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抗疫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一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愿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后,倒在家中。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抗疫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二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讓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踏上了戰斗之路,他們中間涌現出了很多戰疫英雄。我今天介紹的這位英雄,他叫張定宇,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
張定宇伯伯已經當了幾十年的醫生了,每次當疫情和災情出現的時候總是會有他的身影。1997年11月,張伯伯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而在2020年初的這個冬天,他又作為院長,帶領著武漢金銀潭醫院堅守著抗擊疫情的陣地。
同事們都說他“雷厲風行”,因為他性子急、嗓門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是一個漸凍癥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里,張伯伯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就在他日夜撲在一線,為重癥患者搶出生命通道時,他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卻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但這樣一位施恩于人、充滿大愛的白衣衛士,卻總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他感恩于解放軍援鄂醫療隊的分擔,讓他可以在凌晨1點就能躺下休息,之前有時候得扛到三、四點才能睡。他感恩于醫護人員對他妻子的治療,讓她能夠痊愈出院。他感恩于祖國,在醫護人員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時,是整個中國在他們身后提供著有力的支撐。
金銀潭醫院,是這次疫情阻擊戰中眾人皆知的標志性地點。因為這是戰斗最先打響的地方,也是“離炮火最近的地方”。
張定宇伯伯,一個戰斗者,一個指揮者,也是一顆定心丸。我們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金銀潭醫院,卻在一個月以后才認識他。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絕癥,卻樂觀面對,不怨天尤人,還更加努力地去幫助每一個可能挽救的生命。
張伯伯說,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可他是無數個患者、同事眼中的英雄。他更是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英雄,我希望我也能成為像他一樣的人:有能力,有擔當,待人真誠,懂得感恩。
抗疫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三
2020年,本該是令人高興的一年。然而,病毒卻向我們悄悄的襲來,冠狀病毒侵襲了武漢,侵襲了中國。
在大家驚慌失措時,總會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像璀璨奪目的星星,披星戴月,為了我們,為了國家,為了世界負重前行。
你們知道鐘南山院士嗎?他是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曾經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鐘南山院士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包攬著星辰大海。他的鼻子挺而直,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給人一種堅毅的感覺。兩片嘴唇緊抿著,微微朝下,彎著,流露出一種自信而嚴肅的神情。即使他已年過花甲,皺紋已爬滿他的臉頰,但這絲毫不能影響他的一身正氣。
如今,已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近日來,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布會、聯線媒體直播、解說最新情況......84歲的鐘南山院士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
然而,讓我們氣憤的是,危機關頭總是會有那么一些黑暗的人出現。武漢當地感染者坐黑車偷渡出省,在已知自己被感染的情況下惡意感染他人,壞人持刀砍殺醫務人員,無中生有造謠傳謠者……數不勝數。令人氣憤
最后我們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出門前必須戴口罩,勤洗手、多漱口,不造謠、傳謠、信謠,不食用野生動物等。
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祝他們早日渡過難關!
抗疫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四
__省__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大字溝鄉朝陽山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戰斗在防疫的第一線,“亮身份、做表率、當先鋒”,主動擔當作為,抗擊疫情。80后的...員__就是其中一員,該同志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夢想信念,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這場硬戰之中。
防疫中最“美”宣傳。__,平時話不多,普通平實中透著一股堅韌果敢。疫情蔓延開來之時,他一向關注黨和國家的號召,關注動態新聞,他常說:“做為一名黨員,腦子要明白國家大事,手腳要緊跟黨委政府”。該同志進取利用村微信交流群宣傳科學防疫知識,及時向公眾解疑釋惑,消除群眾恐懼心理,引導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對于孤寡老人等沒有微信渠道的群眾,他不辭辛苦頻繁入戶宣傳,做到網格內不漏戶、戶不漏人。
防疫中最“暖”的聲音。為了打通疫情防控信息宣傳最終一公里,該同志自我跑到縣城自費購買了擴音器材,擴大了農村宣傳覆蓋面。充滿濃濃方言味道、包含直白貼心話的“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覺,增強體質很重要;不信謠,不傳謠,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響徹每個角落,他用老百姓都能聽懂的大白話和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將春節期間的防疫防控常識通俗易懂地傳達給了群眾,把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常識和一個黨員的職責詮釋淋漓盡致。
防疫中最“堅”的力量。“鄉村干部人手有限,怎樣能守得住這么多路口呢”正當鄉包村干部和村“兩委”為如何才能守護住路口想辦法時,__主動加入防疫志愿服務隊,奮戰一線。在進村路口設立交通勸導隊,對外來車輛24小時進出管控,對外來人員來訪進行測體溫。每一天堅持勸返外來群眾,進一步阻斷疫情傳染,切實維護群眾生命安全。對本村確需外出的群眾或生活物資的配送,該同志主動擔當起運輸員的職責,親自駕車接送,既不耽誤本村群眾外出辦事,又有效的避免了外來人員進入,維護了本村安全的防疫環境。
抗疫中最“剛”的身影。風雪中,黨旗下,他堅守在勸返崗上,成了一道暖心的風景。在基層防疫一線,用傳統式的說教和勸導,在路卡上提醒和勸說每一個走過的行人,為阻止疫情傳播貢獻自我的力量。
堅守使命,是無悔的選擇。"疫情一日不除,...員一日不退。"始終把防控疫情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為我鄉群眾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用他自我的話說,“做為一名黨員,上不了硝煙戰場,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怎能不體現黨員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