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書本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就是《半碗青稞面》這篇文章。
文中的周,為了戰士們挺得住,不顧自己重病在身。周啊,周,是什么力量讓你不顧重病在身的代價?是責任嗎?是革命交給你的責任嗎?不,是你舍己為人、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精神!
周,你為何寧愿自己只吃野菜,也不喝上一點點那不算多的青稞面泡的湯呢?就是這種舍己為人、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精神!是啊,長征和革命路上有無數的“周”。正是“周”的這種精神獲得了更多人的生命,或許他們會犧牲,但是,他們的精神永遠不會消失。此刻,周,你又是多么的偉大!
周,一個多么親切的稱呼,正如你的稱呼一樣,你對待戰士們是多么的體貼。你永遠是全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如果沒有你的這種精神,我相信就不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周,你看呀,那些“紅領巾”正在幫助殘疾人叔叔過馬路;那個小男孩正在扶起倒在地上的一排自行車。啊,周,我相信你其實沒有死,因為你的精神沒有消失。
《半碗青稞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長征途中,病還沒有痊愈的周為了讓戰士們充饑他用自己僅剩一點點的青稞面泡水給戰士們補充體力,而他自己一點也不沾唇,只吃從草地上挖出來的山野菜。
這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這是一位多么高尚,多么偉大的啊!一個年紀不小的人,為了能讓戰士們走出無邊無際形如如沙漠的在草地,也為了戰爭的勝利,人民從此過上好日子,竟如此地奉獻著自己。把其它戰士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千百倍,和周一樣的,還有許許多多紅軍戰士,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雖死猶生,老紅軍只是這個時代的縮影,他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為了解放全中國所奉獻所犧牲的戰士們,他們的生命雖然逝去,但他們留下的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就像歷史一樣永垂不朽。還有那一點點青稞面,它永遠給人以奉獻的啟示,它所散發出的光和炙熱,是一位老無私奉獻的人格之光,精神之光。也許有很多人不懂周,,但他有一個閃光和榮耀的名字——紅軍。
我相信時間會記住,歲月會銘刻,歷史更不會遺忘,有個這樣的一個人!
小學書本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假期中,我讀了一本使我受益終生的好書——《海倫-凱勒》。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震憾和許多教育。
這本書描述了一位美國的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在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然而,小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和幫忙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學會了用手指“讀書”。并經過自我的艱苦學習,掌握了五種文字。二十四歲的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拉德克女子學院。此后,她將自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了為盲人、聾人謀求利益的事業中,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的贊揚與嘉獎。
一個耳聾人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多么令人震驚的事呀!海倫-凱勒,她是一位多么勇敢而又堅強的女人呀!應對殘酷的人生,她并沒有向命運屈服低頭,反而以驚人的毅力,坦然地應對并瀟灑地走在自我那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并為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一個知識廣博、令人尊敬的人。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給予了人們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光陰的人萬分慚愧。讀完這本書后,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的成敗,并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有沒有奮斗的精神。一個人只要有了奮斗的目標和精神,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來幫忙自我去實現。
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海倫-凱勒就是我的榜樣,她將時刻提醒我遇到困難時不能望而卻步,就應迎難而上,不僅僅如此,我還要將海倫-凱勒的事跡告訴我身邊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也將海倫-凱勒作為自我的榜樣,時刻鞭策自我,不斷奮發進取!用自我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和老師的諄諄教導,用自我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海倫-凱勒》是我受益非淺的一本書,也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好書!
