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五四青年思想匯報匯總篇一
第一次感受到“五四”是在高中歷史課本上,那時的青年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那時五四運動爆發,那時學生罷課游行,那時是一個熱血沸騰、為民族獻身的時代。而我只有在課本里尋找歷史的遺跡,因為在我生長的地方,紀念“五四”、鼓舞青年的活動是匱乏的,然而即使只是在課本中,我卻體驗了因“五四”而產生的動人心魄。
我知道自己對“五四”的向往有太多理想的、信仰的成份,如果說經過近一個世紀,我的頭腦里海殘存著“五四”記憶,那就一定是對祖國、對青春、對理想的強烈信念。大部分時候,人的成長都是以激情的喪失為代價的,人們把這稱為“成熟”,人們說“成熟”就是懂得有很多事我們無能為力。半是抵抗半是屈服地,我也開始接受這種觀念。
電影場上正在舉行“五四”紅歌會,紅歌會在大雨中進行地如火如荼,我聽到那些以前屬于那個年代而現在屬于我們的旋律,看到我的同學們在大雨中堅持把每一個動作做好,他們沒有穿雨衣也沒有打傘。我不知道1920xx年五月四日北京的大多數不是陽光燦爛,但今天華中師范大學的電影場是真的大雨迷蒙。
沒有游行,沒有標沒有憤怒,沒有呼喊,但同樣的是堅持,是毫無退縮,是熱情,是雨淋不熄。我站在音樂廳的走廊,感動也自豪,因為我們也一樣有同志,我們是學人,同儕共濟,信念永遠不會過時,因為我們心中永遠盈滿著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偶爾青年們喜歡用桀驁不馴來彰顯青春,也許我們有時嬉笑怒罵,不是那么莊重,其實正是因為我們滿含著敬意和溫情,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民族,我們永遠熱腸掛住。因為這樣,我們的青春已然無悔!
此致
敬禮!
匯報人:diyifanwen
20xx年x月x日
五四青年思想匯報匯總篇二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回蕩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浪漫的色彩。
100年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
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表現出青年人對我們民族熾熱的愛,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注,表現著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
是啊,我們不小了,我們不能永遠停在父母寬大的羽翼下避風躲雨。今年的五月四日,我們將參加成人宣誓儀式。那意味著我們將要同父輩們一起,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長輩們常說我們這一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少些緊迫感,也少些責任感。的確,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更舒適,更安逸。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身上的努力,減輕肩上的責任。
人們每每談到我們蘇北老鄉總是感慨萬分。蘇北大地,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我們鹽阜地鄉也曾在中國革命留下過光輝的一頁。戎馬倥傯的年代,這一方熱土,曾經為中國的革命付出了多么昂貴的代價。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憑著蘇北人的勤勞和智慧,使自己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這一切,我們心中總是充滿自豪。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里與祖國的其他發達地鄉相比還有著很大的差距,這里個別地方的貧困還有待于進一步治理。這里的整體經濟還有待進一步的騰飛。我們,作為蘇北青年,首先應該感覺到的是什么?棗責任,感到的應該是責任。“生我是這片土地,養我是這片土地。”我們愛著腳下的這片熱土。我們就要承擔起建設家鄉,繁榮家鄉的責任。
在我的家鄉,有一位與我的父親同齡人。他就是全國聞名的身殘志堅的農村科技鐵人姜德明。他立足農田,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小麥、棉花如何在家鄉的土地上能夠有更高的總產量。當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時,癌癥又一次地向他襲來。他沒有倒下,拄著拐杖依然風里雨里地留在田頭,走訪農戶家中。不懈的努力,他培育出的優良品種得到了推廣,種植技術得到了普及,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的雙手歡迎這樣的農技員。把他譽為“農技鐵人”。他是我們老鄉青年的我榜樣。去年,他在青年成人宣誓儀式上諄諄告誡我們,為老鄉經濟的騰飛,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立足本職,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們記住了這位鐵人的話,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我們鹽阜老鄉的青年們都會努力的。
五四青年思想匯報匯總篇三
某年前的哪個風云激蕩的日子,以大學生為首的全國人民,在“進步、愛國、科學、民主”的精神指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救亡愛國運動,從此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高潮。
某年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指引下,以高尚的愛國情操和真摯的民族情感,為民族的獨立與復興、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人民的安康與幸福貢獻青春和力量,實現了人生的價值,留下了青春的足跡。實踐證明,廣大青年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過程,是沿著黨指引的方向,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在正確道路上健康成長的過程。
當代青年正面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國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成為我們社會生活的主旋律。時代為青年提供了廣闊舞臺,黨和人民對青年寄予無限希望。當代青年積極投身這個偉大的時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相聯,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才能使人生的意義得到升華。時代要求我們:與祖國共奮進,與人民齊奮斗,與時代同發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奉獻青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貢獻才智。
與祖國共奮進,已成為當代青年茁壯成長的不變主題。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是青年成就事業的基本前提。把祖國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為民族振興而不懈奮斗,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這樣的青春才是真正亮麗的青春。在“五四”這個激發朝氣、想望未來的節日里,讓我們與青年朋友共勉:與祖國共奮進,始終堅定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青年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就能經受困難和風浪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迷失前進的方向。與祖國共奮進,始終與人民在一起。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豐富的、創造性的實踐,是青年健康成長的沃土。離開人民、脫離實踐,個人的成長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代青年要堅持與人民齊奮斗,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學好理論和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自覺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經風雨、受鍛煉、長才干。
與祖國共奮進,始終與時代同發展。青年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也是引領社會風氣、實踐某最活躍的群體。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樹立這一新時期的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建設標桿,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才會適應時代的要求。廣大青年既要立足崗位,把務實精神體現到各項具體工作中,爭創一流,還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中,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展示自己的創新才華。
國家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黨的事業的希望在青年。在黨旗的指引下,在宏偉目標的感召下,當代青年一定能夠繼承、發揚“五四”和共青團的光榮傳統,不斷創造無愧于黨和國家、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嶄新業績。
五四青年思想匯報匯總篇四
下面是關于黨員入黨思想匯報《五四永不熄》。
敬愛的黨組織:
1919年的5月,軍閥當政,風雨飄搖,為抗議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利轉讓給日本的無理決定,身在人生春天、心系天下安危的北京青年學生發起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奮不顧身、救亡圖存。這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開端。
而92年后的今天,我們正前進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中。五四精神經過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傳遞,正由當代青年高擎著邁向新世紀。黨正領導著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實踐,使五四精神不斷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我們都緊密團結在以為黨中央周圍,高舉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的跟著黨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中,唱響新時期的青春之歌!
