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二
沈陽博物館觀后感_第1篇:
寒假,媽媽帶我參觀了新樂遺址博物館。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明的源頭,是7000年前人類的家園。當我參觀了博物館的文物展區和遺址展區后,我就知道了新樂人是怎樣生活的。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他們真的很聰明、很智慧。
其次,新樂人能搭建半地穴式的房屋。他們用樹枝、草和泥巴搭房頂,可以防雨雪,還可以在里面休息、開會。
再次,新樂人還制造了12個大小不同的、打磨精細的玉串珠。最小的玉珠子中間孔距僅為2毫米。玉串珠的出土標志著新樂人的精神生活已經跨入新的時代,開始對美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最后是鎮館之寶——太陽鳥木雕藝術品。它是7000年前原始社會工藝品的代表之作,也被認為是氏族成員所崇拜的圖騰信物和精神信仰。在館內還修建了太陽鳥廣場,將此藝術品放大,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更加金碧輝煌、具有魅力!
新樂人的智慧還體現在他們制造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細石器和煤精制品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特色。我最喜歡半地穴式的房屋,因為它通過復原以前的建筑體現出來,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參觀讓我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對沈陽人的祖先——新樂人的`智慧產生了無比的佩服和尊敬!
沈陽博物館觀后感_第2篇:
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去參觀位于沈陽鐵西區的中國工業博物館,聽爸爸媽媽說:中國工業博物館是對現有的沈陽鐵西鑄造博物館進行改造、擴建而成,博物館總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館藏文物器件繁多,年代從商代至今,內容十分豐富。
經過20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中國工業博物館。遠眺那造型獨特的建筑物,就深深地感受到它的厚重感,“中國工業博物館”七個黑亮的字體沐浴在陽光下,那一抹金色仿佛照進我的心里,感受到無比強大的吸引力,作為沈陽人心中那“自豪與驕傲”的情感油然而生。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描繪產業工人及機器的巨大浮雕,氣勢磅礴,宏偉壯觀!通過博物館的文字簡介,我們了解到博物館中有很多展館,如:通史館、機床館、鑄造館、香港工業館、汽車模型展廳、城市規劃展廳、重裝館、機電館等。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見識了博物館的展物含有的多項“工業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徑的鑄管(直徑米)、最大的超高壓斷路器殼體(鋁合金鑄件、重2噸)、最大的立車橫梁鑄件(重115噸)、最薄的鑄件(厚毫米)。中國第一個鑄造用機械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壓管的樣管、第一臺萬能鉆床、第一臺八軸立式機床、第一臺精密絲杠機床、第一臺五軸聯動機床等等。我們逐一參觀了這些展館,爸爸媽媽也為我做了一些相關知識的講解,讓我了解到沈陽市籌建中國工業博物館,對于研究中國工業發展史、保護保存近代工業歷史文物資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區域競爭力,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參觀之旅就要結束了,此次參觀的過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展館還是通史館。它從四個發展階段詳細講述了工業的發展歷程,通過展出各國工業工藝品,如大炮,鐵軌,輪船,汽車模型等方式讓我了解了世界工業的發展歷史和中國工業的發展歷史。看著過去機器與現代機器的對比,看著歷史和現在的對比,看著中國和世界的對比,這一切告訴我們工業同樣可以輝煌,同樣可以讓國人驕傲。背后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同樣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積極進取,把握時代潮流,緊跟世界腳步,運用智慧不斷創新,為現代創新工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當代小學生同樣需要跟上時代腳步,腳踏實地把我們的基礎知識學好,學牢。不斷學習先進理念知識,樹立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信念,擺正學習態度,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騰飛做出自己的貢獻。
沈陽博物館觀后感_第3篇: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參觀拉了遼寧省博物館,一進館內看到了幾位知名畫家的諸多作品,我尤其喜歡張鳳藍畫家的《大美南極》、《北極熊的家園》、《海上升驕陽》三幅作品,畫面栩栩如生,神情活現,讓我流連忘返。
