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關于第一次參加義工的感受和收獲范文匯總一
軍訓,對我們這些嬌生慣養、養尊處優的小皇帝、小公主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字眼;軍訓,意味著我們要進行嚴格的訓練、面對種種的考驗;軍訓,意味著我們要挑戰自我,超越極限;軍訓,意味著我們,要走出空調房,離開游戲機,來到酷熱的操場上,被熾熱的陽光灸烤。
但是,畢竟我們從來都沒有參加過軍訓,一個個在畏懼的同時又有隱隱約約的期待,在我們復雜的心情里,我們人生中第一次軍訓到來了。
我們來到教官面前,好奇地望著這位二十多歲上下的軍人。他的皮膚黝黑,一看就知道他一定經歷了無數的日曬雨淋;他的腰板挺得很直,像是一位舞蹈演員,但卻擁有舞蹈演員所不擁有的氣質,一種軍人獨有的氣質。
正是他,在軍訓的三天里,讓我們在苦不堪言的同時,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軍訓的第一關——站軍姿,就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
教官告訴我們,站軍姿,要身體保持立正姿勢站好,雙手夾緊身體,目光平視,一動不動。第一分鐘,很好,沒有一個人動,大家的姿勢都很標準。第二分鐘、第三分鐘……太陽慢慢爬上了天空,酷熱的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不斷滾落的汗珠,也在慢慢消耗我們的體力。訓練場上寂靜無聲,有的只是知了有氣無力的鳴叫和同學們漸漸粗重的呼吸聲。終于,有一個人耐不住酷熱,倒下了。他被教官扶到一旁休息,而我們,依舊在堅持販販販汗水濡濕了身上的衣衫,僅僅穿著短袖的我們都感覺熱不可當,幾欲放棄。我的目光無意間投向了教官,他穿著長袖、長褲,扣子一直扣到最上邊。教官依然在堅持,我又怎么好意思放棄?時近中午,太陽越來越辣,氣溫越來越高。周圍的一切,仿佛即將被高溫融化。太陽如同火球,曬得天地都在慢慢地旋轉販販販
中午,可能是因為太累了吧,我們都沒有什么食欲。雖然,青菜的葉子碧綠碧綠,雖然,黃澄澄的雞腿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但是我們都吃的很少。
軍人的特點是一絲不茍,軍人要有鐵一般的意志。這兩點,在三天的軍訓里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著最簡單的動作:立正、稍息、跨立、齊步走、跑步販販販只是因為我們的動作還沒有做到位。不到最后,我們決不放棄,哪怕代價是昏倒。我們的心中,只有兩個字——堅持!
三天的軍訓,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曬黑的皮膚,還有頑強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健壯的體格。我們變了,不再是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們的身上,隱隱有軍人的影子。
軍訓,不再是個可怕的字眼,我們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汗水,卻獲得了沉甸甸的收獲。
關于第一次參加義工的感受和收獲范文匯總二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為自己確立好人生的目標、應該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導航。通過學習徐繼耀老師關于大學生人生導航的報告,讓我能更好、更合理地為自己的未來確立目標,使我更好地成長。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奮斗目標”。因此,我應該建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科學信念。但理想也不能脫離實際,基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現實生活的了解.通過這階段的黨校培訓,我找到了我的奮斗目標,就是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培訓中,我明確了什么才是正確的入黨動機。懂得區別什么才是正確的入黨動機。當代的大學生有很多要求入黨,往往有著很多不同的目的和想法,有些只是隨大流,根本從未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極為荒謬的。有些則是為了滿足一些個人的物質欲望,想到入黨能有好工作,有豐厚的收入。有的是為了能當官,受人景仰,最后還是為了能以權謀私等等。而真正正確的入黨動機則應該是能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對于大學生來說,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出謀劃策,努力奮斗。
通過黨校的學習和平日里對關于“xx大”講話的學習。我深刻地領悟到,當前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趨勢日趨明顯,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要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使中國更強大,就必須迅速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使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始終符合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吸納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文明成果,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迅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
