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一
關注心靈成長,對抗負面情緒。
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我們的生命。如果逃避,我們就損失了一部分自我和力量。如果面對并整合陰影,陰影就會變成我們的人生財富。!
這本書初版叫心靈的七種兵器》。悲傷、憤怒、內疚、恐懼。這些本是人格中負面的東西,但同時他們又是讓人成長的重要武器。本書圍繞這幾個主題,深刻的剖析了這些情緒存在的意義、形成的原因及對抗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后再改變自己。其實我們最難了解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矛盾、沖突。于是渴望成為相反的、完美的樣子。那份完美,其實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想讓別人說,這個人真不錯!
我們總是把關注點放在他人身上,或是放在過去的經歷中,忽略自身需求,迷失自我,情緒被外界和他人輕易左右。煩惱、痛苦被放大。更多的時候我們選擇了逃避、壓抑負面情緒。直到被微小的事物激發而爆發,甚至傷害周圍無辜的人。
當你非要壓制自己的悲傷,并相反表現出極大的快樂時,你最終收獲的,會是更大的悲傷。
浮躁、悲傷、抑郁積蓄的太多我們便無法對抗,因為力量太弱小。我們要去體會和理解這些情緒,分析原因,找到答案。那時候你會發現豁然開朗后的世界大不相同。那些以前不能理解的人和事,不能讀懂的書突然明白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找到了清晰的自己。這便是痛苦讓我們成長的意義。
不是事件導致了體驗,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導致了體驗。
什么叫存在,就是我選擇,我活過,我按照自己的意志為自己的生活作選擇,這就叫存在。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二
無意間,在媽媽的枕邊發現一本《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的書。這是一本心理自助書籍,作者武志紅是一位資深心理學專家。這本書以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訴我們:負面情緒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阻礙我們成長的,不是因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認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離夢想越來越近。
捫心自問,父母、老師在講道理時,我也覺得父母、老師講的道理都正確,也明白,但是為什么對我卻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沒有,也從未真正的接納過不完美自己,驕傲、自滿、畏難、不堅強、毅力不堅定,這樣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對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去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別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個充滿自信、向著美好的未來走去的人,是不會抱怨自己的缺點的,而是應該感謝它,擁抱它。因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來的。
比如,兩個人去采礦,他們用的工具是一樣破,可當挖到特別硬的石頭,其中一個人抱怨工具太爛而放棄了,而另一個人沒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難,一點一滴地用工具將石頭打破了,從而得到了鉆石。
曾經有同學叫我“屈神”,因為在思維訓練的題型上,我常以做題速度和正確率“著名”,因此,曾經的我也以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歡挑難度高的題目來做,卻不重視基礎題的訓練。于是,一份答卷,基礎題的分數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數拿不了高分。現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應該做到的中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個知識點,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次的作業和考試,一點一滴地鑿開堅硬的石頭,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心靈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八個字:接納自己,悅納真我。書中告訴我們: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夠的空間進步,才能體會到努力后達到成功的喜悅。好的心態,有助于我們健康的成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三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適合讀小說的人,故事里細膩的情感,我總是不能輕易體會到,每次讀完,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總感覺我把一些東西丟在了書里。后來,我開始去讀詩歌,簡單清新的語言,讓我尋找到了在字里行間的樂趣。
現在,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舒婷的詩,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在福建泉州,1971年開始了她的詩歌生涯,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等,而且她是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舒婷寫了很多的詩,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致橡樹》,借用一棵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勇敢表達自己關于愛情的態度。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們的愛情是平等的,絕不是炫耀與被炫耀的工具。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我們的愛情是平等的,絕不是單方面貢獻的心酸與苦痛。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們的愛情是平等的,是心與心的觸碰和交融。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我們的愛情是永恒的,相互扶持,相互理解。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的紅碩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的愛情是青銅與紅花的結果,相互獨立,擁有著各自的生活。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我們的愛情是堅貞的,共擔風雨,不離不棄,終身相依。
這就是舒婷對于愛的宣言,也是她對于愛的的詮釋。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四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是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最具療愈性的作品之一。
我個人非常喜歡。
現將本書主要內容總結如下:
1.當下的生活是過去經驗的總結
人都是非理性的,會根據自己過去有限的經驗總結出一套人生信條,由這些人生信條衍生出自動化思維,這些自動化思維決定著我們現在的行動。
這些人生信條里,包含有面對突發事件時激烈的情緒反應,也有日常生活的平淡瑣碎,都是過去經驗在現在的展現。有受到過的懲罰,也有受到過的獎勵,是過去經驗的總和。
所以,根據你現在對事物、事件的反應,可以推測出你過去可能經歷過什么。
2.改變自己很難,怎樣才能做到?
