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條路詩歌意思篇一
回家的路
繞過蘿卜山的山頂
順河而下
靜靜地在村旁走過
門前的桑梓由青變黃
蘿卜山上的路
從未改變方向
任憑時空變幻
踏上這條路
心就落在了故鄉(xiāng)
城里返回的班車顯些擁擠
分明又到月圓的節(jié)氣
期盼中走過春夏
問游子,歸期飄在天涯
汽笛聲中背起的行囊
注定把一生都賭給思鄉(xiāng)
薄霧飄過馬家大山
媽媽一生走過的艱難
在崎嶇小路上,依稀可見
佛孔寺百年的安祥
呵護十里八鄉(xiāng)的善良
同桌那個扎小辮的姑娘
是否還住在九龍山下的村旁
誰還記得校園花下
你隨風飄起的長發(fā)
深夜
推開他鄉(xiāng)孤獨的扇窗
月光下,唯有
蘿卜山上的路
很美,很長
看不見這條路平衡的支點
游子心中故鄉(xiāng)這頭最重
歲月賜我白發(fā)拐杖
心,依然在回家的路上
即使沒有了燈火輝煌
每當心神疲憊
任你安神歇息 貼近胸膛
蘿卜山上的路啊
如此讓人成癮
積累成了惆悵
沒有她,哪有故鄉(xiāng)的方向
有一條路詩歌意思篇二
它漫長,它寂寞,直到消失在殘陽那邊
它幽靜,它坎坷,直到沒入密林深處
母親說,夕陽下的路最艱難,但最有趣
它的盡頭是黎明
于是,我?guī)е闷嫘奶ど线@條未知的路
我并不知道它有多漫長
我并不知道它有多坎坷
我只知道它的盡頭是美好
殘陽下,我的影子好長好長
殘陽下,我的背包好大好大
殘陽下的光,卻好小好小
走這條路的人需要太大勇氣
這條路上有太多挫折
不怕,我的背包里有干糧
我曾經有太多次想要放棄
可是在有太多好奇心讓我想見到東方的太陽
包里的干糧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堅強
我用我所有力氣走向地一片曙光
然后,靜靜站在太陽下微笑……
歲月將我在殘陽中牽大
我慶幸,我沒有放棄!
有一條路詩歌意思篇三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是表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鑒賞中各種意象的意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xiàn)高潔的情操。
劉楨《贈從弟》有云: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詠竹》則言: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詩有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寫梅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再如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均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雁是一種候鳥,古詩詞常用大雁南飛的景象書寫在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王灣《次北固山下》詩的最后兩句寫道: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時候能重返故鄉(xiāng),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歸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
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中,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lián)。
《詩經》中的《采薇》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xiàn)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xiàn),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如《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過華清宮》也用到了樹木的意象: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古詩表達思想感情時,往往通過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體而生動的形象,把復雜而深刻的內心情感投射到客觀的物象、形象上,從而使詩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觀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統(tǒng)一,從而構成了“意象”。意象是滲透著詩人情的客觀物象,它既是變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撥開意象的“迷霧”,見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詩歌意象鑒賞的題目類型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怎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詩歌意象鑒賞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傳統(tǒng)色彩,掌握常見意象的特殊意義
②分析意象的個性色彩,了解詩人慣用手法
一個出色的詩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鳳凰等,李白的詩中多黃河、大鵬、明月、劍俠等意象。折合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有關,也和詩人的風格有關。同一個意象,不同的詩人也會給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義,要注意結合詩句辨析。如: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李商隱《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③準確理解修飾詞
