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狼圖騰的讀書筆記摘抄狼圖騰讀書筆記字篇一
1、天下的機會只給有耐性的人和獸,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準機會。光靠狼的狠勁還不成,還得靠狼的耐性。
3、但殘酷的草原蔑視弱者,依然不給弱者最后的一點點憐憫。
4、狼的自殺是極其殘忍痛楚的,因此狼也就不會讓它的陪命者死得痛快。
5、它不會受狐貍甩動大尾巴的迷惑,能直接咬住狐貍尾巴,然后急剎車,讓狐貍拼命前沖,再突然一撒口,把狐貍摔個前滾翻,使它致命的脖子和要害肚皮來個底朝天,黃黃再幾步沖上去,一口咬斷狐貍的咽喉,獵手就能得到一張完好無損的狐皮。
6、只有最精的黃羊,才能舍得身子底下焐熱的熱氣,在半夜站起來撒出半泡尿,這就不怕狼追了。
7、黃羊能把狼群引開,狼去抓黃羊了,牛羊馬的損失就少了。
8、蒙古人一半是獵人,不打獵,就像肉里沒有鹽,人活著沒勁。不打獵,蒙古人的腦子就笨了。
9、狼只要有東西吃,就不找人畜的麻煩。
10、這是在馬上用馬棒打狼最有利的位置,也是巴圖此夜所能得到的絕佳殺狼機會,關鍵就看膽量和手上的準頭了。
11、這是一場真正的屠殺,也是智慧對愚蠢和大意的懲罰。
12、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獵人,獵人是人類在這世界上扮演的第一個角色,也是扮演時間最長的一個角色。
13、你要是頭狼,準得餓死。一次打光了黃羊,來年吃啥?狼可不像人這么貪心,狼比人會算賬,會算大賬!
14、一個民族如果不把強化民族性格作為最基本的國策方略,無論經濟文化有多發達,人口和軍隊有多寵大,其結局必定重蹈"北宋"的覆轍。
15、打仗,狼比人聰明。打仗的輸贏,全看你是狼,還是羊……
16、速度是黃羊抗擊狼群的主要武器,一旦喪失了速度,黃羊群幾乎就是一群綿羊或一堆羊肉。
17、以后咱得像狼一樣,盡量減少常規打法,要胡打亂打、出其不意,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亂中求勝,雖然亂,不合兵法,但讓狼摸不到規律,防不勝防。
18、草原上,誰活著都不容易,誰給誰都得留條活路。
19、王者與強者的區別就在于,強者只擁有強大的力量,而王者則兼具力量與智慧,凡事都準備充分,強大的力量不如萬全的準備。
20、沒有利益的戰斗我絕不參與,沒有任何好處的朋友我絕不結交,只要對生存有利,哪怕是敵人,也可以成為暫時的朋友。
前段日子里,我第四次拜讀了姜戎所著的《狼圖騰》,回味了這本曠世奇書所帶給我的震撼。
這一曲草原狼的頌歌,唱出的是尊重自然的曲調、唱出的是人狼有情的詞句、更唱出了敢爭敢搏的精神內涵。狼之魂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與震動,合上書后,我仿佛一抬頭就可以望見在風中舞動的狼皮筒旗幟,聽到來自草原深處的野性呼喚、來自遠古的野性禮贊。
我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應有狼性。所謂狼性,并不是指野蠻的動物性,而是值得去學習、研究、崇敬的“不息、不移、不淫、不屈”的強韌精神。用儒家之言來概括狼性并不奇怪,從一開始儒家就不是軟弱精神的代言,它是先秦時民族交融的激蕩中迸發的有力火花,而正是先秦時秦國的征伐把西戎狼性擴散到整個中原。秦后之漢,“漢承秦制”,農耕添國力、狼性添豪情,又令中華達到了一個振奮期;中國第一盛世唐,從血統上來講即是游牧鮮卑族,這是從骨子里流露出的霸氣狼性。而到了宋代,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證:重文輕武的統治方針改變了整個中華的民族性,有學者所認為的“崖山之后無中國,明亡之后無華夏”我是贊同的,當一個民族失了拼搏心與血性,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放眼看歷史上的四大古國,只有中國靠著游牧民族帶著狼性一次次的融合才至今仍站在世界上。
魯迅先生對舊中國的人民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也提出了中國“家畜病”的概念。前幾天我也讀到李漢榮的《說羊》,正是這一病癥的絕好例證。他說羊“以和平立身,以溫柔為德”、“角是和平的裝飾”。可悲啊!喪失了血性與韌性即是善了嗎?你和平、你繳械,你就安全了嗎?羊性帶來了安逸舒適,同時也帶來了致命的懈怠與軟弱!自然即是優勝劣汰,金滅宋、日侵華,還是一場場血淋淋的教訓最終使人走出軟弱、激發狼性。一切都說明了時代需要競爭力,不需要軟弱來侵蝕強悍的民族精神。
狼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我們追求的民族性,但它勢必改變我們的民族性。當人們真正理解了狼之魂的深遠影響后,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性格、改變世界。
