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朱家角一日游字篇一
朱先生家里一共有四個人,朱爸爸、朱媽媽和兩個兒子。朱先生和兒子們從來都不干活,都是朱媽媽一個人干活,還要去上班。有一天,朱爸爸和兒子們回到家,朱媽媽沒回家。看到朱媽媽寫了一封信給他們,說“你們是豬”。沒有朱媽媽在家,朱爸爸和兒子們就真的好像變成豬一樣,他們煮飯要很久,還很難吃,還從來不洗衣服,家里就臟得像豬圈一樣。朱爸爸和兒子們就盼著朱媽媽回家。后來,朱媽媽回到家,朱爸爸就幫忙洗碗盤、熨衣服,兒子們自己整理床鋪,朱媽媽就不用自己一個人干活了。一家人都很開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家要幫忙干活,不能像豬一樣懶。
朱先生一家不如說是“豬”先生一家,父子三人每天都十分懶惰,只會叫朱太太干活兒,朱太太每天都像一個機器一樣忙來忙去。
每天早晚,朱先生和他的孩子們都讓朱太太給自己做飯,他們卻從來都不幫忙。
每天,朱先生和孩子們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事情變了。
朱太太離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張字條:你們是豬!朱先生和孩子們只好自己做飯吃,可他們不會干活,家里亂七八糟,朱家成了“豬窩”,里面住著懶惰的大豬和小豬們。
終于,朱太太回來了,朱先生和孩子們幫她一起干活兒,洗碗、鋪床、熨衣服……朱太太滿意地笑了,“豬”家變回了朱家。
我的家也和朱家差不多,我、弟弟和爸爸只會讓媽媽干活兒。我一定要快點改變,因為我可不想變成豬呀!
家是一個集體,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去守護!
朱家角一日游字篇二
建水朱家花園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鄉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筑。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筑群。目前,已成為集住宿,觀賞,旅游,娛樂為一體的,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有品味、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精品景點。
建水朱家花園是一組規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邊陲大觀園"之稱。
朱家花園坐南朝北,入口為垂花大門。左側沿街的10間"呆腳樓"與其后的"跑馬轉角樓"相連,是當年的帳房和資供應鋪面等,是朱家經營進出口貿易,買賣大錫、洋紗布匹、食鹽、煙土的"朱恒泰"總商號。右側前為家族祠堂,后為內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有戲臺、亭閣、庭蔭花木等。水池邊有右欄。
整組建筑的正前為三大開間的花廳,左右兩側為小姐"繡樓"。花廳前是花園,左右對峙透空花墻,將其自然分隔為東園和西園。花園正前有荷池,樹叢,苗圃,花圃散布其間,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園林。朱家花園內雅外秀、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層次漸進,環境清幽、色彩淡雅、裝修有度、結構統一,在豐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內地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垂花門樓的大門,是瓦屋頂,三疊水式楹。門頭上方高懸著三重錯落有致、優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別雕鏤出富有寓意的圖案: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出幾尾游魚和兩條金龍,寓意為"魚躍龍門";第二重檐枋上鏤出朝陽和四只喜鵲,寓意為"四喜臨門"、"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鐫刻著佛手、桃梨、香爐、寶瓶等物,象征著"福祿壽"。旁邊雕斗上鏤空的金馬、碧雞,寓意"金碧輝煌"。金馬、碧雞傳說是古代滇池邊的兩種神物,如今已經成為云南的象征之物。 在大門前,有一對刻著龍鳳圖案的石鼓,據說兩個石匠花了一年的功夫才大功告成。兩個石匠把他們這件生命的杰作交給世人;朱氏家族用銀兩和心血留下了這幢華麗的建筑。