進入二樓,參觀了遼海遺珍展示廳,里面陳列了遼寧省各個地區留下的珍貴歷史遺物,文武官員官服上的補子很有特點,文官補子上繡的是飛禽圖案,武官的補子繡的走獸,繡工精美、技藝高超,還有形象各異的陶勇,各種精美首飾等等等等,簡直目不暇接,讓我體會到家鄉古代人的心靈手巧和智慧。接著我們進入了古錢幣展示廳,看到了最古老的貨幣——貨貝,是用貝殼做的;戰國時期燕、齊、趙流通的是刀幣,是由當時的戰爭武器’刀‘演變而來的;楚國的貨幣蟻鼻錢形狀比較特殊,是最小的貨幣;春秋戰國時期通用的貨幣是布幣,布幣是從青銅農具’簿‘演變而來的,形似現在的鐵鍬;還有進代銅錢、銀元寶、銀票等等;最讓我驕傲的是展示廳里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家的貨幣,不但形狀與我國的貨幣相似,而且上面鑄的字也是我國當時的繁體字,說明他們深受我國鑄錢技術和文化的影響,這一發現讓我特別興奮,為祖國的文化發展感到特別自豪。
進入三樓是牛河梁遺址,里面的‘女神廟’和當時的瓷器也給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是多么有意義一天,會成為我心中永遠不忘的記憶。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四
今天,我早早的爬了起來,異常興奮,因為今天下午我們要組織成小隊去參觀凝聚力工程博物館,集合時間是下午一點鐘。一想起這事啊,我就激動,差點讓我徹夜難眠。
我們的小隊成員有:陳思宇、李鐵、許幫照、陳俊杰和賀晟杰。我們的隊長是:
下午,烈日炎炎,我背上所需的物品,在父母的叮囑下,我愉快的踏上了去博物館的路。下李鐵。午一點,我準時到達博物館門口,只見李鐵和許幫照已經等候多時了。不一會兒,陳俊杰和賀晟杰也準時到達。
只見凝聚力工程博物館通體呈紅色,特別的氣派。話不多說,我們趕快進去參觀。
凝聚力工程博物館共分五個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實物、100余件藝術品。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濃縮著一個時代的回憶,展館中出現的“銅鈴鐺”、《萬碗壽面慶重陽》油畫、“感恩石”等物件,娓娓道來“凝聚力工程”建設的20年,見證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變化。上世紀90年代初,以“了解人、關心人、凝聚人”為主要內容的“凝聚力工程”從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廣到全市,在深入推進“凝聚力工程”建設過程中,先后涌現出楊浦區“一線工作法”、浦東新區“三服務”、徐匯區“康樂工程”、黃浦區“三會一代理”等一批先進典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萬千。
其實,參觀了這么多展品,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剛開始進入大門的那幾幅雕塑。這幾幅雕塑通體呈紅色,是幾位婦女、小孩兒和中年男士。雕塑下面刻著幾個大字:凝心聚力。我想它是想告訴我們:只要大家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而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樣就一定會成功。
這次小隊活動真是讓人受益匪淺,令我終身難忘。
記住!大家要凝!心!聚!力!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五
上海博物館總面積達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米,建筑以圓頂方體的基座象征著“天圓地方”,它把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所得到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館中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與同學一同前往并參觀了上海博物館這座沉淀了華夏幾千年文化底蘊的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自豪的豐碑。懷著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尋覓歷代能工巧匠與文人墨客的足跡。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稀疏,寂靜幽幽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里,沒有喧嘩,人們墨守契約,用眼與心觀察,平與靜穆,品位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會屈從于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一旦除去體系的虛飾,它們反以更加純粹面貌出現在天空下,顯示出他們與陽光,土地,生命的堅實聯系,在我們心中喚起親切的回響。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我們沉睡的感覺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我只能說,有一些文物,他們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靈留下了痕跡……
