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團志愿書的寫作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理想抱負進行展示和說明。寫入團志愿書時要注意語言簡練、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復雜的文句和詞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入團志愿書范文,希望能夠給予你一些寫作的啟示和參考。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舉國上下醫護人員增援武漢,抗擊疫情進入最吃勁的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號召,下沉社區,主動投身疫情防控保衛戰。作為省委政法委下沉干部中的一員,楊敬貴這個樸實爽朗的土家漢子,展現了平時工作中見紅旗就扛、有任務就爭的秉性,主動請纓,向戰前行,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錚錚誓言。
疫情當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在政法戰線奮戰了30年的“老同志”,楊敬貴深知越是在疫情形勢嚴峻的關鍵時刻,守住基層社區的陣地越是重要。他多次向組織請戰,申請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2月14日,武漢市氣溫驟降,預報15日還將出現降雪。楊敬貴連夜向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陳燕華打電話說:“我是當兵出身,身體好得很,明天天氣條件不好,讓我上吧!”主動要求參加第二天省委政法委對口支援濱湖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當陳書記叮囑他要注意保暖防護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這點苦沒問題,明天就算下刀子我也要把任務完成好!”
2月15日,省委政法委第十臨時黨小組方澤順、楊敬貴、王雪三名同志早早就到社區報到。根據社區安排,三人負責協助物業人員對偉鵬苑、錦繡中北、天源城三個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楊敬貴主動承擔起居民人數最多、情況更為復雜的錦繡中北小區西門的值守任務。該小區除崗亭外,沒有其他遮風擋雨的地方,為了給社區節省緊缺的物資,他沒有領取防護服,穿上自己帶來的半截雨衣開始了一天的值守工作。暴雨傾盆,不到一個小時,他的衣服就從上到下濕了個透,鞋子、襪子都灌滿了雨水,濕漉漉的身體在寒風中一吹,仿佛馬上就要結冰。然而,他除了輪流吃午飯的半小時外,沒有再要求過休息,也沒有踏進過崗亭避雨,年近50歲的他以一名鋼鐵戰士的姿態,在勸阻出行、測溫登記、采購分送、公告張貼等任務中穿梭忙碌。一位本打算出門的老人看到后,感動地說:“這雨雪太大了,你趕緊避一避吧,別病倒了。就沖著你這股勁,我也不得出去啦!”還有一些想要出小區的居民,看到佇立在暴風雪中的他,聽了他耐心地勸說,也都表示理解,自覺地返回家中。下午,一名戰友送來了一件軍用雨衣,他用10分鐘的時間回到家里換了一身衣服后,又迅速返回崗位。一天的值守任務完成后,他在省委政法委機關“戰疫群”中說到:“感謝組織的信任,今天的任務完成了,我經受住了考驗,覺得很光榮,覺得問心無愧!”
扎根社區,沖鋒在前,作風過硬
按照疫情防控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沖鋒在前”的要求,楊敬貴就地下沉社區,成為了居住地復地東湖國際三期的第一批黨員志愿者。隨后,在武重社區組建下沉黨員突擊隊時,他又積極報名,主動要求承擔急難險重的工作,成為了黨員志愿者突擊隊的一員。
2月17日至19日,武漢市開展疫情防控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楊敬貴首先參加了居住地東湖國際三期的入戶排查工作,18日下午,根據社區安排,他挨家挨戶上門對三期2號樓住戶進行了排查測溫,入戶排查中敲門、介紹、測溫、登記四個步驟,他盡量做到嚴格規范。三期排查任務剛剛完成,楊敬貴就接到了武重社區下達給突擊隊的新任務,他沒顧得上吃晚飯,就立即投入到一、二期的入戶排查工作。剛開始,不少居民對入戶排查不理解,他就在門口不厭其煩地做解釋,居民開門后,他既做到真誠交流,也注意保持著合理的安全距離解除居民顧慮;對不在家的人員,他逐一進行了電話核實,并預約了再次上門時間;對孕婦、重癥慢性病人等特殊人員,他也留了個心,認真地進行了標注,做到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一天下來,一同開展排查的社區工作人員認可到“他的排查做得很專業,工作很規范,考慮得也很周到,值得我們學習”。19日上午,在得知省委政法委對口支援的濱湖社區入戶排查工作人手不夠時,他又主動請纓,加入到錦繡中北小區的排查工作中。
不管社區,還是單位,只要有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楊敬貴都做到了隨叫隨到,不講條件。他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武重社區干部在防疫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常常與他商量,聽一聽他的建議;防疫工作有什么難事重活,大家也是第一個想到他;新加入的志愿者知道他后,也經常向他咨詢請教。據悉,武重社區正在組建戰時下沉黨員臨時黨支部,深得大家信任的楊敬貴被推薦擔任組織委員。
10多天來,楊敬貴一共參與入戶集中排查工作3次,排查了3個小區4棟樓近500人;承擔過5個小區的卡點值守、應急值班及突擊任務20余班/次;為居民購藥購物搬運分送物資50余批。對此,他說“比起一線的醫護人員,我也沒做什么,只是盡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罷了。”