五四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是中國社會偉大變革的歷史篇章中一部絢麗的青春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樂中一部雄渾的青春樂章。雖然五四運動已成為過去時,但是五四精神仍在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不斷發展壯大著。
勇于承擔歷史責任,是五四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光榮傳統。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今天要進一步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肩負起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使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懷有一顆愛國赤子之心,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小到學校大到國家的建設進程中,并為此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做到勤于學習,心懷遠大抱負,爭取實現自我理想與價值,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無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再者,我們要自覺把個人前途融入祖國和民族的發展之中, 腳踏實地, 不懈進取, 志存高遠, 艱苦奮斗,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用青春和熱血寫下一章章不朽的詩篇!
21世紀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正等待中國青年去描繪。具有光榮傳統的中國青年,必將在新世紀展現更加絢麗的青春光彩。讓我們肩負起國家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弘揚五四精神,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吧!我們深信:五四運動傳承下來的精神必將隨著歷史的沉淀而生生不熄。
匯報人:黨團本站
2019年5月10日
五四青年思想匯報匯總篇五
今年x月x日是“五四”運動91周年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91周年的紀念日子,為了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共青團優良傳統,培養團結協作精神,豐富校園文化,臺山市育英中學團委舉行了20xx年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暨“唱響校園”愛國歌曲大合唱比賽。
x月x日下午,校團委組織初一、初二年級全體同學在大操場舉行了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和“唱響校園”愛國歌曲大合唱比賽。校黨委書記譚志遠校長,彭鋒副校長、張保健副校長、甄富貴副校長、雷式適副校長來到現場,與全校千余名青年學生共同慶祝五四青年節。
宣誓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首先老團員向新團員們佩戴上團徽,標志著新團員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緊接著所有的新團員在學校團委書記江澤彬的帶領下,面對莊嚴、鮮艷的團旗進行莊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宣誓聲響亮、激昂,充分展現出新團員的自豪、青春與力量。
張保健副校長對參加入團宣誓儀式的380位新團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向所有的團員青年提出希望與要求,鼓勵新入團員嚴以律己,勤奮學習,嚴守紀律,努力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并勉勵大家弘揚“五四”精神,奮發向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社會實踐中奉獻青春,讓在場的新入團接受了一次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洗禮。
最后,新團員在江澤彬書記的帶領下唱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宣誓儀式在嘹亮的歌聲中落下唯幕。
緊接著,“唱響校園”愛國歌曲大合唱比賽在《歌唱祖國》激昂的歌聲中拉開帷幕,在比賽過程中,同學以飽滿的精神面貌、高漲的參與熱情、宏亮的美妙歌聲,以及極具創意的隊形變化,抒發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懷,唱響了學生們的熱血青春,歌聲或婉轉,或激揚,或振奮,或高亢,或溫婉,整個現場的氣氛活躍,高-潮迭起。初二2班的合唱《國家》出現的集體手語舞,把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初一9班的《團結就是力量》唱出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力,在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所迸發出的愛國熱情,鏗鏘而激昂;初二3班的《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等以近乎專業的唱法,道出了91年前那段歲月里的滄桑與激揚,追求與夢想。初一、初二級老師也進行了大合唱表演,把現場現場的氣氛推向極點。
通過精彩角逐,由初二(2)班和初一(11)班獲得了合唱比賽一等獎。比賽在同學們熱烈的歡呼聲、歌聲和掌聲中結束,也宣告了20xx年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暨“唱響校園”愛國歌曲大合唱比賽完滿結束。
“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富貴的精神財富,是不畏艱難、頑強斗爭的精神,是追求進步的精神,是中國青年強烈愛國熱情的體現。作為新一代的育英學子,在弘揚的同時,還應繼承。
宣誓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儀式,更是一次生動的思想意識教育,作為一名共青團員,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在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和專業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做一名政治合格的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一名思想品質良好、有素質的社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