進了大門是家宅,是三套三進的院落,并列連排。步入中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透空花墻,上面開著一道月宮門,正上方有四個字"循規蹈矩",背面則是"謹言慎行"。院子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前廳、中廳和后堂。前廳左接花廳,花廳三開間,卷棚頂,兩側置美人靠,主人在園中賞花觀魚后,可在此小憩。四面廊坊上均雕刻著精美的圖樣。當年花廳外面的這個花園是朱家少爺、小姐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在這里吟詩寫字,還在這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令人蕩氣回腸的《紅樓夢》。在這個仿照大觀園而修建的豪宅里,他們一遍遍地向往著屬于他們的春天。
花廳內懸"中將第"匾,是朱朝瑛參與辛亥革命臨安起義后獲中將銜時所制,楹柱上還掛有當年云南都督蔡鍔的題贈:"做事須憑肝膽,為人莫負須眉。"朱朝瑛的居室,不對稱,內高且斜,園內的人解釋說這就是"歪門邪道",有辟邪之意吧。朱家花園北面居高,宅子正門進來會逐漸變高,加之軸線偏斜,于是形成了外面人看里面不清,里面人看外面準確,其用意一是可隱藏主子的隱私,二來也可以監視下人們的舉動。
在寫著"中將第"的花廳兩旁,就是朱家小姐的繡樓、閨房。那香閨寂寂,"日高猶自憑朱欄,含顰不語恨春殘"之類的香奩故事,在簾櫳低垂后面,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1998年,在重修朱家花園的施工中,管理人員還在樓上發現了朱家小姐學詩時,經老師批改過,畫著紅圈圈的詩文。現在,它們也在朱家花園內的圖片展覽里,那些娟秀的字跡,依然散發著青春的氣息與脈搏。
閨房里,花瓶、床鋪、墨硯、帳幔、瑤琴等等都在(仿古品),一副清代大家閨秀的氣派,似有佳人余韻。這個落入民間的'"大觀園",和《紅樓夢》一樣,沒有逃脫一種宿命的悲劇色彩。那些可愛、高貴而又充滿靈性的女子,都生逢亂世。這些弱小的女子用驚恐的文字記錄下了眼中的世界:"千方百計終難安,坐困愁城淚沾襟;仲春九月天氣寒,何處驚現槍炮聲"、"何地茫茫起黑煙,繼而紅光火沖天。兵匪相爭施回碌(火災),良民保命恐后先"、"牧童去來有歸路,手足逃難無歧途。每日觀音座下拜,骨肉早早還故鄉"。
走過"蓄芳閣"、"含玉樓"、"紅樓影射"樓閣,一幅幅對聯顯示著豪宅主人曾經的風雅情趣;錯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徑通幽的層層院落,整座園林盡顯神秘與高貴。
園林如畫傍祠堂,桂子蘭孫吐異香。
得地恰當臨北極,鑿池翻喜在中央。
紅蓮映日恩光遠,碧沼無波世澤長。
最好夜深人傍檻,石欄桿外水風涼。
可以想象,當年朱朝瑛的母親黃夫人也像大觀園中的賈母一樣,帶領兒孫家眷們坐在雍容華貴的華堂里看著人間戲劇上演。
華堂后面,是家族的議事廳。當年的朱氏兄弟們,就是在這里商議國家朝政、家族事務。據朱氏后人回憶,當時朱家大小百余口在一起吃飯,好不熱鬧壯觀,像現在小學生值周一樣。當時各家媳婦輪流做飯,五天一輪。朱氏后人記得最為"輝煌"的一次吃飯是朱朝瑛之母黃夫人去世"開大喪",當時臨安城(即如今的建水)兩天不燒火,朱家花園里到處都擺滿了吃飯的桌子,據說殺豬的人在別人將豬捆好以后,只負責走過去捅一刀,剩余的事情由別人料理,可結果從早到晚,他殺了整整一天。
由于南方氣候相對比較溫和,朱家各個房間的房門都是敞開的,門門相通,院院相連。亭臺樓閣、過道門洞,層層疊疊,恍若一個個小小的、可愛的迷宮。
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也是與眾不同,不僅井內的水從不干竭,更妙的是它的水位始終比地面高,當年朱家人將它視為"財源"。因為她的水位極高。無需吊桶,伸手即可觸及水面。井緣上有個小洞,據說水位最高的時候,井水就會從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個角落流淌,也稱"財源滾滾"。傳說朱家之所以財源滾滾,與這口井的風水也是很有關的,因為水位高,所以才會財源廣進。
朱家花園院落層進疊出,房舍鱗次櫛比;翹角轉椽,陡脊飛檐,屋面反曲有舉折呈流線型;四十二個用青石板鋪地的大小天井,幾百道木門花窗、畫軒雕欄,讓人眼花繚亂;造型奇美,錯落有致,曲徑通幽,富貴而不失風雅。游客一進入朱家花園,就會為這座大型民居建筑藝術的高超而驚嘆不已。
朱家角一日游字篇三
中國大部分的兒童在傳統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式的家庭分工氛圍中成長,孩子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做家務是媽媽的事。媽媽的勤勞是孩子們贊美的資本,也是培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溫床。然而,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朱家故事》,以其幽默詼諧的特有方式,化繁為簡的睿智獨到,輕松地引導孩子們了解家庭瑣事的分工與分擔。家庭的和睦、快樂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擔,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