敏銳感知,用心用情,善思善為
楊敬貴知道,抗擊疫情要取得勝利必須依靠人民、發動人民,集合大家的力量打一場人民戰爭。按照社區的號召,他積極地參與了小區志愿者隊伍的籌建工作,通過微信群,與大家交流對社區防控組織、人員分組、任務分配等方面的思考。他提出的卡點值守人員不應少于2人;組建小區應急小分隊負責機動管控、生活保障工作;強化樓棟長作用,以樓棟為單位做好居民需求的統計安排;分時段做好居民生活保障,上午優先保障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下午保障業主的日常需求等建議,都被社區采納。在他的呼吁下,復地東湖國際三期志愿者工作隊迅速組建,干部的熱情和能量不斷匯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更好保障,沒有再發生過人員聚集的情況。在微信群里,楊敬貴跟志愿者們交流說“只要居民有需要,我們下沉黨員就要做到隨叫隨到,我們辛苦一點不要緊,只要有利于減少人員聚集,減少傳染的可能性,我們工作就有價值。”
2月20日上午,楊敬貴與省保密局下沉干部王欣值守復地三期門崗,三名外國人執意要外出采購。憑著多年政法工作經驗,楊敬貴敏銳地感知到此事必須妥善處理,否則會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甚至國際影響。他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視,并與王欣、統戰部下沉干部熊燃一道耐心地進行溝通解釋。了解到三名外國人因小區封閉家中儲備已消耗光,其飲食習慣需要購買意大利面、面包等食品。這時,門崗剛好有一位外賣小哥在送貨,楊敬貴靈機一動,跟外賣小哥進行了溝通,請求其協助完成食品采購事宜。不到半個小時,他們需要的物資及時送到,三名外國人表示感謝,非常配合地返回住所。人員勸回后,大家意識到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遂向對口支援該小區的省委統戰部有關領導進行了反映,社區迅速組織對轄區外籍人士進行了全面摸底,在省委統戰部地支持下,委托有關高校組成專班,“一對一”做好人員溝通、生活保障及心理疏導工作。
發現隱患、排查隱患也是政法人的職業習慣,楊敬貴一邊工作,一邊細心的觀察思考。對存在的隱患,他總是憂心忡忡,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都及時與社區干部進行交流。同時,他還非常注意工作情況的整理,疫情防控任務完成后,不管多晚,他都會將當天的工作內容整理出來,發到微信群里與大家分享,在志愿者隊伍中形成了正面導向,不斷鼓舞著大家的干勁。10多天,他排查出社區存在消毒死角等10余處防疫隱患,編發防疫簡訊簡報及日志10篇。
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他說:“這段時間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真心為群眾考慮,真情與群眾溝通,再難的事也就不難了。現在,支持我們、理解我們、參與我們的人越來越多,我以成為一名黨員志愿者感到光榮,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
抗疫期間青年志愿者事跡
抗疫青年志愿者先進事跡
本文來源: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二
今年的春節跟往年不一樣,沒有爆竹聲聲辭舊歲,也沒有大街小巷的熱鬧非凡,每個人都在響應國家號召,待在家里做貢獻。
而有那么一個地方卻異常的“熱鬧”。同時有那么一個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這個“熱鬧的場所”——他就是貴溪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負責人zz。
春節期間,人流量多,往往也是急診科最忙碌的時期,接診的病人都是以往的數倍,夜間更是承擔所有門急診病人。由于疫情的嚴峻形勢,zz考慮到大家辛苦,在開交班會時說:“大家超負荷地上班,無一句怨言,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你們能勞逸結合,請上班的醫護人員盡量不要打擾下夜班的同事,有任何事情第一時間撥打我的電話。”就是這么一句話、一個身體力行的舉動,卻將“職責所在,使命擔當”這八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場毫無硝煙的戰斗警報拉響了,zz不僅要做急診科事務,更是擔任了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成員、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救治專家組成員,負責對全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的會診排查、業務指導、醫療救護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應急救治工作。
從臨近春節開始他就以院為家,他的兒子在寒假作文中寫到這樣一句話“我想我的爸爸,我想他平安地回家。爸爸每天都奮斗在第一線,每天都要接觸無數的病人,他為了保護我們,主動和我們“隔離”了,只有在微信視頻中才能見他兩眼,我真的好想他,但我更希望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時好好地保護自己。”
zz說:“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黨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沖鋒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為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三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戰斗、黨員就是先鋒!”
