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演講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一
各位朋友,首先祝賀大家要成為真正的“好漢”了,因為今天我們將登上北京的八達嶺長城,真正領悟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境。
中國歷史上的萬里長城可不止一條,其長度也不一樣。最早的長城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稱齊長城,緊接著,出現了楚長城。后來燕、趙、秦等國也紛紛建起了長城,防御北方的少數民族。但這些長城的長度都沒有超過一萬里,所以不能稱為“萬里長城”。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萬里長城出現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了能夠保住江山,萬世相傳,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秦始皇便派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北上,將各國的長城連接、加固,并加以延長,從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它綿延一萬余里,史稱秦長城。
歷史上最后一次大規模修長城的朝代是明朝,明太祖從蒙古人手中奪取政權,定都南京,為了加強邊防,抵御蒙古殘余勢力的侵犯,故在即位后便派大將徐達及四皇子朱棣,北上修筑長城。明代共大修長城十八次,先后歷時150多年,才大功告成,這就是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這一段明長城,全長12700多里,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萬里長城。
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丟垃圾!
下面是長城的傳說:
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后,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里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云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后,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后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并成為工匠出師后必須參拜的地方。
此次旅行結束,再見!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二
今天我們去參觀長城。
首先,大家都覺得爬長城累吧。那我們去坐纜車,纜車的終點差不多到山頂那里。
這里,就是纜車的終點,你們看,那里的垛子多堅固,只有幾個口子,兩個垛子的中間都有凹下去的口子,叫做瞭望口,從那里可以看見敵人在哪里。垛子下一點還有比瞭望口小一倍的口子,叫做射口,狙擊手就是在那兒瞄準射擊的。
長城的碉堡是烽火臺,如果有軍人打累了,或者子彈用完了,可以去烽火臺休息、裝彈。而且,烽火臺的房頂上可以四面八方地瞭望和射擊,所以說烽火臺是個碉堡。
好了,介紹完了,現在由我來和大家講講長城的故事吧!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建萬里長城的。其實開始的長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筑起高高的城墻,以防外敵入侵。這就是原始的長城。
長城的故事介紹完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在十一時三十分下山,十二時在山腳集合,去吃中午飯。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三
你們好!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不到長城非好漢”,各位放心,您馬上就成了登上長城的好漢了。
三年級關于長城導游詞5
大家好,我姓蘭,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蘭導。歡迎大家來到北京游玩,我們今天將要去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長城游覽一番。
我們的目的地到了?,F在,請各位抬頭看,這就是我們要游覽的長城。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你們知道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登上長城,城墻上鋪著十分平整的方磚,像寬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通過。墻是齒形的,凹進去的是了望口,墻是垛子,下面的正方形小口是射擊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方形的烽火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期間,烽火臺可以互相呼應。
你們知道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多少年嗎?告訴你吧,修建長城花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7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到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000千米。把所有朝代修長城的加起來,總長度超過5萬千米。當時沒有機器,而且一塊條石就有兩三千斤重,就靠著那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抬上這陡峭的山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把這“前不見首,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修完。為什么要建長城呢?因為建起了長城,就不被外族侵略了。
大家知道長城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好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請大家要愛護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要到危險地地方游玩,以免受傷。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四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也可以叫我小xx,你們眼前的就是萬里長城。
我感到非常榮幸!那么我們就開始長城之旅吧!