在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表達等能力的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面前,繪本中處處充滿著機智以及視覺上的幽默,他們完全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體會,并能充分享受到類似于偵探游戲的樂趣,挖掘出許許多多隱藏在畫面中,不合理卻饒有興味的細節。活動不僅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視覺笑話上,教師的用心是要藉此引發孩子去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幼兒建立“家事不是媽媽的天職,家事是家中每一份子的責任,應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觀念,由此產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意愿。
1.學習細致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能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講述朱家發生的事情。
3.知道家務事要共同分擔,愿意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朱家故事》ppt。
2.背景音樂。
一、觀察封面,設疑導入。
瞧,這是一家人,他們都姓朱,這是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叫西蒙,一個叫帕克。看了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想法?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我們一起聽《朱家故事》。
(評析:直奔主題,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畫的是媽媽背著爸爸及兩個孩子的畫面,畫者在此隱喻全家人把重擔都壓在媽媽的身上,其他人的臉上都露出笑容,唯有媽媽彎著腰,沒有一絲笑容,墻紙上的圖案也由花朵變成了豬頭。“你有什么想法”引發幼兒思考,并設下疑問“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引起幼兒探秘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
(一)教師講述故事前段,感受朱先生、兒子與朱太太在家庭中的強烈對比,體驗朱太太的辛苦。
1.簡述朱先生、兒子們早餐時、晚餐后的狀態,分別學說他們的話。
①早餐時朱先生是怎樣說的,口氣怎么樣?
②晚餐后朱先生是怎么做的?學一學動作。
③西蒙、帕克又是怎樣說怎么做的?
(評析:在學說、學做的過程中,感受朱先生、兒子們的`自私和懶惰,在語言的反復中,體驗朱先生、兒子們已經對這樣的使喚習以為常。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說說、做做,使活動有趣又生動。)
2.詳述朱太太早餐后、晚餐后的狀態,嘗試使用連貫詞語講述。
①早餐后朱太太在做什么?
②傍晚朱太太又做了哪些事?
(評析:圍繞畫面,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連貫的詞語講述出來,既有效鍛煉了幼兒有序、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又充分讓幼兒感受到了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3.互動小結。突出朱先生、兒子們的懶惰、自私和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①師:時間很晚了,媽媽還要做這么多的事情。聽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
②師小結:朱先生和孩子們真自私,真懶惰,所有家務都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媽媽太累了,媽媽真辛苦。
(評析:對比明顯,感受深刻,理解直觀,小結水到渠成。)
(二)教師講述故事中段,理解朱太太留信出走的經過及走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1.師幼共同表述朱太太的信。這封信是誰寫的?信上的豬指的是誰?
