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秋之韻律篇一
窗外,已是秋天了。
初秋的陽光,繞過泛黃的樹葉,輕輕地撒在了地上,斑斑駁駁,好似一地搓碎了的金子。不禁暗自感嘆,秋天,竟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
忽的想到秋意來襲,山上那曾被大火侵澨過的樹木是否抵得住這清涼的秋意呢?于是,我便一人上了山。
剛入山,一片松柏林依然屹立在山野上,不禁暗自感嘆到,果然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上風”??!那些枯紅的柏樹,想不到竟在秋日里吐出了綠枝,此時的松樹好似畫家筆下的水彩畫,那么濃郁,那么富有畫面感。他所吐露的那種蓬勃生機,讓秋天的蕭瑟一下子蕩然無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那株淡紫色的柏樹,他似乎懼怕了秋天的凄靜,無聲無息的沉淪于蕭殺之中,緘默在了秋天里。
窗外,好一派“蓬勃”秋色!
秋之韻律篇二
秋風蕭瑟,老師帶領我們去欣賞玉環淡淡的秋。將要去的小山既沒有金光燦燦的麥浪,也沒有顆顆豆大的谷子,但也別具格調,是張出自秋風之手的秋畫。
今日的天空挺藍,我們走了100多米后,就踏進了朦朧的秋山。一定是秋姑娘來過了,大道小道上鋪滿了各種各樣的落葉,走上這明年的春泥,感覺軟綿綿的。秋高氣爽的天氣,風兒陣陣,偶爾還能見到幾只蝴蝶因留戀夏日美景的而遲遲不愿飛去,一路上我們一直很熱鬧,女生大堆小堆地圍在老師身邊,男生則去前方“沖鋒陷陣”,領著老師與女生們向山頂進發。
小路,通向山上的小路。你的脊梁骨載著多少人上了山?你不累嗎?我知道,你一定不累,因為還有身旁的莊稼陪著你走過春夏秋冬呢!紫色的茄子,紅色的柿子,金色的桔子,個個咧著嘴笑,小路一定不寂寞。
小路快樂地“奔走”著,我們來到了一個半山腰的小涼亭,上面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遠水皆有情。呵,真是一幅配山的好聯。路上,我摘了一種不知名的植物,它正向我們站是它走向秋的一面:小葉兒已經開始發黃,有的深,有的淺。國是的色彩也分成了三種:黃、綠、紅。拿兩顆紅色的格外大,像紅寶石的它們卻躲在葉子下面,嘿!在羞什么呢!沿著小路走,我們遇到了一頭牛,一座爬滿“爬山虎”,顯得很蒼老的小石屋,還和山上的居民交流。路邊,一些小花兒隨風點點頭,向我們招手,散發著陣陣似淡非淡的香,柔和的清香溫柔地飄進你的鼻子,女生們把花兒采來,一朵戴上了語文老師的頭,一朵戴上了英語老師的頭,兩人在風中好不可愛!
一陣風兒吹過,吹得竹林沙沙作響,似乎在演奏《秋之物語》,好不動聽!正當我們在欣賞著絢爛之秋時,語文老師“當頭一棒”:“走!我們下山!”不少人發出了“oh!mygod!”的感嘆。
下山途中,經一廟,眾人入內,四聲“茄子”結束樂之旅,眾人下山,活動就此落幕。
秋,就是那么燦爛,小城的秋多么別具風味。風再次吹過,感悟秋的美……
秋之韻律篇三
我沒聽過海拍擊堤岸,但我聽過小河流淌。我沒泊過燕語呢喃。但我聽過歡聲雀語,我漢聽過雨打芭蕉,但我聽過風吹蕭木兼落花。
正值深秋,濃濃的秋意籠罩整個世界,由夏天的綠,逐漸演變為今天秋日的黃。沿著樹林的小河走,淌淌的流水,似乎對秋天有無盡歡喜。
秋風拂過樹林,樹葉與樹葉之間摩擦,“沙沙”作響。并帶下了幾片枯黃的樹葉,小道上的野花早己凋落,帶給我的是無盡的悲哀與孤獨。
每一片樹葉從眼前飄落,似乎都在向我訴說著什么,它從發芽到嫩葉,最后到落葉,都有著自己的一個故事,如曾經陪伴過艷麗,嬌美的花朵和在枝頭上向它訴說或歌唱的鳥兒們,然而,它們之間的故事卻無人知曉,無人明白直至它---葉子從樹上輕輕的飄落。這使我想到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沒人能注意到它們,只知道它們是樹葉,如果以單位來說。它只不過是一片葉子;無人憐惜,無人問津。
我愛秋天,因為她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她正如一個多情的女子,黃色則是她的全部,這往往使我認為這叫“金碧輝煌”我也恨秋天,因為她帶了世間的綠,她不允許花兒在她地季節里絢麗的開放,即使是人們鐘愛的桃花。使原來美妙的鮮花變落花。使我看不透她的心到底有多深,有多涼。
在眾多詩詞里,描寫秋的象征都不得是菊,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不是菊么?枯藤老樹昏鶇小橋流水人家,“難道她真的是這么悲涼么?想想,不是還有明月與月桂樹么?原來在她的世界里還有很多很多我末曾發現的美麗與無盡的豐富。她,秋天,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凄涼,單調。她,輕輕地唱著屬于她的歌,秋風拂過樹林”沙沙“作響的聲音便是她的歌聲。
不知過了多久,募然回首,人卻在那燈火闌珊處。
步入深秋,沿著小河直走。小河依然流淌落花依然飄落。蕭木依然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