那我來為你們介紹一下萬里長城,萬里,萬里長城是有垛子、了望臺、射口、堡壘。
了望口是觀察敵人的情況的,射口是射擊用的,堡壘是保護好人的因為堡壘很堅固。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的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們來。
當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期中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和手,一布一步的抬上這峭的山嶺。
多少勞動人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地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xxx。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八達嶺,八達嶺是古代人們建的,是為了防御敵人入侵的,還是三種朝代建的`。
一共一萬三千多米。
長城是從西頭的嘉峪關到東頭的山海關,還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大家請看,城墻外三米多的垛子,垛子上的長方形上的口子,那口子是望口和射口,是用打仗用的。
還有隔三百多米的城臺,城臺是用屯兵和互相呼應用的。
各位游客,那是可沒有飛機、火車、汽車,和起重機,都是古代勞動人們,把一塊塊重兩三斤的石頭,都靠上去的。
難怪被稱為七大奇跡之一的。
參觀完了長城,要千萬要記得這氣魄雄偉的長城。
大家就請自由觀賞。
謝謝大家了。
大家好,我今天帶大家去參觀中國偉大的遺產長城。
我們從遠處看長城,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大山之間盤旋。
登上長城,我們可以看到城墻上有許多小口子,那就是用來射箭的射口,凸起來的是垛子,士兵可以躲在哪里對外面射箭。
秦始皇建長城用了,關于長城的建筑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我來給你說一說吧:從前有一個叫范喜良的人,他有一個妻子叫孟姜女。
一天,范喜良被秦始皇征去建造長城了,冬天來了孟姜女給丈夫范喜良送寒衣的時候沒有看到丈夫,當他問別的民工時別的民工告訴她范喜良已經死了。
孟姜女嚎啕大哭,哭倒了長城800多米。
接下來自由活動,不過要注意不要在城墻上亂涂亂畫。
篇四:長城導游詞作文200字精選范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此次的導游,我姓錢,大家可以叫我錢導。
今天我們游覽的聞名古今中外的長城。
長城位于北京的背部,監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長城是各個諸侯國為了相互防御而建的,后來,為了方位北方匈奴入侵就連接在了一起。
號稱萬里長城全長一萬三千多里,國父孫中山參觀長城后評價道: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之獨一器官。
我們現在游覽的地段是八達嶺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調試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可以相互呼應。
周幽王就在這烽火臺上上演過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請保管好隨身所帶物品,注意保護環境不亂寫亂畫,不亂扔垃圾,我們兩小時后在這集合。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五
大家好!
我們現在參觀的八達嶺長城是明朝建造的。為了抵御外敵入侵,秦漢明時期修建了長達13000多英里的長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長城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正如你所看到的,長城都是由巨大的石頭和城磚組成的。城墻外沿兩米多高的一排排建筑叫扶壁,扶壁上的方形開口是觀察口和射擊口,用于戰斗。城墻頂上的方形城市平臺是屯兵的堡壘,每隔300米就有一個,讓城市平臺在戰爭中相互呼應。
女士們先生們,當時沒有火車、汽車或起重機。這兩三千磅的石頭和建筑材料都是人力抬上去的,這是現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壯舉。難怪世界公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參觀完長城,大家要記住一句話:不到長城,你不是英雄!只有親眼目睹祖先的這一偉大創造,才能成為人生道路上真正的英雄!
我有一個關于長城的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始皇在世時,勞動繁重。年輕的男女范希亮和孟姜女結婚三天,新郎被迫出發去修建長城。不久,他因饑寒交迫而死,尸骨葬于長城之下。孟姜女穿著寒衣,歷盡艱辛。她來長城找丈夫,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在城門口痛哭了三天三夜,城被撕裂,露出了范希亮的遺骸,孟姜女投海自盡而死。
游客可以自由參觀。我有一臺照相機。我想拍照。
謝謝大家!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六
大家好!我是你的導游xxx。游覽長城時,請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不要亂扔垃圾,做一個文明游客。
現在我們來到了長城???,這一段長城是建在八達嶺上的。它又高又壯。它是由巨石和城磚制成的。城墻的頂部覆蓋著方形的磚塊,非常平坦。它像一條寬闊的道路嗎?城墻外沿有兩排兩米多高的扶壁,扶壁上有正方形?看嘴和射嘴,為了什么?看著拍著。請看,城墻頂部每隔300米就有一個方形城市平臺,也就是屯兵要塞。戰爭期間,城市電臺可以相互呼應。
大家站在長城上,踩著腳下的方磚,捧著墻上的石頭,當然能想到古代修建長城的勞動人民。你看無數石頭,一塊重兩三千斤。那時候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他們用無數的.肩膀和雙手,一步一步的把這座陡峭的山舉起來。想想看,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聚了多少前無頭后無尾的長城!