2.觀察圖片,大膽細致講述朱太太離家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①朱太太走后,家里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看一看,說一說。
②教師完整講述4幅圖片。
3.討論體驗朱先生和孩子們的糟糕心情。
①朱先生和他的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
②現在你們知道朱太太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評析:先猜后揭秘,先自由說,后教師說,無不體現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給予幼兒自主觀察、思考、嘗試、發現、表達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沉重的家務、離家出走的媽媽、過得一塌糊涂的日子……心情沉重了。)
4.師幼互動,求媽媽回來。
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師幼互動,一起求媽媽回來。
(評析:承上啟下“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我愛你,媽媽!”“媽媽,我們一起做家務。”“我們先把家里整理好。”……心情釋放了。)
(三)幼兒講述故事后段,懂得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活是一件快樂的事。
1.朱太太終于回來了,朱先生和孩子發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是怎么做的?
2.朱太太這時候的表情是怎樣的?
3.你們家里誰做家務?你會做些什么?
4.教師小結: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們也要幫他們做些事情,一家人一起動手做家務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評析:通過觀察畫面,講述故事內容,結合生活經驗,使幼兒懂得:家務事要大家分著做,一家人才會更加的相親相愛……心情快樂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結束部分。
1.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2.結束語:今天的故事發生在朱家,其實每家都有有趣的故事,李家故事,王家故事,張家故事……我們回家后也去講一講吧!
1.精準研讀。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教師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在開展《朱家故事》教學前,我反復仔細研讀繪本,挖掘故事中教育價值,研究繪本中的每一張圖片,力求在精準研讀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目標及活動方案。
2.精心呈圖。繪本中的圖片是關鍵,有的圖片需要幼兒細致觀察,有的圖片只需幼兒瀏覽畫面,有的是單圖呈現,有的則是多圖呈現。
教師做到了以上三點,才能促進幼兒以下三方面的發展。
1.有理有據地推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關注圖片,并停下來分析,理解畫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種關系。幼兒能根據畫面背景推測角色的關系,能根據角色動作、神態推測角色的心理,能隨著畫面推測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幼兒的推測變得有理有據了。
2.自信大膽地表達。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教師的提問要精巧,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都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回應的內容或概括、提升、總結,或質疑。這對幼兒是肯定和鼓勵,使幼兒的表達更自信大膽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幫助幼兒真正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因為只有幼兒自己觀察圖片、理解圖片,才能真正領會圖片的意義,從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
朱家角一日游字篇四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優秀繪本是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想法和感受、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媒介和載體,是以一定的語言情境內容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與想法,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的典型現象,很多孩子甚至包括孩子的父母都沒有分擔家務活的意識。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一種家庭責任感的培養,也是一種傳統美德的熏陶,其中更蘊含著對其他家庭成員的一種關愛。
選擇這個教材是因為《朱家故事》和我們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中華傳統美德”相結合更多關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勤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我們現在的課程中似乎太少了。所以通過故事的風趣幽默,故事情節起伏波折將深刻的道理蘊含在故事中: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共同承擔的勞動,讓幼兒懂得愛做家務是一件快樂和光榮的事情。雖然故事來源于國外,但是內涵卻是和中華傳統美德相一致的。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考慮到這是故事情節生動且有幾處轉折,因此在導入部分的過程中,首先就對“朱”和“豬”兩個漢字進行解讀,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然后通過分段欣賞幫助幼兒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從中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并通過想象和表達來理解內化主題。在完整欣賞的環節中,孩子們可以盡情體驗文學作品的風趣和幽默,培養傾聽習慣,鞏固經驗。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2、仔細觀察畫面,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和表達。
重點: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難點: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和表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家中家務活的分工情況
環境準備:
布局:15把椅子擺放成弧形(后附圖)
材料:繪本《朱家故事》的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讀——引出線索、產生興趣
重點提問:
1、猜猜這個故事發生在誰家?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呢?(這兩個字雖然都念zhu,但意思不同,一個代表人的姓,一個是指動物(懶豬的豬),如果搞錯了就會鬧笑話的。
2、看看朱家有幾口人,都有誰?封面上的這幅畫覺得奇怪么?