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意境: 蕭瑟蒼涼;情感:淪落天涯之人的孤獨之感,思鄉(xiāng)之情;)
3.詩歌意象鑒賞的答題步驟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寫詩歌形象的詞語。
②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點。
③形象的意義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意象是詩歌的主題,詩歌是語言的精華,而意象又是詩歌的靈魂,它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現(xiàn)實的復合體。由主觀情緒體驗孕育情感表象進而形成內視意象;由客觀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視意象;由主客體貫通、主體客觀化、客體情意化而形成內外意象交融。意象形成是主客體互存統(tǒng)一的機制,因而產生意象的形象感受性、隱喻多極性以及游移虛幻性等審美特征,從而使詩歌意象的接受與闡述具有特別廣闊的心理空間。意象是一個具有主客觀內涵的情感生命體,詩人對其有序化的并置與選擇,是使其在詩歌結構中的功能得以發(fā)揮、確認和規(guī)范的最終手段。意象是富有文藝美學概念,用以形容詩歌如水中月、鏡中花般空靈虛幻的美感特質,我們發(fā)現(xiàn)意象有其確定內涵,其主要審美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即虛實相生、意生境、境生象外、物我齊一、意與象、意與境渾、真實自然、因小見大、心領神會。虛實相生即虛與實的統(tǒng)一,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境與象的關系,物我齊一即主客體的統(tǒng)一,意與境渾即情與景的交融,真實自然即表與里的一致,因小見大即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心領神會即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意象是中國詩學中的一個具有核心意義的詩學范疇,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對生命的體驗、人生的經驗都凝聚于意象中。詩,是詩人心靈震顫的余音,是最講究真性靈,詩歌的內涵和作者賦予的情感是由具體的意象生發(fā)而來,意象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與外在具體物象結合而形成,即源于內心并借助于物象。詩歌的意象是詩人心志與物象的契合,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最能展示詩人的寫作風格。對意象的解讀是詩歌審美的關鍵。詩歌蘊涵著各種豐富的意象。
詩歌意象所涉及的題材極為廣泛,諸如神話意象、山水風物、日月星辰以及花草烏獸等無不攝入筆端,或情感激越,或清幽新奇。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詩人尋找客觀事物作為意象、建構意象語言、從而使其主觀情感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意象是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是隨著詩人自身的生活經歷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的。詩歌創(chuàng)作原則,其美學核心是意象。好的詩歌中的意象鮮明地體現(xiàn)出其主導風格是豪放,非主導風格是悲慨和清新。
意象本身是一種文化,它的生成帶有深厚的'文化意蘊。意象與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意象所蘊涵的文化因素是有差異的。意象灌注了久遠的文化心理,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詩歌意象具有描述性、擬情性、象征性(指意性)功能,詞語借助意象構成了自身,在大的文化環(huán)境中得到了養(yǎng)份。詩歌意象為詩歌本位和重視意象化的意象觀,以及張揚真善美與詩人人格力量的創(chuàng)作理念,終于使自己慢慢積淀成為一個具有參照系價值并兼具文本與文化意義的詩學現(xiàn)象。可以說,大文化環(huán)境是源,現(xiàn)實人心是探源寶器,詞人在總括宇宙、社會之后,凝結成頗有時代特色的詞心,創(chuàng)造出了令人愉悅的產品──詞。
每個歷史階段“意象”理論的不同特質,指出其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處,同時也說明,意象理論并沒有“死亡”,隨時可以更新、激活,得以新的發(fā)展。比如唐代離別詩創(chuàng)造了大量雋永感人的詩歌意象,這些意象寄托著濃厚的離情別緒,蘊含著豐富的意旨,承載著唐代詩人對離別的獨特體驗。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以含蓄、簡約和微妙見長。中國古典詩歌是建立在一系列具體、特定的細節(jié)描寫上的。這些描寫能夠刺激人們的感官而產生形象的感覺或畫面,如落日的顏色、花草的芳香等,這些經過細致刻畫的細節(jié)描寫在詩歌中被稱為意象。
詩歌的意象可分為五大類:即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社會生活的,如戰(zhàn)爭,游宦,漁獵,婚喪等;人類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臟腑,心理等;人的創(chuàng)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飾,城市等;人的虛構物,如神仙,鬼怪,靈異,冥界等。自然界意象、社會生活意象、人類自身的意象、人的創(chuàng)造物意象、人的虛構意象。詩歌意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敘型意象。詩歌中的比喻型意象使用較廣,主要分為九類論述:即單喻意象、雙喻意象、連喻意象、駢喻意象、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與不確定型是屈大均詩歌經常使用的三種主要象征型意象。描敘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寫敘述人物、事件與環(huán)境等物象形態(tài)的意象類型。主要分為兩類:即情隱式意象和情顯式意象。
