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計劃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一
每一天都在看自己,而后在某一個時刻突然停下來,再認真的看看自己,那是自己嗎?為什么自己看起來那樣的陌生呢?我佇立在鏡子前,一次次的看著自己,只為了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中,看清自己,看清一個真正的自己,更加深刻的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在這個繁華而浮躁的社會里,多少人為了追逐所謂的名與利,而一次次的迷失了自己,看不清真正的自己更不能說真正的認識自己。內心的世界極度貧瘠,在茫茫的人海中隨波漂流,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內心追求的是什么。
每一次的夜深人靜,每一次的獨自相處,都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最好機會。只可惜這個世界的步伐太快,太多的人為了能一直跟隨世界大潮的步伐,在追求所謂的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從未停止,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更不用說去認清看清自己。
?時間是不會等人的,也許我們會在某一個時刻的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但是卻不要永遠就這樣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認識自己,看看內心深處的自己,何為“內心”,在里面的自己,一個真正有思想有靈魂的自己,不要被外表的自己而迷惑,看不清自己了。一輩子也許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為何不在有限的年華里追尋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呢。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太多的人蒙閉了雙眼,看不到其美好罷了!因為他們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沒事的時候,多看看自己,看看是否依舊認識自己,依舊是曾經的那個自己。路還很長,多認識認識自己。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二
設計理念: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具體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愉快地掌握本課的知識。
一、教學內容:線的認識教材16—17頁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1、學情分析:線段、射線與直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借助現實生活中的鐵軌、課本、手電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2、教材分析:本節課學習直線、射線與線段的有關實例,這些都是學生認識的圖形的載體,也是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借助具體情景,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并會數出圖形中的線段。
2、過程與方法:從現實情景和實際操作中抽象出線段、射線與直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它們都是“直直的”,并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進行比較。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直線、射線與線段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教學難點: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五、教學關鍵:
讓學生通過在“看”、“想”、“比”過程中,體會三種線的區別與聯系。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手電筒一個。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大家一定見到過斑馬線、鐵軌、手電光等,它們都是什么形狀呢?(直直的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線(板書:線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探究新知
認一認:
1、出示課件:
a、看第一幅圖:馬路上的白線條是什么形狀?
b、看第二幅圖:舞臺上的燈射出來的光線是什么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現實情景中抽象出線段、射線和直線,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為描述這三種線的特征做了鋪墊。
2、比較三種線的特征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集體交流,得出結論。出示課件
3、三種線的讀法
教師出示三種線,讓學生指出各是什么線?
圖(1)的線段讀作:線段ab(或ba)
圖(2)的射線讀作:射線ab
圖(3)的直線讀作:直線ab(或ba)
師:(1)三種線的讀法大家已經掌握了,那你能畫出來嗎?
(2)請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地方運用了三種線段。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觀察、思考、總結,使學生感到自已就象科學家那樣在探索中去發現三線之特征。
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而線段、直線的讀法都有兩種。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4、鞏固練習(出示課件)
(1)過點a可以畫幾條直線?
(2)過a、b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
(3)從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通路,哪條路最短?你發現了什么?
(4)完成,數一數。共有幾條線段。
5、作業布置:
課本17頁看一看、量一量1、2題。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三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3~3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各種硬幣。
引入:克也是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的符號是g。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克。(板書課題:克的認識)
二、引導實踐,解決問題
1.認識天平。
談話: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2.感受1克的輕重。
(1)學生掂一掂2分的硬幣,感受2分硬幣的輕重。
提問:怎樣才能稱出2分硬幣的質量?(學生可能提出在左邊多放幾枚2分硬幣的方法)
講解用標尺上的游碼稱低于10克物品的質量的方法。教師示范操作,稱出2分硬幣的質量是1克。
(3)學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幣,感受1克的輕重。
3.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談話:其他的硬幣重多少克呢?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學生活動,并組織反饋。
(2)稱一稱。
教師用天平稱出三種1角硬幣的質量:1克(2000~2003年發行的1角硬幣)、2克(大的1角硬幣)、3克(2005年發行的1角硬幣)。
(3)掂一掂,估一估。
讓學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輕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幣的質量。
學生小組合作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
4.游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5.比一比(感知比1克輕的物品)。
談話:將老師課前為你們準備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輕。
6.找一找(感知幾十克、幾百克)。
談話: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里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7.算一算。
提問:利用小組同學的硬幣,你們還可以得到多少克?掂一掂,感受一下。
8.學習以克為單位稱物品的質量。
出示第34頁水果圖。
提問:你能看出圖中物品的質量嗎?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我們帶來的水果重多少克呢?請同學們估一估、稱一稱。
先選幾個稱一稱,讓其他學生通過比較再次估計自己水果的質量,再稱一稱、掂一掂。
9.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
猜想:只看千克和克,你能猜想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你是怎樣想的?