縣委、縣政府號令:全體黨員下沉社區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走,到抗疫前線去!”縣供銷社黨組成員阮樹斌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土井社區報到,臨危受命,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為戰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線。
作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籌備,縣直單位居家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領取任務和民主街6個路口值守需要督辦,部門需要協調,住戶需要排查,防區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這就是阮樹斌的戰斗!餓了有方便面,困了有帳篷,一天一天,風雨無阻。
“阮主任,這多路口要守,人員不夠怎么辦?”“同志,請問你們誰負責?我們不能出門生活物資怎么辦?”“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么辦?”“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么辦?”……作為土井社區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三星家園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四通八達,進出口多,人員復雜,防控難度大。阮樹斌接到任務后,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制定防控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將“抗疫黨員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小區內。鮮紅的旗幟映入居民的眼簾,“快看,那不是供銷社的阮主任嗎?”“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有幾個認識阮樹斌的居民在自家陽臺上高興的喊道。恐慌之際,焦急的人們找到了組織,看到了希望,平復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個出口,禁止人員進出”“黨員負責消毒、排查,消毒要道邊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戶一人”“志愿者負責宣傳、勸阻、代購,做好排查臺賬”“干部負責住戶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園微信群,發布信息、傾聽民聲,心理疏導、代購物資”……針對防控措施和應急救助,阮樹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們要理解支持,積極配合”“我們不出去,呆在家里不添亂”,小區居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柔性服務、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該小區共排查登記350戶1048名人,全部落實一日兩查,一戶多包,沒有發生一起傳染,沒有發生一起投訴,民主街6個卡口也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戰“疫”還在進行,“疫情不銷,戰斗不止”!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樹斌率領著一群逆行者們依堅守在抗“疫”的前沿陣地,他們把崗位當戰場,視居民為親人,用黨性守護堡壘,用愛心溫暖民心,發揚供銷人的“扁擔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四
面對新冠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疫情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五
他建議公眾“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仆仆。
他兩鬢斑白,滿臉皺紋,雖已高壽,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們。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盡頭,也不忘散發余熱。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災區,帶領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鐮刀下搶走一個個生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話猶如定海神針,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看到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堅持真理,敢說真話
2003年,鐘南山堅持己見,發表不同于其他專家的觀點,最后被采納。
會后,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鐘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樂觀積極,心態良好
鐘南山院士說:做人要有四“樂”。第一“樂”:知足常樂;第二“樂”:自得其樂;第三“樂”:助人為樂;第四“樂”:苦中求樂。
鐘院士說:“1971年我下鄉搞科研時,在竹料鎮,過年也不能回家。我就買了點花生、糖,大家在油燈下坐著。我當時就跟大家講,我們現在是這樣,以后會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來。”
強身健體,健康第一
其實很早就曝出鐘院士身體素質非常好,2015年時有記者采訪時,鐘院士和記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層樓,結果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記者采訪得知,鐘院士一直都有鍛煉的習慣。
83歲鐘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歲小伙自愧不如!