我們經常會渴望改變自己,大多數人也都知道,改變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改變,首先要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無論是自己拖延、暴飲暴食、抽煙等惡習,還是憤怒、悲傷、絕望等情緒,要想改變這些特質,首先要去理解自己。
不與自己的這些特質較勁。
這些特質,曾在過去滿足過自己的需要,自己在這些方面得到過好處,受到過保護,嘗到過甜頭,所以,這些特質才會存在并且深深地影響著自己。
只是現在自己長大了,情況轉變了,不再需要這些特質了。
只有理解了這些特質曾經存在的原因,并且接納它們,才能最終改變、改造它們。
3.分清問題和痛苦,想辦法減輕痛苦,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面對問題。
痛苦往往帶來逃避和恐懼。然而,越是逃避痛苦、恐懼痛苦,我們更沒辦法面對問題,只想著消除痛苦,因此,反倒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無論是困擾你很久,想改卻始終改不掉的小惡習,還是失去親人的悲傷,抑或曾遭受不公平待遇引發的憤怒,這些情緒,都需要去看到引發情緒背后的事件,以及你對待這些事件的態度。
有時,發生了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看待事件的態度。
你不愿意承認,你的父母傷害了你,他們可能并不愛你;你失戀了,你難以相信,那個曾經承諾會愛你一生一世的`男人,早已移情別戀;最愛你的奶奶過世了,你沒來得及看她最后一眼,你沒辦法相信這一事實,你覺得要是你早一點回來,也許她就不會死……這些做法,都是在跟你的真相對抗。
4.接受是心靈回歸的唯一出路
越抗拒,越難以解脫。
接納你的人生真相,然后沉浸在你的痛苦里,或悲傷、或憤怒、或恐懼、或內疚,都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擁抱人生真相,讓那個情緒在人生真相面前,盡情流動,你才能真正走出來,穿越傷痛。
痛苦也就給你帶來了成長的機會,你才能不再被過去所累,實現真正的成長。
接受,是心靈回歸的唯一出路。
5.給自己來一個儀式,告別過去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句話,在心理學領域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大到親人的離去,小到升學進入新的人生征程,都需要來一個儀式。
儀式就像一道門,前一段代表過去,后一段代表未來。儀式的舉行,并不是否認了過去,而是,依然承認過去的存在。只是,我們看到了更好的未來。
承認過去,承認過去那些黑暗的、不能碰觸的傷痛,那些黑暗和傷痛就會變成養料,更好的滋養現在的自己。
如果,否認過去,或者把過去壓抑起來,不去看見,自我就會變得虛弱,或者那些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傷痛會不時跑出來給你搗亂,讓你看到,提醒你,需要去處理。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五
武志紅的又一本書,這本書有個多么自戀的名字,所以春節前后我讀完了,過了這么久才來寫讀書筆記,所以剛剛忍不住又翻了一遍。
發覺這本書是典型的案例書籍,就是通過武志紅的咨詢案例、社會熱點案例來輸出心理學常識和分析問題。這個也是我相當長時間比較推崇的一種說法,“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之前有很多人遇到過,有很多人研究過,有些人把結果寫成了書”。這個就是書籍的作用。它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這個估計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情緒有它的來處,這些都是人這個生靈自帶的屬性。不論悲傷、憤怒、內疚等等的情緒,都是能量流動的正常形式,我們要接納這些情緒,就像接納自己一樣。他們就想吃飯、喝水一樣必要,像呼吸一樣必不可少。
恐懼告訴你什么對你更重要:如上所說,恐懼也是一種正常流動的情感。這個反向論證,讓我們知道孰輕孰重。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認識自己:所有的關系,甚至是沖突,都是照鏡子,在鏡子中看到自己。有的時候是看到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進一步的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說出"我接受",讓心靈回歸自由,學會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和寬以待人。給自己一個接受的儀式,開始更懂自己、開始一段更為不同的人生。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六
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而一本好書,卻可以溫暖一個人的一生。
