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一
下午好!今天我帶來的故事是《飄香的記憶》。
讀到高興處,我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讀到悲傷處,我便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傷心不已;讀到幽默風趣處,我常常禁不住開懷大笑;讀到深奧之處,我總要皺起眉頭;讀到優美的詞句,我會動筆摘錄下來。書既像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啟發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進行心與心的交談。
有一次,我在整理書架時,不小心碰掉了一本字典,我輕輕地拾起書,卻在無意間發現了一行字——延邊人民出版社。我冥思苦想,還是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舉著字典問爸爸,爸爸慢條斯理地給我講解。我卻只聽懂了一句——出版社就是出版書籍供人們閱讀的。出版書籍供人閱讀?多好的一件事啊!我為什么不自己出一本書呢?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年內,我要出一本書。
下定決心后,卻不知如何下筆。我決定先參考現成的書籍,看能不能受到啟發。我翻開各式各樣的書,模仿著試圖寫出前言。用了三四天,終于完成了前言。但是內容卻又難住了我。看來這書是編不下去了。我找到好伙伴月月,說出自己出書的苦惱。
“什么?博客?”我對月月的話半信半疑。她告訴我:“我就有一個博客,有不懂的問題就在上面留言,網友會幫我解答,多好呀!”我在月月的幫助下,很快開了自己的博客。
此后的幾天,我天天等待答案的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我懷疑月月的辦法有沒有用的時候,我的博客上一連出現了好幾條留言,我開心極了!
其中一條對我非常有幫助:寫些有趣的內容不就對了嘛。
對呀!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我讀了那么多有趣的書籍,為什么不寫一些跟別人分享呢?于是,我就寫了一些有趣的詩歌,再配上插圖,就算完成一部分了。想是這樣想,但寫起來可不容易,寫了兩篇,就寫不下去了。我又開動腦筋,從所讀過的書籍精選了一些我喜歡的詩歌,插進我的書里。寫了四篇詩歌,我明顯感到有些了無生趣。我又一次陷入困境。
打開博客,看到這樣一條留言:自己平時的作文是出書最好的素材。
另一條留言卻給了我重重的一擊:小小年紀就想出書,那么多困難你能克服得了嗎?我看你還是算了吧!別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是啊!構想總是那么美好,有時甚至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會遇到不少的困難:出書的目的,書的內容,插圖,編排,還有打印。有好幾次我想過放棄,可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想證明自己,從讀書中得到的收獲;想證明自己,我也可以帶給別人閱讀的快樂;想證明自己,只要我不斷付出,就一定可以成功。
果然,在毅力和靈感的共同作用下,用了一年的課余時間,我的書終于完成了。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望著這本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書,書里記載了自己過去不少美好的生活,猶如一縷墨香沁人心脾,就叫《飄香的記憶》吧!
夜深了,窗外,深藍色的夜空綴滿了寶石般的星星,銀盤似的月亮鋪灑下皎潔的月光。在這迷人的月夜里,我捧著這本書,思緒萬千。此時此刻,我回味起迷人的書香,心中的理想之燈更亮了,前進的腳步也更堅定了,我長大以后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我就在書籍的沃土上扎根,讓夢想長成參天大樹吧!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原南郊中學的任巖。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找尋生命的綠色》。
記得小時侯,我喜歡抬起頭看那嫩綠的柳條,翠綠的松柏,淡綠的銀杏,碧綠的河水,蔚藍的天空。可不知從哪天起,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被砍了,一片片農田被毀了。污濁的洪流不停地淌進了大地的身軀,小河昔日美麗的面容消失了。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綠色,被紅色、褐色、黑色的液體涂抹得面目全非。面對著陽光下四處飄浮的油污泛出的刺眼的光芒,我們的心被刺痛了。我不禁呼喚著大地的綠色,向往那生命的綠啊!