我知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學習和自覺學習黨史,黨章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對于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通過這次的黨校培訓,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一名新時期入黨積極分子所應具備的歷史責任,堅定了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更加端正了我的入黨動機,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我也明確了自己在今后必須努力的方向:
第一、努力學習黨的有關理論知識,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用黨的理論知識作為武器來武裝自己的大腦。重視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習和創造,為社區居民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第二、必將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端正自己的入黨動機。只有端正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產生和保持正確的入黨行為,才能經受住黨組織的長期考驗和考察,才能正確對待爭取入黨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
第三、我將堅持學習,做到持之以恒,謹記組織上入黨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是一生一世,先使自己思想上做到入黨,對照黨員的標準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覺性,正確的認識自己,嚴于剖析自己,堅定信心,執著追求,使自己更加進步。
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很難,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更難。前面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但是我決不氣餒,無論什么樣的挑戰我都會接受,因為我心中充滿了希望和信念,我想入黨的這種堅定信念更不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淡化,它只會更加的強烈,有了它的指引,我必能勇往直前,努力學習,積極實踐,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關于第一次參加義工的感受和收獲范文匯總三
今天,聽到任老師宣布要帶我們班全體同學去參加武漢市的示范教學課,我們感到非常激動,同時這也是我們全校的光榮,作為她的學生,我感到無比的幸運。
由于冬季校服還沒有發下來,任老師只好讓我們穿春季校服去。放學回到家里,我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也非常高興,她很快就把干凈的春季校服找了出來,并鼓勵我在課堂上要積極發言。
誰知第二天,氣溫驟降,天氣變得非常寒冷,媽媽只好在我的春季校服外面又罩了一件厚厚的大棉襖。當我們興奮地乘著大巴車來到育才小學準備上課時,我驚奇地發現育才小學的環境非常好,風景優美;報告廳里面還有暖氣,整個大廳里都是曖融融的,雖然我們穿著春季校服,卻一點兒也不感覺到冬天的寒冷;報告廳里面的座位也非常大,我想將來我們的學校也會有一個大大的報告廳。
今天,任老師穿了一件銀色的大衣,漂亮的長發是卷卷的,笑容滿面,精神煥發,好漂亮呀!此時她就像一位美麗的皇后,高貴而典雅!
開始上課了,任老師用她那甜美的嗓音為全市老師上展示課。今天大廳里擠得滿滿的,一下子來了很多老師來聽示范課;當任老師點到由我來朗讀一段課文時,我感到無比激動,于是手拿話筒大聲地朗讀了起來……讀完后任老師夸我朗讀的非常動聽而且富有感情,就像有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大家的眼前……聽了任老師的表揚,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這次示范課非常成功,全場掌聲震耳欲聾……
返回學校后,任老師表揚了我們班全體同學今天表現出色。第一次參加示范課,也是我第一次拿起話筒在那么多人面前朗讀課文,感到新奇、難忘!
我期待著下次示范課的早日到來!
關于第一次參加義工的感受和收獲范文匯總四
“唉——唉——唉——”
放學后,我仰著笨重的“木魚腦袋”,對著灰灰一片的天空“仰天長嘯”道。
“得了吧你!”朋友搭搭我的肩膀,說道:“就你這單元的作業情況,考個九十分都難!放棄吧!回家給你媽媽打枚‘預防針’讓她做好心里準備吧!”
我輕輕轉過頭,默默的盯著她,黯然失色地應了一句:“唉——”
那晚,我捧著書,毫無頭緒地翻弄著,心里暗暗叫苦:怎么辦呢……明天要數學測試……我著單元的作業,真只能用不堪入目形容了,不知道明天考出個什么令人大跌眼鏡的成績來……
第二天早上,我頂著個熊貓眼來學校,整個上午都昏昏欲睡,直到下午第一節課——一場殊死決戰就開戰了!
我拿出紙筆,深深吸口氣,接過卷子,不安地看了一遍,靜下心來,心中默念著公式,開始答題。
我的大腦跟著時間飛逝飛快地轉動著,周圍嚴肅的氣氛不得不讓我繃起精神來,時間在教室里如梭子般的穿梭著,濃濃的緊張感在狹小的空間里蔓延,我攥著筆,額頭上凝聚著細小的冷汗。
呼……完成了!我不留一點空閑的時間,頭也不抬地埋頭檢查。
筆尖在草稿本上飛快舞動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沉浸在數字海洋中的我被老師的一聲喊叫猛地“拽”了回來。
“收卷!”
老師一聲領下,組長就收起了試卷。我心中不安的種子開始在新潮里翻涌,我立馬和同學對下了答案——錯了一題!還不錯!
很快試卷就發了下來,九十九分,我欣喜若狂地一蹦三尺高,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我真的很棒!
