地畫圓,針繩畫圓,圓規畫圓,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圓都有一個中心點,且不能動,引出半徑、直徑等概念。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課異構” 讓老師們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體現教師教學個性, 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 同課異構”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的智慧碰撞,讓參與者取長補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總之,這次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的幫助很大,既收獲了知識,又激發了改進教學的興趣,我將通過對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