這時候,年輕的我還不曾知道,早在1972年6月5日,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開幕,會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以后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隨后,一系列的環保公約、法規先后出臺。
盡管在國際上,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國有識之士的共識,可是在我們中國,至今仍有許多人對環境保護問題置若罔聞,見利忘義,我行我素,破壞環境,制造污染。
舉世聞名的長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征。“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漫江碧透的長江畫景,曾經以豪邁的氣勢在人們的心中喚起多少美好的回憶……而今天的江水已經失去了綠色,長江邊上的某市造紙廠的污水瀑布般傾出,黑乎乎的污水泡沫鋪滿一江,過往的輪船乘客紛紛掩鼻鎖眉,長江的很多港口,江面全都蒙上塵埃和煤屑。如果李白、杜甫再世暢游長江一定會不解,一腔詩興從何發起?或者白居易的詩該會寫成:“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烏黑半江濁”。
森林慘遭毀滅,耕地不斷減少,大氣嚴重污染,水資源空前短缺,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之中。失去綠色,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痛定思痛,我們才發現是人禍引起天災,人們鏟除了長江兩岸的廣袤的綠色,破壞了長江中上游的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才導致洪水泛濫。這是大地對我們的懲罰。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頭腦一起都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存在和延續的基礎。美麗和諧的自然環境必然會為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
朋友們,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是生命賦予我們沉重的使命。還記得那個用年輕的生命救助了丹頂鶴的女孩嗎?還記得那位用一生來綠化荒山的老伯嗎?還記得您身邊那些隨手撿起紙屑的人們嗎?他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是綠色的化身,是我們的榜樣。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撿起地下的一片紙屑,關愛一只小鳥,愛護一棵小樹,懷著綠色文明的信念,踏著時代的步伐,找尋綠色的生命,去擁抱綠色的明天。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彎腰撿拾,我的責任》。
走進××中學,迎面而見的是美觀的紅色教學樓,窗明幾凈的教室,寬闊平坦的操場。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我們感到無比愜意,無比幸福,也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雜著果皮和廢棄物,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們校園的環境。
在這里,我想對同學們說:“彎腰撿拾,人人有責!”讓我們撿拾身邊的垃圾,清理角落的污物,在這個細微動作中,培養我們維護校園的美麗和整潔的責任心。
“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同學們,在四中這個大家庭中,你是愿意走進清新美麗的校園,還是愿意看到布滿垃圾的校園?你是愿意走進窗明幾凈的教室,還是愿意看到雜亂無章的空間?我想,同學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那就讓我們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愛公物,愛校園的活動當中。從撿拾身邊垃圾做起,從我做起,起清潔,講衛生,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管好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才會永遠保持她的清新和美麗,我們也會在清新美麗的校園中茁壯成長,而這美麗的環境靠我們雙手共同維護,文明習慣靠我們平時點滴積累。
簡簡單單一個彎腰動作,就會讓我們有個干凈的校園,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學校之所以辦“文明禮貌月”活動,就是為了讓我們心中刻上“文明”二字。讓我們多彎一次腰,撿起身邊的果皮紙屑吧!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彎腰這個動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個彎腰動作,體現出我們的良好習慣;正是這個彎腰動作,展現了我們的良好素質;正是這個彎腰動作,更體現出我們美好的心靈。讓我們人人參與,趕快行動吧!保護校園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
彎腰撿拾,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校園因我們而更加美麗,更加和諧!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冰心老人曾說過:“人生之路,愛在左,情在右,腳踏荊棘卻不知痛,淚在流卻不是悲涼。”或許,確實如此,青春,即是此條人生必經之路。青春,是淚與笑,愁與情的細絲鎖交織成的網。
青春應該是生命中重要的一個階段,說到青春就會想到夢想。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用生命舞蹈的聾啞人邰麗華這位年僅25的姑娘,是在沒有任何音樂和節拍的情況下演繹動人神韻的。舞蹈,對于她來說,是兒時的嬉戲,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這個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碼。她將自己變成一只旋轉的陀螺,24小時中除了吃飯和睡覺,其它時間都在舞蹈。音樂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劑,正是靠著音樂的刺激,舞蹈家們才將自己所有對音樂的感受,表現為軀體的流動。對于處于無聲世界的邰麗華來說,要讓舞蹈和節拍完全合上,的方法就是記憶、重復、再記憶、再重復。她用心去伴奏,她要用身體的舞蹈和心中的音樂去膜拜生命。最終成了我國一位登上世界兩大“藝術圣殿”的藝術家。
人生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而我的夢想則微不足道。我的夢想是把握每一天,你們也許會覺得好笑。但每個人的夢想都不一樣,也沒有權利去評論他人的夢想。去為了夢想而努力,這樣的青春便是無悔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以把握現在吧!
成長歲月,青春無悔!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五
在藍藍的天空中,鳥兒歡樂,因為藍天給了鳥兒一雙堅硬的翅膀;在茫茫的大海中,魚兒歡暢,因為大海給了魚兒一片的廣闊的世界;而在這世界里,我很歡喜,因為書給了我無窮的知識,智慧的頭腦和美麗的世界。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閱讀!
古人云:"書中自由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古人也對書情有獨鐘。品味書本是生活的享受,閱讀讓生活更充實。閱讀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平靜而坦然,心平氣和的度過每一個晨曦,每一個黃昏。
先秦諸子中,孔子讓我們讀到了一顆仁愛之心,以和為貴;孟子讓我善養浩然正氣,平治天下;墨子讓我涌出一腔熱血,救助苦難;韓非讓我看到了一雙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讓我初識藝術人生觀;荀子則讓我讀到了科學進取心。書中不僅有黃金屋,顏如玉。更有一個深刻而清凈的世界。以書為伴,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縱覽一個個思想的高峰。《論語》給了我行為禮儀,人生哲理;《莊子》使我神游天地,逍遙無極;《詩經》讓我陶情冶性,思想無邪;《史記》教會我興衰榮辱,朝代變遷……每本書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承載著文明的成果,傳遞著文化的薪火。
而對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讀書便是最佳的潤滑劑。面對苦難,我們苦悶,彷徨,悲傷,絕望甚至低下了高貴而驕傲的頭顱,我們可否會想起書籍,可以給予我們希望和勇氣,將慰藉緩緩而注入我們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現光芒?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并非能越走越勇,但在書籍的帶領下,我們會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讓我們的心靈漸漸的充實而成熟!