意象是詩歌構造的基本元件,它的獨立價值只是相對的。任何一首詩,大多是由一系列意象組合而成,如此,才能使意象在詩歌整體結構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確認。詩歌意象常用的組合方式,主要分為八點:即并列式意象組合、對比式意象組合、跳躍式意象組合、遞進式意象組合、疊加式意象組合、輻合式意象組合、相交式意象組合與荒誕式意象組合。
意象三種主要的組合,即意象的拼和,并置和疊加。意象的拼和是指意象和意象之間省去了一切聯(lián)系詞,只剩下若干意象拼接在一起。意象的密集能給讀者更多的想象。意象的并置是指將有關連的若干意象用對比,排比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達到映襯,深化的效果。意象的疊加是指將比喻的意象與被比喻的意象連接,中問省去聯(lián)系詞,使兩者之間呈現(xiàn)出一種微妙的關系,使讀者的想象產生跳躍。
好的詩歌意象總是融入詩人深沉的思想意念與飽和的內在情緒。詩歌意象就是如此,它既具有鮮明的形式,又具有豐厚的內蘊。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首先是生命意識,主要包括生命憂患意識、情愛觀念和生命解脫意識。其次是宇宙意識,這種意識大多是通過其大量的山水詩表現(xiàn)出來。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宇宙常動不息;二是宇宙萬物和諧;三是宇宙砥礪生命。從歷史意識來看,詩歌往往借助山水景物或名勝古跡來表達他的強烈而深邃的歷史意識。主要從歷史興亡、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際遇三方面展開。最后是愛國情結,詩歌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為心系國家,抵御外侮:二為維護尊嚴,反對壓迫;三為關心人民,同情弱者。
現(xiàn)代意象詩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線索,分階段,以群體、流派或有代表性的詩論家為中心,進行現(xiàn)代意象詩學的系統(tǒng)總結與闡釋。詩歌中出現(xiàn)了大量淺易輕綺的詩歌意象,它們情感體驗模式化,語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動態(tài)表象與靜態(tài)表象之間的聯(lián)系缺乏張力,呈現(xiàn)出形式圓熟,內涵單薄平面的審美特征。另一方面“意象”、“意境”、“境界”、“鏡像”等審美的魅力,進一步豐盈了“空靈美”、“哀憐美”、“虛幻美”、“朦朧美”等審美形態(tài)的內涵,可以說是詩歌的審美形態(tài)全譯。
詩歌意象的審美特性是具體性、精確性、婉約性等特性意味。詩歌以心靈為殿堂,詩歌意象比其它文學體裁更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因此,它是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心理效應的藝術。好的詩歌呈現(xiàn)出鮮明的意象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音樂美,包括節(jié)奏美、韻腳美、音調美和聲情美。其次是色彩美,詩歌意象克服了直觀性、有限性及籠統(tǒng)性的色彩描寫,而代之以間接性、豐富性與變化性的色彩描寫。詩人通常從選用色詞、實物代色、光影映襯、情緒染以及虛空色彩等五個方面表現(xiàn)其詩歌意象的色彩美。動態(tài)美,主要通過直接描述式和化靜為動式表現(xiàn)其詩歌意象的動態(tài)美。最后是含蓄美,詩歌中常用寄托、比興及典故等表達含蓄的手法。它在語言形式中創(chuàng)造的多側面的感覺復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組合核裂變中生發(fā)的無窮審美意味,以適度反自然、反常規(guī)的語式表達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意象獲得立體的審美空間。
意象是詩歌的靈魂,有意象則自成高格,無意象則味同嚼蠟。意象在人的感官上,即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方面對人產生的沖擊進行分類,使讀者對意象產生感,性認識;繼而從詩人選取意象入詩的意圖的角度來劃分,把意象即描述性的意象,修辭性的意象,象征性的意象,通感的意象以及抽象性的意象。因此,好的詩歌意象使詩歌內涵更加豐富,產生耐人尋味的效果,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尤其能給當代人浮躁的心靈吹來一股清涼之氣,才能使讀者和詩人產生共鳴,達到文化傳播與交流的目的,使我們的生活因變得富有詩意而格外精彩、美麗。
有一條路詩歌意思篇四
擦干眼淚 把憂傷交給主
相信明天的道路 恩主會看顧
挺起胸膛 勇敢地向前走
注目仰望主耶穌 全心依靠主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陽光一定更明媚更燦爛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陽光一定更明媚更燦爛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擦干眼淚 把憂傷交給主
相信明天的道路 恩主會看顧
挺起胸膛 勇敢地向前走
注目仰望主耶穌 全心依靠主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陽光一定更明媚更燦爛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陽光一定更明媚更燦爛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陽光一定更明媚更燦爛
明天的路 有主與我同行
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