關于第一次參加義工的感受和收獲范文匯總五
我一直在思考,課堂何以精彩?是課前靈動的預設?是教師詩意的語言?是師生默契的交流?是師生澎湃的激情?是聲情并茂的朗讀?是課外資源的引進?是美侖美奐的課件?讀了于永正老師《第一次抱母親》的課堂實錄,讓我對課堂精彩有了新的認識,不僅僅是我起先想到的這些,課堂的精彩還源自一個又一個的細節!
什么是課堂的細節?細節是教學過程中富有教學價值的環節和情節,如細小的教學語言、環節,文本詞句、訓練點等。細節是很微妙的,少了這個細節,聽課者可能覺察不到;有了這個細節,讓人為之一驚!讓人心明眼亮!讓人回味無窮!課堂中的細節有的是預設的,有的是現場生成的,有的甚至是執教老師的“無心插柳”。有句話叫做“細節決定成敗”,雖說有點夸張,但不無道理,成功的課堂往往是由多個精彩的細節巧妙組合起來的。從細節的處理中我們能夠隱約觸摸到執教老師的“良苦用心”。我從于永正老師的課堂實錄中剪輯幾個細節與大家分享。
師:上課以前,你們老師一個字都沒說我嗎?沒說我一個字?(學生無人舉手)沒說呀!哎呀,怎么能不說我呢?哦,說了,怎么說我的?
生:她說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師于永正來為我們上課。
師:哦,說了,而且還加了“著名”兩個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遲疑了一會兒)嗯——信!
師:信!不過她很勉強,想了一會兒說:“嗯——信!”。她這個表情很好,說信吧,又不太信;說不信吧,是老師說的。你用個詞兒來形容你現在的心情。
生:很猶豫吧。
師:這叫“將——”,“半——”(女生一時回答不上來)要不要別人幫忙呢?
生:(女生終于想起來)是半信半疑。
師:對,半信半疑。聽她說的話,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對老師說的.話半信半疑。你們老師究竟說得對不對,要看咱們的課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咱們兩節課以后你們再說說你們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這是于永正老師課前與學生談話的一個細節。由于老師的“著名”引出“信不信”,再由“半信半疑”引出“課上得好不好”就要“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這句話里包含了一個“課堂評價”的問題,于老師認為,一堂課好不好,應該由學生說了算,評價的標準就是這堂課里老師能不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對于借班上課的老師來說,在學生面前還是陌生的,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學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必然會對上課的老師產生好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老師以學生為本,融入學生群體,成為學生的好朋友,這樣的語文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課。
師:四(6)班的同學都很棒,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們將在這一起上一節課,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課文嗎?
生:(小聲齊答)不知道。
師: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聲答)不知道。
師:書看過沒有?
生:(齊)沒有。
師:說實話,看了沒看?
生:(齊)沒有。
師:哎呀,很遺憾,我希望你們看一看,結果沒看。好,今天我們學的課文題目是《第一次抱母親》。
于永正老師真的感到遺憾嗎?真的希望學生上課之前多看幾遍課文嗎?顯然不是。當前有不少人反對(質疑)公開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開課上老師“作假”泛濫,上課之前學生已經把課文讀得滾瓜爛熟,甚至有過“彩排”,公開課成了“演出課”!“不知道。”“沒有。”
學生根本不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課文,童言是真實的,于老師的這堂課也是真實的,課前老師與學生沒有做過任何“手腳”。這樣的公開課才有“聽”的價值,能夠真實地看到學生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不會讀到會讀,從不懂到懂的發展過程。公開課必須“貨真價實”,來不得半點虛假!我想,這也是于老師展示這個細節所要表達的意圖。
師: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抱母親的人是什么感受?還有,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為什么要抱母親?現在打開書,答案在書里,請翻到《第一次抱母親》。找到了沒有?請翻到第69頁。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好嗎?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時間大約五六分鐘。)
師: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字,通過預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生字都認識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于老師寫一字,看誰認識,大家都不要讀。看我寫字。(師板書生字:越)認識的舉手,請你來讀。
……
于永正老師讓學生讀了課題之后,引導學生根據課題提了不少頗有價值的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問題讀課文。讀課文之前,于老師還有一項任務,就是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學生自由讀完第一遍課文之后,于老師并沒有急著請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而是檢查學生的識字和朗讀有沒有“過關”。在于老師看來,讓學生提出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時還是第一遍讀課文,后面還有更多的讀,問題的“答案”在多讀之后學生必會豁然開朗。于老師第一課時的“保底工程”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讀準確、讀流利。“我最關心的是字,通過預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從這個細節中,我們還看到,于老師提倡課內預習,不占用孩子們的課外時間,實現第一課時“零起點”教學,這在不少公開課中(第二課時除外)是少見的。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