中華魂的覺醒須靠狼之魂。
狼圖騰的讀書筆記摘抄狼圖騰讀書筆記字篇二
它就是姜戎筆下的狼。
這是一個豪邁的生命,在人類追求的世界里,它毫不起眼。它在漸漸向人類證明自己的存在。
它頑強的斗志力遠遠的超出了人類的想象,能形容它的,只有兩個詞語:豪邁,不羈。
在姜戎筆下,我才深知草原上的狼,有多么的不易,是這本《狼圖騰》讓我了解草原,讓我了解所謂的狼性。狼性,并不是簡簡單單字面上的意思,它代表著這個頑強生命的勇敢,智慧,團結。這本書讓我完全脫離了教科書上大灰狼、狼外婆的愚昧認知,讓我明白了狼的精神。之所以,人類馴服得了馬,豬,狗,牛等生物,可是,人類永遠也馴服不了狼,狼是永遠不會向任何人低頭的!因為它們有狼性。狼性使它們變得如此具有王者風范。
以前的我以為狼只是愚昧無知的野獸,憑借著自己的一點點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茍活在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狡猾的,愚蠢的,而又邪惡的。沒有獅子兇狠,也沒有狐貍狡猾。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讀了《狼圖騰》之后,我覺得自己以前對狼的看法幾乎是非常的愚昧。它不是茍活的生命,它是靠自己努力頑強存活的生命!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么狼狽為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嘆的草原精靈。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扳轉了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他著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當他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群,彈無虛發的狩獲大量的獵物時,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種種奇怪的舉動所迷惑;當他看見狼群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不退縮,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他又為狼群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贊嘆。狼是一種多么神秘的動物!它的智慧無人能比,它的組織能力超于尋常,它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仿佛與身俱來!它并非人類所想的那么壞,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眾多品德的化身。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秘、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迷之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信仰,讓狼——這個并不兇惡反而能讓人癡迷的靈魂鑄進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秘的王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是必須與狼打交道到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維方式,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這就是狼啊!雖然狼會偷食人類的牲畜,但這絲毫不能掩飾狼的非凡的威力,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得到大大的緩解;它運籌帷幄,使人類學到了大量的計謀;它堅強現實,不白日做夢,只為目標而奮斗,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可許多人類不肯正確的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絕不可能絕對,如果只死拽著狼的缺點,瘋狂的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狼也是為了生存,并非只有人類以食為天,世上千千萬萬的生物都是以食為天,這個世界絕不可能為了讓一種生物活下去,而讓另一個生物失去生存的權利,包括人類。