小學書本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看到“舊事”兩字,許多快樂、美好、難過、憂傷的往事從我心頭閃過。我的童年,酸、甜、苦、辣全都經歷過。
因為童年過往的駱駝隊,使英子回憶起北京的景色和人物,便抒發感情,寫了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小說——《城南舊事》。讀這篇小說時,我仿佛看見了林英子多姿多彩的童年。
在惠安館里,英子結識了純真的友誼,她和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成了好友,在別人眼中,秀貞是個瘋子,可是英子不這么想,她一直把秀貞當正常人,當自己的好朋友。秀貞因為失去丈夫和孩子小桂子而變瘋,后來,善良好心的英子找到了小桂子,還把媽媽最心愛、寶貴的玉給秀貞,讓她們娘倆把玉當路費,回老家去找秀貞的丈夫。好景不長,英子從別人聊天中得知,秀貞他們早已葬身火車輪下,英子悲傷至極。
在英子純潔而無知的童年里,她和蹲在草叢中的“小偷”成了好友,那時英子分不出好人和壞人,直到小偷被抓。這個小偷是為了供弟弟上學才走上了不法之路。
英子的奶媽——宋媽,因得知自己的孩子小栓子和丫頭子,一個淹死了,一個被狠心丈夫給賣了而悲痛欲絕,還和英子一起去找被賣的丫頭子,可是沒有找到。最后,宋媽跟丈夫一起回家了。
在英子的畢業典禮上,爸爸得重病沒來,當英子領畢業證時,她想到父親深刻、嚴格的教導,不禁流下熱淚。當她回家時,父親已經遠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英子長大了。
《城南舊事》中,英子失去許多人:惠安館的秀貞,草叢中的小偷,以及她最親愛的爸爸。時間流逝,我們的親朋好友,親人也會在時間長河中離我們而去,最終走在生命道路上的只有我們自己,最終,我們也會離去。我們還要學習英子的善良、善于交朋友的特點。
小學書本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我想大家都知道要知恩圖報,不要恩將仇報的道理。但九色鹿的主人公調達似乎還不知道這天經地義的情理。
《九色鹿》這篇故事大概就是這樣:一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看見一個人在洶涌的波濤中奮力掙扎。九色鹿立即縱身跳入河中,將落水人調達救上來。調達為了報恩,發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
有一天,這個國家的王妃做夢夢見九色鹿,她想用九色鹿的毛皮做件衣服,于是,她纏著國王張貼皇榜,重金懸賞捕捉九色鹿。調達想得到重金,就把九色鹿的住處泄露了。九色鹿發現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就將那天的事告訴了國王。國王聽了十分慚愧,他還斥責了調達一番,還下命令天下人永遠不傷害九色鹿,調大重金沒得到,還斥責了一番,心里十分難過。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經常出現,報恩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比如:自己遇到困難時,別人幫助過你,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也應該全力以赴幫助她。
感恩無非是什么大事,只有在小事中才能體現出你的個人品德。
小學書本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思索之余,我們不妨想想,為什么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探索人生之路?這其中不免有些引路人的影響。
什么是“人生的引路人”在我看來,在前進的腳步,于你啟示的,讓你成長的,給你影響的就是一個“引路人”,他們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你的生活缺不了他們因為他們總是給你意想不到的光明世界。
近幾天,在語文課本的介紹下,我接觸到了一本書——《傅雷家書》,其中記述了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也詳細地寫下了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很快我就買下了這本書而且很快沉迷其中,因為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悟。
傅雷是位很嚴厲的父親,他與世界千千萬個父親一樣,都盼望著望子成龍,早日成就。因兒子傅聰在國外學習音樂常年不得回家,只得在那個通訊并不發達的年代靠著一封封家書傳達訊息。在心中,一向教育子女極其嚴厲的傅雷直抒胸臆,通過書信,把自己的真情流露在字里行間。
傅雷夫婦在十一年間,用一封封家書建造了一座燈塔,照亮了傅聰昏暗的前路,給予他精神上的幫助和指引。這樣的恒心和毅力讓我動容。
其中幾段內容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在這段話里,我能感受到父親寫下的字字句句都表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情。他希望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向外發展,早日獨立自主,成就自身,但同時又不忍心讓孩子離開身邊。天下父母皆如此,從懷胎開始到分娩后,便含辛茹苦的將兒女哺育成人。但是,他們總會有長大的一天。“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為此喜憂參半,那就是一種父愛。
再如“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同是離別之初,傅雷的愛子之情更加強烈!從開始對其離去思念、牽掛,到后來憶起自己對幼時傅聰管教嚴厲的愧疚甚至罪惡感則更顯情深。傅雷在傅聰幼時“虐待了”傅雷,對其一絲不掛,嚴加管教,但是哪有父親虐待子女呢?血濃于水,骨肉情深,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兒子變得更優秀,這種情感使他不得不讓兒子承受更多,而為的卻是讓孩子在未來收貨更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是親情教育的碩果,體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強烈期望。在表達愛的同時,也全方面地教育了孩子,甚至把這樣的愛與經驗傳于后人,流芳百世。
人生路漫漫,幸有你做伴。愿我的人生旅途,光明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