由紅旗出版社、中國婦女報社、人民網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書香“三八”讀書活動,隆重推出了作家畢淑敏的散文集《輕輕走向完美》。這是一個專門為女性朋友傾心搭建的閱讀推廣平臺,目的是為了促進女性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逐步引導追求美好的女性走向完美。
月光如水,靜靜地瀉在陽臺的玻璃上,如白晝一般光亮。在這個春風拂面的夜里,我獨自倚在床頭邊,靜靜地展讀畢淑敏的散文集《輕輕走向完美》,連續三個夜晚的閱讀,我卻一點都不感到疲憊。書里十一章節的56篇文章,每一篇都像一顆閃亮的星星,綴在黯淡的夜空中,熠熠生輝。文章雋永深沉,文字干凈質樸,在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墨香,讓我如醍醐灌頂,沉醉不知歸路。
古人云:一日不讀書,茶飯無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在畢淑敏看來,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在三個月之內,是看不出分別的。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書籍就像微波,由內而外震蕩著我們的心靈,年深日久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分出了良莠。
在通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掩卷沉思,若有所感。應該說,與書相伴的人生,是美好的;喜歡讀書的女人,是美麗的。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與書籍相伴。煩惱時讀書,首先要把紛亂的思緒放下,才能靜下心來,隨著書中人物命運跌宕起伏,為他們的悲歡離合而揪心不已,最后為圓滿的結局歡欣雀躍,為缺憾的結局悵然若失;快樂時讀書,目光隨心緒安然若素。我們在書中漸漸學會感恩,在書中體悟艱辛,然后在閱讀之后,以開放的胸襟容人,以務實的態度做事,以開闊的視野進取,人生便一步步走向完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輕,去做比你盡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將是很不幸的。”就像埃及金字塔的五個層面,溫飽、安全、愛、尊嚴、自我價值的體現和追求,當我們解決了溫飽和安全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肯定會感到不滿足,精神上馬上會產生新的欲望,讀書進取、思謀創新,又開始了下一個層面的追求。
不可否認,當下的中國,人們生活維艱,壓力山大。金錢財富成了大多數人的追求,在浙江臺大型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上,當男嘉賓邀請臺上的女嘉賓馬諾一起騎自行車時,“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后面笑”,她表白的話語瞬間讓她成了千夫所指,“拜金女”的罵名讓她一夜成名。但在印第安族有一個風俗,卻讓中國人為之羞愧,也挑戰了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即使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他們也會用自己的食物拯救他人。對他們而言,幫助別人是這個民族精神的傳統。
在《如果生氣是一匹野馬》中,作者從生理的角度,列舉生氣會影響大腦、心臟、內分泌系統、肺、肝、腎、胃等身體器官的正常運作,最后導致身體枯萎,顏面可憎。不可諱言,人在世上,總會被七情六欲所左右。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氣。但生氣有個度,不能讓它成為一種常態。俗話說:沖動是魔鬼。沖動只需花一分鐘,就有可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甚至一個家庭的幸福。如果在生氣時,切記不要說一些絕情的話,更不要做一些絕情的事。只要冷靜一分鐘,理智會重新回歸,你又可以做情緒的主人。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是的,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會差別很大。好的書籍就像一縷陽光,明亮,溫暖;好的文章就像一位美女,淡妝,素雅;好的文字就像一盤佳肴,干凈,營養;好的作者就像一位醫生,拿著一把手術刀,切割生活多余的累贅,撕開蒙住眼球的白內障,讓人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明晰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并且勇于克服人性的弱點,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完美。
讀書的女人最美麗,讀書的世界最美好。閑暇時光里,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清澈,讓我們的生活幸福。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七