說出來可能許多人不會相信,就在最近,鐘院士的健身照在網絡刷屏,引起不少網友轉發。
這是鐘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這是一位83歲的老爺爺?完全吊打28歲小伙!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六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區作為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筑起了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御墻。
“我是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線責無旁貸”作為廣場社區的志愿者馬珍,第一時間報道,主動加入到社區防疫工作隊伍中。馬珍是一名開飾品店的店主,平日里也是個熱心人,在社區有需要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來幫忙。疫情防控期間,她負責在社區電話摸排每家每戶的信息,然后又在小區院內挨家挨戶進行登記排查、到各小區張貼公告、發放出入證、對重點人員進行管理服務等工作,防疫任務多、責任重,她每天跟許多社區干部一樣,堅持“五加二”、“白加黑”開展工作,馬珍說“我也想要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區工作人員干部都很辛苦,與其宅在家里,不如參加志愿服務,在這特殊時期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越來越好。”戰疫特殊時期,像馬珍這樣的社區志愿者還有許多,他們在戰“疫”攻堅戰中,逆行而上,積極作為。他們的守護使社區疫情防控這道屏障更加的堅固,他們的默默奉獻堅定了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決心!馬珍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志愿者,首先我覺得志愿者并不是一種光環,而是一種責任,要時刻走在前面,要發揮先鋒模范的作用,相比那些一線奮戰的英雄們,這些事情真的很微不足道,在我成長過程中,付出是無言又沉重。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馬珍的表現彰顯了青年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勇敢沖在前面,我相信,只有我們團結一-心,不畏艱難一定會戰勝這次疫情,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七
在家的大學生王文靜,沒有宅在家里,而是主動加入到社區防疫工作中來,自此在防疫一線中出現了一道靚麗的彩虹,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
返鄉大學生王文靜,現就讀于西安培華學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來她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放假在家,足不出戶,但她懷揣著勇于擔當的理想信念,利用學習后的閑暇時間,主動找到當地的北安社區,承擔起了社區信息錄入工作,積極主動投身到社區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間,負責對返隆人員、居民入戶排查表和對隔離人員進行體溫信息錄入工作。
“隔離不隔心”。在此期間,她還跟隨社區干部走家入戶為居家隔離人員送去所需物品,為兒童送去書籍。同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疫情排查,發放防控宣傳單頁,粘貼隔離通知單,提醒社區居民戴好口罩、減少外出,不要到人員密集場所,加強個人防護。王文靜工作積極細致,對內信息錄入,對外宣傳排查,不僅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還得到社區居民和社區干部的一致好評。
年輕的大學生王文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詮釋了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致敬“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逆行者。
青年志愿者抗疫事跡簡介篇八
覃**,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同時又是一名普通的黨員,自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奮戰在抗“疫”戰線上的所有“戰士”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軀里充滿了大大的能量。她總是騎著電動車,為值守關卡的工作人員送水、泡面、紙巾等物資,同時做好考勤、排班、協調等工作。只要鎮北社區關卡守護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應,急人之所及,第一時間趕到需要幫助的同志身邊。無論刮風下雨,總能看見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區、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鎮北社區共設置有29個關卡點,做好這些關卡點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鳳美同志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自1月28日以來,覃鳳美同志和全體鎮北社區的所有工作者、黨員志愿者,街道辦同事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備齊疫情防控宣傳單、入戶登記表等趕往社區各個小區、街道樓幢,街巷進行入戶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為社區“防控小組”,主要負責不間斷地對社區開展宣傳、巡查、排查、入戶走訪等工作。同時通過移動喇叭,張貼橫幅,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把防疫知識傳遞進市場、小區樓幢。為確保不遺漏一個家庭,做到無死角全覆蓋,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個樓幢,每一個單元,每一個住戶之間進行采集,排查登記。與此同時,發揮黨員的積極性,組織開展流動黨員疫情防控宣導,為疫情防控自愿愛心捐獻等工作。
她說:“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經過這次的經歷與考驗,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熱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區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是的,正如覃鳳美同志所言,目前,我們仍需咬緊牙關、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