師:(打斷學生)停下來。聽我說,十三,可以不讀,如果要讀,就讀成“第十三課”。咱不讀,上來就讀課題,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讀正文,這樣讀——(師拿起書進行示范)第一次抱母親,(有意在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一會兒)母親病了……這樣讀,給別人、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的時間稍長)……
師:(打斷學生)有進步!停頓的時間再長一點兒。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題目與正文之間留下了足夠的時間)母親病了,住在醫院里,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
師:(打斷學生)我提示一下,句號要停頓。為什么要停頓?因為一句話說完了要想。住下讀。
生:“輪到我的那天,護士進來換床單,我讓母親起來,母親病得不輕,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學生把“都”字讀得較重)
師:“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樣把“都”讀得很響,“轉身”的后邊應該加個頓號,“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說明“轉身”和“下床”這兩個動作都很吃力,但是書上沒有這個頓號,因此這個“都”要讀得輕一點兒。(示范兩遍)“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跟著讀。
生:(齊讀)“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面對第一個女生)你也讀一遍。
生: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會讀了,大家像她一樣再讀一遍。
生:(齊讀)“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于永正老師的朗讀指導真是細致入微啊!比如:課題前的序號可以不讀,要讀就讀成“第十三課”。“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讀到句號的地方,也要停一會兒,目的也是要“想”。與其說這是朗讀的技巧,不如說是于老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朗讀既是讀給自己聽,也是讀給別人聽;既要讓自己思考,也要讓別人思考。再比如,“轉身下床都很吃力”這句話,學生把“都”讀重了,不仔細揣摩,是發現不了破綻的。于老師不是“聽之任之”,而是及時糾正,點撥得非常精妙!用一個“頓號”引導學生,“都”在這句話中不能讀重音,而且自己范讀了兩遍,再讓學生跟讀。如此細微的朗讀指導,長此以往,不怕學生讀不好課文!
生:(男生讀第一段。在讀的過程中,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于老師再次讓全體同學把這句話齊讀兩遍。)
師:他的讀有三個優點,第一,題目讀得好;第二,有兩個詞讀得好,一個是“趕緊”(邊說邊把“趕緊”二字板書在黑板上),同學們能看見嗎?跟我一起寫吧。還有一個詞,護士說話的時候,后邊用了一個十分恰當的詞,找一找,護士說話時用了一個詞,用得非常恰當,不知同學們聽出來沒有?
生:(齊答)責怪。
師:一起讀讀這個詞。“護士責怪說”,讀。
生:(齊)護士責怪說。
師:這個詞,他也讀得非常好。(邊說邊板書“責怪”)“怪”字的豎心旁,先兩邊后中間。為什么說他這兩個詞讀得好?“趕緊”不僅是說話快,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心情,表達我對母親的體貼。請你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媽”喊響一點,“媽,你別動”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一起再來讀一遍。
生:(齊)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你別動,我來抱你。”再讀。
生:(齊)“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還有一個詞,責怪,(手指黑板)責是責備,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學們看這兒,如果說護士責備他,用“責備”就太厲害了,那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愛,對母親的著急。母親病得這樣,母親這么輕,你怎么用這么大勁呀,所以含有一點責備,這是護士的心情。請他再讀一讀護士責怪的話。
生: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順著這樣的語氣往下讀。
生:護士說:“你以為你媽有多重?”
師:“你以為你媽有多重?”這都是一種責怪,而不是責備,責備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輕,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心、著急,這個詞用得太恰當了!想不想聽于老師讀一讀。
師:(范讀這一段)這是責怪的語氣,而不是責備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好嗎?
生:(練習讀這一段。)
“趕緊”和“責怪”是于永正老師“必講”的兩個詞語,如果由于老師自己提出這兩個詞語,會顯得不夠自然,有“貼標簽”之嫌。于老師很有辦法,在學生的朗讀中以“優點”的方式提煉出這兩個詞語,并板書出來,“為什么說他這兩個詞讀得好?”然后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語境,體會人物的心情和感情,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的“詞語理解”不是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簡單解釋,而是與課文情景融為一體,在細細地品味中,深深地朗讀中感受對母親的關心體貼。這一個細節,我把它稱為“細節放大”,于老師抓住“有兩個詞讀得好”,引導學生把詞語做大、做強、做深!逐一“攻破”,自然流暢!不愧為大師啊!