如此宏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是中國人的驕傲。
今天的參觀就到這里。歡迎再次游覽長城。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七
大家好!
我叫黃晏晨,很榮幸、能給你們進行八達嶺導游,大家可以叫我黃導。
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相信,你們與我游覽一次長城,一定都可以成為好漢的。
現在呢,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請大家向北遠眺!這就是偉大的長城。我們現在是在北京延慶縣軍都山上。這八達嶺海拔1015米,這山上的長城是最高的,也是居庸關的前哨和門戶,這就是八達嶺的具體情況了。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登上了長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長城不再是秦長城。而是明長城,由于此段長城保存完整,所以被開發成旅游風景區??催@長城的垛口,面向少數民族。垛子上還設有瞭望口和射口內側還有宇墻,其欄桿作用。
我們繼續往前走吧!這是長城的烽火臺,用來傳遞信息用,再走一小段,還可以看到屯兵的堡壘。它的房頂用方磚筑成,石灰填縫,整齊平整。在墻角,還有一個排水系統,是要預防雨天降水腐蝕墻體。瞧!這是陡梯,直上云霄,引人注目。
剛剛我們看見的烽火臺,還有他的一個故事呢!名叫《驪山烽火戲諸侯》。這里,就講了幽王為了逗美人開心,拿烽火開玩笑。最終同盟不和,導致國破家亡,而美人也被搶走了。
這壯觀的長城,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現在可以活動一下,注意保護文化古跡,不要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都聽清楚了嗎?好了,可以解散了!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八
家好!我是你的導游,姓蔡。你可以叫我蔡曉。我很高興和你一起參觀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天安門廣場和兵馬俑一起,它被世界視為中國的象征。它也被稱為“長城”,因為它的長度超過數千英里。據記載,秦始皇用近百萬勞動力修建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那時候沒有機械,所有的勞動都要靠人力,工作環境是陡峭的山和深深的懸崖。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為了抵御別國的侵略,修建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之后歷代君王大多加強修繕。長城東起虎山、丹東、遼寧,西至嘉峪關、甘肅,東西貫穿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長城全長8851.8公里,其中人工長城長6259.6公里,護城河及自然形成長度2592.2公里。
從遠處看長城,它像一條巨大的長龍,蜿蜒在群山之間。這一段長城建在八達嶺上,不僅高大堅固,而且平坦。五六匹馬可以并行跑。請看長城的凹凸部位,叫扶壁。有觀察口和拍攝口,用于觀察和拍攝。每隔300米就要建一個方形的城市平臺,是屯兵的堡壘。戰爭期間,城市平臺可以相互呼應。
朋友們,踩著腳下的方磚,捧著墻上的石頭,會想起古代修建長城的勞動人民嗎?那時候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起重機,他們用無數的肩膀和雙手一步一步的抬上陡峭的山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聚成了前無頭后無尾的長城!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勞動人民的成就。
還有一個關于長城的傳說。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個叫孟姜女的普通農婦,她的丈夫范希亮在他們結婚的第三天被官兵抓走了。一年后,她丈夫沒有消息。孟姜女去找老公了。當她得知丈夫被帶去修長城去世時,她突然大哭起來。孟姜女淚如泉涌,聲音如雷,哭聲如驚天動地。她哭的地方長城就塌了,塌了八百多里。秦始皇知道這個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逮捕孟姜女。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孟姜女看透了秦始皇的心思,說:“只要你肯跟我去找我丈夫的尸骨,我就做你的妾。”秦始皇和孟姜女找到了范希亮的尸骨,如愿以償。面對洶涌的渤海,她跳海自殺。
最后要提醒大家:不要隨便亂丟垃圾,現在要大聲喧嘩。接下來大家自己玩。請記住:我們將在12點鐘聚集在這里,祝你們一切順利!
長城導游演講稿分鐘篇九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大家好!