喜歡武志紅的書,幾乎每一本都買了都看了,在我的書架上占了一排,不過這一本卻是我最喜歡的。書讀了一個星期,讀得慢是因為舍不得太快讀完。其實打開每一本書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好好的品味,慢慢的去讀,可是多數書卻會讓你感覺讀得太慢,簡直是對自己時間的浪費,這就是好書的魅力吧。讀完之后,我還想去讀第二遍,不過要等一年或者兩年。
書名起得有點繞嘴,也許改成“感謝不完美的自己”更順溜一點,不過以前看過一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所以為了避免重復才只好這樣了吧。書越出越多,好的書名也不夠用了。這本書算是武志紅的早期作品了,這次看到的是再版。一般作家第一本書往往寫得一般,因為沒有經驗,有了第一本的自信,接下來的兩三本,往往是一個高峰,前半生的積累在這里噴涌而出,往往成名作都是早期的作品。
心理學的書沒少讀,不過真正的精品不多,能夠值得我們慢慢讀,甚至反復讀的精品,簡直是鳳毛麟角了。所以遇到一本,心情就好像看到窗外春暖花開的景色一樣,非常溫潤。
我們都知道自己不完美,可是卻并不真正了解我們自己,我們認同的自己往往是另一個自己,于是就產生了各種矛盾沖突糾結困擾,這就是心理問題的根源。當我們真正了解了我們的缺陷,認同并接受了有缺陷的自己,我們的內心就和諧了。
那也是不可能的,沒有傷害就沒有成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童年,愛得太少,可能會有分離傷害,愛得太多,可能會有吞沒傷害,所以我們只能避免給我們的孩子嚴重的傷害,卻不可能給他們一個沒有傷害的人生。
我們都是帶著傷口成長起來,心靈的傷口就好像身體的疾病一樣,你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疾病,健康只是讓你避免重大疾病罷了。從小一點毛病都沒有,在保溫箱里面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了疾病,往往就無能為力了。
不過我們無論遇到了什么樣的心靈創傷,都不是無可救藥的,都有治愈的機會和可能,除了偶然,還有就是可以通過心理醫生,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可以通過有了自己的孩子,重新經歷和思考自己的童年,等等方式,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童年,認識自己,從而平復自己的創傷,去開始新的生活。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后感篇八
喜歡武志紅的書,幾乎每一本都買了都看了,在我的書架上占了一排,不過這一本卻是我最喜歡的。書讀了一個星期,讀得慢是因為舍不得太快讀完。其實打開每一本書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好好的品味,慢慢的去讀,可是多數書卻會讓你感覺讀得太慢,簡直是對自己時間的浪費,這就是好書的魅力吧。讀完之后,我還想去讀第二遍,不過要等一年或者兩年。
書名起得有點繞嘴,也許改成“感謝不完美的自己”更順溜一點,不過以前看過一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所以為了避免重復才只好這樣了吧。書越出越多,好的書名也不夠用了。這本書算是武志紅的早期作品了,這次看到的是再版。一般作家第一本書往往寫得一般,因為沒有經驗,有了第一本的自信,接下來的兩三本,往往是一個高峰,前半生的積累在這里噴涌而出,往往成名作都是早期的作品。
心理學的書沒少讀,不過真正的精品不多,能夠值得我們慢慢讀,甚至反復讀的精品,簡直是鳳毛麟角了。所以遇到一本,心情就好像看到窗外春暖花開的景色一樣,非常溫潤。
我們都知道自己不完美,可是卻并不真正了解我們自己,我們認同的自己往往是另一個自己,于是就產生了各種矛盾沖突糾結困擾,這就是心理問題的根源。當我們真正了解了我們的缺陷,認同并接受了有缺陷的自己,我們的內心就和諧了。
那也是不可能的,沒有傷害就沒有成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童年,愛得太少,可能會有分離傷害,愛得太多,可能會有吞沒傷害,所以我們只能避免給我們的孩子嚴重的傷害,卻不可能給他們一個沒有傷害的人生。
我們都是帶著傷口成長起來,心靈的傷口就好像身體的疾病一樣,你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疾病,健康只是讓你避免重大疾病罷了。從小一點毛病都沒有,在保溫箱里面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了疾病,往往就無能為力了。
不過我們無論遇到了什么樣的心靈創傷,都不是無可救藥的,都有治愈的機會和可能,除了偶然,還有就是可以通過心理醫生,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可以通過有了自己的孩子,重新經歷和思考自己的童年,等等方式,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童年,認識自己,從而平復自己的創傷,去開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