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不足篇一
本節課學生學得主動,知識的獲得和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有效地達到了課程的要求。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部分知識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往往對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難以掌握。我在課中通過“為什么不相等、移動的變化規律、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怎么辦”三個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課中,我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通過問題——操作——發現的過程,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過程,探索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找到了位數不夠用0補足的解決辦法,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本節課注重知識對比,讓學生感知小數點移動與小數大小變化的關系。小數點移動能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而前面學習的小數的性質則是在小數的不可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通過對比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規律。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抽象,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構思維模型,再放手讓學生探索,使學生對規律理解更深刻。
語文
數學
英語
美術
科學
體育
品德與社會
音樂
信息技術
最新文章
緬懷革命先烈 做感恩少年
多舉措育人 創健康和諧校園
我校教研活動如火如荼
五(7)班——舉行“珍愛綠色 保護家園”
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讓成長不煩惱
四(7)班——放飛希望 播種夢想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專題培訓 護航生命健
春季開學工作小記
五(6)班“我讓媽媽露笑臉”活動成果展示
熱門文章
20xx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各班總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學期期末考試各班總分前10名
20xx年秋各班總分前10名名單
20xx年春季學期期末考試各班總分前10名
實驗小學開展“讀書之星”評選活動
20xx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各班總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學期各班前10名單
20xx年秋“讀書之星”名單
我校120名同學榮獲湖北省第十六屆中小學
建始縣實驗小學20xx年慶“六。一”現場書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不足篇二
“小數點移動”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又是名數改寫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地位顯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概念教學的特點,教學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驗證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學生提出,名數改寫練習放手學生嘗試解決……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而驗證猜想由教師適度“導引”,填表口算環節精細處理小數點位移方法,既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又幫助學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體現了教師的有效引導。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難度更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我首先引導學生去理解小數點移動;然后指導學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與原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單位名稱之間的轉換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數的10倍,而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接著引導學生根據這一規律,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擴大”的規律,去總結“縮小”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了一環扣一環的探究過程。
以往,學生即便掌握了規律,在做具體的這類題目時錯誤仍然很多, 如何能讓學生掌握這一規律呢?教學中我采取了這樣兩個方法:
1、從網上找了2個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規律:小數點,真奇妙,向左移動就縮小,向右移動就擴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數點,跳跳跳,幾個圈圈跳幾跳。
2、強化練習,并要求學生把小數點的移動過程寫出來。
教學中,我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學在動態中延續不夠,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學中要改進的。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
小數點移動這節課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比較難以理解,往往對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處理難以掌握。為了突出本課時的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掌握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突破難點: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及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的處理,在教學時我力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并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和應用的意識。
本節課我借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很清楚看到小數點的移動的過程,從而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由于多媒體的直觀性,連我自己也想不到學生竟然發現了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小數就擴大10倍等。這就讓我進一步明白別小看那幫學生,該放手就放手吧!
10、100、1000……,當然可以用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結果。
總之這節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全部學生加入到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把小數點“動”起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我注重“說”,使學生能清晰表達小數點移動的過程,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有個別學生在應用時,不太靈活,我感覺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多說,加強印象,對于個別掌握不好的學生還要加強輔導,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不足篇三
《小數點移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法、寫法及小數的大小比較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在生活應用中比較廣泛,如:商品的價格,長度單位之間的互化等,學生接觸也比較多,但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有部分學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創設生動的、愉悅的學習氣氛和情境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誘發學生求知欲望,產生學習動力的前提。我認為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操作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并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悅。
反思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
其一巧改了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我讓學生以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為例進行研究,學生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分米”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厘米”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毫米”為單位,把小數進行比較,也有的把三個小數寫在數位表內,通過數字“9”,在不同的數位上,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0學生輕松地發現了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其二廣挖了素材,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在發現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后,我讓學生猜想向左移動四位、五位原來的數會怎樣變化,進而讓他們大膽猜想向右移動原來的數會出現什么變化。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變化規律。
其三巧設了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對在探索中有困難的學生,我給予適當的點撥與幫助。在個別學生說出規律后,我還讓學生舉例來說明,讓結論變得有理有據,讓全體學生有一個認識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在作業中發現描述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說成縮小10倍),不習慣于新的表述方式,后面學習時要強調。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不足篇四
首先問學生你們愛看西游記嗎,從而引出金箍棒的變化,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讓學生找出這些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體會擴大到的含義,并讓學生把以毫米為單位的數轉化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先讓學生找出這些小數之間存在的倍數關系,并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然后先讓學生分組研究0.009-0.09、0.09-0.9、0.9-9的變化,并讓學生用小數點通過學生自主研究學生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進而分組研究其他倍數關系。從而總結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至于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內自己交流,尋找答案,通過學生的匯報總結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在這一環節設計了兩個練習。a、基本練習,出示懶洋洋開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b、小數點的悲劇,加深進一步加深對小數點的認識,教育學生做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先由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對本節課內容簡單復習。然后教師對本節課學生的表現作激勵性評價。
本節課學生學得主動,知識的獲得和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有效地達到了課程的要求。
主要表現在改變模式,以自主探索為核心。新課采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讓學生自主觀察,合作討論。并沒有接給學生講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有何規律,而是讓學生自主去觀察,去探索尋求知識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自主猜想,得出的結論,向小組成員匯報交流,使得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猜測規律,在合作中探索規律,在交流中發現規律,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動眼、動口、動腦,參與學習討論總結規律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了每位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
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進,本節課雖然有很多討論活動,但我在引導的過程中缺乏適當的鼓勵,課堂氣氛后來不如先前活躍,少部分學生,特別是性格內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表現不夠。
小數點移動教學反思不足篇五
《小數點移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法、寫法及小數的大小比較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在生活應用中比較廣泛,如:商品的價格,長度單位之間的互化等,學生接觸也比較多,但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有部分學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創設生動的、愉悅的學習氣氛和情境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誘發學生求知欲望,產生學習動力的前提。我認為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操作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并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悅。
反思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
其一巧改了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我讓學生以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為例進行研究,學生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分米”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厘米”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毫米”為單位,把小數進行比較,也有的把三個小數寫在數位表內,通過數字“9”,在不同的數位上,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 /1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 /100學生輕松地發現了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其二廣挖了素材,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在發現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后,我讓學生猜想向左移動四位、五位原來的數會怎樣變化,進而讓他們大膽猜想向右移動原來的數會出現什么變化。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變化規律。
其三巧設了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對在探索中有困難的學生,我給予適當的點撥與幫助。在個別學生說出規律后,我還讓學生舉例來說明,讓結論變得有理有據,讓全體學生有一個認識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在作業中發現描述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 /10,(說成縮小10倍),不習慣于新的表述方式,后面學習時要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