把這兩袋食鹽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說明兩袋食鹽正好是1千克。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1千克=1000克。)
三、綜合練習,深化認識
1.完成“試一試”。
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許多物品的輕重,我們的數學課本有多少克呢?
用天平稱出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書重218克,也可說大約220克或200克)
提問:數學書和文具盒比,哪個重?掂一掂,再估一估自己的文具盒大約重多少克。
分別稱出文具盒的質量。再比一比,看估測的對不對。
2.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重點解決第4題:
(1)出示圖,指名說說圖的意思。
(2)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組交流后,教師演示講解。
四、歸納總結,課后延伸
1.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作業。
(1)分別掂一掂自己的學習用品和不同克數的硬幣,再比一比,估計各種學習用品的克數。
(2)到超市看一看,哪些物品是用克或千克作單位的。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四
課本93——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鐘表上的半時。
2.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模型、投影儀器、小鬧鐘學具(學生人手一個)。
教學重難點
學會看鐘表上地半時,并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
1.動畫故事《勤勞的小蜜蜂》引入。多媒體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發現蜜源跳圓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個鐘面時刻的畫面。
2.提出問題。
生:勤勞的小蜜蜂早晨6時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時刻發現了蜜源,跳起了圓圈舞?(8時半)
生:大約8時多,8時半。
c.它是什么時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10時半和11時半)
生:它10時半找到小伙伴。
11時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3.揭示課題。
談話:小蜜蜂8時半發現蜜源,10時半到11時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來認識半時。(板書)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儀出示3時半鐘面。
a.師:你能說出這是什么時刻嗎?(可以請學生用學具鐘表,依照圖上鐘面撥一撥。)
b.師: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同桌討論)
由學生自主交流匯報:時針指向3和4中間,分針指向6,就表示3時半。
2.依次出示8時半、10時半。
請學生觀察,并讓各組合作,動手撥一撥,說一說。
a.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發現了3時半、8時半、10時半鐘面上的分針都是指向6。
b.師:半時與整時分針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學生自由討論)
匯報:前面學習的整時,分針轉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認識的半時,分針轉半圈指向6。
a.全班交流,總結得出:幾時半的時候,分針總是指向6,時針總是指在兩個數的中間。
b.引導學生觀察半時的寫法(討論)。
學生歸納:電子表的半時用“30"表示。點左邊是幾,點右邊是"30",就表示幾時半。
實踐應用
1.投影課本第93頁"做一做"。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出上學的路上、上課、鍛煉、看書等幾項活動。
a.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獨立完成。
b.分組交流,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對半時的認識。
2.游戲活動。
a.教師說出幾個時間,讓學生用鐘表學具撥一撥。
b.同桌合作,一個說時刻,另一個撥出來。(可交換)
3.讓學生任意撥出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并說一說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自由交流)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新本領。我們可以一起來幫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記了。
4.a.投影課本第4題連線。
教師說明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
b.畫出最右邊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先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時間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再確定最后一個鐘表上的時刻,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
[讓學生通過設計星期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然后畫出時針和分針。)
5.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同學們,我們學會了認識鐘表,知道時間是最寶貴的。希望你們做一個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拓展創新
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
[讓學生通過設計星期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五
20xx年是收官之年,又是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關鍵之年,也是三年再造一個新姚莊的關鍵之年。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兩個示范點的總要求,突出開放創新促轉型、科學發展上水平工作思路,按照一主二副城市框架,全力打造省小城市培育試點樣板區、全面轉型升級先行區、傳承和諧文明示范區、創新創造人才集聚區,努力建設上海都市圈核心層內最具競爭力小城市。
20xx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1、地區生產總值50億元,同比增長22%。
2、工農業總產值230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產值170億元,同比增長。
3、財政總收入億元,同比增長,力爭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億元,同比增長。
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30億元,同比增長;其中工業生產性投入21億元,同比增長。
5、合同利用外資億美元,力爭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力爭1億美元。引進縣外內資實際到位數6億元,力爭8億元。
6、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同比增長。
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