大自然是由每一種生物環環相扣組成的,如果你剝奪了其中一個生物的身存權利,而你也將受到滅頂之災。當一片片樹林倒下時,隨即而來的泥石流摧毀了人類的房屋,奪取了人類的性命;當人類放出污水,破壞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時,自己的生命質量因水質量的變壞,而得不到保證……人類是自私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一種生物來掠奪他的財產,而目光短淺的他不知道,在他殘忍地殘害了一個生靈的同時,大自然都將給他記上一筆永遠不能抹去的賬,而這筆賬,在未來,將放大無數的威力,慢慢的償還給他。陳陣懵懵懂懂的領悟了。
是呀。狼也許只是掠走了一只羊,但如果我們獵殺了一匹狼,就是掠走了一小部分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每一個生物都該受到保護,它們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不可缺少的東西。像劍齒虎、渡渡鳥,這些曾被我們趕盡殺絕的動物,都不可能再開出絢麗的生命之花了。難道這些用死亡換來的警鐘,難道還不能讓人類醒悟嗎?我們該丟掉殘害生靈的斧子了。
可人類好像還沒有醒悟,仍向在他們心中罪深惡極的生物,一次次舉起了屠刀……在這本書的結尾,講述了一個如噩夢般的悲慘結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殺,曾經美麗的額侖草原已經是一個山不再綠,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靈不再豐富,鼠災嚴重的地方。再度來到這里的陳陣,心里充滿了無法發泄的悲痛和失望。
而捧書閱讀的我,心也很沉重,很沉重……在大自然面前,每個生物都是平等的,而人類卻愚蠢的認為自己是這個星球的主宰,即使是主宰,也不能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使剝奪了,但總有一天,還是會還的。人類啊,醒醒吧!
2.狼圖騰好句摘抄2015
4.《狼圖騰》讀書筆記
6.《狼圖騰》讀書筆記
狼圖騰的讀書筆記摘抄狼圖騰讀書筆記字篇三
因為特別喜歡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所以特意買來姜戎所著51萬字的長篇小說《狼圖騰》,花了4天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書寫的很精彩,特別是對草原生活完全陌生的我來講。
我記得在人類學學過:圖騰,其實是一種宗教符號,代表了一種信仰,一種精神崇拜。而把狼作為圖騰崇拜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他們敬拜的是狼的那種智慧、力量、堅忍、團結、狡猾、寧死不屈的精神。雖然狼每年都會吃掉牧民大量的馬駒和羊群,會使用疲勞戰術把人狗折騰的精疲力竭再進攻,也會誘使人中圈套而逃跑,但這些卻使當地牧民更尊敬草原狼。因為人可以制服草原的一切生物,除了狼以外。有了狼,草原和草原上各種食肉、食草動物才能保持均衡發展,可以迫使馬群羊群保持健康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給他們不斷帶來動物肉、皮、毛、油等各類副產值。所以蒙古人不是把它視為一般的動物,而是草原的守護神,狼值得每個人敬畏,因為狼是有靈性的。小說中德高望重的蒙古族畢利格老人說:“草原上唯有狼是沖著天嗥,為啥?狼是騰格里(天神)的寶貝疙瘩,狼在草原上碰見麻煩,就沖天長嗥,求騰格里幫忙。草原萬物,只有狼和人敬騰格里。”所以,狼被視為幾乎是與人的靈魂同樣高貴的生物。他們甚至把狼供起來,活著的時候學狼,死了還把自己喂狼,這樣他們的靈魂才能被騰格里接走。后來當畢利格老人知道漢族知青陳陣偷偷養了一只小狼崽時,非常憤怒地說:“你咋能要把阿爸的靈魂帶上騰格里的狼養在狗窩呢?騰格里興許就不要你阿爸的靈魂了,把我打入戈壁下面又嗆又黑的地獄。”(p.173)可悲的是,被陳陣當作高貴寵物養著的小狼,最終還是死于陳陣自己的棍棒之下。