在陶瓷館里,各種形態迥異的陶瓷作品中凝聚著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我不禁為古人的心靈手巧而贊嘆;在青銅館里,我見識了中國鑄造藝術的博大精深;步入繪畫與書法館,我頓時被那一幅幅大氣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話說字如其人,透過風格各異的作品對各位書畫大家的性情可見一斑;在歷代錢幣館里,我們領略了中國及波斯等文明古國的貨幣演化的歷史;四樓的明清家具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發著檀木香的案幾或是搖椅讓我仿佛置身于那個遙遠的時代,去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
從一開始看到上博的標志性古代銅板建筑開始,我們就對我們的參觀充滿了期待。從一樓的雕塑館與青銅器館到四樓的少數民族工藝館與中國古代貨幣館,每個館都展示了中國歷史獨特的一面。所有館共同構成了輝煌的中國歷史,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我想每一個中國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一種作為中華兒女獨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話來表達心中的感想:中國,我以你為豪。
此一游讓我收獲頗豐,讓我暫時從喧囂的城市生活中解脫,讓心靈得到一次凈化與洗禮。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六
今天,我和父母來到湖北省博物館,欣賞古老的歷史長廊和現代科技的發展。
站在博物館門口,發現整個博物館是一個巨大的仿古建筑。當我走進去的時候,我看到到處都是人。我們首先來到一個名為“曾侯乙墓”的展廳。我發現這個展廳宏偉而豪華。然后還有很多做工精致,奢華珍貴的東西。據說是這個“曾侯”的陪葬品。
然后我們去了三樓,然后去了“鄖縣人”展廳。我發現鄖縣人使用的石器隨處可見,鄖縣人的頭額骨都是用現代設備修復的。
在三樓,我們還看到了古陶瓷和梁之墓告訴你,在古陶瓷展廳里,我還看到了許多非常漂亮的“青花瓷花瓶”!
然后我們準備去頂樓,但是不爭氣的我爸說他累了,在下面等我們,我和我媽就離開我爸上樓了。
一開始,我們就設立了一個名為“漢劇文物展”的大型展廳。看到后,我們毫不猶豫地進去了。一進去就看到了一個叫“老狼神社”的東西。然后往前看,我們看到了很多關于中國戲曲的東西,比如中國戲曲的唱片、票、劇本、戲服...我眼花繚亂,無數無數!
走著走著,我和媽媽來到了“荊楚百年英杰閣”。我一進去,就看到了一棟樓的照片。仔細看看武昌首義廣場的“嘟嘟福”照片。我發現有董、等100多位代表人物,他們都是著名的xxx、科技精英、學術大師、藝術大師...
時間過得好快,就在我陶醉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我們要回去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七
眾所周知,北京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城,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做夢都想擁有一個系統了解北京歷史與文化的機會,而現在,機會終于來了。頂著似火的驕陽,我們來到坐落在長安街的新首都博物館,開始了我們的首都文化之旅。
想象中的首都博物館應該是古色古香的,里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吸引著人們的好奇。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新建的首都博物館顛覆了我們的預想,它充滿了現代化氣息,雄偉的建筑,現代化的設備讓每個參觀者驚嘆不已,留連往返。
走進展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牌樓。牌樓可是老北京的象征,據說,西四、東四的命名就與牌樓有關,因為它們分別是從西單、東單數過來的第四個牌樓。它仿佛是一個早已恭候我們多時的導游,引導我們向各個展廳前進,從書法、繪畫、陶瓷、工藝、風俗、建筑、歷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書法展廳中的書法作品,讓我們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北京創作的。工整的楷書、飄逸的行草讓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體驗,藝術的感受。展廳里還收藏著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書法作品,看著皇帝們矯健的筆鋒,回想著他們為祖國統一、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參觀者們贊不絕口。
民俗展廳更為精彩。展廳里收藏著大量的實物展品,輔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說明,就象一本介紹北京風俗民情的百科全書,系統地向人們介紹著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畫兒透著北京人過年的喜慶,紅蓋頭、花轎、喜床以及大量結婚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向我們訴說著北京人娶媳婦兒時的排場,風箏、各式各樣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們帶回到爺爺奶奶們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同樣式的院門告訴我們封建等級觀念向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一切都那么有“說頭兒”,一切都那么有“規矩”,很多“講究”我聽都沒聽說過,通過參觀民俗展廳,真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民俗課啊!