師: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游子吟》學過沒有?(生齊答:學過。)你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掌聲。(全班同學鼓掌)是的,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話就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難以報達父母對我們的恩澤,記住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讀。
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生在書上寫,師在黑板上寫。寫完以后,師將末尾的句號改為嘆號。)同學們坐好。此時此刻我第一句話要說的是這句詩,我第二段話要說的,(師拿出一個筆記本)想不想聽于老師讀第二段話?
生:(齊)想!
師:謝謝大家。(讀自己寫的讀后感)《第一次抱母親》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雖然去世了,但是別人的年邁的父母還健在,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愛我的每一位學生。(于老師讀完,臺上臺下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篇課文的教學于永正老師沒有只停留在“偉大母愛”的層面上,而是繼續深入開掘。對孩子們來講,更重要的是“回報母愛”,關愛他人!“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于老師道出了自己此時此刻最想說的一句話。“回報母愛”,從古至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寫下這句詩就是要讓孩子們銘記母愛,回報母愛。更令人感動的是于老師當場朗讀了自己寫的讀后感:“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愛我的每一位學生。”這不是簡單空洞的說教,于老師是在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表率啊!與其讓學生去喊一些假大空的“愛”的口號,還不如老師率先垂范,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詩句和讀后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文的味道,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識字習文,同時也是在學習如何做人啊!
師:在下課以前,我想請同學們再把書讀一讀,我最喜歡聽小朋友們讀書。我相信這一次讀得比剛才大有進步,我還想請開始讀的那五位同學來讀,好嗎?我們來看一看,這五位同學通過這兩節課,和第一次讀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進步。
生:(五位同學分段讀課文。第一位同學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師又讓全體同學練讀兩遍。其他同學都讀得很流暢,也很有感情。)
師:讓我們給這五位同學掌聲。(師帶頭鼓掌,生跟著鼓掌)依我看,這五位同學都進步了,我的掌聲不僅是獻給這五位同學,也是獻給所有同學,因為同學們都在進步。
課堂上,于永正老師總是會為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感到高興,為每一位學生的出色表現而鼓掌。從這個細節中我們領悟到,課堂是屬于學生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只有每一位學生都進步了,課堂才能煥發生命活力。于老師為什么還要指名先前讀過課文的五位學生再次讀課文?我想就是讓學生的前后表現來證明我們的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當我們親眼目睹學生從讀不通到讀通順,從自己提出問題到自己解決問題這一個進步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不為學生鼓掌。語文課不需要什么“花架子”,扎扎實實地以學生的進步為出發點,服務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這才是語文課的本色!
師:我們的課就上到這兒,好嗎?還有寫字任務,寫字的時候,我提醒大家有兩個字要注意,第一,寫“疚”的時候要注意,(邊講解邊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筆捺起筆要高一點,而且要舒展。因為字寫得有沒有精神,有沒有骨氣,捺很關鍵。還有一個“越”字,一起跟老師寫,(邊講解邊示范)捺要長一些,右邊的第一筆起筆從左邊的第二橫的地方開始,斜鉤稍微高一點兒。記住:右邊的第一筆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橫的地方起筆,不然的話,這個字就寫得很難看。你們回去以后,描紅仿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字。
師:同學們,我送大家一句話:“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下課。(臺下報以熱烈的掌聲)
說實話,語文課中很少看到學生寫字。其實寫字是語文課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于永正老師在這堂課里也是多次指導學生如何把字寫得美觀,他的板書向來都是一筆一劃,整齊規范,間架結構符合楷書的要求。他是在用自己的字告訴學生把字寫好很重要。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漢字中浸潤著中國的文化,噴發著中國的精神,“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啊,寫字如同做人,寫字需要靜心、恒心,需要心領神會,寫好漢字,就是熱愛祖國,就是在弘揚祖國的文化和精神,就是在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聆聽著于老師的寫字要領,觀賞著于老師的范寫,我感受到了語文帶給我們的力量和智慧!
細節是華美樂章中的一枚音符,細節是太陽光芒中的一束光線,細節是萬頃波濤中的一朵浪花,細節是高山峻嶺中的一顆石子。在于永正老師的《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中還有不少成功的細節,仿佛點點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催促著我努力生長。我們應該從大師的課堂中搜尋這些美妙動人的細節,汲取細節背后的精神營養,從細節中領悟語文教學的真諦。
無數細節決定了教學行為的好壞、優劣。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到教學細節上來,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善于發現細節,處理細節,研究細節。擦亮眼睛,從細處入手,揣摩語文教學的一言一語、一招一式,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