8、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節能減排任務。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要著力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總要求,狠抓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1、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注重面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區、線上開發休閑觀光農業帶、點上打造現代精品農業園,加大扶持力度,做優做特黃桃、食用菌、六塔鱉、蘆筍、番茄等五大主導產業,建基地、擴規模、拓市場、增效益,著力打造姚莊品牌。
2、著力推進四大建設。堅持以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等四大建設為抓手,創新思路,加大招商選資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引進央企國資、優質民資和高端外資,做大做強光伏能源、精密機械、新材料和高檔食品等主導產業,培育超100億元企業1家、上市公司1家;投入1億元加大臨滬新區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臨滬新區核心區承載能力,展示大平臺新形象,使之成為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高地。做好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工作,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產業體系。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做大、增量、走高端為重點,加快北部生態濕地保護、開發和建設步伐,高起點開發沉香蕩,整合提升浙北桃花島、柑桔園、漁村等旅游資源,連成線、擴成面,提升鄉村旅游層次,促進一產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休閑會所、申嘉富鋼貿城等一大批服務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
二、全面推進小城市建設
準確定位,科學規劃,著眼長遠,狠抓當前,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科學管理力度,高標準推進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
鄉鎮黨委工作計劃鄉鎮黨委工作計劃4、加快新社區建設管理,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按照一主兩副城市框架,全面推進姚莊新社區二期、丁柵新社區、俞匯新社區等1+2城鄉一體新社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農房改造集聚,探索形成常態化、可持續推進機制,建成一批環境優美、居住安樂、就業充分、保障完善、管理科學的示范性新社區,全面提高統籌城鄉一體化水平。
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各類規劃,積極利用各種資源,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加快建設姚莊文化體育中心、姚莊醫院、姚莊第二幼兒園、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財政大樓、公安綜合大樓、高檔商住區和城市景觀景點等一批城市綜合體,不斷提升小城市整體品位。
6、開展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主題實踐活動。圍繞全力推進小城市建設主題,開展我為小城市建設做什么大討論和征文比賽、第三屆全民讀書節、姚莊是我家、發展靠大家大家談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弘揚城市新理念,倡導城市新生活,為小城市建設營造濃厚氛圍。
三、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進一步鞏固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三鎮聯創成果,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7、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全力推進小城市建設為主題,鞏固省級森林城鎮創建成果,加強對十小行業的整治規范,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積極探索小城市依法有序管理的機制、方法和舉措,確保人員、資金、設施三到位,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六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線段。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難點: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彎曲的毛線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要 學習什么嗎?
二、從生活中引出線段、射線、直線
生活中有許多直的線,你們身邊有嗎?老師也找到一些,你們看——
1、 展示斑馬線圖片,讓學生指一指其中的線,注意指出哪里開始,哪里結束。數學中就把線的起點和終點叫做端點,像這樣的線就叫線段。
2、 展示射燈圖片,同樣讓學生指出線,這條線的起點、終點在哪?哪兒才是終點?如果這條線一直向上延伸,永不停止,那還有終點嗎?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3、 展示鐵軌圖片,先讓學生指出線,再假設鐵軌就像這段一樣像兩端無限延伸,問學生:什么是無限延伸?閉上眼睛想象鐵軌向兩端延伸出屏幕,延伸出教室,延伸出校園,延伸出東陽、浙江、中國,還在不停地延伸,讓學生充分體會無限的概念。
三、主動探究三種線
1、 抽象特征
(1)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2)指名說,根據回答板書:
兩個端點 一個端點 沒有端點
可以測量 不能測量 不能測量
1、 剛才,有同學說這段毛線是直線,現在知道是什么線了嗎?
2、 畫法和讀法
(1)學生自由畫,請三名學生上臺畫,師巡視。
(2)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紙,及時糾正畫法。
讀法:
(3)直線呢?
3、 三線之間的聯系
在直線ab上找一找,還能找到什么線。(線段ab、射線ab、射線ba)
然后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線段、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動手畫一畫
1、 經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
先讓學生說說這里有幾個要求?再自由畫,師巡視。
教師喊停,問學生:如果再給你時間,你還能畫嗎?
看課件演示經過一點畫直線,得出結論: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
2、經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
五、練習
1、猜謎:有始有終 有頭無尾 無頭無尾
2、判斷:1)、一條直線的長度是50厘米長。( )
2)、直線是無限長的 ,不能測量長度。( )
3)、線段最短,直線比射線長。( )
4)、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線段。( )
5)、兩點間的無數連線中線段最短。( )
六、拓展
數一數下面圖形中共有幾條線段?增加一個點呢?
a b c
總結:你今天學到了什么?
工作年度計劃 認識自己篇七
2、體驗游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紅色三角形、黃色正方形、藍色圓形各一個?
2、車票若干:各種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3、乘車音樂?
活動過程?
1、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2、尋找《圖形寶寶》?
(2)先幫三角形媽媽找穿紅顏色的圖形寶寶 再找穿黃色、藍色?
3、游戲《做客》?
(3)師:乘客們,我們的火車出發啦!(放音樂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