歷史展廳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將文字、圖片、實物以及各種多媒體設備結合在了一起,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增強視覺沖擊,寓教于樂,充分調動起參觀者的積極性,給大家上了一節用多媒體教學的北京歷史課。北京作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階段都有大量的歷史事件要去評說,各階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現出來。不必說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在這里創造出的輝煌,也不必說隋唐時期這里作為北方軍事經濟重鎮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說元朝時這里作為世界上最繁華都市的氣派,單說說在這里發生的幾場城下之戰就足以讓人驚嘆至極,從內心里欽佩這座幾經戰亂幾獲新生幾創輝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經生活在這里的英勇的人民、無畏的士兵、機智的統帥。明朝時期的京城保衛戰,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率領人數、裝備都處于劣勢的衛戍部隊,肩負著全北京“老少爺們”的希望,英勇作戰,直至擊敗瓦剌軍隊,讓這幫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遭遇到了未曾有過的慘痛失敗。展館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了模擬戰場,置身于模擬戰場中,我仿佛作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聽于謙那激動人心的演講,感受生與死的考驗,迎著蒙古騎兵射來的箭,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勇敢地沖鋒,無畏的搏斗,直至殺死敵人,取得勝利。于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真可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外,建筑展廳向我們介紹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門的設置、民居的建設,繪畫展廳用各個流派的繪畫作品為我們展現了畫家所想所見所聞的北京城,奧運展廳向我們訴說了全國人民為了申辦奧運會付出的努力與艱辛……正當我還在如此美妙的藝術世界里徜徉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要閉館了,于是,我帶著一點小小的遺憾離開了首都博物館。也許殘缺也是一種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韻味一樣,讓你猜不透,品不夠。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九
暑假的一天,小姑媽讓表哥和我去參觀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新館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是中華文化精華的寶庫,也是上海社會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
上海博物館新館的整幢建筑是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xxx天圓地方xxx。從遠處眺望,圓形屋頂加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建筑面積共4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半,地面四層半,建筑總高度為米。
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哇!博物館里面的人真多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也有許多是中國各地來的參觀者。
看了簡介,我知道了上海博物館陳列面積共計12000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大廳;二樓為中國古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和展覽廳;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璽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但是,還有些是沒有開放的,所以我們沒有全部都參觀過。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樓的古代青銅館,因為我和表哥都算是這一個館參觀得最仔細了,也是唯一把全部都參觀過的一個。在那里面,我知道了青銅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較重要的一類,而在中國這一點尤其突出。青銅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藝術與科學價值高而飲譽海內外,因此青銅器的鑒定也成為文物鑒定中最重要的一門學問。
聽說我們中國的青銅器數量繁多,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數量太大,到處都有,難以確知。
青銅器不但數量多,而且造型豐富,品種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具與工具、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等。單在酒器類中又有爵。角、觶、尊、壺、卣、方彝、觥、勺、禁等二十多個器種,而每一器種在每個時代都呈現不同的風采,同一時代的同一器種的式樣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區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猶如百花齊放,五彩繽紛,因而使青銅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青銅器有不同凡響的吸引力。
參觀著,我發現這些青銅器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而這些文字正是金文。
過了2至3個小時,我和表哥就把博物館參觀完了。博物館里陳列的物品可真多呀,其中有的是捐贈的,有的是什么地方出土的,還有的是借展的等等,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參觀博物館有感難忘的兵馬俑博物館之行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十
