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粽子的發言篇一
端午節邁著輕緩的腳步走來,如往年一樣,媽媽買了許多粽葉和糯米。
粽葉、糯米放在清水里浸著,媽媽正切著蜜棗,糯米香溢滿了整個廚房。我興沖沖地跑向廚房,看著媽媽包粽子。
快了!快好了!粽子出鍋了!媽媽用手捏下一個,解開細繩,揭去那層清爽的粽葉,一陣撲鼻的清香沁入我的心中。媽媽包的粽子就是獨特,自由自在,粽子的形態各不相同,方的、圓的……可個個都是那么飽滿!小心地咬開一角,粽子內的蜜棗被糯米包裹著,依偎在純凈的懷抱中!
粽子的發言篇二
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到了,街市上又開始扎堆賣粽子了。有時拎幾只粽子回家解解饞,可總覺得不如兒時吃到的粽子香。
小時候,記得只有端午節,才可以吃到糯糯的粽子。壓根兒就不懂端午節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反正那個粽子甜、糯、軟、香。
母親是包粽子的好手。端午還未到,家里就開始張羅著買粽葉、泡糯米、碾棗泥、洗粽葉。
母親包粽子的手藝極好,不僅速度快,而且還可以包出許多花樣來。五角形的、倒牽牛的、小寶塔樣兒的,說不出多少種。最常見的是倒三角的,那青蔥小粽看上去就是一件藝術品。母親也會包各種味兒的:紅豆、棗泥餡兒的,蛋黃、肉沫餡和水果餡兒的應有盡有。
我們姐妹幾個就來了興致,也想顯顯身手。可不是糯米放得太少,就是箬葉卷得太松,要不就是繩兒系得不緊,怎么都包不成形。母親說:“女孩子家,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還要有細心勁,不要沒學會走,就開跑。來,跟著我樣兒,一步一步來?!本瓦@樣,我們姐妹幾個在母親的調教下,總算是學會包粽子了。
母親把包好的粽子系成一串,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地煮。我們幾個就眼饞地看著鍋里咕嘟咕嘟地冒泡,等到滿屋絲絲飄香,母親就掀開鍋蓋,用長筷夾出粽子,一粒粒放在清水里拔一拔,等熱勁剛下去,母親就拎出棕子來,往笸籮里一放道:“饞丫頭,吃吧?!蔽覀兘忝脦讉€就你摘一個我揪一個,沾著細沙白糖開吃。那個香和鮮啊,至今想起來還是口舌生津呢!
現在,我們都已經成家立業,和母親分開過活了,母親也上了年紀,很少或幾乎不包粽子了。每過端午節,我們都會去超市買各種口味的粽子,可總是找不到兒時的口感和味道。
想想,兒時盼過節吃粽子,那是怎樣的一種快樂?最近幾天,母親的棕香總是飄在了我夢里。
那青青的箬葉、尖尖的粽兒、甜甜的味道和包粽子的場景是我兒時最珍貴的記憶!
粽子的發言篇三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 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國人民劃著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里,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么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
我從我母親那里聽說在她的家鄉有很多活動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喜氣洋洋的??傊?,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端午節之前是中國的兒童節日,每年人們將五顏六色的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會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傳說每年將人帶來好運。
我國歷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粽子的發言篇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時間的推移,年味越來越濃,家鄉的空氣中彌漫著過年的味道。大人小孩都緊跟著忙碌起來,為這隆重的春節做準備。這時正在樓上寫作業的我被奶奶的一聲叫喚打斷了,忙停了筆——奶奶又做吃的啦!正好肚子餓著,填飽再做。
奶奶拿出三個大盆子,只見一個里面裝滿了泡好的糯米,一個裝滿了泡好的綠豆,還有一個里是五花肉。奶奶拿出兩片寬廣的粽子葉,放在手心交叉鋪好,放上半碗糯米,在中間又添上一勺綠豆,熟練地劃開一條線,用筷子輕輕夾起五花肉放在中間,又添上一勺綠豆,均勻地蓋上五花肉又將剩下半勺糯米倒上。讓所有的食材形成一個長三角的形狀,再用粽子葉將食材覆蓋住,把兩邊長處來的粽子葉對折,最后用秸桿綁好,一個大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這粽子好吃,還是在包得精細,‘包中’便指的是此。”奶奶說道。我恍然大悟,真沒料到家鄉過年還有這般習俗,寄托著人們對后代子孫學業有成的希望。品嘗著這美味的同時,更是體驗到了不同的年味。
粽子的發言篇五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作文 -第一次包粽子。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 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 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后,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鉆。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里一瞅,只見里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鉆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于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兩步沖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里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嘗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
粽子的發言篇六
“葦葉這樣一煮,就會有了粽子味了,也會變得更軟了,也就不易折斷了?!眿寢屨f。
今天,媽媽把準別好的葦葉、馬蓮、紅棗、粳米拿到一塊,就開始把粽子了。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動作熟練,包出的粽子即美觀又結實,看得我兩手直發癢。
“媽媽,讓我抱一個吧?”“小孩子家,會干啥?玩去吧,等煮熟了,你好好吃就是了?!薄爸话粋€嘛”媽媽見我好勝的樣子,只好答應了。
我選了幾片葦葉,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包呀包,總是包不好,唉,畢竟是第一次,看起來來容易,抱起來真難?。〗涍^幾次的反工,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