擁書一架,如端一壺陳年佳釀,如舉一杯深山香茗。深刻處使人掩卷而思;悱惻處令人黯然神傷;幽默處使人暢懷大笑;悲切處令人潸然淚下、如飲清泉,余香滿口,繞心三日。
我愛讀書,因為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思想的寶庫。讀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讀書可以無知的領域縮小,讓我更加成熟起來。我愛讀書,因為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分清美丑,識別善惡,明辨是非,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感悟崇高的境界。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六
大家早上好。我來自一年級六班。我國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通過參與成長。
當我們來到百外,我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學校活動。有嚴格艱苦難忘的軍訓,深情演繹,感染觀眾的熱愛國情的詩詞朗誦,競爭激烈的新電臺招募,激發凝聚力的拔河比賽等等,我參與這些活動受益匪淺。
以愛國的詩歌閱讀為例。當我聽到帶著情感朗誦的感人詩句時,我心中擁有的不僅僅是驕傲,更多的是情感。被學生的努力合作和統一表演所感動;我被老師孜孜不倦的細心指導和諄諄教誨所感動;更讓我感動的是詩歌中的童心。
再比如拔河。拔河是最能體現班級凝聚力的活動。雖然學生們開始參加比賽時并不自信,但當他們到達比賽場地時,他們都互相鼓勵,團結起來,盡最大努力去比賽。我們不僅想以一個好的成績為班級贏得榮耀,也想更多地展示我們6班1年級的群體風格。就像金斯利鼓勵我們說的: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我們覺得不完美,我們想要的不是放棄,而是盡最大努力讓它接近完美。在老師的鼓勵下,以不服輸的實力,全班同學團結起來,拔河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離我們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也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掙來的,讓我們驕傲。
在參與中成長,短短三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快樂的成長:科學的安排時間,更加感恩,懂得團結的力量……最后,為了回應即將到來的盛大外語節,希望大家多多參與,因為只有參與,我才能體會和體驗到更多的快樂,獲得更多的正能量。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輕工中學演講稿篇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人人節約,社會和諧”。(動作:鞠躬)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有言“克勤興邦,克儉于家”。對于勤儉節約,中國人自古有著深刻的認識。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唐朝詩人李商隱指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明代朱柏廬在《治家格言》中寫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多少年來,一滴水,一根火柴,一張紙的節約精神,輝映著一個民族的美德和靈魂。毛主席的被子、周總理的睡衣、朱總司令的扁擔,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令我們為之感動,為之景仰。上世紀60年代,節約更成為我國度過政治和經濟難關的法寶之一。在物資極度短缺的情況下,政府把節約上升到政治高度,并以此安排物資的供應、生產,可以說,那個時代的中國就是節約型社會。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早就成為我國公民的一種道德標準。
我們生活在文成學校這個大家庭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饅頭到處扔,有些菜甚至沒動幾筷子就被整碗倒掉,多么可惜呀!這可是多少個農民伯伯日日夜夜辛勤勞動的果實呀!難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忘了嗎?再看看我們身邊,浪費現象無處不在:教室人去燈不熄,紙上寫錯一個字就撕掉,水龍頭的水常流,面包、蘋果咬了一口就被扔掉??這里,我粗略地給大家算一筆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那么我們中國每天就能節約2600多斤米,足足可以供一家三口吃兩年;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那么我們中國每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可以讓多少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溫總理曾說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遠。
節約就是尊重他人,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表面上看,儉樸或奢侈只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似乎無可厚非。其實不然。在資源日漸稀缺的情況下,節約就意味著把有限的東西讓給別人用、留給后代用,因而是一種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同時,任何物質財富的創造無不凝結著勞動者的辛勞。充分利用每一樣物品,自然就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珍惜,就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人們之間相互尊重彼此的勞動,才能相互尊重彼此的人格,進而平等友好地相處,對抗和沖突才會減少,包容與和諧才會增加。
節約就是弘揚社會正氣,能夠增進社會自身的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說則是一種精神風貌。有一次,胡錦濤主席訪問友國時,穿著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有記者問他:“主席先生,以您這樣的身份,怎么還穿這樣的大衣哪?”胡錦濤主席微微一笑,回答到:“如果我一年穿一件大衣,那么十年就穿十件大衣,如果我十年只穿一件大衣,那么就省下了九件大衣,我將這些大衣捐給災區人民,就有多少人在寒冷的冬天不受苦受罪。”由此可以看出,節約關系著更多人的溫暖和幸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
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中。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希望變成現實,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而節約正是我們對社會履行責任的方式之一。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們現在還小,做不了什么大事。”其實,只要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做到節約并不難。比如,隨手關燈關電腦,兩面使用復印紙,水重復利用一次,空調溫度調高一度,等等。
節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創造,和諧是一種默契、是一種愛心、是一種力量。“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這是對我們古老而偉大祖國的贊頌,“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更是我對祖國未來的暢想。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節約的實際行動來增進社會的整體和諧吧!(動作:舉右手、握拳)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動作: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