今天上午又想著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幾個館。我從人民廣場中心走到北門,工作人員說這里作為出口,參觀要繞到南門進。天氣很熱有點盛夏的感覺,我只好邊欣賞廣場的花秾草綠,邊慢慢繞到朝陽的大門。遠遠就見參觀者頂著烈日排著一條長龍,我再沿著長龍隊伍挨在最后一個。好在我有習慣外出總帶一份報。看看報紙新聞,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也不覺焦急。等隊伍拐過彎我回頭看了一下,呵,“尾巴”長長的,起碼和我一樣要排30分鐘才能進。
上個月剛來過,所以一進門就很熟悉地取了一份《參觀指南》直往三樓。三樓有三館一室: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書法館、“兩涂軒”書畫專室、中國歷代印章館。
依次參觀,先看繪畫館。介紹說,中國的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而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像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并要求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這就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最大區別。
欣賞了館藏珍品及介紹,至少是增長了一點基本常識。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
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特有的古代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看書法展就想起我們從小學二、三年級起就學毛筆字,先描紅后學大字,再學小楷字,老老實實學也算能基本寫得像。后來有學過隸書,能簡單的掌握字形特點。又有段時間模仿草書,好像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很好看。但我沒真練好一樣字體,成人后的字就行(書)不行草(書)不草的無章法。進單位后當我看到同事中有幾個人的字都有一定的功底,有寫隸書的有寫楷書的就很佩服羨慕他們,也那時知道了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我喜歡像(真草千字文)的字體。
印章館也看了。以前只知道現在社會還要有印章,私章、公章。私章是個人的憑證,公章是執政的權力象征。還知道文人書畫上有了印章會更具收藏價值。通過展覽館的展品介紹,了解了印章術語、篆刻藝術、印章質材等知識。
說真的,展館的藏品非常豐富,要細細看才能多了解一些歷史知識。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十一
星期天,我們嘉興晚報小記者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
一大早,我們先來到教室等帶隊老師的到來。老師來后,我們排好隊坐上大巴車,踏上了去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旅程。在大巴車上,我感覺很是無聊。我東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別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書,有的人在吃東西,還有的在玩電子游戲……。一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館。我像是被關了多年后終于獲救的“犯人”興奮的從大巴車上“沖”下來。
參觀自然博物館的感覺和坐大巴車的感覺截然相反。博物館里好玩,有趣,關鍵是可以學到許多新知識,仿佛給大腦又可打開一個新的關卡;而坐大巴車很無聊、沒勁。
從大巴車上下來后,導游給我們先介紹了一些博物館的外部特征及參觀時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們的參觀之旅就真正開始了。
我們首先參觀了“起源之謎”展區。這里有許多發明家發明的望遠鏡,顯微鏡展品,還有很多關于地球是怎么出現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出現的,等等只是信息。穿過“起源之謎”展區,我們來到了“生命長河”展區。這里有許許多多動物標本,有熊、狼、鳥類、猴子……。,但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恐龍。只見一只巨大的蜿龍吊在半空中,搖晃著又長又粗的脖子在那叫著。看完這些標本,我們來到了有蛇、蜥蜴、蝴蝶、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樣靜靜地趴在地上;魚和水母很有趣,魚兒們搖晃著尾巴,一會兒在珊瑚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在水里打鬧、玩耍。看完這些,導游將我們領到“生存智慧”展區。在這里我們了解了小動物們的聰明才智。比如,一只小鳥為了吃到躲在樹洞里的小蟲子,會找一根帶杈的數值將小蟲子捅出來;蘭花螳螂為了躲避天敵,會將自己偽裝成蘭花的顏色……。看到這些我們小記者們都贊不絕口,議論紛紛,那場面熱鬧極了。再往前走,來到了“走進非洲”展區。這里有許多非洲的動物,大多數都是肉食動物。這里還有許多娛樂項目,但我最喜歡玩“點松果”游戲。由于時間不早了,我們看完“走進非洲”展區后結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每個展區都非常有趣,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去參觀。
國家博物館 作文篇十二
午后的學校沐浴在太陽的光輝下,顯得格外的朝氣蓬勃。同學們三五成群地拉著手,悠哉悠哉的向博物館走去。一路上,秋風習習,我憧憬著博物館的龐大和古物的豐富及歷史的悠久。
一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高低不平的琴銅器,它們整齊地擺放在展示框里。共有12件造型精美的青銅器,每個青銅器背后都蘊藏著朝代的背景及文化禮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青銅器是祭祀禮器——豬尊。它上面雕刻了許多精美的花紋和凹凸不平橫縱交錯的線條。它雖然只有腹部刻著引人注目的八卦圖,但是它創造于西周時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了,豬尊高22。4厘米,長39厘米。也許卓文王和博學多才的姜子牙祭天神,拜地神的時候就是拿它來盛酒的。他們一邊灑酒,一邊向天發誓:“絕不助紂為虐,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博物館里,我還看見了精致的鳥尊。龐大的壺,在燈光下照耀出歷史趣味的龍形弓和引人入目的酒杯。
剛同學們一邊漫步,一邊向教室走去時。我腦海里浮現出西周時期那派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在溫暖的陽光下我慵懶地揚起下巴腦海里幻想著男耕女織,老人小孩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情景。
隨心所欲的球風蕩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樹葉互相摩擦,簇簇作響。好像在說:“快點回到現實吧!同學們都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