當成功申辦xx奧運的喜訊傳遍九州,中華兒女為這喜悅的時刻歡呼雀躍,為這幸福的時刻淚流滿面,為了這個夢想,我們期盼了太久! 我們滿懷憧憬踏入二零零八,苦難卻伸出魔爪,讓二零零八的中國步履沉重。2月肆虐的雪災,凍裂了中國大地;3月的拉薩暴力事件,燒傷了美麗的圣地;4月的奧運火炬傳遞受阻,刺傷了中國人向世界張開的雙臂;5月美麗的四川本是引人神往的風景勝地,卻在地震的摧殘下,天地變色,山河哀怨。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這個被載入史冊的日子,這個讓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的地方,因為一場突如其來8級大地震摧毀了蜀地人民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 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幸存下來的人們以一種超凡的意志,堅強的信念支撐著奄奄一息的生命!
因為他們知道,國家不會忘了他們,人民不會忘了他們!“救人是重重之重,生命是第一,頃全國之力,抗震救災?!痹诘卣鸢l生后溫總理親臨災區用他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發出命令,十萬雄師迅速趕到災區,路不通,就徒步前進,在充滿危石,塌荒的道路上前進只為了爭分奪秒搶救人民;由于交通和通訊受阻,一時無法了解茂縣災區情況,15名英勇傘兵在無法預知生死的情況下,寫下遺書,義無反顧的從4999米高空成功實施了救災傘降。由于他們的出色完成任務讓成千上萬的災民得救了, 洪水,非典,雪災,人民子弟兵的身影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你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鋼筋鐵骨的不倒長城。你們是最可敬的人!醫生也是戰士,是救援隊伍中的戰士!災情就是命令!醫護人員應聲而動!在奔赴四川災區的醫生護士中,有79歲的骨科專家,有20多歲的年輕護士。
與死神決斗在災區救治一線的白衣戰士中,一位帶著助聽器、拄著拐杖的長者頗引人關注。他就是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骨科教授盧世璧。這位中國著名的骨科專家第四次走上抗震救災之路—— 1966年邢臺大地震, 1975年營口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自14日進入災區,盧世璧已檢查、救治了幾百名傷員。但他還總埋怨自己行動太慢:“我走得快一點,或許就能多救一個人。當擔心姥爺身體的外孫女發短信問候盧世璧時,他回了這樣一條信息:“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傷三百,手術等待;前方醫隊,被阻途間;路途艱險,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來捐獻;眾志成城,定可勝天!”還有數不清的醫務工作者在地震中表現出舍己救人,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道德,在余震頻發中,在即將倒塌的廢墟中堅持到手術的最后一刻,難道他們不怕死嗎?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正因為如此,他們在災區才會如此熱愛生命,才會把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有人說,抗震救災斗爭重塑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而我更想說,是抗震救災的醫療大救援,使人們從多角度、全視野真正審視了白衣戰士救死扶傷的高尚品德,體會到白衣戰士甘于奉獻的思想境界。遠在災區之外的同胞們,捐錢獻物;無數志愿者熱血沸騰,不計個人得失,自發組織奔赴災區,以一己微薄之力,眾志成城,撐起了一片充滿人間關愛的天空;海外赤子,世界各國政府及機構紛紛伸出友誼之手,派出人力物力支援災區工作,體現出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互幫互助的人道主義精神!
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取暖;當主權面對挑戰,我們亮出利劍;當圣火遭遇屈辱,我們堅決維護;今天,當地震顛覆家園,我們用大愛使悲劇盡早謝幕!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翻不過的山。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弱者,抗震救災,我們會取得最終勝利。
在地震過后的日子,我們依然把這種愛心延續,當前,我們醫務工作者要做能是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鉆研業務,提高技能,攻克病魔,讓我們以爭取人類的身心解放為己任,與四川災區的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為創造一個嶄新,文明,愛心的新汶川而奮斗;向xx奧運中國的世界友人展現一個充滿溫情,友誼,自強不息的中國形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