小結:朱爸爸和他的孩子實在太懶了,連走路都希望讓媽媽背著,媽媽太累了。
二、分段解讀——觀察畫面、分析情節、體驗感悟
(一)介紹朱家的一天,理解朱媽媽的辛苦
重點提問:
1、看,朱爸爸和兒子們張大嘴巴在喊什么?朱媽媽在干什么?(觀察畫面)
小結:原來只有媽媽一個人在準備早餐,朱爸爸和孩子們只是等著媽媽把早餐送來,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
3、工作了一天,大家都回到了家。肚子好餓啊,誰在準備晚餐呢?
4、終于吃完飯了,朱媽媽又在做什么?朱爸爸和他的兒子呢?
5、你覺得朱媽媽累么?如果你是朱媽媽你會覺得怎么樣?
小結:一天又一天的家務勞動,讓媽媽累的腰都直不起來。而朱爸爸和他的兒子們什么事情都不做,真是太像懶豬了。
(二)看圖片,繼續講故事
重點提問:
1、壁爐上留下了一封信,猜猜朱媽媽會在信上寫什么?(同伴互動交流)
2、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3、朱媽媽不在家的日子,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朱媽媽不在家的日子,朱爸爸和他的兒子們日子過的像豬一樣。
(三)理解家務要全家一起承擔
重點提問:
1、現在朱爸爸和他的兒子們在做什么事情?
2、看,誰來了?朱媽媽終于回來了,朱爸爸和孩子們會對她說些什么?
3、朱爸爸和他們的兩個兒子為朱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大家都覺得很開心。
小結:家務活大家一起做既輕松又愉快!
三、完整欣賞——整體感受、經驗遷移
1、聽故事(播放音樂)
四、延伸活動:做記錄表“我們可以幫媽媽做哪些家務事”
活動評析:
(一)從內容的選擇分析:
選擇這個教材是因為《朱家故事》和我們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中華傳統美德”相結合更多關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勤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我們現在的課程中似乎太少了。所以通過故事的風趣幽默,故事情節起伏波折將深刻的道理蘊含在故事中: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共同承擔的勞動,讓幼兒懂得愛做家務是一件快樂和光榮的事情。雖然故事來源于國外,但是內涵卻是和中華傳統美德相一致的。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考慮到這是故事情節生動且有幾處轉折,因此在導入部分的過程中,首先就對“朱”和“豬”兩個漢字進行解讀,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然后通過分段欣賞幫助幼兒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從中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并通過想象和表達來理解內化主題。在完整欣賞的環節中,孩子們可以盡情體驗文學作品的風趣和幽默,培養傾聽習慣,鞏固經驗。
(二)從流程的設計分析:
1、第一個環節主要通過封面導讀——引出線索,從而使幼兒產生興趣。采用觀察講述的方法重點解決“豬”和“朱”不同的含義,從而為第二環節做好鋪墊。文字的導入和解讀也體現了大班幼小銜接一個重要的過程。
2、第二個環節是分段解讀——觀察畫面,讓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畫面后自己分析情節,體驗感悟出家務活都讓媽媽一個人做太累了,而朱爸爸和他的兒子們卻什么事情都不做實再太懶了。強烈的對比之后朱媽媽的離開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通過讓孩子們自由討論猜測媽媽留下的信中會寫些什么,從中感受到媽媽的辛苦。故事最后媽媽終于回家了,孩子們懂得了家務活應該全家人一起分擔即輕松又愉快!
3、最后環節是完整欣賞——整體感受,通過老師深情地講述讓孩子們進入故事情境達到最后的經驗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