按照作者的描述,傳統蒙古人是有神,靈魂,地獄等概念的,對自然神也充滿敬畏,認為狼是神差派的天使。可惜,他們把狼性看得過高,甚至把神性也放置在狼身上,認為狼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獨立和尊嚴,所以死后也愿意像草原狼的靈魂那樣自由飛翔。但他們卻沒有認識到狼其實只是神放在草原食物鏈中的一環,不是它們有高瞻遠矚、勝過其他生物的智慧來守護草原,而是神在使用它們來制衡食物鏈的發展。它們的一切本領,都只是蒙神所賜,他們出于本能地捕殺馬群和羊群,保存和儲備食物。如果它們是高智慧的靈性生物,也不至于被人搶殺并驅趕出草原。所以很可惜,蒙古人沒有去敬拜創造狼的神,反而去敬拜被造的狼。或許是因為他們經常眼目所見、與之交戰的,就只是活生生、充滿神秘力量的狼,而不是以靈存在的神吧。正如羅馬書所說:他們用必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昆蟲的形象,取代了永不朽壞的神的榮耀。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尊他為神,也不感謝他,反而心思變為虛妄,愚頑的心就迷糊了。(羅馬書1:20-23新譯本)
作為社科院研究員的作者姜戎,在小說故事結束之后,專門寫了篇幅長達42頁的關于狼圖騰的草原民族性對整個中國文明的深入影響。由此可以推論,作者寫這本書最想表達的,不只是一個知青下鄉的回憶錄,也不僅僅是試圖解釋蒙古草原沙化引起北部環境污染的原因,而是在證明:以草原狼為圖騰的個性文化,正是蒙古族(以成吉思汗為代表)曾經叱咤風云、橫掃歐亞大陸,也是幫助華夏民族成就五千年不衰文明的重要原因。作者意指:中華民族要想騰飛發展,需要重視和發展以狼圖騰為代表的個性和文化。
沒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整體個性會影響其歷史發展。不過,不管是狼個性還是羊個性,狼文化還是羊文化,任何一種個性和文化都有其自限性,需要平衡和中和,需要向那位至善公義的神來求智慧。如果說清朝末期因軟弱的羊個性導致滅亡,那么認真、嚴謹、堅強的德意志民族和智慧、團結、自強不息的日本民族卻在20世紀先后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影響和禍害了整個人類,而他們從某種意義上都是有著讓人敬畏的狼的個性。所以,若單方面高舉一種個性或文化都是很危險的,因為人自身的受造就決定了人的不完美,軟弱和有限。而人因著從始祖亞當夏娃而來的罪性,也注定了每個民族都有其貪婪、悖逆、掌控、靠自己的個性。
習慣了靠人馬的智慧和力量與狼、狐、鼠等斗智斗勇的草原游牧民族,很自然地以為要想勝利必須靠人的智慧和車馬的勇力而得勝。但圣經卻說:“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 (詩33:16-17)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那么依照作者提出的問題:五千年中華文明延續下來的秘訣是什么?我認為不是靠狼圖騰的強者個性和文化。那么是因為中國人比其他民族人都聰明嗎?未必。每個民族都有智慧之人。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不容易消亡嗎?也不是。當初巴比倫帝國古文明也是人口眾多卻依然消失了。其實人類在面對重大瘟疫疾病或戰爭時都非常脆弱。
那么什么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推動力?是那些歷史英雄人物嗎?是人類的生存欲望或創造力嗎?這些都是,但這些因素同時也是使今日世界自然和人文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主要推動力。圣經說“因為萬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歸于他。愿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羅11:36)神才是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主因,而人是神造在地上管理一切的有靈的生命。所以自然環境是否改善,社會是否良性健康發展,其根本,不是一套政治民主制度和教育體制就可以解決的。因為這些有限的制度無法遏制人的貪欲,無法使人擁有超越國家民族和地區限制的眼光和協作,無法使人因敬畏神而有智慧。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于個體的人,是否被福音所拯救和更新,是否明白這世界被造的目的,明白人活著的目的,按著神的心意去想去做。如果政府團體和民間團體的成員都有這些基本的價值觀和共識,只要他們在一起,共同尋求上面來的智慧,才能合理使用神所賦予人類一切的權柄和資源。既不把有著神的形象的人看得過高,也不會過于貶低。既為“神用祂全能的命令托住萬有”而感恩,也知道“行事為人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如此,我們才可以正確解讀和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